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南亚风云(22)

    第446旅四营,在446旅的编制中,算是一支没有任何战史的新部队。由三个营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第四营。这次孟加拉战伇,从达卡国际机场守卫抽调到了费尼这个咽喉地带。这里是孟加拉最窄的国土。从费尼到孟加拉湾海边只有二十几公里,到印孟边境线也是十几公里。印军在境外就可用防区外撤布器精确攻击防卫阵地。印军的远程炮火,不用入境,就可以全面攻击这里的所有阵地。协防的孟军第六步兵旅,只能算轻装部队,在加强了火炮和防空、反装甲后,战斗力有所增强。对于这严峻的防卫态势,作为指挥官,四营营长尹鹏上校,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

    “这是我们四营建立后的第一次战斗,我们将要创造四营的第一页战史,这一页如何写,是耻辱,还是光荣!就看我们打得怎样了。”敎导员孙志说。

    “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相信我营的官兵们不会在印度人面前示弱。446旅的军魂深入到了我们每一个官兵的灵魂,虽然我们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营长尹鹏说。“我们这个营,旅部把我们放在这个方向上,就是要在刀尖硾炼新部队。实际上我们这个营,加强了一个红旗23防空营、一个122火箭炮营、两个红旗21连,使我们的力量大增!我们的防卫策略不能和其它部队一样,就是要将敌人堵在边境外!在这个蜂腰地带,绝不能让印军进入一寸。适当的时候,与三营、一营合伙,把阿加尔塔拉这一块切下来,扩大我们的纵深。”

    “副营长带侦查排巳进到特里普拉邦。从侦查的情况来看。攻击我们的应是印军第一装甲师。这是印度人的王牌部队,清一色的美式装备,齐装满员28000人。还有空中支援,我们不足一万人的部队,与其对抗,其难度可想而知。困难应当多考虑一点,准备应当更充分点!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们到各阵地再看一看,再与各连队的干部商良一下,听听他们的建议。”敎导员说。

    四营及孟军六旅的预设阵地地形条件,相对好于其它地方,虽然地处海岸,但都是由一些高高低低的浅丘、台地组成。地形比印度境内高。各种阵地,正是依据地形而筑,比绝对平厡地区的防卫条件要好得多。营长和教导员来到最突出部位的一连一排阵地。一排的车辆都隐入地下,每个车辆通道前,都有一道厚厚的防卫墙,便于车辆出击后掩护退回。各车之间都有交通通道,步兵的防卫阵地,发射阵地、反坦克壕等都布置停当。并全部用伪装蒙皮盖上。

    “印军攻击一开始,这里是首当冲。一顿炮火下来,表面工事就会所剩无几。洞口有被炸塌的危险,应当多有几处出口。”营长说。

    “营长说得对,

    我们每辆车的坑道都是互相导通的,反面还有备用出口。”中尉排长张南说。“这个地方算是得天独厚了,印军的前沿火炮对我们的坑道无可奈何。就是1000磅的炸弹落在头顶,也炸不穿我们的坑道。”

    “说说你们打算怎么打?”营长问。

    “躲起来,等印军进入100米内开火。”排长回答。“印军都是美式装甲车辆,皮糙肉厚,越近,我们的反坦克兵器越能发挥作用。3辆120坦克炮车,3辆装甲战车,一次发射,可以对付印军一个坦克连的六辆坦克。还有9个反装甲小组,印军一次加强连级冲击,完全可以应付。”

    “这样说来,你们完全有信心守住。”

    “只要坑道没炸塌,印军休想从我们排阵地冲过去。”

    “如果真正到了你们面对面与印军拼杀,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了。这就要和印军比意志、比战斗技巧了。我相信我们的战士们能拼过印军。在现代战争中,争夺的是制信息权、制空权、制火力权。讲究的是远程精确打击。我希望一线的官兵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已,这是第一位的!与印军面对面的撕杀,我不希望在防守战中出现。而应当在进攻战时出现。”

    “营长,我懂了。保护好战士们!在最后关头不能输于印军。并准备好进攻战!”

    “好,我们再看看其它阵地。”

    营长和敎导员一行对全营、孟军六旅的阵地看了个遍。营长感到并不轻松,反倒心情非常沉重。

    四营要守卫的这一段地域约30公里长,是真正的蜂腰地带。四营加上孟军第六旅,及各种支援部队,近万人的部队撒在这一地域,显得有点稀疏。全营16个装甲步兵排,就有8个在一线阵地,中间间挿孟军六旅的步兵连。每一处防卫地域三公里以上。纵深阵地有一半的机动兵力,用于机动突击。不到二百人的兵力要防卫三公里多的正面,如果印军集中突击一点那结果就相当可怕!当然用火力集中封堵是有效的办法。如果印军用旅级部队攻击一点,并用远程炮火打击我方支援火力,再加上空中突击!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看我们只守不是办法,如果我是印军指挥官,一开始就采用重点突破,一下子我们的防线就会被打垮。”营长尹鹏说。

    “我也认为这样守不是办法。因目前我们只是被动防空,不得已而为之!做防守预案就是筑垒拼杀,但如何破这个局?”敎导员孙志说:“我们446旅的特长是山地战、进攻战。守这处蜂腰部,难度很大。如果守下来,我们四营打光都有可能!但任务就是任务,无论多难都要坚决去做。我们的老前辈二营,在淮海战役中守独立家屋的战斗,一个营几乎打光了,硬是把敌人堵得死死的。我们守,只有象老前

    辈那样,视死如归!但一个齐装滿员的营,在我们手里被打光,我不干心呀!”

