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长空飞龙
字体: 16 + -

第五篇 新的世界_E43 第四四二章

    第四百四十二章

    2020年3月7日星期六

    韦尔斯并没有能够及时地去写他的那份情况说明。原因是当他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向上汇报之后,几乎立刻就被骂了一个狗血淋头。他挨骂的原因不是自己把自己的船打漏了,而是他居然因为一点小小的漏水就让舰队放慢了前进的速度!

    上级给他的原因很简单:速度超过三马赫的空天战机怎么去接受潜艇的投降?而即便能,两架飞机又怎么去接受处在不同地点的三艘潜艇的投降?中国人派遣空天战机过来的唯一原因就是牵制美军的速度,阻碍对越南潜艇的顺利受降。现在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人一定还有其它能够正常接受潜艇投降的水面部队正在赶来,甚至不排除临时把军事人员空运到附近民用船只上的可能。毫无疑问,越南潜艇是扛不住中国人的压力的。只要中国人出现在越南潜艇附近,那么一定就会迫使这些潜艇最终落入到中国人的手里。而韦尔斯居然在最需要抢速度抢时间的关键时刻让舰队放缓了前进的速度!

    在挨过骂之后,韦尔斯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赶忙重新命令四艘濒海战斗舰全速前进。但是他这么一耽误,却让已经潜入水下的康志飞和欧阳雪婷追了上来。

    尽管康志飞和欧阳雪婷在水下一直保持着60节的高速,但由于磁力源动力系统的特殊性让这两架在水下的j-12xcd根本就没有发出一点儿噪音——除了那些可以忽略不计的湍流音之外——再加上他们的位置是在美国濒海战斗舰的后方,正是其声纳探测效率最低的位置,所以美军根本没有发现也不可能发现他们的存在。

    不过康志飞和欧阳雪婷却并不打算始终保持沉默,毕竟鹿菲菲当时定下的方针就是要给美军营造出一个恐怖的氛围,这样才能制造出震撼的效果嘛。所以在距离美海军濒海战斗舰大约1500米的时候,两人突然同时打开了主动声纳。

    两个清脆到刺耳的声纳音很快就出现在了濒海战斗舰的声纳显示屏上。

    “方位180,主动声纳音,两个!”

    不用声纳员大声报告其实韦尔斯也已经从他的综合指挥仪上看到了。濒海战斗舰本身也经常执行反潜的任务,所以舰上的每一个人都很清楚主动声纳音意味着什么:那是潜艇在攻击前为了获得目标的更多信息而最后做出的精确探测。潜艇一旦开启主动声纳,那么往往也就意味着鱼雷甚至是导弹马上就会发射。

    “全员戒备!进入战斗位置!声纳,尽快获得更多情报。”韦尔斯的命令是典型的教科书模式,但实践证明这也确实是有效而且必要的。

    不过在韦尔斯这条简短的命令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又是两个主动声纳音传了出来。舰桥上瞬间安静了下

    来。果然,很快第三对脉冲音也又一次响起。尽管大家都清楚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但是声纳官还是忠于职守地大声报告:

    “距离1500米,深度8米,速度60节,连续声纳音。是鱼雷,长官。两枚,3分钟后接触!2分58秒……”

    美军是通过对方的主动声纳脉冲信号反射回去之后再次反射回来的“二次反射”来判明目标情况的,虽然多次反射对声音信号的衰减很大,但是对于距离近而且强度高的主动声纳脉冲音来说,还是足够支持分析出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等这些简单的信息的。而随着声纳官的报告,“鱼雷”接触的倒计时也已经显示在了屏幕上。

    显然,无论是韦尔斯还是声纳官甚至在舰桥的所有人,都把康志飞和欧阳雪婷的两架j-12xcd当成了鱼雷。这并不能怪他们。没有潜艇会有如此高速,也没有潜艇会一直开启着主动声纳向一直反潜能力不俗的舰队直线接近。所以当军舰遭遇连续的主动声纳源快速接近时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被主动声纳制导的鱼雷盯上了。

    “所有舰艇,向右舷090方位发射声诱饵,距离800米。180方位100米发射气幕弹。4号舰立即放出‘水精’。”

