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啸
字体: 16 + -

第113章 头角

    “坐吧!”周副主席左手放下笔,他的右手还打着绷带,似乎是受了伤。看了一眼面前的几张电报纸,眼前的这个悍将智勇双全,在前线作战勇敢,对敌斗争坚决,服从上级命令从不讲条件,但是漏子也几乎不断,胆大包天,有时候更是称得上肆意妄为,在红军整编后的八路军中也极为少见。有本事的将领一般都很有性格,但是在以纪律著称的主力部队中,刘大勇就是那军中异类。

    目光看着正襟危坐的刘大勇,周副主席此时发现他还是这样的年轻,他对刘大勇并不陌生,反而可以说相当熟悉,虽然两人见面、说话的次数极少,但是董振堂到杨至诚,到现在刘大勇的两级主官,聂司令和杨成武,都对刘大勇非常肯定,但是也对他有时候我行我素到倔强的地步感到头痛。

    周副主席详细的看过刘大勇的报告,细心的他和聂司令一样得出一个相差不大的结论,那就是当刘大勇感觉有良好的战机出现的时候,这家伙就算是违抗命令也会出击,而其他时候,这家伙对上级的命令是毫不折扣的执行!所以聂司令不时的就会给刘大勇一点敲打。因为刘大勇的这种面临战机的坚决,说得好听点叫善于捕捉战机,说得难听点就是刚愎自用!

    但是周副主席找刘大勇,是有原因的。刘大勇一直在河北前线,周副主席就算想要见他也还真不容易,长江局解散之后,周副主席在重庆主持八路军办事处,这次回到延安,很凑巧的遇到刘大勇驾机前来延安,这样的机会,周副主席自然不会放过,所以刘大勇直接被截到这里来了。

    “柳晴的事情,37年你有过一次报告,党组织也已经将她吸收为咱们自己的同志,但是刘大勇同志,柳晴那里的有些事情你是不是要说明一下?”周副主席示意屋外的警卫出窑洞院子后说道。

    刘大勇微微一笑,很直接的说道;“周副主席,我倒是没想到见我的会是你,我以为,第一个见我的会是某一个参谋。”

    “37年抗战爆发时在上海,我之所以会让党外人士柳晴携带巨款往重庆去办厂,炒作房地产,是因为我的直觉加判断。”

    周副主席颇有兴趣的反问;“直觉?判断?”

    “我在上海的时候,亲眼见过日军海上的强大舰队,说实话,当时我认为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一旦爆发,南京、武汉、广州等地都非安全的地方。我是带着经济任务去的上海,当时的想法其实特简单,就是在一个战争爆发之后比较安全的地方建立一点我们党的经济基础,改善我们红军的经济环境。而重庆,就那么进入我的视线。我让蒋琬处理那几百万的资产,建议的是在香港抢购军用物资北运,而柳晴方面的投资,我有十足的把握能大规模盈利,因为我

    推测国民政府最终会搬迁往重庆,大量的人口迁往重庆,抢先一步在重庆站稳脚跟就能取得极大的盈利,这是第二批款项打给她的缘由。”这些事情刘大勇其实逐步想通的,心里说着惭愧,但是嘴里可是依旧侃侃而谈。

    “你是说,在战争爆发之前,你就已经推断出日军会攻占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周副主席有点吃惊的问道。

    刘大勇点头,“这些都是我自己想到的,所以我让柳晴去重庆,抓紧机会发展,年初的时候我曾经派人去找过她,具体情况我并不知道,只是知道她以工厂为基点,给这边发过很多批紧俏物资。”

    周副主席点头;“这个我知道,柳晴加入党组织之后,向这边输送了大量的物资,但是我接到报告,柳晴那边有一批你指定囤积的物资,不光是柳晴没有汇报,你也没有向上级汇报过,什么原因?”

    刘大勇有点意外,“这个是我向她要求的,也是我要求她必须保密的。那些物资,是因为我想试制一样武器,这件武器的名字我叫它‘便携式单兵火箭炮’,按照我的设想,这个武器可以在五百米内击穿、击毁日军的主战坦克,三百米内能摧毁敌人的机枪巢等较坚固的工事,一个三人小组就能携带、操作作战!”

