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逍遥人生
字体: 16 + -

第五十五章.知音难寻

    袁军虽然占据关中三辅,不过摆在袁熙面前的问题还是很多。第一个问题便是程昱、张既和杨阜这三个俘虏,最难办的就是程昱。程昱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为曹操出过不少计谋,最经典的就是十面埋伏击败了袁绍,杀了又可惜。

    袁熙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程昱劝降道:“仲德先生,你能力出众,智谋可比汉初陈平,如今被俘,可愿投降于我,为河北效力?”

    程昱果然如同袁熙预料得一般,面露死志,,摇了摇头道:“多谢大将军的好意,昱追随司空多年,岂能辜负了司空的知遇之恩,甘愿赴死。”

    袁熙无奈,放了程昱那是万万不能的,杀了又觉得可惜,还是先将他关押起来,说不定将来可以派上用场。张既被曹操提拔为雍州刺史,算是曹操信任之人,不过跟程昱完全没法比。

    在贾诩和钟繇的劝说下,张既投靠了袁熙。最后剩下的还有杨阜,杨阜乃是忠义之士,也是袁熙最欣赏的,此人在历史上可是将马超赶出凉州。

    杨阜并不属于曹操亲信,只是张既手下的关中地方官员,自然有心为国效力,袁熙身为朝廷大将军,自然代表了大汉,而且大将军十分赏识自己,杨阜心服口服,宣誓效忠袁熙。

    关中百废待兴,虽然劝降了张既和杨阜,不过还是需要提拔人才。河北众人对关中了解不多,袁熙询问熟悉关中的贾诩、钟繇、张既和杨阜四人。

    贾诩推荐了天水翼城人赵昂,钟繇推荐了赵昂的族兄赵衢,张既一言不发,杨阜推荐了自己的表兄姜叙,袁熙一听姜叙姓姜,顿时就想起了三国时期蜀中名将姜维。

    袁熙记得姜维的父亲是姜囧,也是一个小官,询问杨阜道:“义山,既然姜叙是你表兄,那你可认得天水翼城的姜囧?”

    姜囧?好像是自己姑父的族中侄儿,也不是很确定,一问姜叙便知,杨阜如实道:“阜听说过姜囧,与我表兄同为一族,只要招我表兄前来,一问便知。”

    袁熙也是出于未来考虑,将三国后期三大名将邓艾钟会姜维全部招揽名下,将来谁是自己对手。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先将他们的父亲招揽。

    贾诩、钟繇、杨阜依照袁熙的吩咐去邀请这三人,张既被袁熙独自留了下来。张既一言不发,说明他的内心还不认同袁熙,袁熙试探道:“德容刚才一言不发,不知是关中无人呢,还是不认同我这个大将军?”

    张既见袁熙问起,不卑不亢道:“承蒙大将军看重,只是既无德无能,有何面目招揽关中的贤才呢?”

    袁熙细细一想,张既转投自己,难免还不适应,安慰道:“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是曹孟德放弃了关中,与德荣无关,只要德荣真心为关中百姓着想,我定会大力支持关中恢复生产。”

    张既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士,自然是想要给家乡的老百姓带来幸福安稳的生活,有了袁熙的承诺,放下心中的芥蒂,拜服道:“既替关中百姓谢过大将军,今后大将军有命,定不推辞。”

    过了数日,长安太守府,袁熙的临时居所,贾诩、钟繇、杨阜领了四人前来投靠袁熙,分别是赵昂、赵衢、姜叙、姜囧,四人见了袁熙如此年轻,便身居高位,不敢怠慢,十分恭敬地向袁熙行礼。

    袁熙求贤若渴,热情招待四人,赞赏道:“关中自从经历董卓之乱,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人才更是凋零。众位都是关中贤才,自然比我熟悉关中人情世故,希望各位能举荐贤能,恢复关中生产。”

    姜叙向袁熙推荐了好友梁宽和尹奉,袁熙大喜,这些年都是历史上对抗马超入侵关中的忠义之士,有他们守护,在加上高览坐镇,足以对抗韩遂。

    袁熙离开冀州多日,如今关中已经渐渐稳定,自己也该回河北主持大局,开始下一步计划。经过与贾诩、沮授、逢纪、司马懿四人商议,留下了高览总督关中,领长安太守,杨阜、姜囧相助。张既为左冯翊太守,赵昂、赵衢相助。姜叙为右扶风太守,梁宽、尹奉相助。

    ......

