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
字体: 16 + -

第四百五十一章 背主弃义

    “大王可以不相信我,甚至可以杀了我,但是到了明天,大王也许就会后悔,因为这对大王抑或对我来说,一旦联手,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蒙面人直面项羽咄咄逼人的目光,毫无怯意地道。

    项羽有些打不定主意了,以往这个时刻,当他对某件事情难下决断时,可以询问范增,然而范增被自己逐出军营之后,竟然被人击杀于枫叶店,这是项羽始料未及的。

    他之所以逐走范增,只是想试探其忠诚。从他的内心来说,能以“亚父”之尊善待范增,就是对范增最大的倚重,然而随着流言四起,他多疑的性格决定了他要试上一试。所以当卓小圆的那次事件爆发之后,他顺水推舟,以放逐来试探范增。

    在项羽看来,范增的身边不乏高手,就连范增本人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内家高手,加上自己所派的几名高手护驾,可以确保他的安全。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却是范增的死讯,这就意味着他从此失去了一个左臂右膀。

    想到范增,项羽的心头不免涌出一丝悔恨之意,想到正是自己的多疑害死了范增,他不由得重新打量起眼前的这个蒙面人,暗自在心里问着自己:“是呀,如果我现在杀了他,是否就能保证明天不会后悔?何况,如果真的有此人相助,打下关中、绞灭大汉军根本不是什么虚妄之谈,难道我真的要错失这种大好良机吗?”

    项羽沉默良久,才缓缓而道:“你可以确定韩信的信使一定会自青石岭经过?”

    蒙面人道:“不错!”

    “本王很想知道,你何以要投靠本王,这样做对你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相信自己的直觉,更相信大王的实力,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灭了大汉之后,请大王封我为关中王,统辖刘邦固有的领地。”

    “你背主弃义,难道不怕世人耻笑吗?”

    “大王何不将我的举动称作弃暗投明呢?也许在史书上,在后人的眼中,我今日作出的决定就是英明的、正确的、无可厚非的,难道大王不这么认为吗?”

    “有了你这句话,本王的确应该相信你。”项羽笑了起来,伸出了手掌,而不是那柄巨剑。

    霜寒露重,青石岭的早晨,透着沉沉的寒意,对赶路的行旅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天气。

    韩立率领数十名随从,绕过宁秦城外的西楚军营,翻上连绵的山脉,到了青石岭,从这里向东,虽然路途遥远,山路难行,但可以避开西楚军,算起来应该是一条比较安全的行军路线。

    冷冷的风袭来,让韩立禁不住打了个寒噤,想到发生在咸阳城中的一切,他的心里更添一股冰寒。

    虽然他没有亲历晋见仪式,但凤阳、凤栖山、凤不败等人的死让他意识到大汉王朝的真正实力,此行能够不死,他已觉得这

    是自己最大的侥幸了。所以当萧何请他连夜上路时,他没有一丝的犹豫,当即带人自相国府的一个秘道潜出,踏上了归途。

    一路行来,他始终觉得有人在跟踪自己,等到他派人往回搜索时,又没有发现丝毫的动静,他不由暗自好笑,觉得自己已成惊弓之鸟,大有草木皆兵的味道。

    “到了前面的树林,大伙儿歇息一下,再赶路吧。”韩立望着前方的那片密林,又看看自己随从一脸的倦意,不由吆喝了一声。

    那数十名随从闻声无不欢呼起来,这几天没日没夜的赶路,就是铁打的人都经受不住,何况他们?是以加快脚步,不一会到了林间,纷纷躺倒一地,根本不想再动。

    韩立本想吩咐几人担负警戒,看到这种情形,又想到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料想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便也并没有强求,只是一个人斜靠在一株大树上,怔怔地想些事情。

    他想得很多,最挂念的还是韩信的安危。自韩信受封淮阴侯来到江淮,他就一直追随着,成为韩信门下十大战将之一,亦是韩信少有的几个心腹亲信,其剑法曾经得到过韩信的亲传,虽然两人的年龄相差不大,但在韩立的心中,却将韩信视为自己的主子与恩师。

    他人在江淮之时,一直以为凭着江淮军现有的实力,纵然不能得到天下,至少也可与西楚、大汉三分天下,可是当他踏入咸阳时,才发觉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且不说江淮军与从来不败的西楚军相抗衡,就是与刘邦的大汉军也足以让江淮军难以抵挡,他不得不佩服韩信坐镇江淮,静观其变的策略。

