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长空飞龙
字体: 16 + -

第六篇 地球共和_F10 第五二〇章

    第五百二十章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大屏幕上的画面渐渐淡去,人们也逐渐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广场,这才赫然发现一队6辆和刚才屏幕上一模一样的“qz-21a”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出现在了受阅区的起点上。只不过这些qz-21a虽然外观相同,可外表的颜色却是暗淡的灰黑色,虽然也同样并不醒目而且在颜色相近的公路上也同样不易被发觉,但同刚才大屏幕上所展示出来的样子可就差得太远了。

    在人们用充满了疑虑的眼神注视的时候,这六辆qz-21a缓缓开始了移动。它们的速度并不快,是以阅兵分列式所常用的典型速度和队形缓缓向主席台驶来。这个时候人们才注意到,六辆车中有一辆在顶部的结构上有些许的不同,因为多了一个类似于碟形天线罩的东西而比其它车辆稍高了一些,想来它可能是装备了某种雷达或者通讯系统的具有前线指挥能力的指挥车吧。事实上它的确是一辆指挥车,在龙牙部队的编制中,每6辆qz-21a为一个战斗排,并其中配以一辆装备了相控阵雷达的qz-21a1型侦查指挥车作为排级指挥单位。它不但能够提供较大范围的对空对地搜索能力,还能通过基于量子通讯的数据链将雷达所获得的信息实时发送给所指挥的其他车辆并在车辆的显示屏上同步显示。这就使得以战斗排为单位进行作战的所有车辆相当于都安装了自己的车载雷达,不但方别指挥和协同作战,更使得每个独立单位都能很清楚很直观地了解到整个战场的实时情况。

    不过此时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显然不是它的雷达或者指挥系统,而仍在讨论着刚才那些在大屏幕里出现的qz-21a那神奇的变色功能。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广场上的6辆qz-21a终于有了变化。就在车队经过一个在路面上施划的标线之后,车辆的外表突然发生了一阵若有若无的闪烁,随后整个车体就突然显得恍惚了起来。再仔细观察,人们才发现这些车辆的外表色彩已经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显然,这些车辆是在通过刚刚的标线时才启动了这种能变色的功能。也就是说,这种功能并不是车体材料或涂装本身所具备的,而是某种能够改变所反射可见光颜色的装置,需要启动后才能实现变色的功能。当然,得出这个结论还只是一些“专业人士”的猜测。不过很快场外解说就毫不避讳地详细介绍了qz-21a所表现出来的这一变色功能的具体情况。按照解说的解释,qz-21a装备了最新的光学隐身装甲。从这个名字就能很直观的知道,实现这种神奇功能的并不是涂料,而是同那些“专业人士”猜测的一样,是一种特殊的装置。具

    体来说,是一种新型的装甲。不过这种装甲并不具备实际的防护能力,它所提供的仅仅只是一种视觉上的欺骗和保护效果,同时由于其非金属的结构和特殊的表面处理,也使得这种装甲在拥有自主适应环境自动变色的能力的攻势还具备了良好的雷达隐身性能,使得qz-21a拥有了视觉、雷达多方位的隐身能力。这种新型装甲的原理和我们使用的液晶显示器类似,由一个个的小格子拼接组成,在每个小格子里填充了特定的物质,两侧接上电极;只不过和我们熟知的集中显示技术不同,它使用的发光材料是硫化锌量子点,而电极是凝胶形态。把这样的三层结构封装在特制的透明材料中,就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做出刚性或者柔性的显示装置。在这种显示装置的中心,是以硅树脂为基础的电致发光层,其中包含纳米尺度的硫化锌微粒。硫化锌是常用于磷光材料的化合物,还能因其中掺杂其他元素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夹着电致发光层的是弹性离子水凝胶,这种水凝胶可以导电,因此作为电致发光层的电极使用。这种水凝胶主要是柔韧的聚丙烯酰胺,其中还有一些可以导电的盐离子。最外面还有两层硅树脂,用来封装中间的显示部件。掺杂了不同元素以显示不同颜色的复数小格子被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组合在一起,并使用同外部光学传感器连接在一起的专用独立处理器进行计算,然后分配不同的电压和电流给不同处在不同位置的掺杂着不同元素的单元格来显示出不同的色彩,而所有小格子显示出来的色彩组合搭配在一起之后,就完美地呈现出了与背景能融为一体的色彩效果。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防护能力,这种装置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装甲,但从对战车的保护功能上以及所采用的模块式披挂方式来说,称它为装甲也的确很贴切。不过很明显,尽管它的最外层采用的透明材料具备了一定的防弹能力,但也仅能有效的防御轻武器的射击,所以在实战中一旦被敌军炮火击中那么肯定会被损坏从而失去变色功能。所以这种装甲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并像已被人们所熟知的爆炸反应装甲那样直接披挂在战车的主装甲之外。这样一来,当某一块光学隐身装甲损坏之后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更换,而且更换的面积不需要很大,也起到了节约成本的效果。另外,由于制作这种光学隐身装甲的材料成本并不很高,虽然制造难度相对较大,但如果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话,单位成本就会急剧降低,甚至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造价会比爆炸反应装甲还要便宜。当然,鉴于光学隐身装甲基本上可以说不具备防护能力,所以对战车的硬防护还是依靠主装

