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生死决斗
字体: 16 + -

第55章 接任务便装回家省亲

    八路军在太行战场上的主动,使日军在冀鲁平原的嚣张气焰大大收敛。敌人龟缩在据点里不敢轻举妄动了。这个春节就有了一些祥和与平静的气息。

    张大勇和刘六虎两个人身穿便装秘密回家乡过早年。

    这是团首长安排的特别任务。

    二人回家省亲不敢大张旗鼓。虽然太行根据地捷报频传,敌人失却了往日的锐气,抗日力量逐渐壮大,但是这个冀鲁结合部的商业重镇临清,却是各种政治力量都在这里交汇的异常复杂的一座县城。

    首先,临清是一座千年古城。它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自大运河开凿之后的唐宋开始,借助于京杭大运河,成就了一座商业都会。到了元明时期,临清城成为了南北转运码头,东西交汇的重镇。

    南方的的苏浙,摆放的满蒙,以及西域的穆斯林,山陕晋商、齐鲁商贾,都来临清进行商业交流。到了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这里达到鼎盛,单就税收一项,居然占据全国的四分之一。

    可见其当年的繁华程度。

    清末民初,这里依然一片繁荣。美国传教士在临清修建了华美医院,医院里的设施都是相当一流的。卢沟桥事变以后这里名义上被日军占领,但实际上因为商业城市的缘故,还有少数民族回族的聚居地的缘故,又因为民风淳厚,因此抗日进步力量也在地下悄悄地发展。同时这里也成了日本谍报机关的秘密中转站。

    看看太阳还没有落山,为了安全起见,二人先奔河西的刘六虎的老家小刘庄而来。

    小刘庄距离临清城不过三十多里,是一个抗日堡垒村,又是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点和活动联系点。村人皆为刘姓,几百年来,同为一个祖宗。刘姓阖家尚武,且民风淳厚,将先人燕子刘的轻功演绎发展成了各自的看家功夫。且外人甭想轻易进入学武。想别的事情的外人就更甭想轻易进村了。因此选中该村作为堡垒村,那是万无一失。

    刘六虎自小失去父母,是跟爷爷燕子刘过活。爷爷燕子刘去世以后,就成了一个孤儿,是吃村上的百家饭长大成人的。而他的燕子轻功是爷爷燕子刘的亲传,十几年如一日地一直习练,最终练得炉火纯青。

    刘六虎敢于上临清舍利塔顶上面去抓砖椽子,还围着塔的外面转圈玩儿……现在刘六虎已经成了八路军的一名特别侦察员,他的燕子轻功很是派上了用场的,这成了村上人的最大骄傲。

    临近年关了,村里偶尔有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响起来。

    二人穿过一片坡岗与芜杂的树林子,直接进村奔村长家来。

    村长立即让家人准备饭菜想好好地款待张连长和

    刘六虎。张大勇掏出来一盒日本烟卷说:“老哥,你别太复杂了,我们俩吃过晚饭,还得进城去看望我爹娘呢,顺便还有点儿任务——哦,对了,日本烟儿,缴获的,来,给你一盒尝尝啊。”

    “哎哟,这么急啊。”村长说:“那就下面条,荷包鸡蛋。”

    “好,我最爱喝这个荷包蛋面条了,呵呵。”张大勇看一眼刘六虎说道。

    “我以为你俩多住一天,乡亲们也好庆祝一下哦。”村长说着朝着刘六虎道:“六虎,你跟春花那婚事,你到底愿意不?你小子得给人家一个准信儿啊。”

    刘六虎看一眼张大勇,心想,连长刚刚失去了秦英,这时候自己却要找媳妇,这无论咋说,也着实不合时宜,于是,就对村长说道:“叔,这时候不合适不合适,等打完仗再说吧。”

    “哎,你小子,别以为你当了八路军就了不起了你还,到啥时候你叔我也是你叔,你小子敢不听,我拿烟袋锅子敲你小子的脑袋!”

