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死飞虎
字体: 16 + -

第442章 奉令后撤找事做

    十几个投弹手就是十几捆集束手榴弹,随着一声声的大爆炸,五辆装甲车被炸散了架,只有一辆开的快躲过了厄运,但车内的鬼子也被震伤了,鬼子驾驶员忍着剧痛急忙掉转车头就跑,全然不顾步兵的生死,吓得后面的两辆坦克也不敢开炮了,跟着掉头就跑,鬼子步兵愣了一下神,在两营官兵的射击下扔着尸体亡命的逃窜。

    周志道指挥着302团二营和三营,以及匆匆赶到的特务连从侧翼发起了冲锋,301团和306团三营也已合力歼灭了那个进攻的中队,全员从正面杀了过来,日军彻底被击退,急忙交相掩护,边打边撤,中国军队302团、301团和306团一路追击,把日军第111旅团赶到了祥符镇,三个团又合力将鬼子赶出了祥符镇,鬼子灰溜溜的撤向了修水。

    三面夹击,终于将日军击退,稳定了高安一线守军阵地。302团副团长也在追击中被鬼子的流弹所伤,代师长李天霞急忙下令停止追击,他决定以攻代守,命令周志道率301团和305团主动向北出击,掩护主力部队修筑工事,另外命令卢醒的306团坚守祥符观阵地,并下令林海峰带着302团后撤高安县城防守。

    这高安县城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属长江中下游平原,距省会南昌约六十公里,是块人杰地灵,美丽富饶的地方。公元前201年置建成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锦江,为赣江的支流,发源于宜春市的慈化山区,流经高安城区并在境内长达近八十公里。锦江流域和赣湘公路在高安形成一个通道,形势上向东与南昌正面相持,向西又是进入湘北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撤退的必经之地。明眼人一看,李天霞已存了私心,全军后撤的话,302团将是第一个撤退的。

    林海峰被李天霞下令后撤高安县城驻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尽管抱着必死决心的林海峰心里不痛快,但他还是选择了服从,带着302团撤回到了高安县城防守。他担心副团长张承增的伤势恶化,无法向俞济时交代下去,就命人把张承增送去后方养伤。

    作为守城的主官,第二天,他带着人查看了高安的地势地貌后,心中已有了大致的防御措施。当看到锦江时,他心中有说不上来的难受,站在已被鬼子飞机炸坏的锦江北岸大观楼上俯看城隍庙前的锦江和浮桥,江水如带,由西南向东逝去,“虹腰宛转三百尺,鲸背参差十五舟”,自有一番感慨。眼前的这座浮桥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名永安桥,13舫,比舟为梁,铁揽绳牵,随波升降,见证着高安这座小城的繁华兴衰。现日军大兵压境,这区区一座浮桥怎么能够用呢?

    最后,林

    海峰急匆匆带人回到了高安县城他的团指挥部作战室,打发正在制作沙盘的参谋等人出去后,自顾自的想着一些闹心的问题。

    “锦江是个大问题呀,张承增受伤,不知俞军长会派个什么样的人来呢?再来个搅屎棍,自己该怎么办?”林海峰想着,在作战室里背着双手开始转圈思考了。

    林海峰在想着问题,令家河不敢打扰,也慢慢退出了作战室,一个人坐在指挥部门前的石阶上扔石子玩,身后警卫排两个哨兵站在大门口两侧,目视前方,一动不动。这时,一个中校军官带着一个卫士走了过来。

    “兄弟,你认识我吗?”中校军官笑着问令家河道。

    令家河抬头一看,急忙跳了起来,给来人敬了一个军礼:“认识!长官好!您是305团的参谋长,以前常来找我们团座的。”

    “小子,你这回错了,我现在可是302团的副团长了,师座令我前来报到,团座在吗?”

    “在。”令家河高兴地说道,“太好了,这下团座就安心了。”

    来人知道令家河说的是啥意思,一挥手道:“小鬼头,去!给老子通报一声。”

    “是!副座!”

