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医师传
字体: 16 + -

第八节:徐州易主(五)

    「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肯乐于戴之,此诚所归望也。」

    公元一九四年五月,袁绍回信于陈登,刘备领徐州牧。

    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广陵县,尽管心中早有准备,华佗等人还是呆住了:广陵已不再是广陵,而是一块被大火烧过的荒地。到处是焦黑留下来的块状物,分不清甚么是树木,甚么是房屋。

    吴普和李泳的眼睛红了,俩人再也忍不住地冲了过去。跑了半晌,只见吴普直直地站在远处,背对着华佗他们,看不见他的脸,只有衣袖随风而动;李泳则是发狂地奔跑,像是在发泄着甚么。

    华佗快速地上前,拉住了吴普,却没拉到李泳。

    小童拽了拽华佗的衣袖,问道:“师兄,还有李大哥他们怎么了?”

    华佗叹了一口气,伸出一只手抚摸了小童的头,没有说话,只是抱紧了怀中的小华云。小华云则是安静地睡着,好像一切与他无关,像一个旁观者。他的眸子闭着,嘴角却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口水——别人在伤心的时候,他在无忧地沉睡。

    周瑜静静地看着目光呆滞的吴普和李泳疯狂地背影,为大火的破坏力而沉默。

    “父亲!父亲!”吴普突然大叫起来,空旷的地方却只有他的尖利余音。他迷茫地看了看四周,忽然打了个寒颤,嘶哑地喊道:“父亲,孩儿回来了!孩儿来看你了!你在哪里?孩儿知错了……”

    空旷的地上没有回答他的声音。

    李泳跑过来,拉住吴普,双眼通红,低声道:“够了,吴大哥,别这样……笮融的事,咱们不能善罢甘休!一定要报仇……”

    “报仇?……”吴普喃喃地说。

    “对,报仇!不仅为了你,也为了赵太守……赵太守那么好的一个人,竟然……泳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泳要为赵太守报仇!”李泳一脸激愤。

    “报仇……对,报仇!”吴普的眼神渐渐锐利起来,他握了握拳,狠狠地“啐”

    了一口,“普不会放过他的!终有一天,他不会有好结果的!”

    仇恨在他们的心中滋生。

    “对,他不会有好结果的!”周瑜的目光闪动了片刻,“如若学生所料不错,那笮融定然逃往扬州的秣陵!学生之父恰为丹杨太守,可为二位贤兄分忧一二……”

    ——原来,他竟是世家公子!众人听罢,怔住了。

    “啊,周大哥,小童知道想起你是谁了!”小童叫起来,“你就是那素有‘江淮之杰’美称的周瑜——周公瑾!”

    周瑜眉头一挑,相当意外地打量眼前的小家伙。小家伙很是兴奋道:“周大哥是周家人罢?周家住在庐江郡的舒县,累代为官,其中不乏朝廷重臣,是江淮一带的名门旺族!周大哥十四岁时,便是合肥城内的淮江书院最年少的学生,其才学名满江淮!小童经常听到父亲说‘江淮之杰天资聪颖,大十几岁的同窗们都对他十分恭敬,甚至连父辈的读书人,都以学棣相称,不敢视他为晚生’……”

    可是小童的话锋一转:“但是周大哥,听说你后来又不学了,而且还把江淮学院里的老师气得不轻,这是甚么原因?”

    闻言,众人齐齐把目光投向周瑜。

    周瑜苦笑一声,拱手道出了他们的猜想:“众位前辈是否觉得公谨过于放浪了?——为甚么不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官,为甚么放着天大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出门游学,流浪天下?”

    众人心下默然,略带好奇。

    小童眨着眼眸,兴奋地看着他。

    周瑜苦闷一声,轻声道:“因为公谨觉得……淮江书院教授的学业已经不合时宜了……”

    “不合时宜?”周瑜还未说完,小童就瞪着他,嘴中“劈里啪啦”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淮江书院创立于桓帝延熹七年!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占八十一亩,另有一百四十六亩的田产供淮江书院开支,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一块圣地!汇集许多德高望重的名士!当年的灵帝陛下还亲笔为书院提字‘君子之德风,还有当朝’!有许多学生求都求不来——周大哥你怎么就轻易地放弃了呢!”

