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长空飞龙
字体: 16 + -

第五篇 新的世界_E56 第四五五章

    第四百五十五章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

    当中日双方的战舰都全神贯注地同对方搏杀的时候,北条近男却忽略掉了一个本不该被忽略的因素。然而就是这个因他的傲慢和轻视而忽略掉的因素,却在他最为关键的时刻,给了他致命的一击。

    越南的潜艇。

    北条近男最初的判断是没有错误的,越南的这三艘潜艇确实不敢也没有想过直接挑战日本的反潜驱逐舰。无论是从当前的态势来分析还是从日本和越南两国的国力来考量,越南的潜艇都绝不应该主动去招惹日本的反潜驱逐舰。而且,在这三艘越南潜艇重获自由的时候,也得到了来自中国的承诺:不会强迫它们去表态或者做出其它具体的行动。但是孙武也在最后那次会面中明确告诉了他们其它一些东西,比如日本舰队可能对它们采取的行动,以及孙武以个人身份提出的建议。同时,孙武还承诺说必要的时候,只要越方提出请求,那么中方就会提供保护。

    尽管无论是中国方面还是孙武个人,都对越南的这三艘潜艇表示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诚意,但是他们在得到国内确切的命令之前是不会做出任何实际的选择的。所以,当面对日本舰队的无理要求时,这三艘潜艇选择的是忍让和退避。哪怕是只能保持浮航状态的“巴地头顿”号在遭到日舰炮击时都做出了不抵抗的选择。但是他们也在第一时间就将自己遭到日舰攻击的情况通过公共频道发送了出去。

    这是因为“巴地头顿”号的艇长是个非常聪明的家伙。他知道中国人绝不会袖手旁观的,而且根本不需要自己开口求助。这一点在刚刚的那次秘密会晤中他已经很清楚的感觉到了。但从战斗力来论,越南的这两艘半潜艇绝不是日本四艘反潜驱逐舰的对手。所以他们的策略就是忍、是让、是退避和等待。他知道中国的舰队一定会出手,也知道日方最后一定会落败。当日本的这四艘驱逐舰被中国人打残或者干脆打沉之后,这三艘潜艇自然也就安全了。

    可是现在战场上发生的变化却让他们特别是“巴地头顿”号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了。之前日舰的炮击强度并不高,作为艇长的陈志武认为日军的目的只是迫使自己屈服并不会真的将“巴地头顿”号击沉。所以他硬挺了下来。果然,日舰很快遭到了来自中国军舰的打击,并因此而放弃了继续攻击“巴地头顿”号转而全力应对来自中国军舰的威胁。这本来让陈志武一度曾认为自己和自己的潜艇已经脱离了危险,而且相信那两艘已经下潜的姊妹艇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但是仅仅才过了几分钟,居然有一艘日舰径直朝着“巴地头顿”号冲了过来。以“巴地头顿”号的性能要想躲开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

    陈志武也很敏锐的察觉到了日舰的企图——想借着自己来逃过或者分散中国军舰的炮击。

    陈志武很快就想到了一旦让日舰贴近后的后果,只有两个。第一个,中方为了避免误伤自己停止了炮击,那么日舰安全了,却也可以轻易的捕获自己这艘潜艇。第二个,中方没有发现日舰和自己靠在了一起而且还继续进行炮击,那么自己肯定会先于日舰被击沉。到时候责任是谁的先放一边,自己这条命和这艘潜艇却已经遭殃了。换句话说,只要让日舰靠过来,那他陈志武和“巴地头顿”号肯定就不会有好下场。

    陈志武用了一分多钟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他当然知道不让日舰靠近是唯一自保的方法。可是攻击日舰可能会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却是他很难预见的。不过就在他思考的这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又有三发炮弹准确的命中了“夕立”号,看来日舰的烟雾已经不起作用了。也正是这三发炮弹让陈志武最终下定了决心,命令声纳室按照约定用主动声纳发出了三个连续的声纳脉冲。

    声波在海水中以每秒1530米的速度迅速传播了出去。这个信号很快就被日舰的声纳接收到了。三个连续的声纳脉冲,这很显然是在发送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信号,而绝不是常见的用来探测或者定位之用。但是这个信号的具体含义究竟是什么?日本人并不知道。

