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道空
字体: 16 + -

第1章 九星连珠

    夜凉如水,山河静谧。太古一族统治大荒四万载,天下承平,各族安好,少有战乱。

    中州西南边境上,一条大渎横贯东西,名曰洛水。人皇伏羲曾在此获得河图洛书,并一举证道成圣,引得无数修士慕名而来,瞻仰圣迹。

    洛水河畔,人皇伏羲证道成圣处下游数百里,一个人族村落依山而建,山顶有一座洛神庙,庙旁有一巨大石龟,背驮八卦,香火比旁边洛神庙还要好。

    盛夏之夜,繁星点点,一轮玉盘高悬九天,银辉倾洒。上山的石道上,一个五岁稚童吃力登山。

    山不高,石道亦不长,那小小的身影手脚并用,爬了小半个时辰,终于登顶,仰躺在山顶广场的一块巨大青石上,大口喘着粗气。

    一个麻衣老者从神庙中走出,拍了拍身上的香灰,对着青石上的稚童开口道:“大晚上的,不在家收拾行李,跑我这里来干嘛?”

    “我娘说,我明天就要去伏羲洞学艺了,让我来和庙祝爷爷道别。”稚童一骨碌从青石上翻爬了起来。

    “伏羲氏每年都会从附近各个部族挑选有资质的孩子前去修道,以此培养人族后辈,你这个名额是你娘花了天大的人情争取来的,你可不要让她失望。”麻衣老者在青石上盘腿坐下,从后背腰上取出蒲扇开始扇凉。

    “庙祝爷爷,我们洛神氏也有传道师,为何非要去那伏羲洞啊?”稚童仰起头,眼巴巴地望着老者。

    洛神庙庙祝没有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问道:“北辰,你娘让你来找我不单单是告别吧?”

    想起上山前娘亲的再三叮嘱,一向活泼开朗的孩子破天荒有些紧张和羞赧,不敢再直视老者,低着头弱弱地道:“我娘要我和庙祝爷爷讨要一个木盒子,要是庙祝爷爷不给,就让我撒泼打滚……”

    孩子说到此处,偷偷瞟了一眼不苟言笑的老庙祝,赶紧补充道:

    “庙祝爷爷,那盒子我可以不要的,虽然那是我从香坛里刨出来的,但是毕竟是神庙的东西,我回去就和我娘说,那盒子又被庙祝爷爷给弄丢了,找不到了。”

    老庙祝似乎被孩子的天真给逗到了,不再板着脸,从袖口里摸出一个五寸高的小盒子对孩子笑到:

    “这盒子给你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你要答应我,不得与他人炫耀,更不能说这东西出自洛神庙,做得到吗?”

    “做得到”

    孩子的回答果断而干脆,丝毫不犹豫,还自以为豪爽地拍了两下胸脯。

    接过小盒子后,名叫北辰的幼童,小心翼翼在怀里放好,然后又躺在青石上,数着天上的星星。

    虽然这小盒子是他从洛神娘娘神像前的香坛里刨出来的,但是他明白,这东西肯定很重要,否则以他娘那要强的性子,才不会让他死乞白赖地来讨要。

    想着即将的远行,洛北辰既兴奋又紧张。不知道那伏羲洞中还有没有这么好看的星星,有没有这么大的石龟,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供奉着洛神娘娘。毕竟,在他眼中,洛神娘娘那么漂亮,应该大家都供奉祭祀的吧!

    不过听村里人说,不远处的青山氏供奉的就不是洛神娘娘,而是一尊巨大的巨灵神。想着想着,洛北辰竟有些难受了,也不知道那伏羲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就这样,一老一幼,一坐一躺,谁也不说话,都在在青石上发呆,唯有老庙祝的蒲扇轻轻摇晃。

    就在洛北辰迷迷糊糊,几乎快要睡着的时候,天空骤然大放光明。

    圆月左下方,一颗原本小如米粒,暗淡如萤的星星突然炸开,光芒大作,夜如白昼。

    洛北辰麻利地翻身而起,指着天空刚要说点什么,星空中另外一颗星星也跟着炸开,接着第三颗、第四颗……一共九颗,连成一线。

    对于洛北辰来说,在第三颗星星炸开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已经是白茫茫一片。

    星光耀眼,刺的眼睛生疼,即便紧闭着双眼,他也觉得那光芒如刺,硬生生挤进眼里,脑海里,直到老庙祝用蒲扇挡在他眼前。

    白茫茫的星光虽然只持续了片刻,但是洛北辰足足眩晕了一炷香时间才恢复过来,可以正常视物。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刚能视物,洛北辰就好奇地向空中望去。

