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扩张与战争

    第二十三章,扩张与战争

    埋下一颗种子。

    王正知道安南王国只能自保,反攻拯救大宋之类的是白扯,连接纳南宋朝廷避难都不可能。就像明末小朝廷往缅甸一躲,清王朝一纸诏书,就把最后的皇帝送回来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了。元朝一统一中原,南宋王朝就没处躲了,或许自己这里可以,到时候看了。一帮子士大夫到时候藐视一下南蛮子,心眼子一活跃,说不定就想夺自己国家,然后犬儒起来过日子,绝无可能有想法反攻元朝,光复大宋。他们守着南方大片土地,都把试图光复北地的岳武穆给绞死了,更何况到那个时候呢?

    大宋这帮士大夫算是被王正看扁了。

    去广州看一看,也并不是临时起意,设立一个贸易点是计划中的。安达曼王国终究是要建立自己的商业通路,不可能纯粹依赖阿拉伯人。只不过突发的时间终止了这个计算。青楼打架只是个因子,真正的问题在于即使没有这个事情,当地强力家族也会介入,只是代价的问题。宗室世子的吃相既然这么难看,哪怕没有打架的事,强行谋夺也是必然的。除非像蒲家那样经营泉州,自己成了市舶司,控制官商两道。事实上,在蒙古人打入南宋之前,蒲寿庚也喂饱了当地宗室。后来他杀了宗室几千口子,恐怕也有这种积淀了数十年的仇恨在里面。

    南宋始终财政有巨幅赤字,一直到灭亡就没有平衡过。士大夫和宗室豪门控制土地和重要工商资源不交税。南宋朝廷只好压榨中小商户,甚至发动货币战争。比如金银交引所,收税时用的金兑铜比例就非常不合理,用来榨取中小商户的财富。导致在南宋起初的二十年里,大量商户倒闭之下,又有多达十几万户的商户逃亡金国。

    王正如果像蒲家那样,也不过是喂饱宗室豪门或士大夫丁大全之类的。更主要的是他的船队暂时无法驶往阿拉伯地区,直接与阿拉伯人作交易,所以他也无法拿到暴利来弥补豪门拿走的那一部分。

    这远比垄断航道做海盗来得差。

    当时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王正就把前后因果关系想通了,立即采取了果决的行动,烧了自己的店铺,并炸了广州巡抚衙门和宗室的产业报复。

    断了就断了,回到安达曼王国,继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是第一位的。说起来递给安南的国书上写安达曼有几十万臣民,这是肯定没有的。普吉岛、丹老群岛、安达曼群岛、加马来半岛的潮人和野人部落,大概几万人的规模。野人在马来半岛数量可能更多一点,却在王国的管辖范围内属于最疏离的。

    王正需要扩张船队和武器,壮大军事力量,也要争夺人口。接下去向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扩张,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备战是消耗极大的行为,但还比不上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战争即消耗金钱,也消耗人命。

    恰恰安达曼王国的人命是消耗不起的。

    所以陆地战争能避免就避免。

    王正的船在吉大港停留了一下,这里是一个贸易转口港口,类似后世的新加坡。大量的阿拉伯商人聚集在这里,成为一个极其繁荣的城市。这里也被苏丹国统治,原来的佛教国王因为贸易上的需求,抛弃了佛教皈依了***。

    此时的马来西亚半岛北方的一半被素可泰王国逐渐侵蚀,南方是七八个城邦联合起来的国家。

    这是一个四战之地。陆地上有泰国各王朝的入侵,海洋上有注辇王国也就是古印度的朱罗王朝不断南下入侵,四周岛上的城邦国家也相互争杀。

    王正随便看了一下就离开了。

    回到普吉岛,开始召集女祭司和酋长们开会。恩雅的肚子已经很显了,她仍居住在王正的帆艇里,哪怕是在维修保养期间。这是权力的象征,最主要也是非常舒服,算是整个安达曼甚至可能整个南洋最好的一处住所了。

