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长空飞龙
字体: 16 + -

第六篇 地球共和_F02 第五一二章

    第五百一十二章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在中俄边界,当俄罗斯大军压境的时候,刚刚经历的一番巨大变革的国际新秩序尚未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会有人欢喜有人愁。谁也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甚至多数人连俄罗斯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都没能搞清楚,莫非是中俄两国之间的领土纠纷终于要爆发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又会作何反应呢?是积极在边境抵御,还是向对美国那样使用空天战机去直接攻击莫斯科?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的疆土可是要比美国大得多,而且地广人稀,中国若使用同样的方法恐怕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是,中国人的空天战机对付地面装甲目标的能力似乎并不是很强悍,而俄罗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偏偏还就是那庞大的装甲集群。可以预见,说两国真的大动干戈,中国在地面上恐怕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俄罗斯的钢铁洪流势必会迅速地碾过中国的大片领土,直逼首都。不过中国的空天战机估计也会直接大规模地去攻击俄罗斯的心脏地带,去摧毁它的重工业基础以及包括莫斯科在内的所有高价值的战略目标。但总的来说,这一场仗打下来,绝对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一个接一个的超级大国都接连不断地疯了起来?

    然而就在国际上各种揣测各种分析包括各种暗潮涌动纷乱不息的时候,中国的反应却再一次的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按照中国长期以来针对北方边境可能的威胁而制定的防御战略,部署在最前沿的除边防部队之外,几乎都是没有太强战斗力的部队,整个纵深几乎都是不设防的。一直到首都附近的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才部署了一支乙等集团军。这是由于中国除了东北地区外,从北部边境开始便全部都是大片的平原。内蒙古的大草原平坦空旷,几乎是最适合装甲集团行军和攻击的地形。而在这种地形上,可以说根本不可能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钢铁洪流的正面冲击。所以在中国的防御战略中,这一片战略纵深的防御是被放弃的。到遇到大规模攻击时,边防部队的任务只是预警,然后要做的就是把敌人放进来。既然无险可守那么就不守,牺牲战略纵深来换取敌人补给线的延长,增加敌军装甲集团的后勤难度。直到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才有了凭借地形而构筑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这第一道防线上的部队并不是精锐部队,其装备和战斗力只能算是还说得过去。不过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接到边境告急得知强敌进犯的消息之后迅速依托地形构筑防线并凭险而拒,他们要

    做的只是遏制住敌军进攻的势头,把战线控制在两道山脉之前。换句话说,就是迟滞和阻击。并不要求他们能击退来敌,事实上他们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同时,在首都以南,距离近一百多公里的地方,便长期驻扎着中国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这是一支甲等重装装甲集团军,也是中国陆军唯一的一支。这支部队最大的使命就是拱卫京畿。虽然随着中国军队远程投送、快速部署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支部队也早已成为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能够在24小时内出现在中华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但他的首要任务从未改变过。

    在中国早期的防御战略规划中,在主力部队之前,是当时的内蒙古军区几个独立师、守备师、边防团、骑兵团以及战斗力不强却有十万之众的内蒙兵团六个师团,甚至还包括了民兵和武装知情。他们将担负以血肉之躯组成抵抗敌军的“第一道防线”。而这道所谓的防线实际上就是用这些勇士的生命来迟滞敌人进军的速度,为后面的主力部队赢得时空。直到冀北山地,在张北地区才有65军长期驻守,并辅以27军;而38军则是作为预备机动力量。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样的战略布局是不得已而为止。但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战斗力的逐步攀升,即便北方的威胁仍有可能存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也早就不再像当时那样悬殊。可是这样的战略部署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已改编为第三十八集团军的38军虽然仍是作为机动力量,但却已不再是预备队的角色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敌军的攻势被阻挡下来的时候,视具体情况来选择作为一把利刃直接从正面突破敌军、将敌军分割开来,还是选择迂回包抄、切断敌军的补给线使之被包围在中国境内。

