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啸
字体: 16 + -

第五卷 虎跃_155章 星火

    “团长,前面是鬼子的封锁线,不是很严密,咱们可以突过去,不过这里的牧民很不一样了,表现的很冷漠,充满、、、敌意。”

    “有没有和抗联联系上?”

    “没有,电报里说的地点没有找到人。”

    单凌风陷入沉思,他的团和吴子秋的团是分开行动的,吴子秋的骑兵五团在侧后翼20公里处隐蔽行军,随时准备策应骑三团。

    现在眼前已经是土城子地界了,日军在土城子驻扎了一个中队,北边的林西地区驻有日军的一个联队骑兵以及伪蒙军。广阔的高原、大草原上,日军的统治只要依靠的还是蒙奸、汉奸。若没有这些人,日军是封锁不住辽阔的草原的。对于熟悉草原的人来说,他们不需要依靠草原的水源地也能率领部队穿越过去,除非是五六千、上万人的大部队,他们才需要依靠草原上的水源地。日军控制这些水源地和交通要道是封锁不住小部队的。而先遣队,就有几位熟悉地形的向导。

    崎岖的山地其实并不适合骑兵作战,单凌风已经深入到了山区,思索之下,单凌风决定不再靠南,而是向西北退回草原地带,说实话,骑兵先遣队的任务也不是在山区建立根据地,按照刘铮的命令,他们不能轻易在山区建立根据地,现在的时机还不合适。必须先保障自身一定的安全。

    两个团的骑兵汇合之后,单凌风和吴子秋两个团党委联名向军区发报,建议先在锡林郭勒建立游击区,将锡林郭勒附近的形势先摸清楚,再建立根据地。

    吴子秋和单凌风的骑兵团最大的重武器就是81口径的迫击炮,是苏联制造的,炮弹每团都有六十多颗,再就是各有十门单兵火箭炮了。先遣队的编制是两个骑兵团,两个团的领导层构成先遣队决策层,但是以吴子秋为先遣队长,单凌风为参谋长,骑五团政委蔡锋为支队政治部主任,骑三团政委刘悦舟为副。但是平时的作战以两个团即独立又配合的作战方式。因为越过兴安岭山麓向北,人口稀少的关系,日军驻军并不多,也是以关东军骑兵系列部队为主,辅以战车部队,多数都是机动速度较快的部队。也有内蒙东部王公组成的、被日军控制的拊膺军,数量不多,且常常处于摇摆之中。

    将根据地选在平顶山地区之后,吴子秋将情况报到军区,刘铮考虑良久才同意了这个计划。邓政委拿比例尺在地图上丈量,好一会才说道;“刘铮,骑兵支队司令部还是设在卓资更好,可以依托卓资山开展游击,离咱们军区司令部也不远,更加便于联络。再将田恩明的骑兵团放在哪个地方接应更好?”

    刘铮放下电报,“政委,我是这么想的,现在各部队剿匪,整合性训练都已经完成,而且边区三个警卫团都已经到达包头地区

    了,实际上归绥以西没咱们什么事了。我想将张乐的1601步兵团(蒋介石不承认塞北军区八路军,这个编制是中央军委编的)调岱海,拿下广汉营,彻底封住大同日军北上之路。罗琪和李灿的1602团驻新店子,王守一、姜豪的1603团兵进大青山(张北大青山),打通日军依托长城的封锁线,联通和晋察冀军区的通道。韩晓贵、马武的1604团东进,在三面井展开游击。成立前线指挥部,我率前指、1605,1606团,炮兵营,侦察连进至沽源、多伦一线,看是否能成功站住脚,建立根据地,到时候也好接应先遣支队。咱们放下集宁等日军防线不理,先打击蒙奸队伍,不予日军太多的刺激,先拿下日军眼中地广人稀,价值不高的地方。”

    邓政委;“四角落子,围逼中央!这个办法倒是好,但是我们的一部分主力要离开中心抗战地区了!那边人口稀少,队伍发展壮大的几率小了很多!”

    刘铮;“我就是要让日军看到这一点,塞外本就荒漠,农业生产极端落后,除了出产马匹,一无工业基础,二无农业基础,这一带连个通往外蒙的公路都欠奉,又路途遥远。就算苏联支援,日军放手让咱们发展,没有个三五年根本无法对日军产生威胁!这样也就不会引起日军的过度反应!”

