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生死决斗
字体: 16 + -

第288章 走到危险地域

    小陈见状紧游了几步,紧跟在李红林的身后。

    因为是在抗击着水流的同时游向对岸的,其实三个人的前进轨迹是一条斜线。

    快到河中心了,水流更急了。李红林有些把控不住,举着衣物的手有些抖动。

    小陈见状赶紧说道:“排长,不要用力抗水流了,我们一起朝着西北方向游去,慢慢地顺着水流,借助于河水的冲击力游过河中心。”

    于是他率先紧游了几步,顺着河水的激流仰起身子吗,局让将双手驮着药品包裹,如此往北漂流起来——

    小陈无疑是在做出样子来让李红林和小胡效法。

    小陈最熟悉水性。

    于是李红林就明白了小陈的意思,就按小陈的办法一任河水冲击着往北漂流一段距离,并随时借助于水的冲击力往对岸游……

    小胡也如法炮制,一直仰着身子斜斜地朝着对岸漂游……

    如此三个人就游过了河的中心激流。

    这时候,三个人的相互之间的距离就相差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小陈已经斜斜地快到对岸了。

    小陈再往前游了十几米,双脚接触到河堤,水位到腰间。于是他加快速度朝着岸边快走。

    快步走到岸边,他把药包放在河滩上,大喘了一口粗气。就先往四周逡巡观察了一阵,确认安全以后,才回身往河里跑去,走进河水深处刚想直接扑进深水游到李红林身边接应。

    忽然想起了李红林的命令“人在药包在,不能离开药包半步”。

    于是,小陈无奈地赶紧回身朝着岸边走来。

    李红林和小胡也慢慢地相继上了岸来。

    小陈赶紧迎上前去帮助小胡将药品包裹放下来,而后帮助李红林将衣物包裹接了过来。

    李红林笑笑说:“小陈啊,你提醒的很及时哦。”

    “排长,我也是临时想到的。”小陈说道。

    “照你说的办法,这样游过来既轻快,又省力气。”小胡也说道。

    “好,小胡小陈,我们赶快穿上衣服赶路要紧。”李红林命令道。

    “是。”小胡小陈一边着应声一边很快地穿起衣服和鞋子并且整理装束。

    三个人整理好一切,相互检查了一下装束,就直接朝着河坡走去,但见河坡里种着一片高粱,三个人钻进高粱地,朝着大堤穿插而去。

    很顺利就抵达大堤。三个人匍匐着越过大堤,进入堤下面的一片玉米地。在玉米地里找准了西南方向,疾走起来。

    三个人都清楚,眼下的主要任务就是快速赶路。

    这时候天阴得很沉,实际上此时还刮起了一阵东风。谚语有云:晨时东风,当日有

    雨。

    一场秋雨将不可避免。

    三人组穿越一片玉米地,又穿越了一片高粱地,在一片谷地边上看到了几座高大的坟头。李红林直接登上了一座最高的坟头,就看见了那三棵老榆树。他还朝四周观察了一下,没有异常情况。

    李红林把准了那三棵老榆树的方向和距离,目测了一下,是在他们三个人的西南方向一华里的距离。

    他下来坟头,朝着小胡和小陈说道:“朝着西南方向,五百米的距离,就到了那三棵老榆树了。”

    三个人同时相视一下点点头,就直接奔那三棵老榆树而去。

    很快来到老榆树跟前,李红林说道:“我们马上吃点儿东西,喝足水。”

    说到这里,李红林拿起水壶晃了晃,才发觉水壶里早已经没了水。

    于是他望一眼小胡和小陈道:“我们得想办法弄到饮用水才行。”

    小胡突然发现前面有一道水渠,说道:“排长你看那里有水渠。”

    是的,只要有有水渠,附近就会有水井。

    再朝西面望一眼,这里距离村子不远。因此李红林判断,这里有水井,并且是可以饮用的水井。

    于是李红林说道:”你俩现在这里吃点儿干饼,我去那水渠处先看看,找到水井后,你俩就过去,我们补充水。”

    “是。”小胡和小陈一边答应着,一边就将背包从肩头上卸下来,并随即坐了下来。

    李红林猫腰朝着拿到水渠走过去,水渠东西走向。他沿着水渠朝着西面走去。走了大约二百多米,果然发现了一口水井。井口完整,有辘轳架子的痕迹和浇过水的痕迹。说明这口井是常用的水井。

    他朝着水井里面望去,但见水井的井筒壁很干净,再往下望,能看到水面。水面上也很干净,没有任何漂浮物。

    从以上种种迹象分析,这口井的水质不会很差。

    侦察员独自外出执行侦察任务和特别任务,必须具有野外生存能力。李红林他们早已经具备了野外生存能力。一如对饮水的寻找,水质的鉴别判断,是否可以饮用等这些生存所必需的能力,李红林已经驾轻就熟。