    圆月似玉,大如圆盘,其左上方有九颗鸡蛋大小的星星,从下往上,斜成一线。

    老庙祝似乎从始至终就没有闭过眼,盯着那九星连珠的异象怔怔出神。

    洛北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似乎觉得脖颈有些酸了,便和老庙祝道别下山。

    老庙祝不放心孩子独自走夜路,便让孩子稍等,转身去关了庙门,和洛北辰一道下山。

    一路上,洛北辰头脑昏沉,只想着快点到家睡觉,所以闷着头走路。老庙祝还沉浸在天空的异象之中,心情莫名烦躁,也不愿说话。

    洛北辰的家就在山脚的第三排,穿过后两间茅屋之间的背雨沟,右转下个小土坡就是他的家了。

    一个身着青色束装的妇人站在门口,看着一老一小两人走来。

    看到娘亲站在门前,洛北辰似乎一下子来了精神,飞奔过去,抱着妇人的大腿,兴奋地说着天上的异象,更主要的是拿着那五寸高的小盒子向女子邀功。

    妇人对着老庙祝一揖到底,口中道:

    “多谢长老,北辰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老庙祝坦然接受了这一拜,淡淡道:

    “此物既然都已遗失万年,如今又被他寻到,说明此物确实与他有缘,也不在乎再借他十年。十年之后,不管你有什么天大理由,我也必然收回。”

    青衣妇人对着老庙祝又是一揖,等她抬头,庙祝已经转入屋后的背雨沟。

    ————

    中州,太古皇城南方,一座巨城矗立在剑门关北方,震慑着整个南蛮,把守着中州入南蛮的大门,该城名为千星,以城主之名命名。

    千星城主,出身伏羲氏,太古皇朝星祭司,太古人族青年一代天资最强的修士。

    十八岁先天问道,四十五岁三花聚顶,甲子之龄结出道祖金丹,一百二十岁五气朝元,应召担任皇朝第三位祭司——星祭司,主管占卜、星相和阵法运转,封邑千里。

    六年前以三百之龄,闭关冲击混元赤子境,如此天资,堪称前无古人。

    太古人族在大荒各族之中,繁衍虽快,但是修炼一途,逆天而行,人族并不比其他种族有优势,破境之难,相比其他种族犹有过之。

    自古有云:百年修得三花聚,千年难凝赤子身。

    无论哪个种族的天骄,想要修成混元赤子身,没有千年苦修,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千星祭司,三百岁之龄便开始冲击混元赤子境,实在让同辈天骄,难以望其项背。

    太古人族虽然不及妖族和兽族一般,动辄千年以上寿命,但是即便最普通的太古人族亦有两百年寿命,先天境之后,寿命更是大幅提升,所以千星祭司以三百之龄冲击赤子之境,对于修者而言,无异于稚童问道先天,不可思议。

    千星城城主府,一位身穿辉月法袍的青年站在庭园中,仰头望着那九星连珠的异象,神色晦涩难明,时而痛苦,时而迷茫,时而愤怒。

    城府老管事闻声而来,就在刚刚,九星连珠,照耀世间,天地失色,唯有一片白茫茫。

    而也正是第九星炸开的同时,千星城主闭关的练功房轰然炸开,天地灵力肆虐,一片比那九星连珠更加强盛的白芒,轰然爆开,刺得身为先天境修士的老管事也片刻失明。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看着庭院里的站着年轻人,老管事有一种万千星辉,尽入其体的错觉。

    此时的千星祭司,被那星辉笼罩,身如琉璃,无尘无垢,如那谪仙临尘,空灵而圣洁。

    老管事走到青年身侧,激动无比。对于青年的妖孽之资虽然早已麻木,但是如今真的见证三百多岁的天尊神人,仍是觉得如花似梦,不可思议。

    老管事激动得说话都有些颤抖,恭声道:“恭喜大人成功破关,跻身天尊神人位。”

    青年回过神来,看着身旁一路跟随自己,从伏羲洞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老人,心情复杂。

    “吴伯,今夜之事,全府禁言,对外放出消息,说我破关失败,闭门养伤。”青年人丝毫没有破镜的喜悦,有的只是满心的挫败和如坠冰窖的寒冷。

    百年修行,任你天资绝世,依旧难逃造化弄人啊!