    从后山装甲兵训练基地拉出一条直线,经过张家口,直抵北平,“我的意图是到时候截断日军关内关外的联系!”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邓政委吃了一惊。

    “对,咱们不能让鬼子的注意力老是盯着装甲兵团,我必须得制造点什么事情,而又不会太过刺激日军,进占沽源、多伦一线,再作势向北发展,日军即要保持对我的注意力,在我突破燕山山脉、长城南下之前,又不会有太多的担忧,三个团规模的部队,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关键的一点是日军会认为我军离开了人口繁密区,要壮大是没啥可能的,部队不越打越小就不错了,那样即使咱们在多伦站住了脚,日军也不会太过担心,非得派出重兵集团驱逐咱们不可!”刘铮解释道。

    邓政委微微点头,军事上的事情他是很信任刘铮的。

    “那也得先向总部和中央请示,才能做。”邓政委其实已经被刘铮说服了。

    “刘铮,我看就算总部和中央同意了,这个前指也得我去,你一个军区司令员,还是得掌握大局的。”徐参谋长一直思索着,现在才开口说话。

    “这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计划,刘铮,我看你得终极意图是这里!”徐参谋长在东北拥有重工业区的辽宁画了个圈。

    刘铮微微一笑;“参谋长,我的目的是!”单手在地图空白的四周画个圈,“先解放整个北中国!”自信的微笑看得邓

    政委和参谋长都是一怔,这还是刘铮第一次正式表达他的战略意图。

    “作为一个军人,我的最终目的是将中国从日寇的占领下解放出来!

    徐参谋长和邓政委相视一笑,邓政委发话,“那就先给总部和中央发报,说咱们进占沽源、多伦就行了。再请示成立前指的事宜,我看参谋长和你一起去多伦,加上参谋长这杆大旗,你们两个,想不引起鬼子的注意都不行,李井泉同志也一起去。这里我和涂敏,老刀坐镇也足够了,加上蒋琬那个高参,守家、建设还是没问题的。”

    三人相视一笑,刘铮叫来参谋起草电报,正式向总部和中央发报请示。

    延安,现在的形势一片大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汇集于此,延安的物资供应已经相对显得充裕了许多,最明显的改善就是抗大的学员伙食,现在每天吃饭管饱,一个星期最少两顿肉食。以往虽然精神饱满,但是脸色营养不良的干部战士到处都是,如今的干部战士依旧是精神饱满,脸色却是变得红润有光泽了。

    庄抗正全心全意的回忆着课堂里教官讲的理论,结合着手中的书本,自己的战斗经历,将那些知识融合贯通。秋日的延安天高气爽,空气中都似乎散发着淡淡的枣子香味。

    “你是那期的学员?”

    身边突然有人问话。

    庄抗下意识的站起来,眼前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正将脚伸进清冽的河水中,旁边不远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他认识,是主席身边的蒋参谋。

    仔细一看连忙立正,“毛主席好,我叫庄抗,今年五月初插班进的上级参谋班,从塞北军区司令部作战科来的。”

    “哦!你是塞北军区来的?”主席饶有兴趣的回头,看着庄抗。

    庄抗;“是的!”

    主席伸展着身体,“坐,咱们随便聊聊。”

    “你怎么不和他们一起去活动?”主席指着远处一群正在打篮球、做游戏的年轻学员。

    庄抗看着那些活力四射的青年学员,他自己也就20多岁,此时却彷佛比他们大了很多很多,霎那间他竟然有着片刻的失神。

    “我是插班来的,学习上不抓紧,马上就要毕业了,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来学习,只有努力一点了。”庄抗实话实说。

    主席微微点头,“塞北的战斗,紧张吗?生活上同志们适应吗?”

    庄抗眼眶微微一红,“很紧张,初期的时候,除了训练和作战,战士们一天到晚基本没有精力去干别的事情。部队刚到大青山的时候,是一路打过去的,后来的合编,扩编,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冬天的训练也抓得很紧,直到包头-归绥战役以后,部队才进入休整,大部分河北北调的战士才适应了归绥的气候和生活。”

    包头-归绥的战役塞北军区打得很苦,很苦并不是说伤亡非常大,而

    是部队打得非常非常的疲劳了!这个情况主席后来也是知道的,刘铮以这一点的兵力打这么大的一个战役,只能依靠战士们两条腿将战机和胜利跑出来,使用局部优势兵力打出来!以原18团战士的强悍身体素质,也有战士跑到吐血牺牲的!

    这样的一个战役,也只有胆大包天的刘铮敢打,也只有他这样的悍将才敢打,放眼整个八路军、陕甘宁-绥蒙边区,党指挥下的部队,也唯有这样一员这样素质全面的悍将!

    “毕业后想去那里?”

    “回塞北!”庄抗毫不犹豫的回答。刘铮曾经自傲私底下和他们几个说过,塞北军区、将要纵横整个北中国!

    “好吧,我先答应你了。”主席微微点头,庄抗他是有印象的,因为有人提议过,应该将庄抗这个塞北军区的作战科长调大行山去。

    主席套上鞋子,和两个警卫参谋离开。

    而庄抗也是精神一振,他也听说过抗大的学员是要重新分配工作岗位的,今天主席的承诺,让他非常的开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