    周副主席疑惑的目光看着他,“你说,这个‘单兵火箭炮是你自己设计的?还是在37年就开始筹划的?”

    “不错,现在已经开始试制,我相信这个武器绝对会成功的!而且有可能样品已经生产出来了。”刘大勇肯定的说道。

    周副主席一时间非常的诧异,转过念头,周副主席严肃的说道;“这次的北平之行,虽然炸毁了日军的五十六架飞机,炸坏了南苑机场的跑道,击毙了日军四十三个飞行员和维修技师,也缴获了一架大型飞机,但是你的错误必须立即向晋察冀军区检讨!今天先说到这里,你先下去休息,赶紧向聂司令去检讨。”

    刘大勇挺郁闷的,临出门又回头跟周副主席问道,“咱们前线打得怎么样了?”

    周副主席看着他希翼的眼神,“你18团把南苑和正定日军的飞机、机场都破坏了,咱们几大主力师都出战了,要是没点战果,那不是辜负了你刘大团长?”

    刘大勇额头上冷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战果还不错,26师团被咱们几大主力围歼!27师团主力被重创,但是咱们八路军的损失也很大!和日军的战损比达到了1.5:1,这其中包含了你18团的战果,日军的战斗力,依旧很强!和日军正面硬碰硬作战,咱们没有优势。”周副主席语气沉重的说道。

    刘大勇心中一震,加上18团的战果?那就是说和日军的作战中,其他部队的战损达到了2:1以上,甚或是3:1!

    心

    头有种迷茫的感觉,走出院子,站在山坡上看去,槐树郁郁葱葱,天空中的白色云团变幻着各种奇异的图案。

    在小路上踢着脚,有一步没一步走着,来来往往的参谋,各机关工作人员从旁边经过,都拿奇怪的目光打量刘大勇。不少年轻的女子经过,还夸张的捂住鼻子。反应迟钝的刘大勇一开始没觉得,后来才发现自己身上的汗臭味真的很浓,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脏的厉害!

    燥了个大红脸的刘大勇飞步就跑,跑到河沟旁才记起自己的背包在屠盛那里。

    没奈何的刘大勇只得在河沟里洗了把脸,向边浪他们的临时驻地走去。

    小分队被安排在抗大不远的三个窑洞里,找到地头,刘大勇拿了胰子和毛巾赶紧洗澡。在前方作战身上脏点不打眼,大伙都那样,谁有那个功夫去洗澡?来到后方就不同了,身上那么脏,实在太过刺眼了!

    洗完澡出来,边浪正懒懒的坐在一棵大槐树下,头一点一点的打瞌睡。

    屠盛看到刘大勇出来就是眼睛一亮,摸着肚子喊;“团长,有吃的没有?饿死了!”

    刘大勇没好气的说;“那不是有枣子吗?”

    屠盛傻眼;“这、这个枣子?能抵饱吗?”

    刘大勇眼一瞪,“咋不能抵饱?”想想还是对他说道,“去借担水桶,咱们去河里弄点东西补补正餐。”

    屠盛一听,兴高采烈的去了。他们比刘大勇早得多下机,经过让他们晕头转向的欢迎之后,分到窑洞里睡了一觉了,肚子早就俄了。

    刘大勇知道延安现在供给比较困难,驻扎在延安担任保护任务的部队都是半屯垦,半训练的了。大量的热血青年涌进陕北,在延安这个贫瘠的小城里参加抗日,进行学习,对粮食的压力非常大,因为这、抗大都准备搬迁了!他实在没有心思去向供给部门多要粮食,但是没有命令,他们这支小部队又不能离开,小分队还有配合宣传的任务没有完成呢。而他的警卫战士一个个都是大胃王,都是营养丰富的好伙食喂出来的良好身体素质,练兵不易,他真的不想因为营养的原因而影响战士们的战斗力。

    河里的鱼儿基本上没啥了,刘大勇没有多看,领着屠盛和边浪就直奔河湾处。只是凑到河湾处一看,刘大勇连下水的兴趣都没有了。

    摸鱼虾可不是他的专利,很多同志摸鱼虾都有一手,河湾那里都有两个同志在那里找黄鳝什么的。

    三人走了一个多小时,刘大勇找到一个河湾,看看不宽的水面,就这里了,鱼是有滴,还可以再洗个澡。

    刚刚摸了两只王八,好容易找到一条大鲤鱼正抱在怀里,岸边路上两骑马飞快驰来,冲着站在齐胸河水里的刘大勇喊,“是不是晋察冀18团的刘大勇团长?”