    但是在鬼子设置的无人区或者半无人区,以及有炮楼控制的重点区域,鬼子经常破坏水井,开展所谓的细菌战,故意污染水源,例如河流水井,并投掷细菌或者毒品来污染水井里的水质。

    鬼子的扫荡过后的水井,必须经过医护队的消毒以后才能让部队喝群众饮用。

    而临清以西这里的广大地域属于冀南根据地的一部分。已经被八路军和游击队牢牢地控制。鬼子和伪军难以嚣张。

    同时,为了

    挫败鬼子的细菌战,所有的水井都会被游击队和根据地人民政府派专人进行定期消毒。因此大可以放心饮用。

    李红林随即回转身来朝着小胡和小陈摆摆手,小胡和小陈随即掂着包裹就到李红林这边来了。

    李红林摘下了自己的水壶,并且用自己的捆绑简易背包的细绳将水壶捆好朝着水井里打上了一壶水上来。

    李红林首先将鼻子贴近水壶口闻了一下,没闻到异味,而后直接喝了一小口水尝一下味道。感觉没有什么异味,于是就朝着小胡和小陈道:“来,先灌满你俩的水壶。”

    小胡摘下水壶,将壶盖拧开,李红林率先将小胡的水壶灌满,然后又将小陈的水壶灌满,最后面又打了一壶,递给小胡道:“来,我们先喝足再说。”

    小胡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个够。然后递给小陈,小陈也仰起脖来喝了好大一气。

    最后李红林也喝了个差不多,就又打上一壶来道:“我们哟喝足水,下一次就要到来时我们灌水的那一口井去添水了。”

    小胡点点头道:“排长这一气水,绝对能顶几个小时的。再说我们还有这一满壶呢。”

    小陈也笑了笑表示赞同小胡说的话。

    李红林拧住壶嘴,说道:“再吃点干饼吧。”

    小胡和小陈点点头,就与李红林一起从各自的简易背包出干饼来,一起吃了起来。

    “多吃一点。”李红林说道:“我们再吃一顿就到家了。”

    李红林的意思,小胡和小陈即刻就明白了,李红林是示意让小胡和小陈再剩一顿饭的干粮。

    小胡和小陈看着李红林剩下了少半张干饼,他俩也剩下这么少半张干饼。三个人将剩下的干饼包裹好,放进简易背包里面,就上路了。

    出来临清有三十多华里了。接下来的这一百四十多华里的路属于比较安全的一段路。三人组必须加快速度赶路。

    李红林掏出怀表来看了一眼道:“现在的时间是早晨7点五分。我们要在十个小时以内走完这些较安全的路。当然,提前走完更好。”

    “是!”小胡和小陈齐声答道。

    “出发!”李红林说着挥了一下手。

    三个人朝着安全小路的方向走去……

    过河的时候没弄湿衣服和鞋子,身体轻松,赶起路来就可以一路小跑。虽然比来时多了药品,但是速度反而比来时还要快。

    走了三十多里路,李红林就将小陈的药品包裹夺过来背在了自己的肩膀上。他同时把自己几乎是空着的简易背包扔给了小陈道:“一物换一物,恰好。”

    小陈想与李红林抢夺,但是李红林非常坚决的样

    子,让他只好作罢。

    又走了三十多华里,小陈想抢回来自己的药品包裹,李红林示意小陈换下小胡的药品包裹来,于是小陈就像李红林那样从小胡的肩膀上将那药品包裹抢下来背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同时将李红林的那个几乎空了的简易背包扔给了小胡。

    如此倒换着背,速度就更快。到中午的时候,李红林估摸着已经走出来临清100多里路了,距离他说的那个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结合部位还有不到七十里的距离。于是李红林说道:“我们现在喝完水壶里了的水,到前面的村口的水井把我们的水壶灌满。直接到那个最后的安全点的时候在吃那一块干饼,并同时给身体补充水,歇息一下。”

    “是!”小胡和小陈齐声应答道。

    三个人稍做休息喝足了水,就继续出发,来到那个村子的的村口处,把水壶灌满以后,就继续赶路。

    下午四点,李红林的三人组就到了那个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结合部。

    他们三人停在了一条小河的岸边上。过了河不远处,就是敌人的半无人区,那就是和走过的这些地区的情况要差很多。白天,鬼子和伪军的巡逻队时而出现。也就是白天鬼子伪军控制。晚上的时候,游击队时常在这里神出鬼没。事实上,这样的区域,是抗日游击队经常袭击鬼子伪军的区域。

    因此,这里的老百姓,也最受鬼子和伪军的骚扰和扫荡和蹂躏。老百姓苦不堪言。田地荒芜。为了报复游击队,这里的很多老百姓都残遭鬼子杀害。因此这里的情况比鬼子真正的无人区相差无几。

    如此区域,鬼子和伪军经常出现,无疑也就成了三人组这次行动的最危险的区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