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
字体: 16 + -

第九十三章 南亚风云(4)

    印度总理普拉蒂尼·谢卡瓦特对国防部长及三军参谋长制定的吞并孟加拉的计划,虽然认为可行,但印度为了进联合国安理会,努力了几十年,必须扮演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隋意侵入一个小国,就是美国人不管,中国人也管不了!但这确实有损大国形象。印度在世界上中小国家中认同感本来就不多,因印度在南亚实行霸权主义,16亿口,相对人均收入绝对是个穷国!但又是个穷兵黩武的大国!世界上大多数中小国家对印度的国家行为都很卑视,如果公然吞并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上绝对要引起大哗!他不得不犹豫。

    “要吞并孟加拉,虽然机会很好,但总得找个理由吧!一个虽然强词夺理,但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普拉蒂尼·谢卡瓦特说。

    国防部长帕克·慕克吉说:“无须要什么理由,孟加拉原来就是英属印度的领土。我们只是恢复原貌,就象中国收回蒙古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美国人要我们说出理由,我们可以回答:为了扩大未来战争的战略纵深,防止中国卡断西里古里通道,对东部各邦的军队造成威协,我们是预先做准备。有了吉大港,更便于美国的物资、兵员运送。对西藏的东线进攻对印度更有利!”

    普拉蒂尼·谢卡瓦特内阁对这个强词夺理的理由认为还说得过去,你美国人要拉我入伙,只分给西藏,克什米尔这两处不毛之地,你美国做大哥的总得再给做小弟的点好处吧,再说我们这样做,也是为未来战争做准备。

    主动向中国开战,印度还真没有这个胆。但吞并南亚小国,印度只要机会,是不会犹豫的。

    “但中国人会怎么想?中国人会出兵干涉吗?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谢卡瓦特向军方的首脑们提出这个问题。

    “中国在孟加拉的投资不少,如果我们吞并孟加拉,中国的投资就成了印度的了,中国人是否为了保证投资收益,会与我们开战吗?”国务秘书坎特说。

    “不会吧,中国对孟加拉的投资,都是中国私人企业投资的。政府不会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发动大规模战争吧!”国防部长幕吉克说。

    “那这样吧,我们先准备着,是否发动,再看一看。”谢卡瓦特说。

    印军对孟进攻的初步计划制定出来后,开始了秘密兵力部置,进入了实质性的准备阶段。

    印军对孟加拉国的兵力调动的情报,中国通过驻孟加拉国使馆向孟加拉政府通报,并把卫星情报图象及印军针对孟加拉的动态情报全部提供给孟加拉政府。

    孟加拉国总理艾尔沙德。主即招开紧急国防会议!陆军参谋长哈桑·马苏德·乔杜里上将,海军参谋长沙赫·伊克波尔·穆吉塔巴中将,空军参谋长法克鲁尔·阿扎姆中将等主要军事将领

    到会。

    孟加国在本世纪初还是世界上最穷的五十个国家之一!要保持国家的独立性,只靠军队是不可能的。孟加拉国实行全面外交,与世界各大国都保持友好关系。中国、美国、日本都是对孟加拉最大的援助国。中国还是在孟加拉最大的投资国,主要投资现代农业及深加工工业,基础设施如电力、水泥建材、港口、电信、交通等,使孟加拉国经济高速增长,孟加拉国已经脱贫。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的武器装备输入孟加拉。孟加国军队陆、海、空军装备是清一色的中国货。中国的军事顾问团,长驻孟加拉,指导孟军装备使用、维护、修理。并指导孟军训练等。因此,中孟两国关系只是未签定条约的准同盟关系。

    “我们的军队,对印度的进攻,能抵抗多久?我们应当要求国际社会主持公道,制止印度的可耻行为!”陆军参谋长哈桑·马苏德·乔杜里上将说。

    “中国大使乔龙先生转答了中国的态度,中国坚决站在我们一边,支持我们的卫国行动。我们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提出。”总理艾尔沙德说。“如果印度一入侵,我们要求中囯出兵,中国也可以考虑,但初期要求我们必须要抗住印度的进攻。为他们调兵争取时间。”

    空军参谋长法克鲁尔·阿扎姆中将说:“我们空军,要抵挡印军的空中打击,力量与印军相比,可以说太弱小了。很可能在第一轮对抗中就会全军复没,按照中方顾问团的预案,应当以保存实力为主,不与印度空军正面对抗,以偷袭、干扰印军空中打击,迟滞印军。防空部队,也釆用机动袭击。但我们的战略纵深太小,机场易遭袭击,我们空军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海军也应当向内收缩分散隐蔽,小艇部队支持陆上战斗为主。主力舰队收缩在吉大港内的岛屿群内。可机动袭击印军的两栖部队。”海军参谋长沙赫·伊克波尔·穆吉塔巴说。

    “从卫星情报及各路汇集的情报来看,印军布置从陆上的多路进攻,陆军与其正面对抗,是不理智的,我们可利用众多河流、湖泊,机动打击印军,迟滞印军行动。”哈桑·马苏德·乔杜里上将说。“但是我最担心的是:印军用空降、空突部队直接进攻首都达卡!”