    “你们两个,将东西带回去,伤兵优先

    啊!”刘大勇骑上马,向杨家岭飞驰而去。

    会议室的气氛比较沉重,滇缅公路、香港港口封闭,来自于海外的援助基本上已经停顿,南方运输过来的额物资越来越少,而随着日军逐渐收紧的经济封锁,延安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苏联的援助是通过新疆过来的,但是斯大林的援助对象非常明确,以国名党为主要对象,对中共多得是指示,援助有、只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是、苏联的援助主要是共产主义理论对中共的输出,各种各样的书籍,你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军事物资,斯大林说对不起,他签订协议的对象是国民政府。

    中共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处境的艰难是外界难以想象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绝对不想成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拊膺,他们作为中国革命者中杰出的群体,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富强是他们毕生的至高目标!正是因为要保持独立性,斯大林对于中国共产党非常不满意,宁可将大量的粮食运往法西斯德国,也很少对中共进行物资上的援助。而在某些时候,斯大林更是毫不忌讳的要求中共全面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实际上也就是蒋介石的领导),将所有军队归于蒋介石指挥之下,拉到正面战场上和日军去硬拼。

    延安的粮食,已经非常的紧张了,虽然发动了各部队开展大生产,但是粮食的缺口依旧很大。

    刘大勇心情低沉的从会议室出来,到这时候,他才知道中央将大部分比较幼小的烈士子女和领导的小孩送往苏联,不仅仅是因为革命工作紧张,无暇照顾,才让他们去苏联,既可以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又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其中更加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粮!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但是从到达陕北起,延安物资的紧张就一直徘徊在一个危险的水平!中央不得不选择将他们送往苏联,虽然说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没吃的!所以明知道送往苏联的孩子在意识形态、感情等方面将要受到苏联的极大影响,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抉择!

    因为刘大勇在上海行动表现出来的预见性,大佬们商议经济策略的时候将他叫了过来,但是这等事情,突然之间刘大勇那里有什么好办法。

    “大勇!你几时来的?”

    刘大勇回头一看,赶紧敬个礼,“蔡部长,您好。”

    来的是陕甘宁边区妇女部部长蔡畅,长征中年纪最大的女红军。

    “哟哟哟···,两年不见,会打官腔了?大姐都不认了?”

    刘大勇无语,咋就成了打官腔呢?

    “怎么?什么时候回来的?”蔡畅继续问道,随即恍然,“那飞机是你缴获来的?”

    刘大勇有点不好意思,四周看看,“大姐,那不过是凑巧。“

    “凑巧?”“那

    你能不能凑巧让鬼子滚出中国?”蔡畅挪揄的说道。

    刘大勇巨汗,“这···”之后哑口无言。

    “走走走,带你去撮一顿去。”蔡畅说完,叫上刘大勇就走。

    原来是有新婚夫妻今天举行婚礼,只是刘大勇忒没有口福,才走没多远,一个战士骑着马找来了。

    “王小白?”刘大勇惊讶的喊了一声,回头跟蔡大姐道个歉,跟着王小白往周副主席的窑洞那边走。

    “老班长,你现在还好吧?”王小白也显得很激动,“我听说你现在是团长了,18团的战绩,我都听过不少,赶回延安的时候听到同志们说起你们打鬼子的战斗,特解气!”王小白策马小跑,感慨的说道。

    刘大勇;“你小子,这么久没听到你的消息,现在怎样?”

    “现在是警卫连连长,很多时候在各地转,周副主席到那,我就得跟到那,6月的时候,杨部长去苏联,我奉命送他经新疆赴苏联,离开了一段时间,7月的时候周副主席就摔伤了胳膊,现在被调回周副主席身边,专职于他的警卫工作。”说起周副主席摔伤的事情,王小白神情有点愤然,但是也没有深说,随即就开始说正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