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金家,知州,府尹

    金家的势力有多大呢?

    此前的高丽国又称驸马国,其依附于元朝,几个国王的王后都是元朝的公主。而且此前百年一直是乱哄哄的武人控制朝廷时代。在元失败后,高丽及时改变王廷为大汉王国的属国。朝廷是很羸弱的,地方豪族又重新起来把持地方权。

    权承焕属于武人集团,虽然是边缘化的没有参与武人控制朝廷的行为,到了今天也权力缩小,受到影响。所以他是有些忌讳地方豪族。

    府尹或称州牧,这是从中原借过来的称呼,属于朝廷派出的文官,也很难对地方豪族有很强的制约。

    此时并入汉国藩属之后,高丽地方上颇有想法学习大汉王国,作君主立宪和元老院的结构。想法比大汉王国还要进一步:虚君。

    大汉内阁对高丽内部有所侦查和了解,却还没有深入到这么深刻,毕竟这是个边缘半岛,汉国内部还有很多事情。

    此时的金家已经得知自己的武士和奴仆被杀被抓,而罪名也很确凿,权承焕告知了府尹,府尹郑嘉义非常头大的通知了金家。

    金家族长金吾林叫来管家训斥,管家金泗知道主家的脾气,不敢隐瞒,但说了一下也是为金家扩张。金吾林并不在意死了几个人,而是考虑丢面子的事情。权承焕掌握军队,不能小视,听上去不算是刻意做对,只是碰上了。用管家委屈的话来说:谁知道他一个当官的怎么跑去下流食肆吃狗肉。

    身边的幕僚林间打断管家的话,拱手对金吾林说:“我派人探听到权承焕是陪大汉王国来的一个将军去吃狗肉,那个将军姓王,昨晚的打斗也参与了,还杀了扶桑武士。他们的兵船停在港口。此时不宜动怒,给府尹一个面子,让他居中调停一下。”

    金吾林腮帮子哆嗦一下,瞳孔缩了一下,问:“大汉兵船?何时到的,为何我没收到消息?”

    “昨天下午刚到,就被知州权承焕接走,甚至府尹大人当天都不知道。“

    “难道权承焕和大汉有什么联系?”

    “属下尚不得而知,会再去探听。”

    “加紧探询。”他转向管事,“收割市肆街道的事情暂停,去备车,我要去见府尹。”

    府尹郑嘉义此时也不高兴,对谁呢?权承焕。因为昨天大汉王国的将军和兵船就到了,没有通知他,到昨晚出了事,才来告知。难堪的是自己还不能借此发怒,因为不知道权承焕何时和大汉王国有了联系。这是个偏远的港口,一般大汉使者、商贸都是直接去开成、仁川等港。

    赶紧整理衣衫去见大汉将军,高丽现在是上国藩署,对方哪怕是一个和权承焕同级别的知州,意义也不同。众所周知,大汉军方属于枢密院,和王室关系紧密,在权力结构中举足轻重。

    王正昨晚有些纵欲过度,正揉着腰在厅里喝茶。这种席地而坐的炕席坐久了并不舒服。经过滋润的赵锦赵瑜姐妹神采奕奕的一个帮他揉肩,一个帮他泡茶。

    “这个港口可以向扶桑转口贸易。”王正解释说,“另外可以通过此地去北太平洋,直接到西伯利亚,也就是女真人的家乡再往北,那里有个间歇性冻港,我叫它海参威,每年有四个月冰冻。这个海港可以辐射北太平洋渔区,同时可以从事毛皮、木材生意,在外兴安岭一带开拓粮食种植园,种植大豆、小麦、稻米。”

    “可是夫君,你说那里荒无人烟。”赵锦问。

    “也不算荒无人烟,有一些渔猎民族。我的想法是从扶桑迁徙劳工过去,从山东河北等地以授予土地的方式,比如一个家庭500亩地,雇用扶桑劳工劳作。”

    “为何不雇用高丽人?”

    “高丽人战乱频繁,已经被元朝劫掠了几十万人走,估计还有二百万人。当然也可以考虑迁徙,他们并无太大产出,和汉国的贸易一直是逆差。靠日本转口生存。劳务输出可以帮他们带来收入,不过地方我想的是汉中、西北一带。”

    赵瑜赵锦做过多年情报特勤,马上明白是不想让高丽人迁徙到周边,那就自然而然的和故土连接起来,为何会形成地理上的潜在风险。

    “同样的,吐蕃和羌人可以迁徙到蒙古作为劳工放牧。”

    扶桑已经有些妇女在大汉沿海一带从事奴仆甚至色情活动,把收入寄回不同的大名地区。汉国灭掉南宋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日本原来出产白银,大宋用来做货币,可以换取丝绸等。汉国的货币体系跟随安达曼帝国,用金本位货币体系,硬币均为合金制造的带锯齿边的金属币,大额则通过票据来往。白银就没有了用途。