    被星祭司称呼为吴伯的城主府管事,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依言行事。

    吴管事刚要退出庭院,只听青年男子再次吩咐道:“派人送信给皇城,就说九星连珠,大凶之兆,南起北落,让陛下多加提防,待我伤好后将亲自面圣。”

    话刚说完,青年男子已经消失在庭院中。

    ————

    中州西北有一座大山,高耸入云,庞大无边,直径足有数百里,如同天之砥柱,巍峨磅礴。

    山体呈黄白色,草木稀疏,鸟兽罕迹,如同一座荒山,山名不周。

    不周山乃大荒第一圣山,接受万灵封禅祭祀,传闻乃是盘古祖神的脊柱所化。

    不周山高达数万丈,曾是天界连接人间的通道,但是自从太始仙皇封印天门之后,不周山顶就再没有走出过一个天界生灵。

    山顶之上,罡风肆虐,云海翻滚,一座巨大的石门伫立在山顶中央,充满了岁月的气息。

    石门之上,仙禽翱翔,圣兽低吼,有神魔捏拿日月,有生灵匍匐吟唱,有碧海推波万丈,有巨岳横亘洪荒,这些画面都在岁月的侵蚀中有些模糊,唯有一道鲜明的封印符文,蔓延整座石门。

    石门之前,一位灰袍老者,背负八卦图,胸贴阴阳鱼,屹立在山风中,围着石门仔细探查。

    确认石门无异样之后,眯着眼凝视那天上九星,同样没发现任何异常。

    虽然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但老者仍是神色凝重,忧心忡忡,最终从山顶一跃而下,消失在漫天星光中。

    ————

    翌日,天刚蒙蒙亮,天上那九星连珠的异象早已不见。洛神庙山脚一户茅屋内已经窸窸窣窣起床。

    洛北辰穿上了娘亲亲手缝制的兽皮靴,以及崭新的褐色麻衣,用一根布带将长发束在头顶,脖子上戴着娘亲给的骨项链。

    洗漱完毕后,喝了青衣妇人端来的瘦肉粥,洛北辰拿起包袱和小斗笠往村中广场赶去。

    村中广场有棵老榕树,此时树下已经有十来人在等候,见到洛北辰母子赶来,一番寒暄后就各自叮嘱着自家孩子,时不时眺望一下村口处。

    此次前往伏羲洞修行的孩子其实只有三个,一个是村头的洛淮山,比洛北辰大一岁,经常和洛北辰打架,但是从来没赢过,天资最好,洛神血脉最为浓郁。

    另一个是洛水仙,乳名虎妞,村长之女,虽然血脉之力不如洛淮山,但是根骨极好,被伏羲氏的蒙学引师一眼相中。

    唯独洛北辰,洛神血脉稀薄,根骨平平,若不是她娘曾是洛神氏圣女,与伏羲氏长老又有些渊源,加上做人极为上道,给了引师一只千年老山参,否则这洛北辰根本达不到要求。

    树下十几人中,除了三家父母,其余的都是来看热闹的,洛神庙庙祝也在其中。

    老庙祝望着村外,手上拿着一个长烟斗,烟杆上还吊着个小烟袋,深吸了一口,吐出缭绕烟雾,有些惆怅地喃喃低语:“若不是当年先祖们血脉被剥夺,我洛神氏何至于此啊!”

    对于老庙祝的感慨,周围的人皆心有戚戚,但是没人接话。

    洛北辰的娘亲蹲下身来,为孩子理了理衣服,将那串骨链隐藏在衣领下,叮嘱着他要听蒙学老师的话,吃饭不可挑食,要早睡早起,不能随便和人打架,被欺负了就告诉蒙学老师和伏羲氏长老,千万不可以摘下骨串……

    离别在即,平日里上山抓兔,下河捉鳖,满村疯跑的三个野孩子,如今都泪眼汪汪,抱着父母的大腿,小声啜泣。父母们轻拍孩子后背,柔声安慰,眼里全是不舍。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村里,一位身穿太极袍的青年男子驾着一辆由两头青麟兽拉车的马车缓缓从村口驶来。

    三个洛神村的孩子与父母挥泪告别。

    旭阳初升,青麟兽载着孩子们渐行渐远,消失在村口的官道上。

    幼年离巢,振翅而飞。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