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
字体: 16 + -

第一百零七章 南亚风云(18)

    “各防空营不同程度受损,要求海军支援!”贝参谋长向候寿山少将报告。

    “我马上与海军协调,统计各营受损情况,速报上来。”候少将回答。

    “各营正在清理阵地,抢救伤员,统计数据很快上来。”贝参谋长说

    达卡环形防空阵地上8个防空营,四个红旗27营,四个红旗25、23营。共受损红旗27发射车23辆,红旗25发射车15辆,红旗23发射车32辆。有的车辆巳完全报废。

    “印度阿三比老毛子有进步。在阿勒泰战伇时,我们都没有这样大的损失!不得不承认,印度多年的扩军备战,其战斗力巳强于俄军。”贝参谋长说。“我们八个防空营,防卫达卡地区应当足够,但印度人的空袭战术,使我们意外受损,说明印度在不断的寻找最有效的空袭战术。”

    “在边境地区的大型干扰车,为了防印军火箭炮打击,撤回途中未开机,这是一个失策!在边境的大型干扰车己全部撤到中心阵地附近,现在巳就位,我准备进行全频单向发射电磁波,我们的接收器打开,就可以全面掌握空情”顾长顺准将说。

    “马上下令全部开机,向印度境内全空域干扰。”贝参谋长说。

    “马上执行。我这样想。烈火i这种短程导弹,发射位置应离边境不远。是否调炮兵部队给与打击。”顾长顺准将说。

    “准确位置?”

    “有三处,应当是三个发射旅。你看,沿34号公路一线,离边界也不过50公里。”

    “向马参谋长汇报,调部队去摧毁它。”

    驻孟加拉南部库尔纳一带正好是38师的部队,接到摧毁印度三处短程地地导弹旅的命令后,38师师长命令一线的114旅负责打击这三处烈火i短程导弹旅。

    38师原不属于常备部队,属于架子师。即有部分支援部队及师、旅、营主官,营级下的主官及士兵,都属于预备伇,即原退伇基层官兵服预备伇,服伇期间每年有一到二个月的集训期。五年前开始全面备战,38师兵员才逐步补齐。13集团军只有149师是快反整装师。37师预定作战方向是越南,因越南当时没有捣乱的能力,37师只保留了两个旅及支援部队,其余两个旅也就相当于预备伇了。38、39师实际上应算预备伇师。所以,自从按集团军整编后,13集团军的主官都出自于149师。而且整编后,37、38、39这几个师的师、旅、营主官,都来自于149师。

    现在这三个师都是齐装满员。五年来兵员逐步补充,部队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149师训练之严在全军部队中闻名。由于这三个师主官都来自于149师,部队训练沿袭了149的方法。可以说,五年来的严格打造,这三个师的整体战力不输

    于149师。而且部队中服伇多年的士官比比皆是,老兵比例大,战斗技术纯熟。但都没参加过战争。

    114旅在前沿与印军第10军的第6独立装甲旅巳打了一天。第六装甲旅在炮火、直升机的掩护下,向114旅发起了多次冲击,但至今仍被阻在边境线二十公里处。114旅旅长桑龙在三年前由149师446旅副旅长调到114旅。在他的打造下114旅的战斗力并不输于446旅。当印军第6独立装甲旅碰上这支部队,算它倒了大楣!

    当印军的火炮犁遍了边境的表面阵地。114旅却在几公里外的地下掩体里静候着印军装甲车队的到来。印军不可一世地踏上被炸得千疮百孔的表面阵地。桑旅长在观察镜里看到。印军是全美式装备:m2a3主战坦克、m4装甲步战车、突击炮车、迫击炮车、防空车、反装甲高机动车。全是美国货。看来是遇见印军装甲部队主力了。

    印军坦克装甲车辆继续向前冲击。车尾后冒出阵阵淡兰色的烟雾。

    “你斯负我现在没有制空权,不敢釆用远程打击。老子今天给你来个近战,混战!”桑旅长想。

    “一营、二营,两面包抄打!先用链式机枪,打烂坦克装甲车上观瞄设备。发射烟幕弹掩护火箭筒手,导弹兵冲击。导弹袭击得手后,用烟雾弹掩护撤回。老子给它来个短兵相接,看是你美国的钢板硬还是我的导弹硬。”桑旅长命令。

    印军的坦克、装甲车,在这块平原大地上,呈多梯次棱形队形,在徐进弹幕的掩护下向前冲击。阿三的155榴弹炮弹在坦克、装甲车队前几十米的地方爆炸,筑起一道道火墙。

    “看来印度阿三进攻还有点章法,比俄罗斯军队有进步,如果我来一次攻顶攻击,你这个队形就成了送葬队了。”桑旅长想。

    “阿三这个队形,用步兵从两翼冲击虽然能取得战果,但冲过炮火网时可能伤亡太大。我们先用攻顶子弹药从中间攻击,打乱它的队形,再从两翼冲击。”参谋长赵福欣说。

    “你这个办法好,哪也不躭误!命令:印军坦克进入伏击区、旅122火箭炮一营、用攻顶子弹药攻击印军坦克集群,两翼伏去步兵,在炮火攻击时,按预定方案从两翼攻击!”桑旅长下令。

    第114旅的守卫地域是以巴布纳为中心,沿铁路线布防。铁路线离边境也不过二十几公里。印军目标直指帕蒂亚。占领了巴布纳,切断了铁路线,就使库尔纳的中孟守军被隔断,成为一个弧立集团,就成为印第10军的盘中莱了。但印度人没想到的是,这让开的平原大道并不安全。

