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域无疆
字体: 16 + -

第九十章 赤谷坚守

    昆多、赤黑、侯吉斯、哈什剌——郅支单于的四支主力,得到胡图乌斯的军令后,立即率领主力部队,向郅支城进发。

    居靡提醒昆多道:“太子,撤军不可太急,以免乌孙人发现破绽,追击我们!”

    昆多不以为然地说:“乌孙人早就吓破了胆!他们还敢追击我们?”

    伊秩靡率领赤谷城全体居民拼尽全力坚守。他感觉自身的力量快要用尽。从匈奴人围城开始,每天早上,伊秩靡都要在城墙砖上划一道横线。今天数了数,已经有六十三道,也就是六十三天了。可是,已经答应帮忙的汉军援军还是不见影子。

    趁着打退了匈奴人的又一次偷袭,伊秩靡回宫来看望自己的妃子娜唔丽。娜唔丽与伊秩靡一样,也有汉族血统。娜唔丽的祖母名叫冯嫽。是陪同细君公主和亲乌孙的亲随人员。后来,由细君公主做主,下嫁给乌孙国的一位将军。娜唔丽嫁给伊秩靡还不到一年时间。也许是身上都流淌着同族的血液,两人成婚后,琴瑟相和,亲密无间。娜唔丽个子不高,圆圆脸,皮肤白净。眉毛浓黑,眼睛大而黑亮。虽然只有十七岁,但十分明白事理。知道最近赤谷城受到匈奴人的围困,伊秩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娜唔丽从来不给伊秩靡增添一点麻烦,而且主动担负起来乌孙后宫的领导工作。她主动带头上城墙,为士兵们分发饭菜,洗衣缝纫。娜唔丽甚至不惧受伤士卒身上的肮脏,挽起衣袖亲自帮伤兵们包扎伤口。士兵们受到娜唔丽行动的感染,一个个战斗热情更加高昂。

    由于连续几十天都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娜唔丽感染风寒,发起了高烧,不得不卧床休息。伊秩靡得知娜唔丽染病的消息,今天特意抽空来看望娜唔丽。

    娜唔丽见到伊秩靡,挣扎着想从床上坐起。伊秩靡赶紧按住她的肩头,说:“娜唔丽,不要起来!快躺下,快躺下!”

    娜唔丽额头上缠着白色的头帕,嘴唇起了好几个燎泡。伊秩靡心疼地说:“说了你多少回,叫你回宫休息,你就是不肯!这下不休息也不得行了吧?!”

    娜唔丽很不好意思地自责道:“娜唔丽真是没用!自己帮不上忙,还害得大王丢下守城大事来看我!”

    伊秩靡说:“快别这么说!是本王无能,还害得我的王妃亲自上城干活!”

    娜唔丽说:“大王怎么能说自己无能?!是凶残的匈奴人野蛮成性,到处烧杀抢掠,把我们美丽的乌孙害成这样的!”

    伊秩靡听了娜唔丽的话,心情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安慰。他很有些沮丧地说:“匈奴人的攻势太猛了!如果明天汉军援军还不能赶到的话,本王就只能选择投降了!”

    娜唔丽猛然从床上坐起身。她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非常惊讶和不解地责怪伊秩靡道:

    “大王为何说出这样的话?大王在娜唔丽心中,是天底下最大的英雄,是草原上飞得最高的雄鹰!别看现在匈奴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要不了多久,他们连哭的地方都会找不到!难道英明伟大的大汉天子能够允许他们在西域胡作非为吗?大王决不能降!”

    “伊秩靡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汉军的影子到现在还没有见到!本王不能等到城破了,全城的子民都跟着我遭殃啊!本王情愿牺牲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挽救我乌孙大多数人的生命!”

    “那只是大王一厢情愿的想法!匈奴人被我乌孙抵抗了这么多天,死了很多人。以匈奴人恶毒成性,报复心强的性格,他们岂能放过乌孙人?大王如若投降,等待我们乌孙人的,一定是屠城灭国!目前,我们乌孙眼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坚守城池,等待汉军救援!”

