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温情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同志

    黑衣黑面的高挑年轻人一手一个,拖着神色尴尬的萧锐夫妇下楼梯穿过一楼的大厅,一路顺畅走出大门。

    骏阁的大厅仿佛时间停顿定格了片刻,等到三人被护卫环伺出了大门,楼上包厢错落探出的一张张脸,目光闪动追在三人身后,大厅内里的人们也好似得了指令,脸齐刷刷冲着骏阁大门口高悬的大红灯笼下贴在一起窃窃私语的三人背影。

    “啊呦喂!够齐整的呀?!”程处默破锣嗓和身后的伙伴说话,静谧的骏阁上上下下人人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哗哗啦啦”,桌椅碗碟筷子汤勺磕碰摩擦声响的慌乱。

    李思文在后面推着因四处乱看而脚步迟缓的黑大个程处默,“吃撑了?操闲心!”

    吧嗒着嘴,程处默一面迈着大长腿加快步伐往外走,一面嘟囔;“刚刚吃了两口,娘的,五脏府垫了个底,比不吃还饿!”

    急急忙忙走过大厅的三人,前面黑大个异常雄壮,后面的两位身材高挑模样俊朗,只是气质迥异。

    停在门前广场的马车排着队转到骏阁门前,李承乾带着萧锐夫妇登上马车,车子随即便启动,后面的马车正要跟着往前挪动,一辆宽大的马车突然插了进来,抢先停在了骏阁大门口。

    车门从内打开,独孤谋跳下车,一把揽住了王敬直的肩,脸上笑得轻松惬意,臂上的肌肉紧绷着,亲昵的说着;“小王来!上我的车。”

    王敬直用力挣了一下,毫无作用!

    半路出家习的武,怎比上以武立家自幼习武的独孤谋?

    王敬直扭头怒瞪着独孤谋,带着恼怒,儒雅清秀的脸带了抹嫣红,竟然妩媚娇艳。

    “你!…”

    不给王敬直说话的机会,独孤谋半拉半抱拖着王敬直上了车,关车门前丢给李思文程处默二人一道感激的目光。

    骏阁门前灯火通明,长安城头号大美男独孤谋抱着另一个俊俏公子,似乎还是在用强!

    “啊!”尖利的叫声来自远处带着罗幂的小娘子们,幽怨又惊恐。

    李思文瞪着门前看傻眼的人们,大声嚷嚷着;“看什么?有什么看的!”

    “别误会!他俩不是兔爷!”程处默的解释引来了更多人的注意。

    “笨嘴笨舌就别乱说话。”李思文推搡着程处默上了车。

    前呼后拥的车队冲进大雨中,很快便消失在阴暗的夜色里。

    骏阁大门口罕见的出现了拥堵现象,等到好奇心重的人们各自回到骏阁内自己的位置,闹哄哄的,骏阁内气氛出奇的热烈,话题吗,就难免有些香艳。

    ……

    独孤谋弯着腰把王敬直按在对面的车座上,一脸的苦涩,“小王,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你一定要听我解释。”

    王敬直冷冷的盯着独孤谋帅气的脸,冷漠的说道;

    “解释?能解释什么!

    三年前独孤阀主可是大伙最信任的人,结果呢?

    做都已经做了,说两句解释的话就能什么都没发生过吗?”

    驸马中间独孤谋和王敬直最谈得来,王敬直也是一直把早早就担负起大家族重担的独孤谋当做知心的兄长。

    兄弟情谊的裂缝起始于三年前,太子李承乾西行,独孤谋串联同在农庄学习,几个年纪大的伙伴,密谋藏在随从队伍偷偷跟着太子。

    结果,被家里的老姑奶奶死活拦了下来,独孤谋已经接掌了独孤世阀,偏偏他这一枝人丁不旺,这要有点闪失….。

    独孤谋小兄弟间的好名声就此轰然塌陷!

    兄弟们出去海阔天空快活了三年,独孤谋苦逼的跟朝堂老头子们推了三年磨盘。

    “小王,真不是你想的样子,哎!”独孤谋委屈的使劲拍着大腿。

    “小王你回想一下,王相弹劾过我吗?

    弹劾过。

    我以前也弹劾过王相吧?!

    不都什么事也没有!

    这次上书弹劾王相,我事先也和王相通过气,也得到王相认可。

    谁能想到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陛下竟然贬斥了王相?

    小王,实话跟你说吧,别看朝臣时不时起点小风波互相弹劾,其实都是在做戏,心里都明白一个道理,皇帝陛下和朝臣天然就是对立的,大伙和和气气铁板一块才是陛下最不想看见的景象。

    陛下也是在有选择的听取谏言,哎!雨露雷霆皆是君恩!

    处不处分权臣都是陛下一人的心意。”

    独孤谋低沉的嗓音说出的话,落在王敬直耳中如同炸雷轰响。

    大家族对下一代的教育分的很清楚,权谋手段人情世故见不得人肮脏龌龊,要接掌家族的嫡长子早早就要接触学习。剩下的子弟就量才培养。

    家中幼子的王敬直被兄长们保护的很好,故此心思单纯,单纯的人却不蠢笨,一经独孤谋点醒,王敬直脑子里无数画面交错,呆愣了片刻,骤然问道;“照这样说来,老大当了皇帝也会是这样?”

