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袁熙得子
徐邈奉了袁熙之命,捉拿了王家行凶的真凶,为王明作证道:“大都督,属下已经查明,王家的确没有勾结高句丽,引狼入室。倒是公孙太守不但滥杀无辜,还抢占民女,乘坐天子銮驾,简直罪无可恕。”
公孙度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原来这一切都是袁熙设下的圈套,自己在劫难逃,不如保留最后的尊严,从袖口中抽出匕首,自刎而死。
袁熙念在公孙家族守护辽东多年,饶过公孙一族,只诛杀了罪魁祸首公孙康。袁熙为民除害,宽宏大量得到了辽东百姓的拥护,认命徐邈为辽东太守。
为了稳定发展辽东,也为了锻炼人才,袁熙留下田丰之子田蛮、颜良之子颜优、文丑之子文武协助徐邈。至于从高句丽俘虏的数万将士则被用于修建辽西和辽东之间的道路,为将来出兵百济、新罗、东瀛做好准备。
建安六年四月,袁熙收复辽东,平定高句丽,北方边境外患得到解决。天下人都在关注着北方,袁绍和曹操的第二次大战何时上演,可是这场预期的大战迟迟没有开打。
此时,河北大都督袁熙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沉着和冷静,正在焦急地等待,原来袁熙夫人甄宓即将生产,府上的下人十分忙碌,袁熙没有经历,只知道古代新生儿出生率和成活率都挺低的,自己又帮不上忙,只能在一旁祈祷甄宓平安生产。
不知过了多时,终于产房里传来了婴儿的哭声,产婆也传来喜讯,恭喜大都督,是一名男婴,母子平安。袁熙内心喜悦,进屋探望甄宓和孩子。
袁熙见甄宓脸色苍白,心疼不已,轻轻握住甄宓的双手,关心道:”夫人辛苦了,生了个男孩,你要好好休息。“
甄宓点点头,轻声道:”不知夫君可想好孩子名字?“
袁熙看着自己的儿子,想了下,兴奋道:“我儿子看着就跟我一般聪明,不如取名叫袁睿?”
甄宓有点想笑,这么小能看得出聪明,一笑又怕疼,不过袁睿这名字挺不错的,同意道:“夫君觉得好便好,就叫袁睿吧。“
袁熙得子袁睿,消息不胫而走,河北众将、世家大族无不送上贺礼祝贺袁熙,一时之间刺史府堆满了贺礼,袁熙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得意道:”没想到生个儿子能有这么大的收获,看来还是要多生孩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甄宓以为袁熙有纳妾的想法,心中不快,嘴上却道:“夫君若是有意,何不纳貂蝉为妾,貂蝉国色天香,论样貌更胜于我?”
袁熙自知说错了话,这时实在不该让甄宓多想,安慰道:“夫人多心了,我只是收了这么多贺礼挺开心的,不过想想将来睿儿娶妻的话,一定要花费巨大,生多了也不合算。”
甄宓知道袁熙疼爱自己,不过袁熙终究不是一般人,倒不是反对他纳妾,而是怕妾侍无德,破坏了一家和睦,真诚道:“夫君身份显赫,自然少不了妾侍,甄儿只是怕来路不明的女子进了府,反而破坏了一家和谐。貂蝉与我共处多时,貌美贤德,其身世可怜,更会珍惜这段姻缘。”
袁熙感谢甄宓地大度,虽然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对于纳妾习以为常,不过妾侍也要自己真心喜欢,如果单单为了发泄心中欲望,那是对一个女子的不尊重,婉拒了甄宓的提议:“夫人国色天香,贤良淑德,胸怀宽广,袁熙已经知足。至于纳妾之事,不可再提,免遭人议论。”
远在冀州的袁绍听闻袁熙得了袁睿,又平定了北方外族,心中难免得意,对冀州文武夸赞袁熙道:“显奕不愧是天纵之才,一年之内,平定北方外族。待其归来,我将率军南下,还望各位鼎力相助,早日平定天下。”
众人无不吹捧袁熙,唯独袁尚心中不悦,不过也没有当场反驳袁绍,他对自己的父亲十分了解,自己又什么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自己的母亲商量,然后让母亲吹吹耳边风,十有八九有成了。
曹操手下谋士程昱曾派人秘密找过自己,有方法帮助自己夺取储君之位,条件就是归还洛阳、陈留、濮阳三地,还有大汉天子,袁尚懒得考虑,就拒绝与曹操合作。
袁绍常说袁尚最像自己,不无道理,至少袁尚也是十分自信,自己怎么可能会输给袁熙呢?至于曹操,还跟自己谈条件,等自己得到河北兵权,就等死吧!