    声波继续快速地传递着那份隐秘的信息,随后,知道它确切含义的那两艘越南的基洛级潜艇收到了它。这是三艘越南潜艇之前刚刚临时约定好的信号,三个声纳脉冲,表示可以对日舰进行攻击。而声音的间隔长短,则代表着不同的形势需要。长间隔,仅仅表示可以攻击,但各艇长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是否确实对日舰进行攻击。较短的间隔,则代表日舰以构成了威胁,为了确保自身安全有必要对其进行攻击。而刚刚“巴地头顿”号发出的则是几乎连在了一起的三个非常急促的声纳脉冲,这就表示己方已遭到致命威胁,对日舰的攻击必须马上开始。

    所以,在那些日本人不用再去猜测也很快就已经知道了那三声声纳脉冲所代表的含义了。在接收到这个连续的声纳脉冲之后不久,各舰就又收到了另外两个来自不同方位的主动声纳脉冲。这次先后听到的这两个声纳脉冲很短,是属于典型的潜艇在最后攻击之前为了定位目标而发出的。所以,在这两个脉冲音之后,日舰的声纳很快就又相继听到了鱼雷管的注水开启音,和鱼雷的发射音。

    “方位185,鱼雷!”

    “方位140,有鱼雷!”

    “方位090,鱼雷发射!”

    “方位225听到鱼雷发射音!”

    ……

    由于多艘日舰所处的位置和姿态都不相同,而

    且鱼雷是从三个地方发射的——别问为什么是三个地方,中国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一艘潜艇也趁乱朝日舰发射了鱼雷——所以各舰在汇报时,关于鱼雷发射的方位报告就彻底混乱了。其实在现代海战中,各舰收到的所有信息都会被汇总起来交由编队或舰队统一的作战指挥中心来处理。计算机会根据各舰传来的信息自动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反馈给各舰。比如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只要把各舰所报告的目标方位以线条的形式绘制在海图上,那么这些线条的交叉点就是目标所在的具体位置。可是这个工作对于计算机来说非常简单,就是一瞬间就能精准完成的事儿。但是村雨级驱逐舰的信息化程度还没有那么高,无法完成编队间信息的整合,所以这些工作就必须由人工来完成,这就让整个编队的作战效率大打折扣了。至于后期的精确判断鱼雷的航迹以及每条鱼雷的目标会是哪艘舰艇,这个难度对于缺乏信息自动协调共享的日本舰队来说就确实稍微高了那么一点。

    那么高出来的这点难度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这么说吧,就是在日舰还没有将第一波鱼雷发射的事情给整明白呢,各舰的声纳就又都汇报听到了第二波次的鱼雷发射音。不过很快,高速物体出水的声音就又传了过来。显然,这第二波次的鱼雷发射音,实际上发射的不是鱼雷而是从鱼雷管发射的潜射型反舰导弹。再过了那么一会儿,当日本人终于弄清楚了这些鱼雷和导弹的攻击路线和具体目标时,却发现这些鱼雷和导弹将会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接触到各自的目标。

    基洛级潜艇本来是有同时锁定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的,但是受到许多现场实际情况的制约,参与攻击的这两艘基洛级潜艇为了确保攻击的有效性,都各自只选择了一个最近的目标进行攻击。而巧合的是,他们所选定的这两个目标还恰恰是那两艘还没有遭到攻击的村雨舰。这真的只是一个巧合。不过更巧合的是,已经很好地藏匿起自己的龙牙部队x-09艇也趁乱浑水摸鱼发射了两枚鱼雷,而且目标也恰恰是越南潜艇所选择的这两艘村雨舰。结果,当这两艘村雨级反潜驱逐舰还在忙着计算鱼雷接触时间、计算最佳拦截方案以及还同时做着防空准备的时候,两枚由x-09艇发射的磁力源动力系统推进的重型鱼雷已经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各自的目标。这两枚鱼雷全部使用的是尾流归向导引方式,再加上自身没有半点噪音,这就让两艘日舰直到中弹爆炸都没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两枚鱼雷分别击中了各自目标的舰艉,两艘日舰在爆炸的同时就失去了航行能力。但这还不算,紧随爆炸之后的,就是潜射导弹的来自头顶的攻击。再然后,才

    是越南潜艇最初发射的那枚鱼雷。分别来自水下和空中的三次攻击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降临,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彻底瘫痪了这两艘已经不适应现代海战的村雨级反潜驱逐舰。两艘舰艇在几乎相同的时间遭遇了几乎相同的命运。全部都是舰艉大量进水,上层建筑也都染着熊熊大火。很快进水的速度就大大超出了舰艇的最大排水能力,两艘驱逐舰都不可避免的开始了下沉。紧接着,两艘驱逐舰又更加戏剧性的几乎同时被大火引爆了弹药库,发生了更为剧烈的爆炸,以至于大部分舰员都为来得及弃船就丧生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