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温情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一百零八户

    形似道家八卦图的庄子,没有关中地区常见的黄土夯实的院墙,更别提茅草上糊了黄泥的屋顶。

    排列有序三开间二层小楼为主体的院子,清一水的砖石结构,统一刷了红漆的厚重的门窗透着喜气。

    墙角屋檐横平竖直,四方四正的模样实在说不上雅致,俗气!绝对俗气。

    可庄户们就爱这股子俗气劲,瞅着毫不花哨结结实实的宅子,心里踏实,琢磨着怎么也能住上三五辈子人,想想往后一二百年子孙守着庄子,好日子过着,心里就更踏实。

    大管事马周回到办公的小院,推开院门,屋门口蹲着的三十来岁的方面大汉看见马周,腾的站了起来,神色拘谨的弓腰迎了过来,

    “大管事,小主母交待章程了吗?!”语声里显露着不安。

    马周苦笑着劝道;“老刘呀,你还是先回去等消息,老是蹲在这也不是个事。”

    “大管事….”汉子再要求肯。

    屋里响起粗豪的话语声打断了汉子,“木头疙瘩,别泼烦了,大管事让你进这院子都担着责呢,咱这庄子行的是啥规矩你也多少能知道,都是军伍汉子,大管事跟你讲人情,你也要知道孬好,没个深浅,让大管事为难。”

    刘木头回头瞪着关着的屋门,一脸的恶相,嘴里无声的骂道;“死老雄,狗日地,吃香喝辣住新房,老瓜怂净说扯蛋话。”

    扭过脸,凶厉的黑脸瞬间笑容满面,“听大管事的,我这就回去等。”

    看着刘木头走出院门,马周苦笑着摇着头。

    方脸大汉刘木头是这次跟随太子殿下西行的随从之一,来找马周却不单单为了他一个人。

    陛下从各大将军府为微服西巡的太子李承乾选调了一百名随从。

    来自各大将军府的一百名随从,随着太子西行归来,自发的分成了两派,多数依旧是回归了原来跟随的将军,剩下还有将近三十人,回原将军府禀明了情况,要求投到皇庄里来。

    陛下给太子要信得过的人手,找的都是出生入死追随自己打江山老秦王府家将,部曲要追随少主公自然没有阻拦的理由。

    刘木头等人来了农庄求见小主母张瑶,张瑶和大伙也算是一路同行有着生死交情,可是这皇庄,兼且少庄主设计八卦庄时曾经说过,一百二十套宅子,最里面一圈八套留给主家,第二圈再给办公,食堂分出去四套,剩下一百零八套宅子,全庄一共就只能有一百零八户人家,添丁加口门户大了,尽可以分户到庄外谋生活,庄内户数以后也不增加。

    两头为难,没办法,张瑶只好先把人收留在办了新居的庄户们以前住的后山边的旧院子里,等着李承乾回来自己处置。

    二三十个血气方刚的汉子每日里吃饱闲着没事等消息。

    恰好少庄主又莫名其妙停了庄子里的买卖红红火火的水泥窑,忙碌了三年的庄户也轮着班休息。

    素来忙碌紧张的农庄陡然多出了大量的闲汉。

    人闲事非多,还都是军中的好汉,嘴笨,话少,手脚麻利。

    两下子都是好汉,看不顺眼,手底下见真功夫,一次鼻青脸肿的交流分不出雌雄,就多来几次。

    新来的家伙和老庄户们的交情也打出来了,大管事马周可受不了这样攀交情的方式;庄子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暗都藏着什么秘密,太子殿下的心腹大管事马周心里一清二楚。越是清楚越是害怕出了纰漏。

    组织严密的庄子有了这群人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尽快厘清投靠庄子的这批人。

    能够随意出入大管事马周房间的庄户只有三个人。

    庄户自己选的头领红脸膛一对金鱼眼年过半百的老陌刀手雄大海,小主母张瑶的死忠长枪手端木黎,以及李承乾的近卫独眼神射手张桐。

    这会在屋里等着马周的就是留在庄里的老雄和端木黎。

    等着马周把一杯凉茶大口喝完,老雄关切的问道:“小主母怎么说?”

    别看老雄刚刚出声轰刘木头,内心还是想留下袍泽弟兄们。

    马周一脸的苦涩,看着老雄,叹气道;“哎!大公子发话了,规矩不变,自己想办法。”

    “哦!”端木黎浓黑的一字眉皱的连成一道,“自己想办法!大公子这是让谁自己想办法?”

    马周手指指老雄,又指指端木黎,最后指着自己。

    老雄摊开双手,鼓着大大的金鱼眼,很是无辜的说道;“大公子这不是难为人吗!我们有什么办法可想?”

    马周盯着老雄促狭说道;“你外孙、女儿、女婿咋进的庄子?”

