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元老院的博弈

    第十三章,元老院的博弈

    王正离开的时候,元老院正筹备对苏伊士运河的建设进行表决。他决定让议员们自己去决定,虽然他在街头已经看到不少来自埃及、叙利亚、以色列、伊尔汉国、东罗马的使者。他明白这些国家的想法。在过去的岁月里,已经形成了院外集团,游说公司也在普吉岛四处游走。与不同王国友好的议员,以及收钱为各利益集团游说元老院的政治掮客。

    他从未干涉着一些变化,在一个他蓄意造就的权力制衡体系下,这都是正常的。只有法律可以制约他们,有一条罪名是叛国罪,是帝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法律,叛国罪者皆死刑,无赦免。

    因此游说公司虽然代表各国的利益,却不敢让议员们背叛国家利益,而漏洞是元老院尚未决定开凿苏伊士运河是不是符合国家利益。

    埃及哈利法的使者拼命争取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就会自己挖掘了。不过很可能会遭遇以色列王国的进攻。

    伊尔汉国和东罗马都希望阻止此事的发生。

    以色列王国则希望介入苏伊士运河,为此不惜在私下威胁埃及,如果让以色列王国介入,就支持埃及的争取;如果不让,就帮助东罗马阻止,甚至发动对埃及的战争。

    骑士团驻扎在叙利亚,也关注着此事,因为他们在阿拉伯转口贸易中有自己的利益。不过他们保持静默,因为王正在地中海时就邀请他们入伙。欧洲各国商团也介入了苏伊士运河。因此骑士团明白实际上这件事是肯定会发生的,只不过是安达曼帝国是否以国家意志介入的方式而已。

    王正没有管这些,带领欧洲商团穿越南海,停靠广州后,再去泉州、明州和外滩。

    这是东西方的第一次直接贸易,新的贸易秩序被改变。汉国海商集团欢迎这样的贸易变化。

    实际上王正心里明白一件事情,在短期内,安达曼帝国仍因为控制航道而收取过境收入,长期则必须依靠工业产出和技术进步去获得成长。因为汉国和欧洲的直接贸易,除了把阿拉伯地区的转口贸易利润切削外,也会把安达曼帝国的转口贸易利润削薄。

    如果恩雅能看透他的内心,就会暴怒,生气他过分倾向于王土改,而不是大儿子王建国。不过王土改也是恩雅的儿子,这点也不会太成问题。

    汉国以有条不紊的速度改变着政体、文化、商业。政体的框架改变是最迅速的,而儒家文化与神教教义结合成神道教的过程需要漫长的变革。商业则面向整个世界,一个内向的大陆王朝终于向海洋文明趋向,沿海的重要港口比以前更加发达。朱峻首相代表的汉国官僚阶层也在向安达曼帝国要求更多的技术转让,以图从贸易向工业转变。

    外滩太上皇宫正在大力建设沿岸的商铺,并疏浚吴淞江和上-海浦,形成新的港口。王正停留了些日子,和两位妻子谈了一下欧洲的事情,新的航道和运河计划。

    贺敏和班亚关注这些事情,她们手中的商团会因此获益。背后的家族力量会思考支持王正的商业规划。

    返程时欧洲商人已经暴富,就地购买了大量汉国商品,留下仓位在回程时装运安达曼帝国的商品。

    王正带领他们回到普吉岛,没有继续前行。欧洲人在领航员的带领下离开,王正去元老院听从结果。

    遗憾的是元老院否决了以国家力量介入苏伊士运河,因为这部分多出的预算,会有持续很多年的支出。还因为关系到伊尔汉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外交关系。私下里,内阁新任首相雷亚,一个普吉岛本地矮人族大学毕业生,曾从事技术和商业,后来成为职业政客,对王正解释说南洋舰队发现了一块大陆,帝国决定集中精力开拓这块大陆。

    王正看了一下位置,知道他们发现的是澳大利亚。他就指点了一下内阁,这块大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只有东南部、东部、东北部适合农业,养羊和种植棉花都非常好,但西部有大量矿产,包括煤炭和铁矿。

