抗战之生死决斗
字体: 16 + -

第355章 打援阻敌也很关键

    行动在即,其实不该眼睁睁地看着张大勇和李义强看两个人因为各自谦让而耽搁着时间。尤其是赵团长,开始是想立即制止指导员和李义强的相互“计较”。甚至认为行动在即,不该这样。所以他为此想立刻训斥二人,让二人即刻停止这种故作谦虚和谦让的作派,但是忽然他觉得似乎有应该借此澄清一下,一段时间以来,的确如李义强所说的,张大勇一直拒绝被表扬被表彰,甚至于连普通的褒奖也不愿意听到。这似乎成为了一股思想倾向。刘六虎啊,李红林啊,都效法张大勇的做法。

    他突然觉得刚刚吴政委说的话,那就是对于革命英雄主义,就是必须大张旗鼓地进行坚决的大力表彰和弘扬。这是老八团乃至整个八路军的军魂!

    于是他觉得,在此行动开始之前的关键时刻,不仅不再批评李义强和张大勇的“争执”,而且他也要像政委那样,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确立今后将要坚持的思想意识的方向。

    “义强说得好!”赵团长说道:“说实

    话。我们即将开始行动了,开始我想直接部署下命令。可是,面对前段时间我们行动紧急,耽于战事,没有来得及像长水崖战斗结束以后的那样,来及时地总结表彰我们涌现出来的新的战绩,新的英雄壮举和事迹。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淡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弘扬。相反,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英雄的事迹口口相传,深入人心。让我们的英雄,张大勇、刘六虎、王钢,李红林的三人组,让我们的特别加强连的涌现的干部战士们的英雄形象和事迹,时时刻刻鼓舞我团同志们更加英勇杀敌立大功,当英雄!刚才政委已经讲了,大勇他之所以谦虚,还有其他同志谦虚,甚至于拒绝被表扬,拒绝被说成英雄。我守着政委表个态。今后,我们不仅要在行动之后,大力总结表彰我们这些同志的英雄事迹,还要把学英雄做英雄落到每一次的实际战斗行动中去!要在我们老八团造成一种学英雄做英雄的大无畏英雄主义风气,以让我们的老八团涌现出更多的英雄!”

    “好,我十分赞同团长的意见。”吴政

    委说道:“我们学英雄,做英雄,就是要旗帜鲜明,人人争先。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同时我们做出成绩的同时,一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二一个,也要为自己能够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因为我们成为英雄,代表的是老八团,是八路军,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也要记住,你所获得的光荣,是我们团的光荣,是我们全军的光荣!”

    政委的话响鼓重锤,在张大勇、李义强

    和

    刘六虎的心头上震响着。

    张大勇百感交集,心底深处感觉到了极

    大的震撼,他禁不住朝前一步,说道:“政委,团长,我错了。首先我没有大局观,总想着自己内心里的想法。这是不对的,今后,我张大勇要理直气壮,带头当英雄,不后退,不拒绝!”

    张大勇说完以后,啪地一个敬礼。

    吴政委和赵团长对视一眼,点点头,吴

    政委说道:“很好,大勇,你现在更加明白了当英雄的意义,是为了我们全军的光荣。是的,想想那些暗线上的同志,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多么险恶,也时时刻刻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需。运河一号,还有我们即将要配合行动的铁三号,他们舍生冒死,在暗线上战斗,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但是英雄名册上看不到他们的名字,可是英雄的旗帜上,有他们鲜血的颜色!”

    吴政委的话戛然而止。张大勇、李义强

    和刘六虎却分明看见夜色中政委的眼里,闪动着的晶莹的泪花。

    三个人禁不住不约而同地立正朝着吴政委和赵团长敬礼。这个无声的敬礼,是对那些暗线上的同志们的最高的致敬。

    稍倾,吴政委朝赵团长望过来道:“老赵,你看具体行动,还有什么需要向他们几个说说的?”

