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赤龙帝君转世

    就在众人全神贯注之际,刘邦与异兽的酷战也近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刘邦的人在空中,每一剑刺出,都幻化出千百道剑影,缠绕在那条诡异的白影之上,劲气从掌心中爆发,直透剑身,逼出道道刚猛罡气,急卷林梢,使得断枝枯叶如漩涡般急旋,煞是惊人。

    突然间,伴着刘邦的一声断喝,一道雪白的光影犹如撕裂云层的闪电,疾向那条白影的中段斩落。

    “噗……”一道冲力十足的血箭顿时标射空中,随着血雾的徐徐飘落,染红了半边天空。

    那条白影光色一暗,分成两段,陡然向林中蹿落。

    这惊人的一幕出现在众人眼中,一愕之间,顿感摄人魂魄。

    “走!”樊哙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担忧,大喝一声,抢先跑入林中。

    当数千人赶到人兽厮杀的现场时,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止住了脚步。

    刘邦静静地站着,他的浑身上下已被汗水湿透,血渍遍地皆是。谁也不敢上前问上一句,因为在这一刻的刘邦,就像是一尊高高在上的天人,凌驾于众人之上。

    “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蛇,今天总算是开了眼界。”刘邦长吁了一口气悠悠地道。

    “它绝对不会是蛇!”樊哙摇了摇头道:“虽然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却可以确定它绝不是蛇。”

    刘邦微微一愕道:“你何以这么肯定?”

    “蛇是不会飞的,而它会,它不仅会飞,而且就像一条龙一样,腾云驾雾,飞行于半空之中,所以它充其量只是外形像蛇罢了,而不可能是真正的蛇。”樊哙的话很有道理,有根有据,众人大有同感。

    但如果它不是蛇,又是什么呢?这是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想到的问题。

    “我们去看看不就清楚了吗?”有人叫嚷了一声,一句话提醒梦中人,众人纷纷四处查看起来。

    但是搜寻的结果,除了满地的血渍之外,再无半点收获。令人惊诧的是,很多人明明看到那条异兽被刘邦斩成两段,此时寻来,却踪影全无,难道说这竟是一条不死的灵兽?

    穿过密林,眼看就要到西阳湖畔了,众人还在为刚才的事情议论纷纷,就在这时,从湖面传来一阵老妪的嚎啕大哭声,其声之悲,似有丧子之痛,引得众人无不循声而望。

    只见距湖岸十余丈处的湖面上,一个身着白衣的老妪脚踏湖面,悬凝不动,掩袖而泣,让人无法看清她的面目。

    她的脚下除了绿幽幽的湖水之外,竟然什么也没有。众人无不骇然,皆以为遇见神鬼!

    否则像她这样不升不降,长时间悬于水面之上,就算是冠绝天下的轻功高手,也只能是痴心妄想。

    刘邦却分开众人,踏前几步,拱手相问道:“老人家,你何以一个人跑到这湖面上来哭?莫非是遇上了什么伤心事吗?”

    那老妪并不

    抬头,边哭边道:“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所以我哭。”

    刘邦奇道:“是谁杀了你的儿子呀?”

    “我儿子本是白龙帝君,就住在西阳湖里,适才感到闲闷,就上岸游玩片刻,想不到竟被赤龙帝君杀了,至今尸首不见,魂魄未归,怎不叫我老妇人伤心呢?”那老妪哭哭啼啼地道。

    她此话一出,刘邦那傲然不动的身影顿时成了众人目光注视的焦点,因为只要不是傻子,稍微用心一想,就会明白刚才发生的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情。

    刘邦杀的不是蛇,是一条龙,就是老妪的儿子白龙帝君。

    杀死白龙帝君的人是赤龙帝君,可那个人明明就是刘邦,难道说刘邦竟是赤龙帝君的化身?

    每一个人望向刘邦的眼神中,都不自禁地透出三分敬畏,就连樊哙、毛禹、章穷也不例外,在他们的眼里,仿佛刘邦已不再是刘邦,而是神,是赤龙帝君的化身。

    刘邦似乎并不因此而喜,倒像是想刻意掩饰什么,急忙拔剑在手,喝道:“我还道你是一个本份人家,这才好心相问,想不到你竟然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真该吃我一剑!”

    “你……你……你竟是赤龙转世?”那老妪猛然抬头,一脸惊骇道:“你还想斩尽杀绝吗?”蓦然身子一动,就此沉入水中。

    但见那没水处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由近及远,化为无形,片刻之间,湖面又归于平静。

    湖畔虽然寂静无声,但刚才的一幕已如一道烙印般深入人心,那老妪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到震撼,但真正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却是她没入水中时说的那一句话。

    难道刘邦真的是赤龙帝君转世?

    这似乎是一个谜!