    在内阁首相和阁员的震惊中,王正离开了元老院,在广场上对等待他的埃及人、以色列人、东罗马人、伊尔汉国人、骑士团的代表们宣布,皇室将单独投资苏伊士运河,与埃及人、以色列人、三大骑士团共同参股。

    在其他的人欢呼中,脸色惨白的东罗马人和伊尔汉人一声不吭的离开了广场,甚至不顾礼貌,没有对前帝国皇帝致意。

    王正组织了一支由工匠、会计队伍和雇佣军组成的队伍,乘坐一对12艘纵帆船携带者货物前往红海。

    雇佣军来自欧洲骑士团的部分队长,以及来自退役安达曼帝国军人、南洋被征服的部分海盗们。

    埃及哈里发和以色列王国的国王共同来到红海岸边的港口会面,骑士团的代表也聚集到这里。

    如果你有一张卫星地图,就会明白埃及和以色列之间是黄色的沙漠,只有尼罗河三角洲的绿色和以色列叙利亚周边的一点浅绿色。埃及庞大的人群拥挤在尼罗河三角洲,埃及哈利发要靠这里的谷物养活国民是不容易的。以色列多年来同样靠转口贸易生存。

    这条运河的诞生将会增强两个国家的经济力量,虽然宗教不同,在利益面前需要放下意识形态的分歧。

    几个方面同意安达曼皇室占据主要份额,拥有40%的股份,埃及持有30%,剩下的30%则由以色列王国、骑士团和法兰西帝国获取。

    埃及王室需要征发民工,资金方面由另外四个股东提供,技术则由安达曼皇室提供。

    同时,王正要求他们准备对伊尔汉国的战争。

    因为战争迫在眉睫。

    东罗马帝国已经萎缩到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些周边,即使不满,也不会做些什么,而伊尔汉国却实力雄厚,不会甘心这次利益上的重大损失。伊尔汉国陆路经元朝通往原来南宋的商业通道,已经失去了半个国家的商业。如果苏伊士运河通畅,从安达曼帝国到印度通往欧洲的利润将大幅度缩小。

    埃及人并未顾及到一个宗教下的兄弟之情,实际上他们属于不同分歧的教派。利益比兄弟更重要。

    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均不愿意发动战争,但也明白这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苏伊士运河在历史上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如同京杭大运河一样,从古代开始就断断续续的挖掘开凿不同的河段。王正存在的时代目前只有最高5000吨排水量的商船,所以他不打算立即开凿现代22米深能够通行十万吨货轮的大运河,而是一个只有五六米深,暂时能够满足所有船只航行的小型运河。

    黄色炸药被第一次用于运河开凿。这意味着热兵器时代将会加速来临,在普吉岛的时候,王正拿到了已经开始列装军队的锥形弹步枪。这是研究院从他留下的ak47枪支和子弹得到的逆向推导出来的技术。

    王正的1000名雇佣兵将驻扎在运河工地,准备参与可能发生的战争。在政治上,王正的军队不代表安达曼帝国参战,而只代表私人公司,并与以色列王国和埃及哈里发王国达成雇佣协议,以雇佣军形式参战。

    二十万征发的埃及劳工在运河段上开始工作,沿着工匠的图纸开凿,或等待炸药把岩石炸松后搬运碎石。滑轮组和杠杆原理支撑的工程机械开始用于挖掘和搬运土石。

    即使如此,在如此炎热的地方,死亡仍是不可避免的。

    真实的历史上死亡了十万埃及劳工才得到了这条运河,其原因是挖掘运河的法国人没有提供足够的食物。

    苏伊士运河公司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从而得到了各种补给。王正认为这些人既然不是奴隶,就应该供应充足的食物和水。这能够保证劳工的效率。

    以现代炸药技术、工程机械和大规模的劳工投入,以及减少了深度和宽度的苏伊士运河挖掘比历史上速度快了很多。

    就在此时,伊尔汉国猝然发动了战争,从叙利亚分兵两路进攻以色列王国和西奈半岛。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