    “这个问题中国顾问团已注意到,已请中国国内紧急调运一批便携肩扛式防空导弹,并隋机来一批敎官。”总理艾尔沙德说。

    “首都达卡有上千万人囗,原有一个卫戍师,再调两个师进来,大量组织民兵,中国原供给我们56式枪械,全部发给民兵,把印度空降部队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陆军参谋长说。

    “立即进行秘密全国总动员,所有军队进入一级战备。

    印度一旦出兵,我们要求国际社会主持公道!并要中国出兵干预!”总理说。

    中国对印度侵入孟加拉国,可能印度没想到,不是管不了,而是必须管!因中国在孟加国投资的大小企业几千家,涉及到农业、食品工业、水产业、纺织业、交通、发配电、通讯、化工等,有两千亿美圆以上的投资,不可能不保护,孟加拉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分为冬季(11月~2月),夏季(3月~6月)和雨季(7月~10月)。年平均气温为26.5℃。冬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最低温度为4℃,夏季最高温度达45℃,雨季平均温度30℃。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中国各农业公司引进现在农业技术后,孟加拉成了一个真正的粮仓,其粮食出口绝大部分输往中国。蔬菜水果产量高,质量好,是真正的生态农业。这些产品几乎都是通过吉大港,或科克斯巴扎尔,再进入缅甸的皎道,由皎道通过中国援建的高速公路运到曼德勒,由曼德勒将这些货物用铁路、高速公路运到中国云南,由云南发住中国的南方各地。因此,孟加拉己成了中国南方粮食的重要来源和菜篮子。如果印度吞并孟加拉,两千亿的投资能否收回暂且不说,卡断了中国南方的粮、菜重要来源地,中国几十年的投入且不白废!如果把这些成果拱手送给印度,并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且不成了最大的冤大头!印度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中国不但要管,而且要管到底!

    中国陆军第446旅前指接到一道命令:“前指全体成员立即乘机飞往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与驻孟军事顾问团一起协助孟加拉国首都防御,所有进入东印度的特战部队,暂由446旅前指指挥,联系呼号及密码总部特战队携来。防空部队由总部抽调,由446旅前指指挥。柯成俊准将军衔晋升为少将。”因要出国与孟方协同作战,军衔低了怕引起孟方误会,总部将柯成俊军衔提升一级。因中国部队编制大,旅一级原定为大校军衔,这种源于前苏联的军衔与国际通行金衔制相比有点不伦不类,与俄停战后,原大校军衔改为准将。

    柯成俊少将对自已的晋升并不欣喜,为了出国作战,总部搞不好给我一个临时军衔。柯成俊感到沉重的是:只带出指挥班子,要协助指挥孟军与印军作战,部队不熟习,孟军装备相当我们二、三十年前的水平,与完全美式装备、实力比孟军大得多的印军对

    垒,胜算能有多少?”

    柯旅长同马参谋长在赶往拉萨的汽车上,从电脑上看总部发来的孟加国军队概况及印军的部队调动情报。

    “孟加拉国空军力量,不足以对抗印度空军。防空机最先进的是我国的歼10a,还可以同印军的苏30、苏35对抗一下,防空截击机枭龙称为jf17的飞机,只能对付印军的苏24、米格27、米格29类的飞机。对地攻击机强五改只能对地攻击,空战能力很弱。印军的f35、苏55对这些飞机就象空中猎火鸡一样容易,因此,守卫达卡,必须要强化地面防空。但由于孟加拉远程远空能力有限,防空以近防为主,这几乎是刺刀见红似的防空。”柯旅长说。

    “孟加拉国的海军也很弱小,只有8艘三千吨役以下的124护卫舰。其余都是小艇。我国输给他的300吨级的护卫艇数量有20艘,022级的有8艘,其余都是几十吨、十几吨的内河级小艇。孟加拉国河流、湖泊众多,如果组织得好,可以迟滞印军的陆上推进。”马参谋长说。

    “我们前期的任务非常艰难。总部的命令很明确,在我国部队到达前,一定要守住孟加拉首都达卡!军事顾问团负责协助孟全线作战,我们负责协防达卡,我们是在军事顾问团的领导下。军亊顾问团的压力比我们大得多!不知道老首长怎样布署这场力量悬殊的防卫战”柯旅长指的老首长是原446团团长辛哲(团改旅以前柯成俊、马镇金都是他的兵。),后担任149师师长、第13集团军司令员,西藏军区司令员、驻孟加拉军事顾问团团长。柯成俊的前指进驻达卡,就是他点的将。

    “老首长长期研究对印作战,他到孟加拉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由于他是军内少有的研究对印作战的专家,总部的安排是有深意的。这几年来对孟加拉国军队的编制整顿,训练,防御预案,都是以现有武器装备并根据印军特点准备的。相信老首长一定胸有存竹,我们只管听指挥就是了。”马参谋长说。

    “是不是叫龙谨在梅加拉亚、锡尔吉尔、特里普拉印度这三路进攻部队处制造点麻烦,以迟滞这几路印军推进?”柯旅长说。

    “以龙谨为首的那帮小子手早就痒了,你命令一下,怕按捺不住,印军还未开始进攻就动手,这会使我们被动。”马参谋长说。

    “那就告他,只要印军一踏入孟加拉,可以自由行动!”柯旅长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