    这些防御性的战略是早就存在的,虽然几经变革,但是大的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针对各种不同情况的行动预案也一直都是在不断完善的。可是就在俄军大举压境的情况下,中国从边境到纵深的各防御力量却迟迟没有丝毫的反应。边防哨所虽然早已发出警报,但是整个防御战略中所涉及到的部队看起来却似乎全部都按兵不动。这个味道似乎有些不太对头啊。

    其实,中国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一些必要的准备还是必须要有的。只不过在全世界都一片惊叫的情况下,中国却在第一时间就猜测到了俄罗斯的真实意图,并且很快就得到了确认。这同样是空天战机的功劳。

    数十架kh-02战机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在外层空间像卫星那样在轨道上环绕着地球飞行,这些每架都载有3名飞行员的空天战机在大气层外编织成了一张大网,像侦查卫星

    那样监视着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而无论效果还是效率都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传统的卫星。所以,当全世界都知道俄军陈兵中俄边境的时候,中国更是早就对俄军兵力分布的情况甚至是每支部队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通过kh-02监视而得来的结果,中国发现俄罗斯的军队虽然数量庞大装备一流,但其部署的方式却绝不利于进攻,而只能是防守。换句话说,就是俄罗斯把大量的军队开到了边境,却只是在俄罗斯一侧构筑防线。同时,进一步的观察也未发现俄罗斯为这些部队配属长途行军所必须的后勤和补给。按照目前俄军的攻击力量和后勤力量的对比来计算,假如他们真的要入侵中国,那么即使中国不做任何抵抗,这些成群的钢铁巨兽也还等不到威胁中国的首都就会因缺乏油料而趴窝,寸步难行了。

    正是因为了解到了俄罗斯军队详细和具体的情况,中国才迅速判明了情况,进而判断俄罗斯此举是在担心来自中国的威胁。中俄之间存在大量的领土争议这是尽人皆知的。近些年来,综合整体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领导人都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并且在很多层面很多领域都实际上形成了战略同盟的格局。尤其是在军事上,中俄两国军队更是互为犄角,联手遏制和抗衡来自欧洲和太平洋的威胁。可是突然有一天,中国却单挑干掉了两国共同的最大威胁,而且所表现出来的实力更是令世界震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对于中国来说原本的在中俄之间军事上形成的默契和联盟态势实际上已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一家独大,至少在军事上根本不再需要俄罗斯的任何助力。不仅如此,中国还在战后同原本作为中俄两国共同对手的美国走得异常接近,美国甚至摆出了一副甘愿给中国当小弟的态度。要知道在历史上,现在的俄罗斯还是当年的苏联的时候,美苏中之间就上演过现代版的三国演义,原本和苏联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就曾和美国携手共同对抗苏联的经历。所以当今天的俄罗斯看到中美再次抱成一团的时候,无论中美两国间的主导是谁,也不由俄罗斯不紧张起来。更何况,中俄之间偏偏还存在着一直处于“搁置”状态的争议。谁也不敢保证中国在拥有绝对的力量和足够的盟友之后不会回过头来突然打破目前的这种“搁置”。再加上根据中俄两国数年前达成的统一,两国均放弃了在边境附近大量驻军,但是随着中日战争、中美战争的爆发,中国方面增加了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存在。而增加的这些军事力量,实际上距离中俄的北部边界是很近的。最初的时候,俄罗斯理解中国必须这么做,所以

    也并未因此而表示任何异议,更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虽然为了共同对付日本,俄罗斯也增加的在远东地区的兵力,但那些部队距离中俄边境却还远得很。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日本实际上落入了中国的控制。当然俄罗斯也获得了北海道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而美国在日本的存在实际上则是名存实亡了。可是美国和中国走得很近,这让俄罗斯感到不安,特别是战争已经彻底结束了一段时间,甚至新的世界格局都已经重新开始稳定了下来,但是中国当初为了应对美日而部署在东北地区的部队却还一直存在。这样一来,俄罗斯感觉到的就不仅仅是不安了,而是紧张和担忧,甚至可能还有他们绝不会承认的恐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