    虽然都比太子年纪还大,私下里习惯了称呼太子老大。

    突然被王敬直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独孤谋目光闪烁抿着嘴唇。..太复杂,难死个人!

    …….…

    大梁的皇子,前隋国舅,唐初朝堂肱股之臣。

    王爷,皇亲后族,一品宋国公。

    将三个身份放在一人身上,他活着已经是个传奇----萧瑀。

    高贵,儒雅,博学,朴素,耿介,圆滑,狠辣。

    样样都到了极致,显现在世人眼里的每一个面,皆璀璨绚丽让人忘了老人还有无数个面。

    一袭洗的泛白的青布儒袍,穿在腰板挺直的花甲老者身上,修饰整齐的三缕长冉被夜风撩起,黑白分明的双眸在修长的白眉下如两潭幽深的湖水。

    萧家门第高贵,老爷子在府里就连公主儿媳也要晨昏定省。

    此时,夜雨湿寒,满头白发的老相国萧瑀一手捉着油纸伞,极其罕见,立在萧府二进院的院门外迎接客人。

    有朋夜访,不亦说乎!

    路那头,家仆手里两盏照明灯笼间,拎着袍襟的黑衣少年,眉眼依稀如旧,只是个头长了一大截子。

    老人快步迎了过去,故友重逢,含蓄的一笑,少年走到老人伞下,抬手接过了伞,白发黑发隔着道竖着的伞柄,肩头挨着肩头踏雨而行。

    李承乾走的长姐襄阳公主的亲戚,要见的却是雍州府长史萧瑀。

    朝堂内外皆知有个太子党,不肯重入三省参知政事的老相国萧瑀旗帜鲜明表明自己就是太子党中坚死忠。

    李承乾远在西域得知此事,对于亦师亦友的老人充满善意的举动深感惭愧。

    李承乾眼里的老人是个纯粹的人,在唐初的历史地位应该排在脍炙人口的贞观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前面。

    因为萧瑀的政治抱负更有人文内涵,人生理想之高远,远超房、杜等人。

    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家一族所有。

    能够舍弃衣冠南渡皇族世家狭隘的汉统思维,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治政清明天下安宁。

    李承乾钦佩老人宽博的胸怀,更钦佩老人一以贯之终身不改的气节。

    一老一少相携进了书房,一杯热茶隔案对坐。

    “殿下乘夜来访所为何事?”萧瑀问的平和。

    “科举。”李承乾答的干脆。

    简单明了一问一答后竟是长久的沉默。

    李承乾归来近一个月时间都没有拜访过老人,老人也不曾进宫求见,朝会上远远的也只有一瞥间的目光交汇,贵在交心的老少知己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避嫌。

    四年前和方才不到十三岁的太子殿下一席谈话后,学识上总认为达者为先的老人,便视稚嫩的太子殿下为志趣相投的知己。

    太子西行,萧瑀大张旗鼓组建太子党,其意在保李承乾东宫太子储君的位子,而太子归京监国主持朝政,再象三年来一样张扬太子党存在,便是过犹不及,其中的深浅轻重老人掌握的熟稔无比。

    科举!

    科举是鱼跃的龙门,是数百上千的官帽。

    殿下要是莽撞的动了牵动高官显贵利益的科举,必然会惹来无数麻烦。

    萧瑀深深的吁出口气,从身后的架子上取来一叠拜帖,放在案上向对面推了过去。

    笑容苦涩,轻声说道;“殿下看看,这些是投到老夫门下的投卷,呵呵!老夫也不能免俗呀。”

    李承乾把拜帖捏在手里,随意地在案子上颠了颠,含笑调侃着老人;“不少呀!看来萧老大人名声够响亮的。”

    老人神情无奈,说道,“有故旧、亲友,绝大多数还是江南子弟。

    规矩一样,山东世家关陇门阀子弟都有帮托,老夫要不帮托着江南子弟就有失公允。

    形势如此,不由人哟!

    开考前以投卷方式寻求推荐的科举考试。

    有没有弊端?肯定有!

    就说投卷在老夫这里的,老夫对每个人心性秉性学识才干就能了解透彻?推荐了就能秉公守法造福一方?”

    一面说老人一面无奈的摇着花白的头。

    李承乾手肘支在案子上笑言。

    “也不能这样悲观,有科举比没有科举已经是一大进步,饭要一口一口吃,哪就能一口吃出个胖子!”

    看殿下的神色,再听殿下言谈,萧瑀困惑的眨眼看着李承乾;“哦!殿下提出科举想干什么呢?”

    李承乾有想法时总要来请老人把把关,看重的是老人老于世故深谙人心,细节上往往能查疑补缺。

    李承乾舔了舔嘴唇,稍稍默想片刻,坐端了收起双手笼在袖中,沉稳的缓缓说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赴利本来就是最基本的人性,没有对错。

    我呢,就是想借科举这个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的利,收普及教育开化民智的利。”

    “哦!殿下快说说如何借力科举。”老人眼里射出惊喜的目光。

    “这样…….”

    “嗯!还是不足……………”

    “有好处,就不该反对.....”

    时间飞快流逝,书房窗户上映着两个头影,随着烛光微微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