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书生
字体: 16 + -

第27章 王典史

    银丰县虽然只是山边一座小县城,但是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小小衙门里上到知县、县丞、主簿、典史,下到班头、六房书办、司吏、伙房、门子一个都不少。

    本县知县姓赵,叫有德,别看名字起的俗气,却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与王世兴乃是同科,也是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

    但是他的官运却比王世兴要亨通一些,最起码现在的王世兴已被打入了死牢,而他赵有德现在还是银丰县的最高长官。

    县丞和典史是县衙的第二和第四把手,俗称“二老爷”和“四老爷”,县衙主簿排第三。

    县丞是八品的官职,掌文书、仓库和牢狱,而典史属于不入品级,即未入流,掌管全县缉捕和监狱的属官,用现代话来讲,县丞就是一县的政法高官,而典史就是县公安局的大局长。

    别看在现代影视剧中,县衙众官吏被刻画的如同蝇头小官一般,那其实都是在过分的丑化和贬低。

    古代一县之中,县长就是天,县丞就是地,而典史就是一切犯罪不法分子心中的催命判官,而县衙中的众衙役和书办,虽然在当时身份低位并不高,但却个个都是吃着皇粮、拿着国家薪酬的公务人员,属于铁打的饭碗!

    话说那王家窃案,也着实让举县上下官吏和皂隶心急了一把,无非由他,只是这件窃案关系着县丞和典史头上的顶戴,还有皂隶手中的铁饭碗。

    自今日清晨,银丰城门口突然张贴出告示:因城内窃贼猖獗,特闭城两日,出入城门者需出示衙门下发的通关凭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城!

    后,银丰县巡检司派出全部兵马,卡住各路通关要道,又举城大肆搜捕,可谓是闹得满城风雨,这下整座银丰县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败落的王家昨夜闹了神偷了。

    窃贼不叫窃贼,他们偏叫“神偷”,这好像是大多数平民百姓心里的通病,对待所有神奇诡异之事、奇淫巧计之人,都会冠之一“神”字,不然不如以满足他们的八卦欲望,比如对赌博赢钱赢得多的不叫赌徒,叫“赌神”,再比如对算卦算得准的不叫术士,叫“神算”,这“神偷”之名也是如此这般被传扬开了。

    也就才过了半日,茶水酒肆、街头巷尾里无不有好事之人,相互讨论着这起突然崛起的“神偷”风波。

    “喂喂,刘老哥,你听说了吗,昨夜王家府邸闹窃贼了,听说还被偷了不少宝物呢。”

    “哎呀,张老弟,此事兄长早已知道多时,而且为兄还知那是一个神偷所为,绰号草上飞,昨夜在王家偷了不知多少的金银珠宝。”

    “哎呀呀,这位仁兄此言差矣,那绰号草上飞的神偷,昨夜所偷之物可并非是这铜臭之物,听说是一方白玉观音,高一丈,宽二尺,洁白透亮。”

    “啊,我怎么听我那在王家当仆役的亲戚说,那神偷偷的是一件翡翠如意呢,长三尺,宽四指,碧清如水,翠如碧玺,乃是当今皇上所赐之宝物!”

    “啊,你那亲戚说的当真?不会诓骗你吧。”

    “那怎么会,我那亲戚是我家二姨他三表嫂家的外甥的二叔家的四姨太家的堂弟,跟我关系近着呢,怎么会诓骗我,肯定是真的!”

    “……”

    孙县丞和王典史听着这些街头巷闻,差点被雷的吐血,没想到一件窃贼案传在百姓耳中居然被传成了神偷,而被遗失的圣旨更被以讹传讹地变成了各种宝物,有说白玉观音的,有说翡翠如意的,还有说是东海夜明珠的,更是还有人说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那神偷实则是个采花大盗,一时唬的好多家有女儿的人家大白天都不敢出门。

    “唉,必须及早抓住那窃贼,不然这银丰县的风气可是要乱喽!”县二老爷孙县丞暗暗蹙紧了眉头,这维护治安本就是他的职权所在。

    而本县四老爷王典史今日也有了重大发现,他在王家府邸的院墙外面的草地中,居然发现了一方浅浅的脚印,根据他多年的破案经验,一眼就认定这一方脚印,定是那窃贼在进入王家府宅时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王典史就得到了这一个结论!

    周围衙差却是一脸“原来如此”的表情,冲着王典史狂拍马屁:“四老爷英明……”“四老爷破案入神……”“四老爷真是当今的包拯在世啊!”……

    当胖瘦两位衙差寻到了孙县丞和王典史时,两人正坐在一座茶铺里喝茶休息,虽说现在才只是初春时节,天还不冷,但是架不住这一天的奔波,两人的头顶上已经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各拿着一张绢布左右擦拭。

    “大人,不好了,县大老爷命令两位老爷马上回去,说是那窃案已有了进展……”两个胖瘦衙差一问一答,便将书生林寿帮助王公公查案一事,详详细细地讲明。

    王典史现今才只有四十余岁,正当壮年,一张方正大脸颇有威严,脸上一双浓眉根根直竖,给人一种桀骜不驯之势。

    此件窃贼之案,本是他这个做典史的份内职责,他也本想着靠这件通天之案,在他履历表上勾上华丽丽的一笔,今儿陡然听闻此案又有外人插手,一双浓眉瞬时而立,袖子一捋,气上头来:“妈的,哪个不长眼的猢狲,竟敢插手某家的大事!小的们,走,跟爷去看看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龟儿子,敢坏老子的大事!”

    身后一众衙役,足有四五十口子,包括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这就是所谓的“三班衙役”,跟在王典史身后浩浩荡荡地赶往了王家旧邸。

    朱红色大门被王典史一脚踹开,他挥手撩开胯下的衣服下摆,一步跃了进去,张嘴就喊:“哎呀呀,某家倒要看看是哪家的猢狲敢插手衙门的事,快些报上名来,某家不打无名之鬼!”

    紧接着,王典史“嗷~”一声停住了嘴巴,因为他看到本县大老爷和黎教谕,还有本县六房司吏,正簇拥着一位面白无须、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向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