    令家河应了一声,转身就跑进了指挥部大院,到了作战室门口,没有喊报告,直接从外面跑进了作战室里,一看林海峰还在地上转磨,急忙一个立正:“报告团座!师座给我团派来了一个副团长……”

    “是谁?”林海峰一抬头急忙打断令家河问道。

    “是305团的参谋长陈传均长官,在外面请见团座呢。”令家河道

    “陈传均?娘的,想啥来啥,快请!”

    “是!”

    林海峰一听王耀武给他派来的副手是陈传均,不由大喜,这是51师剩下的山东籍老乡为数不多的一个人,原来就是302团的一份子,淞沪会战伊始,任302团参谋长,在305团赶到松沪参战时,王耀武为加强305团的战斗力和掌控305团,就把心腹陈传均调到305团任参谋长又兼任第一营营长至今,现在张承增被流弹击伤,王耀武把陈传均又调回来任副团长,这是把俞派的势力彻底给赶出了302团呀。

    “报告团座!陈传均前来报到!”陈传均被令家河请到了作战室内,一见林海峰,敬了一个军礼说道。

    “传均兄,客气啥呀?欢迎你回家哪!”林海峰连忙回了一个军礼说道。

    “快两年了,我老想着回我们302团呢,师座一下令,我就跑过来了。”陈传均笑道。

    林海峰说着,走过去亲自给陈传均倒了一杯水过来:“唐团长能放你走?”

    “谢谢团座。”陈传均接过水缸子,“他不放能咋地,李长官(李天霞)现在把305团交给老团座(周志道)节制,师座下达了命令后,李长官和老团座亲自到305团去传令,

    老唐还敢说什么呢,他默认,我马上就过来了。”

    “你小子是怕夜长梦多吧。”林海峰笑道。

    “那当然了。想当初,我302团清一色的山东籍弟兄,几场恶战下来,如今物是人非,也没剩多少了,我想这个家呀!”陈传均说道。

    “我们会给死去的兄弟们报仇的!日本人被赶出去后,我们到南京赛公桥祭奠他们的英灵去。”

    “好啊!……哎,团座,你一提南京,我就想到了一件事。”陈传均看到还没完工的沙盘上,锦江那一块上有一个拳头砸击的印痕,又睄了一眼林海峰面前的地图说道。

    “啥事?”林海峰问道。

    “你们两个去外面看着,不许任何人进来!”陈传均没有回答林海峰的问话,而是对着令家河和自己的卫士下达了命令。

    “是!副座!”两人应了一声,快步走出了指挥部,立在门口站岗,当起了门神。

    “团座你看现在的高安形势像不像南京保卫战那时的态势?”屋内再没他人,陈传均指着展开在林海峰面前的敌我双方的态势图对林海峰试探道。

    “锦江!”林海峰一拳砸在了桌子上,“我们不能让锦江成为第二个下关码头!”

    “嗯,我就是这个意思。”陈传均说道,“团座可想好了怎么做?”

    林海峰道:“李代师长为保护我302团,把我们从前沿调到了后面来守这高安县城,在这里,我有一定的自主权!传均兄有什么想法,你就说吧!”

    “浮桥!”

    “好主意!”林海峰点了点头,“江面上现在只有城隍庙前的那座永安浮桥往前沿运送补给和弹药,要是挡不住日军的装甲攻势,全军撤退,有锦江挡着,一座永安桥,在鬼子机械化面前根本撤不及!我们干脆在下游再架他几座浮桥,到时候,可以少死很多人哪!”

    陈传均说道:“可团座你想过没有?这浮桥好架,如被人给安上一个意图逃跑和扰乱军心的罪名怎么办?”

    “我林海峰身正不怕影子歪!怕他做啥?”