    ——你太不识抬举了!

    看着周围一副你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恶人般的眼神,周瑜苦涩一笑,没有直接反驳,只是颇为寂寥道:“淮江书院最主要传授的是儒学,公谨一直以为只要学好儒学,就能安定天下……”周瑜的两眼朦胧起来,缓缓道:

    “然而当公谨看见百姓相食一刻,看到黄巾造反的时候而书院却一直强调学生应安分守己,别去想着那些造反之人……公谨便觉得儒学并不能救国救民!而且,公谨还了解到,在从学的那几年,从淮江书院毕业的学生无一不是步履艰难,壮志难酬,有的甚至落魄到给商贾之家当主簿……”周瑜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

    “仁和礼是孔子眼中两个最重要的德行,且是贤者的行为标准!然而在乱世之中,贼匪横行,兵乱四起,只讲仁和礼,或是把仁和礼放在首位,是保护不了自己乃至百姓的!学而不能用,为何还要学呢?”周瑜像是对别人诉说,又像是在说服自己,喃喃地道:“就是有这些迷惑,公瑾才放弃儒学,才会立志浪迹天涯……只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

    周瑜陷入了一阵沉默。

    “你说得一点也不错。”华佗叹息一声。

    “周大哥……”小童眨着明眸,用无比纯洁的语气恭维道,“你真是太厉害了!周大哥是小童见过的最有想法的人了!”

    “你呀,人小鬼大!”周瑜好笑地敲了敲小童的脑门,小童躲避不得,正好被敲到,气得小童的嘴巴翘得高高的。周瑜抬头,抱拳道:“刚才是学生唐突了,请莫见怪!”

    华佗笑了:“听君一番话,胜过十年书,今个儿老朽算是见识到了。”他心中却是又惊叹又佩服:这个年轻人,不但把吴普他们的悲痛转移走,还向他们传达了一个信息——

    华佗试探地问:“那么,如今周公子可找到那条路了没有?”

    周瑜想了想,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是摇了摇头。

    “这是何意?”

    周瑜回答:“不知道,学生的心中还是有些迷惑……”

    “因此,在你还没有完全找到目标之前,你是不打算回家?或者说……不打算出仕?”

    周瑜沉默一会儿,方才道:“华老先生这么说简直是抬举了学生!学生的父亲是扬州牧袁术帐下的丹杨太守,学生出外游学,也是有规定时间的——不瞒几位先生,学生本想多游历一番,不想家父总是捎信让学生回去!若不是上次遇见李泳大哥,说不定……”

    小童看了看周瑜,又看了看无语的华佗,突然摇头晃脑背诵道:“小童常听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小童忽然哽住,因为他忘记下面的话了。他看了看周围一脸错愕的大人,小小的自尊心颇受到打击,便打哈哈地道:“……哎呀,反正——反正就是老天爷要锻炼大家,才让大家老是受到磨难……嗯嗯,反正——反正大家只要坚持住就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小童的话引来众人的哈哈大笑,众人笑的眼泪都出来了。笑声晏晏中,华佗好笑地点了点小童的额头:“徒儿,你可知道自己说的是甚么意思么?”小童转了转眼珠,对华佗摇了摇头。华佗笑得厉害:“不知道甚么意思还好意思把它背出来,难为你小小年纪还记得哟……”

    “可是小童每次都看到那些失意的人都会念着这个……”

    “你哟……就属你顶嘴!”

    小童稚幼的声音淹没在笑声中。

    笑声消散了忧愁,笑声消散了痛苦。

    当太阳冲破云海时,脸上的泪水早已被擦去,对着晨光挺起胸膛。面对着朝阳,李泳与吴普对望一眼,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周瑜的身上。

    心中,莫名地沸腾起来……

    目标,方向,就在那瞬间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