    有些大名控制的地方还有黄金,还能从汉国换取商品,白银就只能做装饰品。曾经出口大宋的武士刀也因为大汉钢铁工业的发达,变得没有竞争力。

    外滩的新兴渔业商人到了江户一代,和当地大名商谈,出人出市场,组建了在黑潮鱼区捕鱼的远洋鱼队,一部分卖入日本本土,另一部分用冰保鲜或烟熏送往大汉王国。这样带来不小的收入。于是沿岸的一些大名,甚至包括萨摩亚的大名都和外滩商人谈论合作,但比江户规模就小多了。

    不过王正给汉国王室和内阁的建议是中止在长江和黄河中上游砍伐森林,商业经营要求砍一棵补种三棵的方式。外滩商行也向萨摩亚等地的大名提出用当地非常漂亮的松树造渔船,以及出口松木到汉国,这样是一种新的贸易。

    正聊这些,护卫长来报告,当地府尹郑嘉义拜访。

    王正整理衣衫,除了房间,在院内迎接。

    郑嘉义是一个中年文人,颇有儒家书生的风范。双方见礼,来到房间坐下,上茶。

    王正先道歉说:“昨天到的晚了,想今天去拜访郑大人,不成想昨晚出了事情。”

    郑府尹也表达歉意,说:“刚来管辖区域就出此事,让王将军受惊了。”

    双方客气一番,王正示意赵锦拿来礼单,给府尹说:“初次见面,不成敬意,这是昨天就备好的礼物,本来要送去云云。”

    府尹大人心情大好,因为汉国的礼品还是非常令人喜爱的。

    然后话里话外探听与权承焕的关系,到此地何事。

    王正很坦诚的说是顺风飘到这里,想起高丽美食,就找了个港口停靠。果然风俗美好,城镇安宁,很令人舒适阿。

    府尹就放下心来。

    刚说到这里,外面来报,说金家族长来拜访。

    府尹愕然,然后一起到院内迎接。金吾林是到府尹那里拜访扑空,灵机一动,直接冲来馆驿。一见面金吾林就施大礼赔罪,把一担担礼品送进来。

    王正也装作没有昨天的事情,让赵锦准备还礼。

    一同忙乎后,权承焕又不告而来,釜山的军政首领加豪门就配齐了。

    府尹当中盘桓了一下,双方有个台阶,就都花花轿子人抬人,不再说昨晚的事情。

    中午安排酒宴,王正不想动地方,金府就派来厨子,在馆驿做饭。一瞬间,釜山就轰动了,为何?因为军政豪门三巨头都在这里接待汉国将军,其余的几大家族闻风而动,也纷纷不请自来,上门拜访。这下就坐不下了,再让馆驿把隔壁院子腾出来。王正手下工程兵半个时辰就搭建了一个大型棚帐,地面铺设木板地毯,四周烧起火盆和烟道,一会儿棚帐内温暖如春。

    多方都试探来试探去,都不太当真王正只是来品尝美食的说法。

    王正拍拍脑袋说:“其实我真的是来品尝高丽美食,另外来滑雪游玩。”

    “滑雪?”众人面面相觑。

    “回头我让人给大家示范。另外,既然大家有兴趣谈点其它事情,我可以代表外滩商行,在这里考虑设一个榷场。”

    所有人眼睛一亮。

    因为这里穷啊,主要的港口在西南边,不在这里。

    “至于生意呢,向扶桑转运一些商品,也从扶桑转运一些物品。同时我在这里要设立一个捕鱼船队,可以成立造船厂,雇用本地人,捕鱼后向汉国出售。”

    轰,棚帐内就热闹了,各家族的族长,连府尹和知州的眼睛都睁圆了。

    “至于合作模式呢,可和各家族按照份额成立一个合伙商行,郑大人需要帮大家向开京申请榷场的同意。”

    几个族长相互交头接耳,然后向府尹拱手,拜托郑大人,我们家族在开京也有些关系,可以提供帮助。

    定下里的模式是各家族和外滩商行合股,权承焕提供军事保护和水军训练,这样也能分享一部分利益,至于府尹的那一份是特殊的,也就是谁在这个位置都享受,离开就没有。

    王正点点头,然后顺便问起又无可能向汉国提供高丽人做契约劳工,他大致说了一下条件,就是穷苦的家庭可以不出一份钱的路费,外滩商行帮忙运到汉国,或耕地或作工人或做仆人,发放薪酬。七年后可以转为自耕农,拿到汉国户口。

    他没想到这帮豪门是天生的人口贩子,这当然好啊,一本万利。虽然外滩商行不收钱,我们可以问高丽人收钱啊。高丽这些年一片混乱,能到汉国做工,又不是卖身为奴,当然是好的。更主要是能拿到汉国自耕农的资格阿。

    这里面只有郑嘉义稍微一皱眉,因为他隐约想到,如果这样,高丽王朝就可能被掏空了。他婉转的问:“王将军,这需要多少人呢?”

