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书生
字体: 16 + -

第33章 水落石出

    初春时节,五更时分。

    这个时间拿捏的恰到好处,因为在这黎明之前是人体最易瞌睡也是警戒之心最为放松之时,一个瘦小的黑影悄悄地潜入了王家老宅。

    在此之前,他已经将王家老宅上上下下聊熟于心,所以轻车熟路地绕到了王家老宅的后院院墙,一招轻功之中的“凌云纵”,让他轻松跃上了墙头,左右看看无人巡逻至此,这才如一狸猫一般跃下墙头。

    当夜,王家老宅内虽有巡检司昼夜巡逻,又有衙差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护卫可算是严密,可是黑衣人却十分熟悉府宅内一切隐秘之路,任何廊房、假山、灌木丛、水沟、桥下皆能隐藏住他瘦小的身体。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巡检司卫兵和衙差,蹑手蹑脚地寻到了王公公下榻的厢房,并且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进去,手里捏着一撮冰冷的细沙,轻轻扫过熟睡中王公公的脸颊,趁王公公脸颊受痒歪头之时机,他瞬间便那枕头下的圣旨偷了出来。

    神不知鬼不觉。

    此时,窗外天已开始蒙蒙亮,雄鸡报晓声也已划破天际。

    黑衣人自知不能再以老办法逃走,又为了避免身份泄露,他选择早已谋划好的第二条出路,那就是深潭底下的引水沟渠。

    他水性极好,事先也在肚中填满了抗寒之物,跃入冰冷刺骨的深潭中,对他来言犹如鱼入大海,龙出生天。

    期间,整座王家老宅内没有留下一丝多余的痕迹,遍观整个作案现场,也只在围墙外面的草地中留下了一方浅浅的脚印,还有床头上遗留下的一层细密的指间沙,仅此而已。

    就此,这一件偷窃圣旨的通天大案,就在那黑衣人的手中华丽丽的圆满完成!

    讲到最后,就连林寿都忍不住为那个胆大心细的窃贼暗赞不已,这一票干得漂亮,今日若非他林寿在此,此案真可谓是一桩古今第一大奇案!

    可惜,那个窃贼很不巧地遇到了横空出世的林寿!

    也许是上天注定要给林寿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这件在古人眼中扑朔迷离的“神偷窃案”,在林寿的眼中却暴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线索,那就是那个窃贼无视了人类在水中的屏气时间!

    现代世界吉尼斯纪录记载,人类在水中最长屏气时间最多也才20分钟余几秒,前提还是彻底排除掉空气中的氮和二氧化碳,让肺里充满纯氧的情况下,但在现在技术时代远远落后与现代文明的大明朝,这种纯氧的环境显然不可能会有,按照人体肺活量最大推算,那黑衣人在水中屏气时间顶多支持十分钟有余。

    十分钟的时间,怎么可能来得及在水下用锯子锯断手指粗细的铁条,而且不是一根,而是数十根?

    那就只能说明,这些防护栏是窃贼事先提前锯掉的,既然是有心要入王家老宅内行窃,为何昨夜行窃时,只窃对他毫无一用的圣旨而非更加贵重的财物呢?!

    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寻常入室行窃的毛贼,哪里敢犯下如此滔天的罪责!

    那就只能剩下一个解释。

    这个窃贼,绝非外人,一定是与那王世兴有着至亲关系的本家所为!

    所以,林寿的推断是:

    银丰县衙若想追回圣旨,首先要以王家遗孀为突破口,北方自古多旱鸭子,高官府宅之内的家眷能有如此水性者肯定并不多见,可先行逼问王家族人内何人善于泅水,定会有所收获。

    二则,那窃贼从那冰冷潭水中潜逃上岸,必然冻僵了半个身子,清晨时河道两边又多有撒网捕鱼的渔翁,只要派人沿河寻找询问,那窃贼必然有踪迹可寻!

    如此双管齐下,犹如天网恢恢,定能将那胆大包天的窃贼绳之以法,将那滔滔天威的圣旨追回!