    但每一个人投向刘邦背影的目光中,仿佛都多出了一种不可抑制的敬畏与崇拜之情。

    吉时已到,七帮会盟终于在数千子弟期待的目光中拉开了盛典的帷幕。

    当刘邦在其他六位首脑的簇拥下登上以沉木搭建的会盟台时,他的脸上已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只有毛禹站在离台上不远的一棵大树下,静静地观注着事情的发展,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刘邦的脸上。在阳光柔和的照射下,刘邦的脸上似乎有一种摄人魂魄的独特气质,让毛禹感到了一丝恐惧与害怕。

    他真的是赤龙帝君吗?

    只有刘邦自己心里清楚,这一切只是纪空手精心炮制的一场戏。

    他不得不对纪空手刮目相看,同时也为他的妙手而惊叹。他为纪空手提供了一些牛皮与布缎,可是纪空手给他的,却是那条几可乱真的白龙,加上一些机关的设置,竟然是那般地活灵活现,富有活力。

    事情的发展尽如纪空手所料,当刘邦在众人的注目下进入密林后,纪空手与韩信就凭藉着各自的身法和雄浑的内力,舞动白龙,造出极大的声势,将白龙现

    世的那种诡异与神秘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刘邦一剑斩断白龙的那一瞬间,纪空手与韩信取出事先准备的猪血,扬向空中,然后将这条假白龙取走藏匿,造成假象,让众人产生视觉上的错觉。

    然而这只是整个造神计划的一部分,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笔,还在于纪空手的精彩表演。

    纪空手自小喜欢看戏,加之又有超人的水性,所以装成老妪来几乎天衣无缝。他的表演非常到位,给人以空前的想象力与压抑的神秘感,让人自然而然地将刘邦与赤龙帝君这两种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

    而老妪悬浮水面的功夫,看似诡秘,其实最是简单不过。他无非是在湖面下埋了两根木桩,玩的正是人人都会的小把戏。

    当这一个个的悬念串联起来,就造就了一个当今江湖上最大的神话——把一个人变成了神,而这个神话的主角,就是他刘邦!

    思及此处,刘邦的心里无法不笑,因为他知道,只要这个神话不灭,他的声望就会如日中天,等待他的,就会是一个灿烂而辉煌的明天。

    “现在我们请公门的首领刘邦讲话。”樊哙俨然是台上的主持。他的话一出,满场皆静,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台上。

    刘邦缓缓地站将起来,向四周的人群团团抱拳,不失礼数,然后才清咳一声道:“今日我能够站在这里,心情十分激动。自江淮七帮创立以来,已历百年,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雨,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以至于从前人的手上传到我们的手里,竟成了当今江湖上谁也不敢小视的力量,这正是不知多少先辈与在座诸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江淮七帮创立伊始,只不过是一些亡国遗民为了复国而建立的一种组织,能够走到今天,委实十分艰难。三十年前,当时各帮的首脑为了帮派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纷纷将总堂迁至沛县,致使江湖上出现了一种难得的奇观:一县之地,七帮并存。当时那些首脑的初衷,是看中了七帮数十年来建立的良好关系,在当时比较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下,以期相互有个照应,共同发展繁荣,这也许就是最早的会盟雏形。”刘邦的眼芒从全场一一滑过,注视着众人的表情。

    “时至今日,正值乱世,形势愈发险峻复杂。既有官府盘剥,又有大帮会的倾轧,各种势力并存,已经动摇到了我们江淮七帮生存下去的根本。为了长远发展,也为了不让先辈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我和各位首脑几经协商,终于决定七帮会盟,共图大计!”刘邦顿了一顿道:“有人要问,七帮会盟究竟有何好处?若是不结成同盟难道就不能继续生存下去。七帮会盟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这些问题正是许多人心中想要问的

    ,刘邦既然提起,众人倒想看看他如何来解答这些问题。

    “前些日子,我去乡下办事,路过一家庄户人家的院子。”刘邦突然话题一转,说起这么一件看似毫不协调的闲事来,让众人无不为之一愕,但刘邦视若无睹,依旧缓缓而道:“那院子里好生热闹,我一时好奇,就走了进去。原里这院子里住着一位老人,养了三个儿子,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正吵着闹着要分家单过,我寻思道:‘这可不太好办,倒不知这位老人如何处理这家务事?’便耐着性子瞧了下去,谁知那位老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给每个儿子发了一根筷子,要他们将之折断。那几个儿子一一照办,毫不费力地就完成了。老人笑了笑,又每人发了一把筷子,要他们如法炮制,谁知这几个儿子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无法将筷子折断。这时候老人才开口说话道:‘一根竹筷易折,一把竹筷难断,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你们兄弟也同这竹筷一样,假如分开单干,各顾各的,只要一遇困难,就会很容易地被困难打倒,再也爬不起来。假如你们兄弟齐心协力,共同来支撑起这个家,那么你们就会像一把筷子一样,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你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