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令很忙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陪跑圈

    这时屋里的人都出来了,难得的雨天可以好好休息,三个小时却也睡饱了,便出来溜溜弯。

    结果便是院子里,老爷子坐着,几个小丫头站着,那‘教书先生’也站在一边。

    二婶娘看到自己儿子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朋儿这是要写字?再一看那些姐姐妹妹们都望着朋儿,不愧是我的种,止不住的笑意满脸横生。

    只听二婶娘说道:“朋儿,这才几个时辰你便学会写字了?可真聪明,快写给你妹妹们看,让她们也学学。”

    不知为何,二哥一见到二婶娘便没话说,那种想逃离的样子,潘见轩想不明白,难不成二哥不是二婶娘亲生的?这话不好问出口。

    没顾上思虑这些事,因为那边二哥已经在‘黑板’上刷刷的写下了自己的大名,正呼叫自己检查。

    潘见轩上前一看,笑了,这二十圈二哥是跑不了了。

    想到之前二婶娘说的话,潘见轩走向妹妹那边,说道:“丽红,二哥的名字你会写么?”

    因姐姐妹妹的名字有重字,当教会了众人前二个字,便把最后一个字着重的讲过,两个小时,不仅教写自己的名字,也让他们学写其他人的名字,只中间有人不敢兴趣,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觉得很不错了。

    “会啊,二哥的名字简单,就是四妹五妹的名字我还不会,其他都会了。”老实人胖妞回道。

    “那你上去写下二哥的名字。”

    “喔喔,好。”

    丽红说完便走上前拿着炭笔在二哥写过的地方下面刷刷几下,两行名字很是显眼,不仔细看完全是一致的,一致那就是说明没有写错。

    “哎呀,我家丽红也会写字了,写的跟你哥一模一样,可真聪明。”耳边又响起二婶那颇是自豪的话语。

    “二哥,咱跑圈去吧?”潘见轩朝潘见朋露出个大笑脸,这是在催了。

    只见潘见朋满脸通红,看了妹妹的写的字,他就知道自己写错了,闷着声应道好。

    二婶娘不解,潘丽红却是又语出真言:“二哥的潘字写错了,这边是个采蘑菇的采字,二哥写的不是采字。”

    没错,潘见朋写的采字是由一撇加大米的米字组成,这当然不是采蘑菇的采字。很多识字的人会不自觉忽略这点,写成一撇加米字,但从来没有写过字的小丫头们,第一天学写字,自然是一点错处都不放过,笔画都记得牢牢的。

    当作没有看到二婶娘那霎红的脸色,潘见轩总感觉这个二婶娘对自己抱有敌意,也是正常,同是儿郎,为何别人的儿郎是宝能集万千宠爱,自己的儿郎便如同草芥累死累活。

    这些潘见轩自然知道,二哥是个勤快人,家里让他做什么便做什么,没有怨言,很老实木讷的一个家伙,以前二哥跟二婶娘关系也亲密,似乎是从自己‘来’了之后便变了。

    见二哥没有‘跳墙’遁走,而是认真的开始在院里跑圈,潘见轩也加入了队伍跟上,这具身体太弱了,要多锻炼。

    院子不大,但二十圈认真跑起来也呛人,尤其以锻炼身体为目的。

    但眼下没有别的办法,在村子里跑圈,容易遭笑话,毕竟这前不久还有传言自己是哑病,见到熟人都不打招呼,说自己是傻子!虽然昨天已经打破了传言,可村里闲言碎语最是不缺,说不得自己刚出前脚,后脚便沦为别人谈资的对象,这经历自然是不想再有一次。

    “三弟,你怎么也来跑了,你快去歇着吧,你身体不好。”潘见朋见三弟跟在自己身后跑,挺不解,但还是劝道。

    二哥的心是好的,也是真诚对待自己,潘见轩能感觉到,想问二哥为何如此对待二婶娘,但二哥不说便不好问。

    “二哥,三弟没有教会你写对名字,所以这也是我的惩罚。”潘见轩嘴角一扬,淡然说道。

    “三弟,这,你怎么不早说。……”

    “我们赶紧跑吧,再过会雨下大了,可就成落汤鸡了。”脸上敲击的雨珠提醒自己,现在虽是下的稀松,但保不齐再过一会不是瓢泼大雨。

    这个季节的雨总是断断续续,一天能下十几场,一场有时几分钟,有时半个小时,更甚者三个小时。

    夏季的雨滴打在脸上,有不一样的感觉,能降暑热能败心火,可淋久了也不是好事,会生病感冒,也就是风寒症,在这个医学不是很发达的古代,对于是农家来说,病了就是大事。

    这医好了还好说,要医不好便会病疾缠身,一生都离不开中药,这对想要游览大燕河山的潘见轩来说,自然是不允许的。

    所以赶紧跑完,可别真淋成了落汤鸡。眼见着雨下的更欢,两人发狠了,这院子不大,没用多久二十圈跑完了。

    在两人停下跑回到屋檐下,大雨也下来了,憋这么久,放出的大招自然不同凡响。

    狂风加上暴雨,这座小院看上去岌岌可危,君不见院门都被风吹开了,耸拉地挂在两边摇晃,屋顶上的草也被吹起不少,幸的是有压草的石头泥巴,否则这大风定能把屋顶掀翻。

    “好大的雨啊,这风吹的可真的凉爽。”炎热的夏季,没有空调风扇的时代,自然风最受大众喜欢。

    “爹娘,这明天还会下雨吗?”三婶娘问公婆。

    “哪里知道,等晚上再看。”老李氏嘟囔着,这大雨超过了自己预想,本想着下雨也就是小打小闹,不想却是狂风暴雨乱作。

    “明天不下雨就去把花生种了,下雨就算了,再休息一天。”老潘头出声。

    玉米番薯,南瓜辣椒,花生向日葵,番茄菜豆苹果,菠萝荔枝番石榴,这些农作物原本按照正常历史走向就应该是十六世纪才传入中国,但燕太祖嘴叼,出海一趟提前带回不少农作物。

    这种植跟气候地势有关,并不是哪里都能种活,比如自己所在的北地,种花生这种耐旱的作物,自然是可以,但菠萝荔枝便不行了,这些只在南方才种得活。

    “等雨停了,老三带二郎去挑些黄泥来,这屋顶该翻实翻实。”

    “听爹的。”

    “是,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