    都是聪明人,他这样一问,几个家族族长就很不高兴,一下冷着脸瞧了瞧他,看王正的脸色。

    王正摇了摇头说:“汉国刚刚把蒙古人赶走,空了一大片土地,比高丽要大好几倍,要说把高丽人都搬走也是不够的。只不过,我想一是高丽人不一定愿意都去,故土难离阿,二是这要很大一笔资金来安排,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我们不是掠夺奴隶。”

    金族长咳嗽一声,说:“郑大人,王将军说的是,这需要很多钱去安排人,对高丽人和高丽是好事啊。”

    郑嘉义想想觉得也有道理,人家是雇用不是掠夺奴隶。歉意的对王正一笑。

    然后商量商行要的码头和地,划定了一块区域。王正安排飞剪船回去联络这些事情,赵锦跟随船回去,护卫长带了一半武士、工程兵、工匠、杂役等留下,在码头买下一个院子,放置各种补给,布置岗哨。

    釜山的冬天一下子热闹起来,外滩釜山商行成立,开始雇佣木工油漆工等开工建造渔船和货船,并从山林里砍伐松木,收集松脂等作沥青柏油来填补木板缝隙。

    王正的工人指点当地木工如何建造三桅综帆船。

    还得招募和培养水手。

    其他各大家族除了把自己那份投资拿来,去京城通关系,四处招募劳工。

    招募劳工是最起劲的,他们在七年合同上又加了条款,要求每家交多少劳务费,交不出没关系,到了那边赚了钱寄回来。

    王正不得不稍加干涉,建议他们不要加的太狠,以免业主不满,总不至于让他们饿死吧。

    就这样也差不多把劳工赚得一半钱拿走了,这和后世劳务出国是一样的,劳务公司总要拿走大头。

    王正没有非常用力的干涉,为何呢?因为这些劳工被盘剥的越狠,就越没有可能回到高丽了。

    整个冬季筹备这些事情,飞剪船回来后就带了二十艘大大小小的货船和客船,开始把高丽劳工运往长江口、塘沽口、登州等地。汉国已经开始西进运动,给农民大量土地,他们需要人手在山东、河南、陕甘、西域等地种植棉花和小麦。

    外滩商行接到王正的指令后,也派人和扶桑各大名谈论契约劳工的事情。

    各大名对自己旗下人口减少到有有些顾虑,他们做了更损的事情,相互间展开战争,开始掠夺对方人口,出售给汉国做奴隶,而奴隶的价格卖的比契约劳工更高。

    王正对此是无所谓的,他在釜山住了整个冬天,准备开春后前往海参崴建立一个新的港口。

    在釜山的时间里,除了忙正经事情,他也让当地人见识了什么事滑雪。用桦木板制作的滑雪板和钢骨架撑杆,带着王正飞速的在雪上奔跑。

    权承焕立即理解了这种工具,可以让军队在冬天跑的更快。他向王正订购了二百套滑雪板,排出二百个军人和王正的护卫们一起训练。

    釜山滑雪场,世界上第一个滑雪场就成立了。

    然后王正制作了爬犁,能够在冰天雪地搬运货物载人,使得釜山和高丽内地间沟通更加方便。

    高丽人过于穷困,对出国赚钱的劳工生涯非常期盼。一个冬季就搬走了二十万人。

    王正不想引起高丽王朝的过激反应,其实此时高丽中央政府一片混乱。结果他想停也停不下来,到夏季结束的时候,已经有五十万劳工去了汉国西北和山东等地。

    扶桑也贡献了五十万奴隶,送到同样这些地方。

    后来大名们想明白了,与其被强大的大名攻击,不如我自己出口劳工,还能赚钱,于是后来又增加了接近一百万契约劳工,这是后话。

    契约劳工对高丽和扶桑各大名是有好处的,后来每年陆续寄回来的金钱财物给两国带来的巨大的好处。一些有见识的大名不免后悔当初相互征战出卖奴隶的事情。因为奴隶是一次性买卖,而且这些人永远回不来了。

    王正顶着王三郎的身份在釜山厮混,王国对外值得宣称太上皇去了欧洲等地。王土改和陈风都明白王正不想留在汉国给权力带来双头影响。他们接到王正的信说自己要在北方待个几年,不用担心。

    汉国为了避免王正的身份受影响,给了一个王室特使的名义。

    釜山向九州一代的转口贸易也开始运作,主要是把棉纺织品、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入日本,把当地的人口、漆器等转卖到汉国。高丽中部的一些商行没有得到这块巨大的利益,商业重心悄然向釜山转移。

    高丽王也姓王,对此无可奈何,地方豪门已经太强了。他的王后是蒙古人,在蒙古人战败后,也失去了影响力。

    冬季过去后,一只渔船队伍就成型了,开始向北太平洋地区捕捞金枪鱼、鳟鱼、马鲛鱼等等,然后冰冻后,卖去九州、高丽和山东、长三角等地。

    为了加工渔业,王正在釜山附近开设了盐场,和熏制工厂。

    随着外滩商行的营业人员来到此处接手具体工作,他就准备带船前往海参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