    经娜唔丽一番分析,伊秩靡晕乎乎的脑子立时清醒了许多。他敬佩地看着娜唔丽,由衷地说:“娜唔丽,如果不是你这一番分析,本王差一点犯下大错!本王就听你的,人在城在,与匈奴人死拼到底!”

    娜唔丽扯掉头上的帕子,掀开被子,双脚在地上找靴子。伊秩靡问道:“你要干啥?”

    娜唔丽说:“我的病好了!我要陪你上城,一起抗击匈奴人!”

    无论伊秩靡怎么劝说,娜唔丽就是不答应在宫里休息——她实在放心不下赤谷城的防守!

    昆多抓到了伊秩靡派往西域都护府的信使,从信使身上搜出了陈汤写给伊秩靡的亲笔信。

    陈汤率军出发后,立即让乌孙信使出发,将汉军出发准备攻打郅支城的消息通报友军。目的是坚定乌孙抗击匈奴的决心!

    陈汤在信中简短地写道:

    “乌孙国王伊秩靡阁下:

    惊闻匈奴太子昆多悍然入侵乌孙国,并围困赤谷城数日。赤谷城军民在阁下率领下,英勇抗敌,赤谷城坚不可摧。我大汉铁骑数万奉天子诏令,顺应西域民意,已兵分三路,进击匈奴。大军已进入乌孙境内,不日即可抵达赤谷城下与阁下守城将士会合!请阁下准备好庆功酒,以待王师!”

    昆多看完大吃一惊。他连忙将信递给居靡,请教居靡的看法!

    居靡看完却摇摇头。他说:“这一定是汉人惯用的声东击西之策!如果汉军前来增援,他一定不会在信中说得如此直接。老夫推测,汉军绝对不会来增援赤谷城!”

    昆多问道:“国相之意,汉军不会管乌孙了?”

    居靡摇摇头,说:“不来增援不一定就是撒手不管。老夫以为,汉军这一次,一定会去攻打郅支城!”

    昆多听了,大吃一惊。他说:“郅支城城防松懈,如何经得住汉军的攻击!我们赶紧回撤吧!”

    居靡说:“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把汉军招来了,不狠狠地打一场

    怕是不行了!趁现在还没有收到大单于的指令,明天,我们压上全部人马,从各个方向同时攻击,先拿下赤谷城再说!”居靡坚信,匈奴最大的敌人一定还是汉军。匈奴在西域大肆扩张,到处树敌,严重侵害了大汉的国家利益,他们不可能不闻不问。尤其是陈汤这个人,性格强悍,崇尚武力。他率军灭了车渠国,震慑了整个西域。后来,居然将车渠国相屠歧大辟,国王者屈五马分尸。现在的西域各国谈起此事,还心有余悸。这么一个强力的人放在西域,汉家天子弃之不用,怎么看都不符合逻辑。尽管大汉朝中书令石显在信中极力鼓吹汉匈友好,其实,两国首脑谁也没有真的相信两国之间会有真正的友好!更不会有什么和平!和平只是软弱者的遮羞布,友好更是怯懦者的借口与托词!两个国家争斗了数百年,矛盾根本无法调和,怎么可能一夕之间就变得歌舞升平!

    要想和平,只有一个结果——你死我活!

    居靡的本意是反对围困乌孙的。因为乌孙国王伊秩靡是汉朝公主的后裔。乌孙还是汉军在西域抗衡匈奴的一个战略支点。动了大汉天子的盘中餐,他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恶气!看来,在西域,汉匈两家只能撕下伪装,大战一场了!对于汉家而言,败于匈奴,大不了退回中原;而对于大匈奴来说,如果败于汉军,将是灭国之祸。居靡起初很是担心。但是规劝胡图乌斯无效之后,居靡开始变得消极,甚至更加盼望毁灭的那一刻快点到来。

    所以,他向昆多提议在撤军援救郅支城之前,狠狠地咬伊秩靡一口!如果打下赤谷城,那就纵兵抢掠,将赤谷城彻底毁掉!如果打不下来,明天天黑之后,悄悄撤军,也让伊秩靡不敢追击!