    “我哪个…我就一个女儿,女婿倒插门。”

    “真人面前别说假话,死老雄鼓着个死鱼眼,睁着眼说瞎话。

    怎么,外孙都七岁了,女婿才变成倒插门,骗死人的话还想新鲜几年。”端木黎在旁打趣道。

    老雄毫不示弱,鼓着一对大眼珠,吐沫星子喷了端木黎一脸,扯着喉咙怪腔怪调问道:“你小子的漂亮媳妇哪来的?老光棍如今儿女双全,老婆肚子里还养了个。

    呵呵,忘了小主母要赶你出庄子的事了?屁股挨棍子也忘了…….”

    “老子还不兴娶妻生子了….”

    突然二人停下争吵,齐齐看向马周。

    马周伏在案子上,脸带苦笑轻声自语;“还真是自找的麻烦。”

    老雄把过的不如意的女儿一家接进庄子,出女婿入赘主意的就是参与制定庄规的马周。

    为这事老光棍端木黎还和老雄打了一架,好巧不巧被李承乾给碰到,抓了个现行。

    小主母张瑶断的糊涂案,挑起事端的端木黎受了杖责,还有一个奇怪的要求,老光棍端木黎一月内必须成亲,否则驱逐出庄。

    太子的农庄富得流油,主子对待庄户还好的出奇,工坊管事头头端木黎,十足十的钻石王老五,小主母给开了口子,哪是在罚他呀!

    不久端木黎迎娶了二婚带着个小闺女的漂亮媳妇,又收养弟弟的幼子,转瞬间老光棍变成了一大家人。

    贺家老大捎回少庄主的口信说的明白,“规矩之内,情理之中,前车之鉴,马宾王的脑子灵活,就能者要多劳。”

    马宾王有大才!

    这样夸马周的人可非是别人,正是当今陛下和皇后娘娘。

    马周早已不是流落长安,怀才不遇投靠无门的落魄才子。听了陛下的夸奖也只是洒然一笑。

    曾自负腹有锦绣心怀济世之志,经历了人生波峰浪鼓,颓废潦倒时偶遇太子殿下,才来了农庄接手不入流的大管事一职,报负远大的马周抱着混日子想法,着实被小太子狠狠的敲打了一番。

    淬炼过的马周,少了狷狂多了沉稳,弯下腰做起实事,担负着庄子上通下联的重任。

    已经彰显才名的马周却不愿离开庄子去当官,他已经深深沉迷在太子施行的农庄管理制度中。

    马周依照勋贵农庄起草的农庄规章,被李承乾稍稍改动,权力的结构照搬西方大陪审团制度,细节脉络用的是公司量化管理一套办法。

    这套非牛非马的制度定下后,李承乾毫不负责的将管理整个农庄的权力丢给了只有十二三岁的小主母张瑶。

    参与制定制度的大管事马周可不是目不识丁的庄户军汉,立法、审判、监督都一股脑放手交给庄户的规矩太过新奇,没见过,没想过,也没听说过。

    偷偷问少庄主,能行得通吗?

    一脸稚气的太子殿下大咧咧的说;箭离了弦还要飞一会才知道中不中靶,耐心等等看吧!

    靠着一套形同儿戏的庄规,在以十二岁张瑶娘为主,十三岁安芳娘为辅,共同治理下。不到半年时间,适应了规矩的庄户自己参与改进庄规,互相监督,执法透明严格。一座农庄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朝气蓬勃,浑然一体。

    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农庄的主人,而庄子真正的主人李承乾躲在二进院陪老夫子聊天晒太阳,名义上的两位小女主人日子也过的轻轻松松。

    有阵子马周就想啊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无为而治?

    想不通的马周,这三年就守着好像活着有着自己思维的庄子,随着读了书眼界开阔长大了的庄户子弟越来越多参与到庄子事务,还会再有什么新的变化。

    回来路上,马周细思太子的话,太子貌似痞赖的话里潜含的内中意思马周也品味出来。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下的庄规即便是庄子的主人,也不能随意破坏,这是维护庄规严肃性的根本。

    刘木头等人想进庄子,首先一条就是不能单独立户,增加庄户总数量,这点马周也明白太子的苦衷,身为储君的太子无休止的增加庄户数量,躲不过一顶豢养私兵的大帽子。

    还有个安全问题,刘木头等人只能借口投亲,绕过不增加庄户数量的庄规,加入庄子已有的家庭。

    以如今庄户对庄子的忠心程度,对待进到自己家的新人口,时时刻刻就都在监控之下。

    看着马周苦笑点头,明白留给刘木头等人出路的雄大海,笑意促狭,“大公子这是要给庄户添儿子,孙子呢。”

    端木黎咧着嘴,笑道;“狗日地,一个个好命,进了门就是享清福的儿子,咋咧,叫声爹还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