    身为指挥官的韦尔斯抢先替各舰的舰长下达了统一的命令。其实这些对抗或者叫防御鱼雷的方法是每一名舰长都非常清楚的,不过现在四艘濒海战斗舰是在以编队的形式高速前进着,统一协调进行防御,可以有效地避免某艘舰艇放出的诱饵反而把鱼雷引到另一艘舰艇上。一般来说,火箭助飞声诱饵往往会发射到距离自身舰艇数百米甚至几公里的位置上的,入水后会自动分析鱼雷声纳频段的特征,然后以浮标的形式持续不断地发射鱼雷自导频段的本舰模拟信号,以达到欺骗鱼雷的目的。可是现在他们发现“鱼雷”太晚了,如果诱饵发射的距离太远的话将不可能对“鱼雷”造成有效的欺骗。那两枚“鱼雷”与濒海战斗舰的接触时间还有不到3分钟是因为濒海战斗舰目前本身的速度就有43节,可是要知道声诱饵落水后是不会移动的,1500米的距离对于速度60节的鱼雷来说,只不过是几十秒的事。

    同时韦尔斯还在瞬间就考虑到现在虽然还不知道“鱼雷”具体的型号,但能够拥有60节的速度还一直接近到1500米都没有被发现就足以说明这种“鱼雷”非常先进了,所以这种“鱼雷”很可能拥有不止一种引导方式。而气幕弹的作用就是干扰其可能存在的尾流归向的自导模式。

    韦尔斯的指挥没有任何错误,而且命令下达得非常迅速。很快他的命令就得到了执行,被他称为“水精”的拖拽式声诱饵也被缓缓放出。“水精”

    是美国海军舰艇典型的反鱼雷设施,它的工作原理和浮标式的声诱饵一样,只不过功率更大,性能也更好,在历次的演习中都能很好的欺骗各种型号的声自导鱼雷。

    不过它的弊端在于施放的过程太过缓慢,尤其是对于像今天这样的紧急情况。不到三分钟的时间根本无法让它释放到最佳距离。另外,释放拖拽式声诱饵也将影响到4号舰的速度,并使4号舰面临更大的威胁。

    “4号舰,主动探明‘鱼雷’情况。”

    韦尔斯再一次下达了命令。这条命令是让4号舰使用主动声纳来获得“鱼雷”的更多信息,看起来似乎是会让4号舰承担更多的风险,但实际上在面对主动声纳制导的鱼雷时,使用主动声纳并不会让舰艇增加被攻击的几率。

    接到命令后,本就因为释放拖拽声诱饵而脱离编队的4号舰稍稍改变了一下航向,以便能让自己的声纳获得更好的角度。但也就只是这稍许的耽误,声纳官已经再次报告说,那两枚“鱼雷”没有改变方向,显然声诱饵浮标没能奏效。

    “1、2、3号舰艇,再次发射声诱饵,方位090,距离100米。”

    韦尔斯没有放弃,打算再做也是必须再做一次尝试。剩余的时间和“鱼雷”的距离让他不得不将声诱饵的发射距离缩短到极限。4号舰终于也完成了对“鱼雷”的主动探测,但是结果却让人很难相信,以至于舰长并没有向韦尔斯口述汇报,而是将结果通过数据链直接发送给了韦尔斯。

    探测的结果显示,紧追在它们身后的这两枚“鱼雷”似乎大了一点。不,不是大了一点,作为鱼雷来说,它们的体积简直就是太大了。从声纳返回的横截面来看,这种“鱼雷”直径居然超过了两米!这哪儿还是什么鱼雷啊,就算真的有这么大的鱼雷,那又该用什么样的东西来发射它们呢?可如果说这两个可怕的东西不是鱼雷而是潜艇的话,那么似乎又显得太小了些。而且关键是它们的形状,它们的形状至少从横截面上来看根本就不可能是潜艇嘛。

    j-12xcd延续了j-12c的结构,属于鸭翼加三角翼的布局,单垂尾。当j-12xcd进入水下活动时,它的主机翼会像舰载机那样折叠起来,而且折叠的角度很大,几乎是“搭”在了机背上。这样一来,水下的j-12xcd从前面看过去的横截面就像是中间一根圆柱子外面套上了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在这个三架形框架的中间还竖起了一面“舵”。实际上那个三角形的框架只是j-12xcd折叠起来的机翼,至于那面“舵”则是它加装了潜望设备的垂直尾翼。另外,由于j-12xcd主要机身各部位蒙皮的材料不同,更导致美军接收到的声纳回波显示出来的

    图形明暗不均,让那些自诩为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们彻底懵圈了。

    很显然,这又是一种美军还未获得任何情报的新式重型鱼雷。韦尔斯理所当然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更显然的是,这种武器的性能非常先进,至少它的速度就是绝大多数水下武器无法匹敌的。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从这种鱼雷的体积来看,其威力肯定也会高出普通的重型鱼雷数倍!也就是说,即便这些鱼雷没有直接命中濒海战斗舰只是在附近爆炸,那很可能也足以对防护能力并不强的濒海战斗舰造成严重的破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