袁尚的想法很现实,袁熙之所以能立功,就是因为袁熙获得了兵权。当初领兵攻打洛阳的换成自己,有袁绍掩护自己,别说是打败曹操,说不定中原都归袁家了。
刘氏是历史上有名的毒妇,自然不甘心袁熙继承大将军之位,对自己的儿子袁尚更是十分宠溺,得知袁尚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立刻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得到兵权的好时机,在袁绍身边吹捧袁尚,不止袁熙能击败曹操,袁尚也能。
袁绍犹豫不决,一个是自己最信任的儿子,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思考良久,还是理智道:“夫人,显甫年幼,你怎么也跟着胡闹,军国大事非同小可,显甫从未参军,如何领兵?”
刘氏不依不饶,幽怨道:“说到底,你还是偏心袁熙,当初袁熙也是没有参军,便被任命为幽州刺史了。”
偏心,两字说到了袁绍的心坎里,自己最偏心的不就是袁尚吗?如果不是一味地偏袒袁尚,袁谭也许不会死,自己不能一错再错了,袁绍狠心道:“此事不要再提,你这样会害了显甫!”
刘氏见袁绍态度坚决,不敢再劝,再想他法。袁尚见袁绍不答应自己的请求,顿时心生一计,派遣亲信之人在城中假传消息,曹操有意攻取陈留、濮阳,报官渡之仇。
此消息传入袁绍耳中,袁绍心高气傲,立刻召集群臣商议道:“听闻曹操有意起兵报官渡之仇,众位以为当如何应对?”
袁尚以为得计,自告奋勇道:“孩儿愿意为父亲分忧,领兵出征。”
袁绍点点头,称赞袁尚勇气可嘉,不过并没有答应袁尚的请求。沮授为人耿直,怕袁绍一时欣喜,答应了袁尚的请求,谏言道:“主公,三公子年幼,讨伐曹操非同小可,还望三思而行。”
审配和逢纪以前和袁尚走得近,是因为和袁谭一党不和,想要支持袁尚。如今袁尚的对手换成了袁熙,一个是对手太强,另一个是袁熙和自己并无恩怨,也就沉默不语,两不相帮。
袁尚只能自己站出来反驳道:“若是我二哥领兵,沮先生还会有异议吗?我二哥不过比我大两岁,他能领兵为何我就不能?我没有领兵又如何知晓我不能战胜曹操?再退一步讲,我二哥远在幽州,待其赶到,曹操早就兵临城下了,如今邺城还有谁更适合领军?”
一时之间,众人哑口无言,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身死,张颌在幽州,高览已经在前线,大将军能信任的也只有袁尚了。
袁绍见袁尚将众人说住,同意道:“有志不在年高,显甫能有如此志向,为父怎能不成全呢?各位无须再劝,我意已决,三日后,袁尚领兵三万,救援陈留。”
沮授不是田丰,不会在众人面前让袁绍太过难堪,而且袁绍也只是令袁尚救援陈留,似乎还有后招。待散席后,沮授私下求见袁绍。
袁绍问道:“公与先生此来是为储君之事还是出兵伐曹之事?”
沮授如实道:“两者皆有疑问,还望大将军指点!”
袁绍叹道:“显奕乃是众望所归之人,不管如何,将来他定是河北之主。不过打败曹操是我最大的心愿,显奕劝我休养生息,可孤怕等不到那一天了,只能提前行动!”