    “老弟呀!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你不为自己打算,也得为师座想想啊!看形势,俞军长也呆不了几天了,正值师座升任军长之职的时候,我们可不能贻人口实哪!”

    “怪不得师座老夸你陈传均心思缜密呢!这才是你急匆匆赶到302团报到的真正目的吧?是不是师座让你来劝我的?”

    这林疯子和以前一样,简直是太贼了!在精明人面前说不得假话。陈传均想着就点了点头,开口道:“不错。师座给我的密电中就有这层意思,让我来提醒团座不要做傻事。我进门时看到团座盯着态势图上的锦江看,我就知道团座在担心什么了,顺着你所担心的事一说,果然是这样。”

    “我还以为你是来帮我的,原来你小子给我灌迷魂汤呢。”林海

    峰有些怒了。

    “我就是来帮团座的。你以为是我想到的?是师座已料到你会那样做的,知道吗?所以我进来的时候才就留意了一下,果然你在考虑全师弟兄们和高安县城老百姓的安全问题呢。我知道南京保卫战中部队和民众撤不到江北的那惨境对团座你的打击很大,师座也领受了那段惨烈的场景,他是不会看着全师的弟兄们和百姓罹难的,他已有了计策了。”

    “什么计策?”

    “你知道不知道,架浮桥就是师座的意思。不过,师座让你向上打个报告说,修建高安城防工事和前沿工事,需要的木料和物资量很大,必须得从锦江南岸的山上伐木,请示要在锦江上架几座军用浮桥来运输,完工后就拆掉浮桥,军座一批,我们就能着手去办,这样就不会给人留下把柄了。”

    林海峰摇了摇头叹道:“师座就一老狐狸,官迷,还不信任我啊。”

    在整个51师,只有林海峰敢说王耀武的不是,陈传均一听,也摇了摇头,说道:“老弟呀,不是师座不信任团座,你太倔了,师座是怕你一炸又拧着来么。毕竟我年长你两岁,安顿给我他放心,绕着弯来劝你,你才不会反感啊。”

    “他对我哪次直接过?全是迂回战术!”林海峰丢下一句,就走向了案头。

    “呵呵呵,你要干什么去?”

    “打报告!”

    陈传均又摇了摇头,他非常开心地笑了。话说他的官运也不怎么样,虽说也是黄埔五期毕业的,和他同期的老同学程智一起到的302团,程智一来就是团长,他却是一个小参谋,要不是林海峰,他还当不上302团的参谋长呢。本打算能有一番作为,可是好景不长,到了305团,处处被张灵甫等陕西籍的官兵排挤和打压,得不到重用,一年多来,他无时不刻的想着回302团。现在,王耀武总算想起了他这个山东老乡加心腹,他怎能不买足了力气替王耀武办好这第一件事呢?面前这林疯子可是油盐不进的主,王耀武都拿他没办法,自己三言两语就给搞定了。在长沙私底下曾听王耀武说过,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看上了林海峰的才干,王耀武一升任军长,林海峰肯定也得升职,在陆大受训后,说不定就留在陆大当教官去了,那么这302团就是自己来当家了,手头有了兵,爬上去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样一来,岂有不开心呢?

    很快,林海峰就写好了架设锦江浮桥修建城防工事的请示报告,拿到了还在独自高兴的陈传均面前:“你吃蜜蜂屎了,还在高兴?……给!签字吧。”

    “我干吗要签字?”陈传均笑问。

    “302团正副两个当家人联名上书才有分量!……你签不签?”

    “签!谁说不签?”陈传均说着接过了请示报告。

    “签好

    大名,你就亲自给军座送去。”林海峰说道。

    “那团座干什么去呢?”

    “你还不放心吗?我带弟兄们去伐木。”

    “团座这是先斩后奏啊!”