    蔡府坐落于长安的郊区,五年前,遭受了匈奴人的洗劫,早已经破败不堪。蔡琰坚持要回到蔡府居住,袁熙命人翻新,也有了新的面貌。

    当袁熙来到蔡府,蔡府的两名婢女也是袁熙送来照顾蔡琰的,见是袁熙,自是恭敬地问安,进府去禀报蔡琰。蔡文姬闻得是袁熙亲自前来,也没有了一个人在府上的随意,精心收拾一番才出来与袁熙相见。

    上次蔡琰刚从匈奴脱难,穿的是一件大红色的汉服,虽然喜庆,却不搭蔡琰当时的心境。这次蔡琰换了一袭白色长衫,头上发丝挽起,脸色神采奕奕,原本超凡脱俗的外貌,更是楚楚动人。

    袁熙还是有点难以把持,思绪万千。甄宓之美,在气质,秀外慧中;貂蝉之美,在貌美,倾国倾城;而蔡琰之美,是缘分,似曾相识。

    蔡琰见袁熙有些发呆,傻傻地看着自己,有点害羞,不过也没有主动开口,提醒袁熙。过了一会,袁熙回过神来,主动道:“文姬姐姐,住在这里可曾习惯?”

    “自然是家中舒服,不用整天担心受怕,蔡琰还要多谢大将军搭救之恩呢。”蔡琰与袁熙虽是旧时,不过时隔多年,如今袁熙已经身为大将军,当然不能忘了礼节,主动上前行礼。

    袁熙上前将蔡琰扶起道:“文姬姐姐不必如此,你我自幼相识,熙有今日,自然少不了蔡尚书的指点。文姬姐姐乃大汉出名的才女,岂能流落匈奴,熙只恨不能早日相救。”

    提起伤心往事,蔡文姬感叹道:“身为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在匈奴生活的经历,文姬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只有大汉真正强大了,百姓才有幸福生活,文姬请求大将军早日平定天下。”

    袁熙想起中原有曹操,荆州有刘备和刘表,江东有孙权,益州有刘璋和张鲁,西凉有韩遂和马腾,要平定天下谈何容易。袁熙沉默不语,坐在焦尾琴前,开始了自己的弹奏。

    学生时代,袁熙苦练琴技,没想到今天居然派上用场,自己最擅长的古曲是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也很符合现在的情境,知音之人,天下难寻。

    蔡文姬没想到事过境迁,以前胸无大志,不懂诗文的袁熙居然琴技如此高超,就连自己也沉醉在袁熙的弹奏之中。此曲中,可以感受到山的雄伟和宁静,江河的惊涛骇浪和风平浪静,初听只是展现一副大好河山的自然风景的美好画面,不过静下心来感觉,动与静轻松更替,毫无违和之感,流露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袁熙年纪轻轻,音律的功底居然已经超过了自己,真不知道是如何苦练的。蔡文姬不禁想起了袁熙追求自己的幼稚往事,不觉偷笑,可惜时间不能倒流。就当自己飘飘然的时候,袁熙也停止了自己的演奏。

    袁熙专心地演奏,完全没有注意蔡琰的变化,对着焦尾琴称赞道:“焦尾琴名不虚传,只是可惜,我忙于战事,久疏音律,已经弹奏不出之前的水平了。也只有文姬姐姐你能配得起这把琴!”

    蔡文姬猜得袁熙擅长音律,又喜欢这焦尾琴,决定将此琴赠于袁熙道:“峨饿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将军这曲高山流水实在不是文姬可以演奏的。焦尾琴虽是家父遗物,若没有大将军相救,焦尾琴也早已经遗失。今日文姬就将焦尾琴赠送,希望空闲时能解大将军心中忧虑。”

    袁熙弹奏的高山流水自然已经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由自己的心中所想,随意发挥,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内心寄予在乐曲之中。

    蔡文姬不愧是音律才女,能将自己掩藏着的寓意洞察。袁熙婉拒了蔡文姬的好意:“君子不夺人所爱,难得文姬姐姐这一知音,我已经心满意足。我即将返回河北,今日特来与文姬姐姐来告别的!”

    听说袁熙马上要离别,返回河北,心中难免惆怅。不过想起袁熙不再是那个苦苦追求自己的无知少年,而是心系天下的英雄人物,鼓励道:“大将军保家卫国,令文姬佩服。不过大将军心中有事,还要多找人倾诉,不然会影响了大将军对局势的判断。”

    袁熙不想蔡琰为自己的事情而担忧,一扫之前的颓废,傲然道:“谢谢文姬姐姐挂怀,只是有些事情,真的是我想得太好了,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将来若是有幸,必定再向文姬姐姐请教指点。”

    蔡琰见袁熙不愿告诉自己,也没有勉强,心中虽然失落,还是祝愿道:“大将军天之骄子,对音律的天性更胜我,指点就可不敢当,能聆听将军弹奏,文姬已经很满足了。”

    袁熙在离去之前,不忍蔡琰一人孤单在长安,鼓起勇气道:“文姬姐姐,知音难寻,不知你可愿随我会河北,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