    “唯一解套的办法就是先对印军攻击!我们最不好的条件是纵深太浅。最好的条件也是纵深太浅。印军进攻出发地就在我们增程弹的攻击范围。等他还未进国境前就将其进攻部队打瘫,迟滞他的进攻,也就是说,把印军拖入炮战。我们有预先的筑垒阵地,印军炮阵地无掩体,我们就会占先。而且我们从海上补充方便,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

    “但是我们先开火就会给印度制造口实,于外交上不利。”

    “只要印度人向达卡发射了第一枚导弹,下面的事,我们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有道理,这可能是印度人万万想不到的。”

    “防守预案就按此上报,以攻为守!”

    驻孟加拦集团军参谋长兼446旅旅长马镇金批准了这个方案。将旅的三个122火箭炮营,全部加强到这个方向。这样,一营、四营、三营呈环形配置,四营居中。当印军攻击四营时,一营、三营可从两翼夹击印军。只是苦了二营,独档一面防卫n1号公路。

    印军第一装甲师在印度装甲师中其装备水平,确实是王牌。一线作战车辆清一色的美国货,一个装甲连除了六辆m2a3重型坦克、六辆m4战车、还加强了四辆高机动重型反坦克车。特别值得傲气的是,他有一支空中突击旅。全部装备美式直升机。阿帕奇重型攻击直升机是他的主力装备。共24架。其余是侦查攻击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这七十多架直升机装备在一个师里,对于印度这个穷国来说,这是少有。说明对其重视程度。其支援火炮除了俄罗斯的冰雹、飓风、龙卷风外,还有德式的pzh2000称为火炮之王的155榴弹炮、美国的m270可发射地地导弹的火箭炮也可以支援他作战。印军总部赋与的使命是:占住蜂腰部,并守住!彻底隔断吉大港与孟加拉内地的通道!占住了这个蜂腰,吉大港就是印度的了。

    师长考尔少将派出的多路侦查部队送回的情报。证实了蜂腰处的守军前沿兵力布署密度并不大,而且纵深浅。中国的兵力只有446旅一个营,其余是孟军第二旅的部队。考尔少将得意地想:“孟军的部队,可以略去不计。446旅一个营,你就是铁打的,也只是一个营!我就不信砸不碎你!空袭过后,我用一个旅的集团中央突破,另两个旅两翼夹击。重炮开路,攻击机纵深打击,我一次突击就可以将其防线彻底撕破,然后将其围歼,这个藏字419部队115团的后代们,也该尝尝被歼的味道了。报了七十年前的仇,我就将成为印度的英雄。”

    考尔少将虽然自大,但并不鲁莽。其进攻出发地并未紧靠边境

    线,而是布置在特里普拉邦境内编号为44号公路处。44号公路离边境约25公里。中国军队的营级火炮应在边境线后20公里以外,这样就不能有效的攻击我进攻出发地。他的情报是准确的,中国确实只有营级火炮进入,但营级火炮的增程弹他就不可预知了。马镇金参谋长既然要先发制人,该怎么配备弹药,参谋们都会考虑得非常周到。况且地处海岸,补充非常方便。因此,港湾防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新到的防空营,我想抽一个红旗23营、一个红旗21营到蜂腰部的港湾,加强该处的防空。从这里补充,非常方便。”马参谋长对柯成俊副司令员说。

    “可以,与联指协调一下。这里是重点防守地区,辛司令员会支持的。”柯副司令说。“446旅特战队巳进入特里普拉邦,龙谨提供情报确定了印军第一装甲师各部队准确位置。告龙谨,一旦打响,可以自由行动,首先打掉印军的直升机基地、其次是m270火箭炮旅。如果能捣毁第一装甲师司令部,他就立了大功了!”

    “旅部的侦查连,各营的侦查排都巳撒出去,由四营副营长刘高负责统一指挥。他们的任务是向旅指提供印军第一装甲师各支援火力的准确坐标,一旦开火,首先打击目标就是支援火力。”

    “如果他们在第一装甲师腹地搞点小动作,制造混乱,那就更好了。但要把握好时机,不要轻易暴露。”

    “我看必要时,与龙谨分队合成一处,搞点大动作。把第一装甲师彻底搞乱!”

    “具体怎样做,由你掌握。龙谨要一出手,可能第一装甲师要遇到大麻烦。刘高也不是省油的灯,手中二百多精兵强将,第一装甲师够喝一壶了。”

    “尹鹏提议,一旦开战,打散印军集结部队后,趁乱干脆主动攻入特里普拉邦,与第一装甲师绞在一起打。这个楞头青,想和28000人的重装部队硬拼。如果制空权在我们手里,倒可以考虑。当然,有了制空权,印军第一装甲师还能进攻吗?他这不是找抽嘛!”

    “尹鹏的提议可以考虑,因为他知道,蜂腰部被动防守死路一条!但要抓住机会。一开始就反冲击,这十几公里的地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能冲过去吗?只有绞在一起时,打退印军,跟着追进去,但伴隋防空必须要跟上。而且第一装甲师的空突部队解决掉以后。”柯副司令员说。

    “这小子看出了这蜂腰部战斗的关键,敢想敢干,是个可造之材!这一场仗打得好,可以把他提到旅指来,担任参谋长。我也好当你的专职参谋长了。”

    “对于优秀的基层指挥员,要大胆放到更适当的位置,使高级指挥员都有基层指挥实战经验,这样高级指挥员指挥战争更会得心应手。辛司令员也有这个想法,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仗会越大越大!我们应当做好人材储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