    其时的江淮军共有三十万人,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未经一战的新兵,虽然韩信在练兵上颇有一套,但临战经验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士兵自己去战场上一刀一枪地积累。韩信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不敢冒然将自己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上去,即使违背了与刘邦共同出兵的约定也在所不惜。

    然而随着刘邦夺下关中,楚汉相争正式开始,韩信明白,如果自己再采取静观其变的策略,一旦楚汉相争有了结果,无论胜者是谁,他们都会将矛头指向自己。于是,当刘邦派人要求结盟时,他迅速作出了决断,决定响应刘邦的号召,共同对抗项羽。

    这绝不是韩信一时冲动所作出的决定,而是在他分析了天下形势之后才定下的作战方略,其中也包括了他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认定,楚汉之间一旦开战,项羽的后方空虚,必然无暇顾及与江淮相邻的齐赵等地,自己正可趁机攻占,扩张势力,同时又与大汉军形成一东一西相互呼应的态势。

    韩立身为韩信的心腹,自然了解韩信打的这个算盘。他还深知一点,韩信之所以不敢公然与刘邦作对,很大程度上还是为

    了凤影,否则,韩信也不会孤身犯险,千里迢迢地赶到咸阳来了。

    他正一个人怔怔地想着,突然听到了一种让人心惊的声音,他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完全是出于本能地翻身,拔剑!整个人一下子如蛇般滑向树后。

    “嗖……嗖……”弦响之后,劲箭若蝗般自一片草丛中飞出,带着风雷之声,扑向倒卧在地的那些随从。

    事发突然,那些随从哪里会想得到在这深山老林中还会遭到敌人的袭击?等到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人员已折损大半,剩下的十数人早已拔出兵刃,同时向韩立靠拢。

    能够跟随韩立前来咸阳的,都是训练有素的精英,对付突发事件都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然而,他们显然遭遇到了更强的对手。

    “哗……”枝丫乱摇,草飞沙走,就在这些随从向韩立靠拢的同时,从几棵大树间突然窜出几条如风般的身影,数道寒芒构筑起一张无形的气网,向这些随从席卷而来。

    “呀……”惨烈的杀意,带来的是七八声闷哼,眼见自己的随从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韩立出手了。

    他不得不出手,已看出对方显然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舍命一拼,这样或许还有一线逃生的机会。

    剑如残虹,划向虚空,韩立甫一出手,果然与众不同。

    “叮……”一连串的爆响惊起,韩立的剑锋一连点击在了五件兵刃上,瞬息间他与这五人都有交手,一试之下,心中已是凉了半截。

    对方五人没有一个弱者,如果是单打独斗,韩立自信尚可与之一战,可惜的是,对方既然偷袭在先,当然就不会讲究武道精神,早已摆开架式,准备群起攻之。

    “你们是哪一路的人马?”韩立大声喝道,他已看出,对方出手如此狠辣,绝对不是那些劫财的盗匪。

    “好剑法!”其中一个高瘦老者并没有回答韩立的话,而是赞了一声,他手中握了一把鬼头大刀,竟有数十斤重,可见其天生神力。

    “承蒙夸赞。”韩立心存一丝希望道:“还请这位大爷报上名号,免得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那高瘦老者昂起头来,傲然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老子问你,你可是姓韩,从咸阳城而来?”

    “不错!”韩立一口答道。

    “那就行了,你可得给老子记住,明年的今天,就是你小子的忌日!——看刀吧!”高瘦老者话音一落,人已纵起,鬼头大刀扬上半空,犹如一道山岳横压而下。

    韩立心中无名火起,却又强行压住,他倒不是惧怕眼前的这几个人,而是在刚才说话的当儿,他察觉到在密林深处还有一股气机出没,这股气机飘忽不定,似有若无,让人无法捉摸,其主人必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物。韩立自问自己绝非此人的对手,所以他想

    到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老话,随时准备脚底抹油。

    逃是一门艺术,更要看准时机,韩立深谙这一点,所以剑锋一横,杀气如潮涌出,冷然道:“明年的今日,到底是谁的忌日还说不定呢!先吃我一剑再说!”

    他出手之快,竟然后发先至,贴着刀背一划,擦出一溜“嗤嗤……”电火,而火光闪耀处,一道冷芒若电般迫向那高瘦老者的咽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