    会议其实是简单的,只不过会议这种形式意味着参加者的权力和凝聚力。王正要求扩张船队、制造火炮、培养对外贸易的人才。两年的普及教育,仅能够让少年人读懂经书和基本的四则运算。偏实用性的教育是在实践中学会导航的那些水手、工匠、祭祀们。可能需要10-20年的时间才能普及教育。

    王正决定以战养国,以****为唯一的路线。通过海上掠夺获得的财富用来支付重工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

    第一场对外战争却不是针对马来半岛南部,而是北部,孟族人控制的德林达依和孟邦。

    在和孟族领袖达成瓜分狭长的半岛利益协议后,安达曼王国不宣而战,舰队攻占了现在的高当,也就是维多利亚角。袭击了蒲甘王朝的军队和行政当局。

    当十艘改装的阿拉伯大船和几十艘三角帆独木舟沿着海岸线扫荡,燃烧弹在岸边肆虐。矮人武士持着弩弓和长矛,推着独木车,车上放着弩炮,可以投射燃烧弹,攻入陆地时,对方只有简易的弓箭和刀矛,很快就被击溃了。

    孟族反对者领袖宣布起义,光复孟国。在安达曼王国的军事支持下,势如破竹,一个月后,就占领了从高当到直通的土地。孟族人宣布在直通复国,开始武装自己的族裔,向伊洛瓦底江腹地进攻。

    蒲甘王朝正经历吴兹那王乘坐发情的大象摔死,各诸侯混战,听闻南方孟族人起义,大吃一惊,勉强派出一支军队南下作战。

    双方的军队在班固决战。配置了弩车的孟族人在第一个回合就把蒲甘王朝的军队击溃。孟族军队追击蒲甘王朝军北上,四处的孟族人开始响应起义。

    蒲甘王朝的王后是孟族人,蒲甘国王不得不在应付诸侯混战的同时,派出王后这边家族的孟族人使者与起义军谈判。

    立足不稳的孟族人得到大片土地,远超过了直通王国的故地,决定接受和解,回来稳定政权。新直通王国于是在1255年成立,并与安达曼联合酋长王国达成军事同盟。

    王正得到了德林达依省,主要的目的是此处的铁矿和煤炭。尽管这里不是一个富矿区域,对于安达曼王国的初级工业基础来说足够了。暂时的钢铁业重心机会搬到德林达依和丹老群岛,设立在高当港口。

    这里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主要是从产矿地到海岸线的运输道路。阿拉伯奴隶在这条道路的建设上损耗巨大,差不多七成的奴隶死在这里,就像华人劳工死在美国太平洋铁路下的尸骸一样。

    王正的舰队在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四处捕捉奴隶,除了哈桑家族、卡伊姆家族和蒲寿庚家族的旗帜幸免外,在这一年间被摧毁和捕捉的商船达到上百条。马来半岛的主流居民也遭了殃,不断地被海上突然到来的捕奴独木舟带走一批人。

    恩雅生育时,是一个痛苦的经历。王正上辈子没有经历过,煎熬了一天。熟悉生育的潮人老妇帮助恩雅生下一个男孩。

    安达曼王国有了继承人,取名为建国。

    王正决定用王建国这个意味深长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孩子,哪怕中间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一丝揶揄的味道。

    王正借此宣布恩雅和安娜为自己的两位王后,并宣布酋长可以拥有自己的王后,只要是财力上负担得起。这样就开始撕裂性公有的土著观念,彩礼的概念开启阶级社会。女祭司献身于殿堂,但她们有权利选择男性来服侍自己。武士在战争中将获得分享,拥有挑选自己妻子的权力。工匠可以获得奖励,也因此获得妻子的权力。