原来如此,不过沮授提议道:“不是我不看好三公子,对手是曹操,实在不好对付的。主公若真心想取中原,可令二公子领兵南下。”
袁绍摇头道:“孤也知道显甫难以战胜曹操,所以我将亲自领兵与曹操决一死战,为何不招显奕前来,就怕他兄弟相争。”
沮授十分无奈,一旦袁尚得胜,只会加剧兄弟相争,唯一的解释就是袁绍还是想要立袁尚为储君。
袁尚领兵三万进驻陈留,成为陈留主将,当曹操得知消息后,不惊反喜,谓众人道:“报仇的机会到来了,袁绍派小儿前来,真是天助我也。”
曹操领兵五万前往陈留挑战袁尚,袁尚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顾高览反对,领兵出战曹操。曹操派遣部将史涣出战,没想到袁尚勇武过人,三回合斩史涣于马下,袁军趁胜进攻,曹操败退。
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消息传至冀州,袁绍大喜,亲自领兵前往陈留,准备夺取许昌。曹操当然是炸败,想要引袁尚来攻,可惜高览劝阻了袁尚。
公孙度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原来这一切都是袁熙设下的圈套,自己在劫难逃,不如保留最后的尊严,从袖口中抽出匕首,自刎而死。
袁熙念在公孙家族守护辽东多年,饶过公孙一族,只诛杀了罪魁祸首公孙康。袁熙为民除害,宽宏大量得到了辽东百姓的拥护,认命徐邈为辽东太守。
为了稳定发展辽东,也为了锻炼人才,袁熙留下田丰之子田蛮、颜良之子颜优、文丑之子文武协助徐邈。至于从高句丽俘虏的数万将士则被用于修建辽西和辽东之间的道路,为将来出兵百济、新罗、东瀛做好准备。
建安六年四月,袁熙收复辽东,平定高句丽,北方边境外患得到解决。天下人都在关注着北方,袁绍和曹操的第二次大战何时上演,可是这场预期的大战迟迟没有开打。
此时,河北大都督袁熙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沉着和冷静,正在焦急地等待,原来袁熙夫人甄宓即将生产,府上的下人十分忙碌,袁熙没有经历,只知道古代新生儿出生率和成活率都挺低的,自己又帮不上忙,只能在一旁祈祷甄宓平安生产。
不知过了多时,终于产房里传来了婴儿的哭声,产婆也传来喜讯,恭喜大都督,是一名男婴,母子平安。袁熙内心喜悦,进屋探望甄宓和孩子。
袁熙见甄宓脸色苍白,心疼不已,轻轻握住甄宓的双手,关心道:”夫人辛苦了,生了个男孩,你要好好休息。“
甄宓点点头,轻声道:”不知夫君可想好孩子名字?“
袁熙看着自己的儿子,想了下,兴奋道:“我儿子看着就跟我一般聪明,不如取名叫袁睿?”
甄宓有点想笑,这么小能看得出聪明,一笑又怕疼,不过袁睿这名字挺不错的,同意道:“夫君觉得好便好,就叫袁睿吧。“
袁熙得子袁睿,消息不胫而走,河北众将、世家大族无不送上贺礼祝贺袁熙,一时之间刺史府堆满了贺礼,袁熙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得意道:”没想到生个儿子能有这么大的收获,看来还是要多生孩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甄宓以为袁熙有纳妾的想法,心中不快,嘴上却道:“夫君若是有意,何不纳貂蝉为妾,貂蝉国色天香,论样貌更胜于我?”
袁熙自知说错了话,这时实在不该让甄宓多想,安慰道:“夫人多心了,我只是收了这么多贺礼挺开心的,不过想想将来睿儿娶妻的话,一定要花费巨大,生多了也不合算。”
甄宓知道袁熙疼爱自己,不过袁熙终究不是一般人,倒不是反对他纳妾,而是怕妾侍无德,破坏了一家和睦,真诚道:“夫君身份显赫,自然少不了妾侍,甄儿只是怕来路不明的女子进了府,反而破坏了一家和谐。貂蝉与我共处多时,貌美贤德,其身世可怜,更会珍惜这段姻缘。”
袁熙感谢甄宓地大度,虽然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对于纳妾习以为常,不过妾侍也要自己真心喜欢,如果单单为了发泄心中欲望,那是对一个女子的不尊重,婉拒了甄宓的提议:“夫人国色天香,贤良淑德,胸怀宽广,袁熙已经知足。至于纳妾之事,不可再提,免遭人议论。”
远在冀州的袁绍听闻袁熙得了袁睿,又平定了北方外族,心中难免得意,对冀州文武夸赞袁熙道:“显奕不愧是天纵之才,一年之内,平定北方外族。待其归来,我将率军南下,还望各位鼎力相助,早日平定天下。”
众人无不吹捧袁熙,唯独袁尚心中不悦,不过也没有当场反驳袁绍,他对自己的父亲十分了解,自己又什么要求,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自己的母亲商量,然后让母亲吹吹耳边风,十有八九有成了。
曹操手下谋士程昱曾派人秘密找过自己,有方法帮助自己夺取储君之位,条件就是归还洛阳、陈留、濮阳三地,还有大汉天子,袁尚懒得考虑,就拒绝与曹操合作。
袁绍常说袁尚最像自己,不无道理,至少袁尚也是十分自信,自己怎么可能会输给袁熙呢?至于曹操,还跟自己谈条件,等自己得到河北兵权,就等死吧!
