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盛世承乾
字体: 16 + -

第十章 李二召见(下)

    从东宫到两仪殿,要先出明德门,经通训门、太极门、两仪门,就来到了两仪殿的殿前,来到两仪殿门口,高公公先进去禀报,李承乾则在殿外等候。

    “宣太子殿下觐见!”

    只听殿内传来一声又尖又细的传召声,李承乾便径直往殿内走去。

    进入两仪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在左右两旁的文武大臣,文臣在左,武将在右。

    (注:唐朝上朝是坐着的,宋朝开始才是站着上朝。)

    李承乾往前定眼一看,只见李世民身穿一身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最先让李承乾记住的就是李世民的双眼,有道是,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好似睥睨天下,俯视万生。

    走到李世民近前之后,李承乾便行了一个稽首礼,嘴里蹦出来一句武则天朝代才出现的话:“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被李承乾的话逗得有点乐了,笑道:“哈哈,几日不见太子殿下这嘴巴越来越会说话了,好了,好了,免礼吧。”

    李承乾站起来拱手行了一礼,道:“谢父皇!”

    “朕今天听孔博士讲,太子手上有一门学问,叫拼音和标点符号,可有此事呀?”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听完李世民的话,李承乾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心想果然不出本太子所料,于是便自信的说道:“启禀父皇,确有此事。”

    感受到李承乾身上流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李世民眼中流露出一丝诧异,好奇的说道:“哦?那朕怎么过去从未听你提及过呀?”

    “父皇,此事说来话长,儿臣也算是因祸得福吧,不过拼音和标点符号确实可以更加方便我大唐的读书人读书识字,而且拼音的作用远不止夫子讲的,拼音的作用其实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李承乾并没有在李世民提的问题上讲太多,于是便直接将话题转移到拼音的作用上。

    感受到李世民的浓厚兴趣,李承乾便将《辞海》的构想讲了出来:“拼音最重要的作用父皇应该也知道了,就是更好的帮助读书人识字,但是它的用途其实很广泛,儿臣有一个想法,就是可以把所有的文字整理在一起,然后把每个字都用拼音注音,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如果有人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根据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去查这个字怎么读......”

    李承乾知道,两仪殿这个地方是直接决定《辞海》能否快速诞生的地方,于是便把《辞海》的构想非常详细的介绍了一遍。要知道,能够坐在这两仪殿的都是非常有见识的,当他们听到《辞海》的构想的时候,内心都风起云涌,整个两仪殿忽然变得异常安静。

    看到李世民和满朝文武震惊到发呆,李承乾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得意的神色,拱了拱手,一脸认真的说道:“启禀父皇,儿臣讲完了,这就是儿臣对拼音使用方法的构想,儿臣将其命名为《辞海》,只不过文字的收集及注音、包括以字带词的释义等这些事项真的太多了,儿臣恳请父皇派人协助儿臣,早日让《辞海》可以与我大唐子民见面!”

    不等李世民说话,文官队列中的孔颖达已经兴奋地开始颤抖了,直接跨出来,跪拜在地上,激动地说道:“陛下,老臣愿为《辞海》竭尽毕生之力,望陛下恩准。”

    “陛下,老臣也愿意为《辞海》竭尽毕生之力,望陛下恩准.....”

    只见一个又一个的文官跪拜在地上,希望能够一起去完成《辞海》这部巨作。

    看到眼前跪拜在地上的文官,李世民也激动万分,右手一挥,道:“众爱卿先平身吧,太子《辞海》的构想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如果你们都去著书了,朕这大唐江山谁来治理呀,哈哈......”

    不等群臣讲话,李世民就下达了旨意:“传朕旨意,成立辞海馆......”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准备下定决心著作《辞海》,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小胖子李泰的脸庞,于是直接打断李世民的讲话,道:“启禀父皇,儿臣还有一事相求。”

    被人打断说话都是很不爽的,哪怕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很不爽的说道:“说吧,还有什么要求?”

    感受到李世民不爽的语气,李承乾有点紧张的说道:“是这样的,父皇,《辞海》的构想是青雀跟儿臣一起想出来的,而且青雀对拼音的理解不在儿臣之下,所以儿臣推荐让青雀也参与并主导《辞海》的创作。”

    对于李承乾的要求,李世民内心还是满诧异的,但脸上依旧不动声色,沉吟片刻之后说道:“嗯……既然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那就依你吧。传朕旨意,成立辞海馆,任命国子博士孔颖达兼任馆长,任命卫王李泰为副馆长,任命太子为督导,同时从国子监调出十名儒学大家辅佐孔博士进行《辞海》的著作,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退朝吧!”