    昆多获得伊秩靡的支持,立即着手布置攻城。

    第二天,小昆弥依诺的军队与匈奴人,呐喊着从四面城门向赤谷城展开了凶猛的攻击。

    伊秩靡挥舞着手中的战刀,拼命呐喊着指挥防守。娜唔丽也不甘示弱,将城中老幼全部领上城墙,参与防守。

    七八岁的孩子也拿着石子、瓦块,朝爬墙的敌人投掷!老人们点起火把,扔向敌人!妇女们举着木叉,奋力将敌人的云梯推倒推歪。乌孙的弓箭手们,冷静地躲在城垛后面,对爬墙的敌人精准射击。乌孙人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洗礼,早已经变得处变不惊。敌人的呐喊声,没有给守城的乌孙人带来压力。倒是让守城军民发现了敌人的色厉内荏。

    一直有降敌之意的卑垣,经过伊秩靡与娜唔丽一番劝说,也明白了坚守的必要性。他也是多日没有下城墙了。扎好的发髻散乱了,也顾不上重新挽扎。他头上一绺花白的长发时不时飘散到他的眼前,影响了他观察敌人的视线。他撩了几次

    ,发现没有办法固定,干脆举起手中的宝剑,将头发割断。老人跟在伊秩靡身后,大声疾呼道:“勇士们,只要我们再坚持一天,汉军的援军就要到了!我们一定要顶住!决不能让匈奴人屠城的阴谋得逞!”

    伊秩靡大喊道:“坚决顶住匈奴人的进攻!迎接汉军的到来!”

    娜唔丽带着十几个侍女在城头上为受伤的士卒包扎伤口。原本靠在城墙上休息的伤兵,受到伊秩靡与卑垣的鼓舞,一个个不再休息。有的一只手受了伤,就单手着地,爬到城垛边,为战友递送石头瓦片。有的双脚还能够行走,就收集城头上敌人射上来的羽箭,送到弓弩手的身边。

    乌孙军民同仇敌忾,举全城之力,顶住了敌人疯狂地进攻。

    昆多与居靡站在壕沟边,看着激烈的战况,不由眉头紧锁。

    昆多说:“没想到乌孙人这么难缠!只要攻破赤谷城,我绝不留下一个活物!”

    居靡说:“看城上乌孙人发疯的情形,我看破城难矣!”

    昆多挥舞手中的弯刀,有点气急败坏地大声下令道:“继续给我进攻!弓弩手,靠前放箭!增加人手,捶城门!云梯兵,全部压上!”

    昆多的命令传下去之后,赤谷城遇到了更加猛烈地进攻!

    伊秩靡判断,这是匈奴人最后的疯狂。

    伊秩靡为了鼓舞士气,脱掉身上的铠甲,扯掉上衣,光着脊背大呼:“乌孙勇士们,为了祖先的荣誉,为了我们的赤谷古城,城在人在,城毁人亡!大家一定要守住!”

    受到伊秩靡的影响,乌孙将士们,纷纷脱掉上衣,露出上身,呐喊着朝攻城的敌人猛烈还击!

    攻城的匈奴将士,因为久攻不下,一个个已经有了疲惫之色。尽管昆多不断用金银珠宝、美女宝马来打气,但隔着城墙,还有乌孙人的顽强反击,他们也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与乌孙人相比,乌孙人是在玩命拼命,匈奴人多少还有一些惜命。现在,看到乌孙人一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睛,犹如凶神恶煞,匈奴人的士气就矮了一大截。

    在乌孙军民的拼命抵抗下,匈奴人的攻城气势渐渐弱了下来。

    夜色渐浓。

    匈奴人丢下层层叠叠的尸体,只能无奈地退回营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