    私有制就这样悄然打开。

    阶级的大门也怦然洞开。

    王室决定照顾那些没有太多能力的人,他们会因为劳作得到工资收入,并由王室派出的工作人员安排婚育。老年人将得到抚养。

    教育是强迫和免费的。

    实际上,安达曼王国制定了全民皆兵的方略,所有的男女必须参加军队,并在不同的阶段应召入伍。

    初期两种制度混杂着,也出现了一些混乱。公共场所的性交慢慢被取代,酋长们拥有了自己的妻子,他们本来就是有**优先权的,这点并没有导致混乱。之后武士们挑选女性。女祭司们挑选一些帅气的男性,但武士们认为这是一种羞辱,所以只有少数没有战力的英俊的男子成了女祭司的宠物。

    女性于是比例失调,王正要求武士们为王国的生育比例去战斗,四处掠夺奴隶,男性被送去修路挖矿,女性被送去做妻子。

    王国初期的这段难以启齿的混乱,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之为:神配之时。怒火冲天的非神教史学家则斥责为荒谬的王国黑暗的“羞耻时代。”

    不管怎样,在这样一个时代,通往高当的道路被修好,铁矿和煤矿被挖掘,煤钢联合体诞生了。普吉岛成为化工基地,后世美好的旅游地算是被摧毁了。这主要是王正要亲自参与化学实验。

    两大造船基地也分别放在普吉岛和丹老群岛。后者主要是用柚木来建造轻便的商船,军船则在普吉岛建造。

    科技主要是概念的引导,当概念指向正确的路径,历史上科技树发展的时间可以节约99%。王正回忆了所有的钢铁和炸药知识,第一门可使用的铁炮铸造成功。这是一门前膛炮,用黑火药驱动,可装实心铁球或开花弹。王正想蛙跳至后膛炮,直接用锥形炮弹,但火棉未能迅速的应用和缺乏橡胶,让他连连失败。

    三桅快帆船就成了安达曼海军的主要配置,因为铁炮的远程攻击让大船有了碾压式优势。

    王正安排女人成为贸易的主要操作者,因为她们经过女祭司的培训,具备了数字观念,做生意更安心。而生意成功的女人在挑选伴侣时有和武士相应的权利。

    这种制造矛盾的行为,在安达曼王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阶层。最上层的是王族、祭祀和酋长,武士阶层、工匠阶层也属于高阶层。祭祀负责宗教传播。种植和渔民则无法区分,因为全民皆兵的原因,他们也会进入武士阶层。实际上就是构成了贵族和武士阶层;奴隶则就是奴隶。王正在武士中提拔军官和管理王国行政的官员,相互交替。于是形成了忠于王室的军人阶层。军人只忠于王室。酋长拥有的是区域行政权,允许有一定的小规模武装,类似于治安部队。奴隶有机会可以脱离奴隶的阶层,甚至可以一步进入工匠阶层,只要他们表现出足够熟练的技能。

    矮人族出了大量工匠和种植农业,陆地进攻的机会很少。农业上交的10奉1税负,实际上又被圣殿送出的各种福利覆盖。这个时候,海上掠夺是贴补矮人部落的。

    神教的传播非常迅速,在庞大的军队保护下,一手经书一手刀箭的女祭司们把教义传播到了马来半岛。为了避免被抓为俘虏,许多沿岸的家庭放弃其他宗教加入了神教,神教不伤害信徒。

    失去臣民的马来半岛各城邦王国与安达曼王国开始敌对,沿海零星的战争不断发生。

    在此之前,双方的矛盾已经积累。因为哈桑、卡伊姆和蒲家的补给中转基地转移到了普吉岛,其余的商船不断遭遇安达曼王国打击,在吉打港补给的商船越来越少,还剩下一些参与印度贸易的商船,实际上这部分船也在被打击范围内。更远的三佛齐王国也卷入了冲突,他们在贸易上的冲突不是特别明显,在不断被抓捕奴隶这一块发生了冲突。

    马六甲海峡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