    “我这是奉令后撤找事干,安排部队做准备!先把前期的工作搞起来。”

    “好顺口呀!明白,明白。”陈传均满意地笑着,签完自己的大名,走出指挥部后就和卫士驱车赶往俞济时的军部去了。

    接到林海峰和陈传均二人联名的报告,有利于守城,俞济时自是照准,同意二人的请求,并下令第74军工兵营赶往高安听林海峰指挥,协助302团架设锦江军用浮桥。

    有了军部工兵营的协助,林海峰自是如虎添翼,他把一营和特务连、机炮连留下守城,维持治安,下剩三个营由陈传均指挥着伐木架桥,他自己来回两头跑,处理一切日常之事物。

    这时,51师各部陆续到达高安附近与日军开战,祥符观即今高安县东北处的祥符镇,距离高安县城12公里,日军如果想顺利拿下高安县城,祥符观阵地就成为日军第111旅团通往高安县城必须扫除的障碍了。

    李天霞只在祥符观摆了一个团,自有他的小算盘,貌似铁板一块的51师的内部也逐渐形成了小圈子,他和张灵甫针锋相对,周志道则是两边不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王耀武升任有实职的副军长终于也让74军中51师和58师两派的暗斗初见端倪,俞济时离开第74军也是迟早的事,下任军长的位置八九不离十应该是他的老师长王耀武来坐。现在老师长已到了赣北,却还让他李天霞代理师长打这次南昌会战,其用意不言而明,一来想考验下他李天霞有没有能力统帅51师,二来也是想让他李天霞树立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形象,可那个愣头青张灵甫似乎和自己不投脾气,阴奉阳违的处处掣肘,那跟班卢醒更可恶,大出风头给张灵甫长脸,这不是让自己在王耀武面前难堪吗?因而他把张灵甫手下的305团调拨给了周志道指挥,让卢醒率306团一个团的兵力去面对一个旅团的鬼子的进攻,用意也是不言而明。

    三天后对于日军山池垣少将的第111旅团的强攻,卢醒率306团拼死固守,但是毕竟敌众我寡,眼看306团伤亡惨重,不得已卢醒只得向自己的旅长张灵甫求救,而此时四处都在打仗,305团被分配给了周志道,张灵甫情急之下扣上钢盔、提起枪,只带领少数旅直属部队骑兵连和警卫连杀向了祥符观。

    306团已经被打残,官兵正在苦苦支撑将要被击溃的时候,张灵甫亲率旅直部队杀到了,官兵们顿时士气大振,硬生生的又将日军给打退了回去,祥符观阵地虽然保住了,但是张灵甫却付出了血的代价,激战中他的右

    腿膝盖被日军机枪扫中,造成了严重的骨折。

    敌众我寡,张灵甫忍着腿伤带来的剧痛,只好拉下脸来向代师长李天霞求救。李天霞却以各部都在激战、无兵可派为由让张灵甫再坚持几天,他将快速调动兵力去救援。救兵如救火,对于李天霞的搪塞,气的张灵甫直骂娘,眼看再打下去,他和306团全得把命扔在祥符观不可,退又不能退,一退小命丢的更快,李天霞会趁机把他当场正法的。谩骂中,他把李天霞的十八代祖宗骂了个遍。冷静下来后,张灵甫忽然想到了在高安县城的林海峰,只有林海峰能救自己了,急忙让部下机要参谋给林海峰拍发电报来救援自己。

    此时,林海峰没在团部,他带着警卫班正在视察锦江浮桥的施工工地,并命人把准备好的粗绳索交到了陈传均的手里。他看着一座座架起来的浮桥,他有些欣慰的笑了,有了这些浮桥,51师和高安县城的老百姓就能够撤退及时,进可攻,退可守,把日军机械化部队挡在锦江北岸不是什么难事。

    当他302团团部机要员把张灵甫的求援电报送到他手中的时候,他大吃一惊,急忙就要集合队伍,准备急行军增援祥符观阵地,结果被一旁的副团长陈传均给拦住了:“团座!我们现在不能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