    “八人小组,还是由张大勇负责,向导以及具体接头,行动路线等情形,刘六虎最熟悉,由刘六虎当总向导。同时由刘六虎,王钢,李红林三个人作张大勇的助手,为行动组的副组长。”赵团长看来一眼怀表,说道:“现在,刘六虎马上去吃晚饭——都忘记然让你吃晚饭了。”

    赵团长说着,看了一眼吴政委。

    “可不是么,我也忘了让刘六虎同志先吃完饭再汇报了。”吴政委说道:“六虎,快去吃吧。”

    “没事,政委,团长,中午饭是铁三号安排我吃的,我中午吃的很饱。哦好,我现在去炊事班吃饭。”刘六虎说着就朝炊事班走去。

    赵团长朝张大勇道:“你现在将除了刘六虎之外的七个人通知准,并且召集八人小组集合起来,统一休息三个小时,三个小时以后,也就是凌晨一点,前来集合听令出发。”

    “是。”张大勇立正应声道。随即抓住了李义强的手说道:“义强,你看看咱俩又得分头行动。”

    “大勇,连长,你就放心地去吧,家里这边,你就放心吧。”李义强伸出另一只手来,与张大勇紧紧地握住抖动着道:“祝你马到成功。”

    张大勇点点头扭身去了。

    “来,老赵,义强,我们三个来研究一下如何在杆子山接应的问

    题。”吴政委说摆一下手朝着赵团长和李义强道。

    “是。”李义强一边应着声一边与吴政委好赵团长一起朝放着地图的石头走过来。

    三个人围坐在地图跟前,吴政委扭身拿起放有刘六虎拿回来的密信中的画有草图的那张纸,对照军用地图,先确定了一下准确位置,而后抬起头来说道:“这个杆子山距离我们驻地三十多华里。”

    “嗯,最快的速度,到达那里也得一个半小时。”状态张说道。

    “是的。急行军也得准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李义强说道。

    “嗯。张大勇带领八人组赶着马车在傍晚之前到达杆子山附近。而我们的接应部队必须在他们赶到之前的六点钟以前,到达那里隐蔽,等他们一到,即刻接应。”赵团长说道。

    “如此我们需要至少需派两个连前去接应。”吴政委说道:“任务不光是接应杂粮和面粉,还要打援阻敌。”

    赵团长接过吴政委手里的草图仔细地对照地图琢磨了一下到:“哎呀老吴哦,这铁三号真是好生了得,人家把这草图绘制得如此清晰、清楚哦,连敌人的炮楼都标注的十分详细。哦义强,你看哦,我们部队接应应该在这里,杆子山这里有两个炮楼,我们就在这两个炮楼之间接应。”

    “嗯,是的,刘六虎的两次去新梁镇侦察,李红林的三人组来回去临清,还有去堰头镇侦察,包括三小时以后即要出发的八人组,都是要在这里通过敌人封锁线。”吴政委说道。

    “老吴哦,如此说来,我们的接应行动,必须得动用一个营,再加上我们的加强连。”赵团长说道:“让三营去。让三营的三个连,担任阻击敌人的援兵,和阻击两个炮楼必将会出动的鬼子伪军。李义强带领加强连专门负责接应杂粮和面粉以及骡马。”

    吴政委若有所思,顿了顿,点点头,道:“要速战速决,在敌人的大部队到来之前,二十分钟,最多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解决战斗,人员、杂粮和面粉、马匹全部撤离现场,丢弃马车。”

    李义强认真地聆听着团长和政委的接应部署计划。皱着眉头思忖着。他突然抬起头来,但见团长和政委正在朝他望着,意思是在征求他的意见和对两位首长部署的表态。他望一眼两位首长,说道:“团长、政委,我有一个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想当着首长的面说一说。”

    “好啊义强,我和政委就是要听听你的想法的哦。”赵团长说道:“快来说说。”

    吴政委也点点头表示支持李义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老八团的两位主官在决定大的具体行动之前,总是进行缜密思考,反复

    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正因为一直坚持这样做,才有了长水崖以来的一系列行动的胜利。

    两位首长尤其重视营连主官们的临场建议和发挥。因为他们两个都是从一线战火中走过来的人,更了解在一线指挥作战的指挥员,更有战场上近距离与敌人较量拼杀的经验。因此营连干部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实际战斗需要。更能避免失误。尤其是与敌人的近战或偷袭或阻击,往往这些一线指挥员能拿出更好的办法来克敌制胜。有时候会有更加想不到的好主意,甚至于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意想不到的有意战绩。

    李义强说道:“我想,我们这次行动的关键,就是首长所说的速战速决。就是要快。不等敌人回过神儿来,我们就结束了行动完成了任务。”

    “很对,义强,继续说你的想法。”赵团长鼓励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