    “不,叔,我跟连长这次的确还有任务在身,下一次我保证给你一个准信儿……”

    “六虎啊,你怎么听话不听音儿啊,人家那春花不是现在就跟你入洞房,人家是让你给人家一个准信儿,也就是说,人家春花愿意跟你建立恋爱关系,你愿意不愿意?”张大勇看一眼村长,说。

    “报告连长,我刘六虎愿意!”刘六虎啪地一个立正说。

    张大勇和村长不约而同地一起笑了起来。

    张大勇冲村长说:“那你就跟人家春花说一声,刘六虎愿意跟他成亲,哈哈哈哈。”

    刘六虎的眼圈立时红了。六虎想,连长自己刚刚失去了最心爱的人,却还这么关心自己的婚事。

    “连长,我有个请求。”刘六虎说:“就是现在不能告诉春花,等我们走后,再告诉她。”

    “嗯?那,让你叔看着办吧,啊。”张大勇看了一眼村长,然后回头对刘六虎说:“那就抽个时间,给你与春花完婚,我们也好喝喜酒啊,哈哈。”

    “好,一言为定。”村长象最后拍板似的说。

    正说着,面条荷包蛋就端上来了,三个人一起喝了起来,身子立时就暖和了。

    因为还有任务在身,就不想在惊动乡亲们。二人吃过荷包蛋面条,告别了村长,朝着临清城里走去。

    临清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在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与漳卫河在这里交汇。水量的丰沛航运的发达,使这里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商埠码头。商业的发达则刺激了饮食、休闲、游乐等市井文化的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人就看中了这块宝地,除了修建华美医院,还在

    城市市区的运河边上修建了两处教堂。

    商业的发达使这里三教九流各类社会现象丛生,尤其是地处冀鲁山陕必经之地,扼太行、华北平原与山东半岛之要冲,各路政治人物,商业精英都把这里作为一个休闲、游玩的落脚地方。

    日本人侵占临清,国民政府撤离。但是地下的一些社会组织却依然存在。所以这里一直明着是日本人在统治,其实是各种势力交叉混杂其间。

    现在,这里居然是各类谍报人员的天堂了。因此,张大勇和刘六虎极为谨慎。为避人耳目,尤其是为了避开日本人的谍报人员和线人的耳目,不敢声张,偷偷地来,偷偷地离开。

    刘六虎要求与张大勇一起探望张大勇的父母。

    刘六虎心想,连长刚刚失去秦英,见了父母一定会百感交集。为了保护连长,他应该陪在连长身边。但是张大勇认为现在第一位的是安全,绝不能因小失大。

    眼下,日军的谍报人员和线人已经无孔不入,日本侵略军因应于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日本特务的活动就愈加猖獗和猖狂了。尤其是那个津丸俊的漏网,就更让张大勇提高了警惕。因此绝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的想法和侥幸。

    血的教训已经够残酷。

    于是二人兵分两路。刘六虎代表八路军老八团去陈家铁匠铺送去一些钱,同时拜个早年,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张大勇则回家探望父母。

    张大勇的家就在会通河边上的竹竿巷的里弄里。

    父亲虽然不是很魁梧,但是因为是潭腿传人,五十多岁了身板儿还很硬朗。几十年了,父亲靠在西河底扛竹竿维持生计。

    日本人没来的时候,常常有一伙孩子业余时间跟他学潭腿。当时那个皮毛作坊的老板竟要出资赞助他开一个武馆,被他拒绝了。

    张大勇的父亲说他的潭腿是内家拳,一般不外传。他说不能破了祖上的规矩。他说,不开武馆却也可以带一些孩子练练腿,强强身。

    日本人来了以后,儿子干上了八路军,父亲生怕因此招惹是非,引人注目,就不再带孩子们练武。

    张大勇进门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但是一进家门,他第一眼还是看见了那几个手举的执子。

    他放下手中的包裹——包裹里有给父亲的一个皮坎肩和两盒日本罐头——这是团长和政委特意批给张大勇的,让他回家给父母亲带回家。

    张大勇把包裹放在门台上,就跑过去抚摸那几个执子。

    那上面有他祖祖辈辈留下的手印和汗渍,如今到了他这一代,那执子的把手都磨得溜光剔滑了。

    大勇掂了掂,就异常熟练地将那个他最喜

    欢的石头执子举过了头顶——这是他最喜欢的锻炼方式之一。再就是他能与父亲两个人抖执子玩儿。

    所谓抖执子,就是让这八九十斤重的执子在两个人的头顶上、胳膊上、腿上、腰身上、脚尖上滚过来滚过去,就是不能让执子着地……

    母亲立即听到了动静,一开门便惊得呆住。

    “勇儿,你何时进的家门啊?”母亲赶紧迎上来说。

    “娘!”大勇一步向前跪倒在娘的怀里。

    “儿啊,乖乖,你可让爹娘想死了啊!”娘说:“快进屋,娘给你下面条去,啊。”

    “娘!孩儿在小刘庄吃过了,娘!”大勇一边说着一边提着包裹拥着母亲进了屋门。

    一进屋门,张大勇瞬即就感到了一股久违为的家的温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