    此案必破!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听完林寿这一番有理有据的叙述,还有最后那斩钉截铁的论断,周围围观的银丰县的众官吏们终才恍然大悟,犹如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特别是站在众人身后,一直自诩为“包公在世”的王典史,更是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乳臭未干的穷书生,居然真就只凭着一点蛛丝马迹,居然将整件案件剖析的干干净净!

    “破案,居然可以如此神奇!”

    众人再看林寿的眼神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他身上的衣衫破旧,一脸的菜色,脚上的方头鞋跟上都打着补丁,但是此刻没有任何人再敢去小觑与他,因为他那一身破旧的衣衫,挡不住他那满腹的才华!

    “林顾问,威武!”

    众胥吏同时拱手,对林寿发自肺腑的敬叹!

    这也更让站在前面的王典史老脸通红,须发皆颤,越发有暴躁症的倾向。

    林寿呵呵一笑,被众人如此敬佩,他竟有些羞涩起来,不过看到身侧恼羞成怒的王典史,心中不免大为解气,他林寿本就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主。

    “哪里哪里,都是众兄弟一起帮衬,学生这才能探明此案,至于这块银锭子,是本案的证物,为了避免丢失,学生可就先收起来了。”

    然后在众人钦佩的眼神中,林寿又大义凛然的将那枚银锭子塞进了自己的衣兜内。

    吆西,发财了!

    王公公看着冰冷的湖面,面色却是越发冰冷,恨得咬牙切齿,闪着一双猩红的眸子,像是一只想要夺人而食的野兽。

    他歇斯底里的怒吼:“咱家就知道,咱家就知道,他们这是要害咱家啊,这哪里是在偷圣旨,分明是在要咱家的性命啊!一定要抓到他,一定要抓到他,咱家还要上奏天子判他们个满门抄斩!”

    “公公大人想多了。”林寿见王公公状如疯癫的模样,宽心道:“依学生看来,那窃贼偷窃圣旨,并非剑指公公,而是有意拖延此次公公携带王家家眷回京复旨的时间,毕竟王世兴因百姓上谏,还未上菜市场斩首,案件还有可能翻供不是!”

    “翻供个屁!”王公公冷哼一声:“诏狱之中谁能出来完整的人,当年永乐朝的解缙解学士,可谓是大明第一大才子吧,《永乐大典》的总编撰,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最后还不是冻死在诏狱中,他王世兴只是一个小小的礼科给事中,又岂能破了诏狱的规矩!”

    “公公放心。”眼看窃贼案已经初步有了眉目,赵知县立即道:“下官马上提王家一众挨个审问,再派巡检司人马沿河追查,定能追查出那窃贼的身份!”

    这稽案稽凶本就是一县之长的本职工作,林寿自然不会再越俎代庖,只是简单提示道:“大老爷审问王家一众时切记三点,首先,那窃贼体格瘦小,应该与学生相近;其二,那人水性极好,极善泅水;其三,那人平日间的身份地位定然不低,绝非寻常的贩夫走卒,大老爷只要循着这三点多加审问盘查,少则一两日,多则三四天,定然能寻出结果。”

    “恩,本官记下了。”赵知县点点头,有些复杂地看了一眼林寿,这小子,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不,用不着!”王公公却是大手一摆,从胸襟内掏出一块牙牌递给身旁侍候的占七,道:“现在已是时不待我,赵知县手下的胥吏估计不是审问要犯的行家。占七,吩咐下去,让人拿着我的牌子快马加鞭赶去济南府,那里的东厂档头是咱家的至交好友,让他火速派遣几人过了,记得,让他们把点心都带全!”

    “点心?”林寿一愣,审问犯人怎么待遇这么好,还给吃点心?

    王公公森森冷笑道:“不错,就是点心,我们东厂随身携带十八样点心,甭管那犯人是铁石心肠还是钢筋铁骨,咱家都能把他的嘴给撬开喽!”

    吓,这哪里是什么点心,这是东厂内臭名昭著的用来对犯人严刑拷打的器具啊,据说小到指甲钳,大到琵琶锁,应有尽有,足有十八种之多,在诏狱中又被称为“十八地狱”,极尽歹毒凶残。

    林寿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