袁尚的想法很现实,袁熙之所以能立功,就是因为袁熙获得了兵权。当初领兵攻打洛阳的换成自己,有袁绍掩护自己,别说是打败曹操,说不定中原都归袁家了。
刘氏是历史上有名的毒妇,自然不甘心袁熙继承大将军之位,对自己的儿子袁尚更是十分宠溺,得知袁尚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立刻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得到兵权的好时机,在袁绍身边吹捧袁尚,不止袁熙能击败曹操,袁尚也能。
袁绍犹豫不决,一个是自己最信任的儿子,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思考良久,还是理智道:“夫人,显甫年幼,你怎么也跟着胡闹,军国大事非同小可,显甫从未参军,如何领兵?”
刘氏不依不饶,幽怨道:“说到底,你还是偏心袁熙,当初袁熙也是没有参军,便被任命为幽州刺史了。”
偏心,两字说到了袁绍的心坎里,自己最偏心的不就是袁尚吗?如果不是一味地偏袒袁尚,袁谭也许不会死,自己不能一错再错了,袁绍狠心道:“此事不要再提,你这样会害了显甫!”
刘氏见袁绍态度坚决,不敢再劝,再想他法。袁尚见袁绍不答应自己的请求,顿时心生一计,派遣亲信之人在城中假传消息,曹操有意攻取陈留、濮阳,报官渡之仇。
此消息传入袁绍耳中,袁绍心高气傲,立刻召集群臣商议道:“听闻曹操有意起兵报官渡之仇,众位以为当如何应对?”
袁尚以为得计,自告奋勇道:“孩儿愿意为父亲分忧,领兵出征。”
袁绍点点头,称赞袁尚勇气可嘉,不过并没有答应袁尚的请求。沮授为人耿直,怕袁绍一时欣喜,答应了袁尚的请求,谏言道:“主公,三公子年幼,讨伐曹操非同小可,还望三思而行。”
审配和逢纪以前和袁尚走得近,是因为和袁谭一党不和,想要支持袁尚。如今袁尚的对手换成了袁熙,一个是对手太强,另一个是袁熙和自己并无恩怨,也就沉默不语,两不相帮。
袁尚只能自己站出来反驳道:“若是我二哥领兵,沮先生还会有异议吗?我二哥不过比我大两岁,他能领兵为何我就不能?我没有领兵又如何知晓我不能战胜曹操?再退一步讲,我二哥远在幽州,待其赶到,曹操早就兵临城下了,如今邺城还有谁更适合领军?”
一时之间,众人哑口无言,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身死,张颌在幽州,高览已经在前线,大将军能信任的也只有袁尚了。
袁绍见袁尚将众人说住,同意道:“有志不在年高,显甫能有如此志向,为父怎能不成全呢?各位无须再劝,我意已决,三日后,袁尚领兵三万,救援陈留。”
沮授不是田丰,不会在众人面前让袁绍太过难堪,而且袁绍也只是令袁尚救援陈留,似乎还有后招。待散席后,沮授私下求见袁绍。
袁绍问道:“公与先生此来是为储君之事还是出兵伐曹之事?”
沮授如实道:“两者皆有疑问,还望大将军指点!”
袁绍叹道:“显奕乃是众望所归之人,不管如何,将来他定是河北之主。不过打败曹操是我最大的心愿,显奕劝我休养生息,可孤怕等不到那一天了,只能提前行动!”
原来如此,不过沮授提议道:“不是我不看好三公子,对手是曹操,实在不好对付的。主公若真心想取中原,可令二公子领兵南下。”
袁绍摇头道:“孤也知道显甫难以战胜曹操,所以我将亲自领兵与曹操决一死战,为何不招显奕前来,就怕他兄弟相争。”
沮授十分无奈,一旦袁尚得胜,只会加剧兄弟相争,唯一的解释就是袁绍还是想要立袁尚为储君。
袁尚领兵三万进驻陈留,成为陈留主将,当曹操得知消息后,不惊反喜,谓众人道:“报仇的机会到来了,袁绍派小儿前来,真是天助我也。”
曹操领兵五万前往陈留挑战袁尚,袁尚初生牛犊不怕虎,不顾高览反对,领兵出战曹操。曹操派遣部将史涣出战,没想到袁尚勇武过人,三回合斩史涣于马下,袁军趁胜进攻,曹操败退。
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消息传至冀州,袁绍大喜,亲自领兵前往陈留,准备夺取许昌。曹操当然是炸败,想要引袁尚来攻,可惜高览劝阻了袁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