    旨意下达好之后,李世民右手一挥,便带着一众侍从下朝回甘露殿去了。

    “陛下圣明!”

    目送李世民离开之后,一众大臣三五成群的离开两仪殿,一边走路,一边聊天,尤其是孔颖达的身边最为热闹,看来还有很多人沉浸在《辞海》的伟大构想中……

    当李承乾走出两仪殿,准备回东宫的时候,便被一个微胖的男子叫住了,只见这名微胖男子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笑着说道:“承乾,你这次可是给我大唐带了一个天大的宝贝呀,哈哈!”

    “拜见舅舅!”李承乾回头一看,发现竟是左武侯大将军--长孙无忌。

    “不错,不错,哈哈......”长孙无忌夸赞了李承乾几句,便扬长而去,留下李承乾在原地发懵。

    “太子殿下,皇上宣您去甘露殿。”李承乾正准备回东宫的时候,便被高公公请到甘露殿。

    当李承乾来到甘露殿的时候,看到李世民正在练字,便上前拱手行了一个礼,道:“参见父皇。”

    “嗯,免礼吧,能够想到把拼音运用到《辞海》上,你下了不少功夫吧。”李世民一边写字,一边淡淡的说道。

    “启禀父皇,儿臣只是将家师的一些想法表述出来罢了,其中的功劳都应该是属于家师的,只不过儿臣现在找不到师父。”李承乾一脸怀念的说道。

    “嗯......不骄不躁,不错,你拜师的事朕也听说了,能够遵守你的诺言,不透漏你师父的名讳,说明你是个言而有信之人,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哦,对了,你做的那些吃食味道不错,不过以后还是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业上。”

    说完李世民继续写字,把李承乾晾在了一旁。

    站在李世民对面,李承乾能够感受到李世民身上传来的丝丝威压,饶是李承乾拥有后世木子彧三十年的经历,但此时此刻李承乾的内心还是挺紧张的。

    李世民写完字后,仔细看了看自己的字,淡淡的说道:“听你母后讲,你想在长安城开个酒楼,怎么,你堂堂一国储君,还缺钱花吗?”

    李承乾虽然内心有点紧张,但是后世的经历让他可以快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正视着李世民,说道:“启禀父皇,儿臣是有开酒楼的想法,但是儿臣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大唐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而开酒楼可以让儿臣快速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正所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儿臣之所以开酒楼,就是想要更好的了解我大唐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这是我作为大唐皇太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酒楼是一个城镇人口流动量相当大的一个地方,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儿臣感觉可以作用在军事上。”

    李世民听完,眼前一亮,说道:“你是说类似于行军打仗斥候的作用吗?”

    李承乾心中暗暗为李世民敏感的军事嗅觉点赞,继续说道:“父皇英明,酒楼可以在各个城镇中搜集各种信息,儿臣将其命名为情报。所以,儿臣是想成立一个大唐情报处,通过酒楼的发展将情报处遍布在各个城镇中,然后就可以汇总天下所有的情报,筛选出哪些情报可以让我大唐版图得以扩充,又有哪些情报可以让我大唐更好的发展。儿臣相信,情报处的存在可以让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得以更好的发挥。”

    看着李世民若有所思的表情,李承乾顿了顿,舔了舔有点发干的的嘴唇,继续说道:“而且儿臣认为,两军交战,很多时候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并不只是某场战役,如果我大唐有一支特殊化的部队,专门在战场上破坏敌方设施,同时刺杀敌方首领,这样会不会对战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呢,这些是儿臣初步的想法,希望父皇给儿臣斧正斧正。”

    听李承乾讲完,李世民思考了很久,然后就直直的盯着李承乾,看的李承乾心中直发毛。

    “开酒楼的事朕准了,但你今天对朕讲的这些话不得对第三人提及,好了,你先退下吧。”片刻之后,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但是李承乾还是能够感受到李世民的激动。

    见李世民同意了自己开酒楼的想法,李承乾不免有些激动,拱手行了一礼,开心的说道:“谢过父皇,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守口如瓶,那儿臣就先回东宫去啦!”

    看着李承乾远去的背影,李世民嘴里喃喃的说道:“早晨起床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情报处......特殊化部队么?高明呀,看来父皇过去小看你了呀……”

    腾修齐:不好意思,今天老腾有学习课程,更新的有点晚,最近老腾工作有点忙,但是可以保证每天最少一更,更新时间大概在中午十二点左右,过段时间会来个爆发,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