    印军坦克装甲车队巳全部进入伏击圈,桑旅长一声命下:“每车十发,发射完后立即退回掩体!”旅122火箭炮一营

    来了个齐射,480枚火箭弹瞬间飞临上空,火箭弹在空中爆开,近万发手雷大小的子弹药,飞向各自最近的目标。不要小看这子弹药,这是源于美军的m270火箭炮的攻顶子弹药,用红外寻的,自动导向飞向目标,穿甲能力超过100毫米。印军第六独立装甲旅的先头营坦克、装甲车、突击炮车、迫击炮车、伴隋防空车近百辆车,纷纷被击中起火爆炸,更大的殉爆声传来,炮塔飞到了空中。

    埋伏在两翼的一营、二营看见坦克、装甲车辆全都在火焰中,知道没有自已的戏了。

    “旅长,没有我们什么活干了!”

    “没事就给我猫着,不要乱动。”桑旅长说。

    “没想到这东东这么厉害。平常演习时打几发,还没有感觉。打一个营的车辆用480发还有点浪费。”赵参谋长说:“印度人的m270也有这个功能。据说‘冰雹’也有这个功能,子弹药是破片杀伤,燃烧为主。不知是否具有穿甲功能。我们可不能象印军那样排队冲击。”

    “现代陆军,仗那有这样打的。早在几十年前美国人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就打出了样板。陆军进攻也只是扫尾。关键是学会如何守!在制信息权、制空权、制火力权都掌握在手中时,敌军溃退做做清洁就行了。除非到了相当危急时,才做这种自杀式冲击。但象印度这种慢悠悠方式不行,冲击要突然,冲击距离要近,一下子与敌方绞在一起,使他的支援火力、空中火力失去作用。那就是比两军的意志、近战格斗技能了!在这方面,相信我军绝不输于印军!”桑旅长说。

    “在指挥学院时,讨论印军军事思想:就认为他这种美、俄结合式的战伇思想并不适合现代战争。印军建军是师从于英国,后师从于俄罗斯,用机械化大兵团推进作战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尝到了甜头。师从于美国后,还是不想丢弃大兵团推进。因此,形成了印度陆军奇怪的战术思想。”赵参谋长说。

    “但印度人认为,这种作战方式对第三世界国家是适应的。”桑旅长说。

    “看来我们在印度人眼里,还是第三世界国家!”赵参谋长说。

    “这也许是印度的战略误判!我们的空军没进来,远程打击火力没进来。空中预警机都没有一架!就把我们当第三世界国家欺负吧!”桑旅长说。

    正说着,印军成群的“龙卷风”火箭弹飞越旅指挥所上空,向纵深飞去。

    “这阿三的动作也太慢了一点。我们的炮车早就离开了。”赵参谋长说。

    印军这次开始了对铁路沿线炮击,密集的220火箭弹,203榴弹、155榴弹、122火箭弹落在铁路沿线。

    “看来印军明白了铁路沿线是我们的真正防线,现在要集中火力攻一阵了。”赵参谋

    长说。

    “让他们多玩一会吧,欺负老子没有远程炮火。a100要是在我手里,你那几个炮阵地,早成火海了。”桑旅长说。

    印军的炮击,整整持续了四十分钟。铁路沿线己被炸得面目全非,钢轨扭曲、路基垮塌,好好一条铁路,成了横卧在大地上千疮百孔的一条死蛇。

    硝烟渐渐散去,印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又出现在地平线上。

    “命令各单位清点损失,抢救伤员。准备战斗。”桑旅长命令。

    “这印军还真不接受教训,还要重复来玩一次!”赵参谋长说。

    “也许吧,印度的指挥官真的那么蠢吗?可能还是有点新意吧?”桑旅长说:“命令,旅属火箭炮二营准备,每车十发,攻顶子弹药,发射完后退回掩体。听我命令发射!”

    因为a100不便空运,旅属a100火箭炮营没有运来。又因122轻型火箭炮用于山地旅,要求能用直升机吊运,必须要20吨以下,每车只有20个发射管。持续火力密度不够,所以旅属122火箭炮临时从预备伇抽配了三个营。这三个营分散布设,相隔五公里远。当桑旅长看见印军第二次进攻的装甲、坦克车辆出现,就猜到了印军指挥官的目的。同是军事指挥官,谁也不愿意犯同样的错误!不会轻易拿士兵的生命去赌!如果每次进攻不总结敎训,不找出应对办法,是不可能轻易进行第二次进攻的。那印军指挥官的新意是什么呢?坦克装甲车进攻只是个诱饵。从慢腾腾的开进速度就知道,美式车辆的越野速度,在平缓的野地里,每小时六十公里的速度轻松,这不到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根本不是装甲冲击。因为印军已标定了我火炮阵地方位,诱使我炮车开出掩体准备攻击,在装甲坦克车进入预定攻击地域前,印军的远程炮火就会飞向我炮阵地,打我个措手不及。然后坦克、装甲车高速冲击,一举突破我阵地。

    印军坦克,装甲车渐渐接近上次被攻击地域。印军的远程炮火象飞蝗一样飞过前沿阵地。桑旅长轻蔑地笑了笑,“和老子玩,你还嫩了点!命令,三营十发急促射!射完后给我跑快点!”

    印军的一个装甲营又笼罩在烟火中!

    “下一次又怎么玩法,老子赔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