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宋
字体: 16 + -

第八章:莲花染心

    积寺在杭州城西边十里,寺庙不大,香火平常,但周围绿树繁荫,很是幽静。而因为幽静,寺庙里有很多寄宿的人,而且是很有身份的人!

    其实古代的寺庙分担了驿站的很多功能,很多官员、士子都寄宿在寺庙,这其中有驿站吵闹,规矩多,容易逾越的原因,但也是因为佛家的出尘气很合士子、官员的脾味的缘故。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寺庙满足了他们在尘世中短暂的出世之心!

    此时香积寺内也有三位有身份的人,一是走马承受,内待官郑深。走马承受全名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实际是皇上特派、身份公开的特务,初主要监视各路将帅,为路级观察员,后来职能扩大,将帅,人事、物情、事无巨细,皆得按刺,一年一次赴阙直达奏事,是个位卑而权重的官儿。

    另外两个分别是苏轼与佛印。此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县令,而佛印是苏轼的好友,因为苏轼在这里,所以他选了僻静的香积寺来挂单。

    其实苏轼是忙里偷闲,他现在正主持杭州茆山河疏浚,修缮六井,防止海水倒灌。

    崶台平湖久荒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疏浚工程意义重大,一是保持运河水系畅通,;二是防止海水倒灌,淹没农田,还有一点就是确保水源的干净,好利于酿酒,杭州的酒税一日可达十万贯,不可不重视。

    而苏东坡之所以重视水利工程,除了为国为民的情怀之外,其实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宋代的官员考核机制。

    宋代的考核由诸路监司进行,审官院、吏部、御史监督,考核的内容以德与绩为主,但听其言不如观其行,考核的重点还是放在‘绩’上。

    而对‘绩’考核的重点有两点,一是户口;二是经济,经济涵盖农田、赋税;茶、盐、酒税;防灾工作等。

    苏东坡做这些事在这时既平常又必须,而他这做些之所以被后人传颂,一是因为他名气大;第二是他做的比较认真。

    不过现在事情己经忙的差不多了,并且春种在即,也不好再留役力做工,因此苏东坡才能够偷闲招待佛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时香积寺后院禅房里苏轼、佛印及香积寺主持若冲和尚正在云床上谈禅。

    香积寺属于禅宗,讲究顿悟,方法是一念不起,了无本性,静室生电,也就是一瞬所悟,而所谓的谈禅也就是静中思,此时他们正处在静的阶段,双膝盘坐,闭目深思……

    而就在这时,三人感到心里齐齐一动,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进入了他们的禅心里。

    而后他们就听到小沙弥了性喊道:“师父,师父,不好了!”

    贵客在此,禅心被扰,若冲古井无波的脸上有了一丝人间烟火色,微微皱了皱眉,斥道:“出家人戒骄戒燥,了性,你修行何在?!”

    “是,弟子受教了!可是……”禅房外了性双掌合什,一张年轻的脸愁苦成了苦瓜。

    “可是什么?”

    见了性不肯离去,估计是遇到了为难之事,若冲一边平静的问着,一边从云床上站了起来,两侧苏东坡和佛印也睁开了眼睛。

    “师父有两位施主来施舍……”见若冲发问,了性迫不急得的抛出了难题。

    而听到有人施舍,若冲习惯性的双掌合什,高声喊了声:“阿弥陀佛,善哉,善……”

    而这时禅房外了性已经说道:“施舍了一车油菜,有三千斤。”

    “嗝!”

    若冲到嘴的‘哉’一下咽回,脸色变的古怪起来——作为和尚,他接受过施舍,但从未被人施舍过一车菜!

    而苏东坡也是愕然一愣,随即捋着络腮黑须‘哈哈’笑道:“有意思!大师,如此我佛该如何处理?”

    三千斤,这二十几个和尚每人百余斤!而且苏东坡还知道这禅房后就是一片菜园,那油菜绿油油的旺着呢!

    佛家智慧,若冲自然听出了苏东坡话里的意思:这油菜肯定是吃不了的,拒之门外,佛家以乞讨为生,岂有嫌这嫌那,拒之门外之理;而要而要是收了,吃不了然后再扔了,这更不合佛家道义。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从没遇过这样的难题,若冲为难的高喧了两声佛号。

    不过好歹他还有些急智,高喊了两声佛号之后,佛印低首合什:“贫僧愚钝,大师智慧高深,不知有何高见。”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印的光头上顿时出现一层细汗。

    “哈哈哈……”

    苏东坡生性豁达诙谐,见两人的窘样,忍不住‘哈哈’大笑了一阵子,然后笑道:“佛家既无法,世俗倒有法,不如把油菜焯一下,晒干,冬食。”

    苏东坡除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等身份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美食家!

    “闻苏大人之言,如醍醐灌顶。”

    若冲的声音有些发苦——这事弄的,真麻烦啊!

    “哈哈,不打扰大师了,吾改日再来。”

    修禅的兴致被绕,说完苏东坡也失去了继续留下来的兴趣,甩了甩袖子,大步而出。

    以他的身份,若冲和佛印自然要送出门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人分别高宣了一声佛号,紧随而出。

    寺庙外,韩景云和钱福正把车上的油菜往下卸,而了性和三个小沙弥却在往庙里搬运着,愁眉苦脸,完全没有被施舍的喜悦……

    到了庙外,苏东坡见韩景云与钱福青衣小帽,一幅仆人打扮,便认为二人是受命而来,他又有急事,不愿深究,于是郎声‘哈哈’一笑道:“此二人主家一片佛心,深具佛性,与我佛有缘。”

    说罢,向若冲和佛印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同样的韩景云和钱福也没在意苏轼。钱福以前是马夫,不是门客,没机会见苏东坡,而韩景云自然也没见过——苏东坡来时他晕过去了!

    送走苏轼,出于礼节,肠子纠结着,若冲上前双掌合什谢道:“阿弥陀佛,多谢两位施主。”

    韩景云摆了摆手,不以为意的说道:“大师不用客气,这都是卖不了的,扔了可惜……”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听此,佛印和若冲都高宣了一声佛号,面皮抽了抽。

    本来还想请二人到寺里喝茶的,但想了一想,还是算了,再次宣了声佛号,吩咐了性好生招待,二人退进了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