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八十二章 擒虎

    晚餐较为简单,但是杨广今天心情貌似不错,便又令人拿了几壶酒与李靖裴寂畅饮。酒自然不是什么美酒,但三人喝的津津有味,在桌前高谈阔论。

    裴寂打了个酒嗝,有些好奇的向李靖问道:“听闻药师舅父曾改名,不知这是何故?”李靖眼里闪过一丝炙热,颇为得意的说道:“玄真有所不知,舅父原名擒豹,于十五岁那年双手擒得一虎,便改名擒虎。”

    裴寂立马倒吸一口凉气,诧异的自语道:“擒……擒虎!?”

    萧妍本为杨广斟酒,闻言心中一惊,倒是有少许酒洒了出来。

    这老虎很早便成为了华夏的图腾之一,由于其形象威风凛凛,因此一直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如虎将、虎臣、虎士等。由此可见,老虎在人们的内心里是一只不可侵犯的猛兽。如今听闻一人竟在十五岁之时,就将一只猛虎擒住,怎能不惊讶。

    杨广虽然在后世见过这段记载,但此刻心中还是掀起了一丝波澜。记得杨广后世看过一个报道,许是大家吃的太饱。有一部《丛林之王》的电影,导演为了体现狮子厉害,坚持要拍狮虎斗的画面。于是特地挑了一只褐色鬃毛狮,与西伯利亚雄虎对打,结果没几下,狮子就被老虎给咬死了……

    然后又换了一只黑色鬃毛狮,与体型较小的孟加拉虎对打,结果又没几下,狮子又被老虎给咬死了……

    导演不死心,于是又换了一只黄色鬃毛狮,然后特意选了一只体型最小的雌性苏门答腊虎,结果狮子被虐的遍体鳞伤。虽然最终在剧组的帮助下杀死了老虎,但这头狮子也因为伤势太重死掉了……

    “竟不知韩将军如此骁勇,当为我大隋柱石!”裴寂有感而发道,李靖面露自豪之色,似是对裴寂这番话十分赞同。

    杨广亦是感叹道:“改名之事常有,因壮举改名者却寥寥无几,孤王倒是赶不上韩将军了。”

    萧妍疑惑问道:“殿下也曾改名?”

    杨广点头道:“昔日,被赐姓普六茹氏,那时我名普六茹英,后恢复汉姓,便有了如今的杨广之名。自父皇恢复祖制以来,多有人改姓改名。”李靖附和道:“殿下说的没错,如我朝虞仆射,本姓鱼,宇文将军,本姓破野头。诸如此类者,不可胜数。自朝中大臣纷纷改名换姓,复华夏传统以来,民间百姓大多如此,如今却再无五胡汉人之别了。”

    杨广目光深远,莫名的说道:“父皇此政,意义深远,捍卫我华夏一族传承,由此便可名留青史,万世不衰!”李靖和裴寂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要知道在北齐和北周时期,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和胡化,至今都有许传统是为胡俗,就如杨广大婚那日,萧妍所行的习俗便是胡俗。在孝文帝时,便开始赐姓,李赐大野氏或徒何氏,赵赐乙弗氏,杨赐普六茹氏等等,这还不是最可恨的。之后的命令又让赐姓的这些大将军所统领的士兵皆以他们主将的鲜卑姓为自己的姓氏。在孝文帝的镇压推行之下,朝夕之间,中原无汉姓,汉人欲哭无泪。

    但是上天无疑对华夏族是宠爱的,杨坚登基了,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无论用什么赞美之词都不为过。

    杨坚登基之后,立即废除汉人的鲜卑化和蛮胡化政策,力行汉化,恢复了自己的汉姓之后,命所有大臣和将领以及所辖士兵恢复汉姓。在这之后便举起了屠刀,数月之间斩杀残余胡人近十万,禁胡语、胡姓、胡服等各种措施以除去华夏大地上的鞑虏特征消除后患!

    萧妍柔声说道:“殿下,既然阿瓮如此痛恨胡人,为何朝中大多臣子都是昔日胡人?”萧妍的这一番话让厅内陷入了沉默,萧妍灵动的眼睛有些疑惑的在三人身上转来转去,有些不明所以。

    “孤王已向父皇秉承新政,以设科取士,选取优者为朝廷官吏。”杨广良久才说出了这么一句,李靖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但不发一言。萧妍则是一脸恍然,说道:“原来那日殿下与阿瓮是商议此事啊。”

    裴寂一脸喜色的说道:“殿下大才,有如此制度,天下寒门尽归心于朝廷!”说完之后又扭头看了一眼脸色稍沉的李靖,安慰道:“药师何故如此,殿下这般举措也是为了天下寒士着想,使得野无遗才,皆为我大隋所有。”

    李靖怎能不知,但心里始终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因为这个制度之下,必将崛起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就如同昔年武帝之下由卫青所代表的一个军功集团,故此武帝才能大刀阔斧的击匈奴,独尊儒家。李靖只得勉强一笑,算是回应了裴寂的这番好意。

    杨广见状,不由的笑道:“药师不必如此,以你之能力,何愁朝堂之上无一席之地,真正该忧虑的应该是那些尸位素餐的臣子!”说到这里,杨广似是有些气愤,站起身来,声音极大:“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要之何用!偏偏勋爵加身,显贵至极!”

    “殿下暂息雷霆之怒,前朝勋爵世袭罔替,而我朝三世而止,已是有了极大的进步。数世之后,这些人便会沦为庶民,无需担忧。”裴寂开口说道。

    杨广自知在这里就算吼破了天也改变不了什么,只得坐下后无奈的说道:“朝廷养他们,花费不少,而他们却也心安理得的领着,着实让人懊恼!”

    隋朝有王、郡王、国公、县公、候、伯、子、男爵九等,这些人的俸禄从秩万石到六百石不等,以功封爵者较少,多的是创国之人荫子封爵者。这些人还在父辈的安排下有着不小的职位,隋朝为此每年都要支出数万金之多,百官俸禄与此相当。

    杨广随后不久就遣散了李靖和裴寂,二人也不知道如何劝导杨广,故而也就离去了。萧妍也不敢打扰杨广,只是在杨广喝闷酒时候,随时为杨广斟酒。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烦心之余,却是比平常醉的容易了些……

    (想跟大家说一声抱歉,不是太监哦,写这本书起源于我没有书看了……于是头脑一热,我就在起点开书了。至今为止收藏也不过三百多,成绩惨淡,唯一值得安慰的可能就是我签约了,也算是勉强入了网络作家的门槛了吧。这段时间一直一更,不是我不想多更,而是工作确实有点繁忙,大家可以看更新日期,有三四天,日更万字。这本书在qq阅读同步更新,但回复不了那边的读者评论,很抱歉。也没什么好说的,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