    甲来实现的。对于qz-21a的主装甲,科研人员并没有重新研发,也没有专门为它设计,仅仅只是采用了早已成型的复合装甲的成熟设计,然后简单粗暴的直接里里外外套上了三层,并在每层之间保留了一定间隙。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在同等条件下,装甲越厚防护能力肯定就越强。比如说某种火炮的穿甲深度达到了200毫米,那么为了防御它,把装甲厚度增加到400毫米就好了。如果能击穿400毫米,那就干脆曾加到800毫米吧。只是受到动力方面的限制,坦克或其它装甲车辆的重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这一问题对于qz-21a来说同样存在,只不过由于采用了磁力源动力系统,其动力系统本身的自重就很小,同时能够驱动的总质量更是得到了数十倍的增加,那么这样一来,增加更厚更重的装甲对于qz-21a以及所以采用磁力源为动力的装甲车辆来说就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了,反而还变得非常容易解决。

    不过中国在这次阅兵中,对于qz-21a这款全地形侦查突击车来说,只是展示了其视觉隐身能力,却对它所拥有的强悍火力和令人难以想象的防护能力却只字未提。平心而论,以qz-21a那小巧精致的外形来判断,再加上根本看不到炮管的原因,几乎没有人认为它会拥有多么强大的火力。从防护能力上来说,各国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它应该只是依靠光学隐身装甲来降低被发现率再辅以高机动性能来提高自身的战场生存能力,至于防护方面则应该不会有太出色的表现,一旦被敌方炮火命中时,恐怕就只能寄希望于大角度的倾斜装甲来增加出现跳弹的几率从而避免被击毁了吧。更何况qz-21a本身就是作为侦查突击车而存在的,无论是“侦查”还是“突击”,从字面上都很难让人把它和厚重的装甲和强悍的火力联系到一起。所以嘛,既然中国人称它为侦查突击车,那么全世界的人索性也就真的把它划归为以侦查为主要目的的轻型装甲车的行列了。

    在qz-21a亮相之后,又相继有多种不同的全地形战斗飞车通过了首都广场接受检阅。这些车辆尽管名称不同,功能也各异,其中包括装甲运输车、火力支援车、战场指挥车以及主战车等等,但除了都是采用磁力源为动力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外形,只是部分型号的车辆在体积大小上有着比较明显的诧异,但若是从远处望去却根本不可能区分出它们的具体型号。换句话说,这一系列的全地形战斗车族就好像kh-02一样,但从外表上根本就不可能看出它具体是用来执行哪一类任务的,更别

    想知道它的肚子里究竟是藏着全副武装的士兵还是装满了各种致命的武器和弹药。

    当最后一队全地形飞车消失在阅兵场尽头之后,2025龙牙部队出征阅兵式便宣告正式结束了。随后,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主席台上的鹿菲菲和肖剑在万众瞩目下被分别任命为龙牙天基部队和陆基部队指挥官,即刻带领全部龙牙部队出征奔赴太平洋上赤道与子午线的交汇点。在那里,中国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暂时交出龙牙部队的指挥权;同时,按照惯例和维和部队最初成立时定下的规则,联合国秘书长将作为总司令接受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并正式将中国解放军龙牙部队更名为联合国龙牙部队。鹿菲菲和肖剑的职务和职权没有任何的变化,仍分别担任天基和陆基部队的指挥官,只是在名义上需要听从和接受联合国秘书长的指挥和命令。至于到底是中国因此而失去了最为精锐的部队,还是借这支最精锐的部队而间接控制了联合国,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