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七十二章 使者

    王韶不多时便写完了这道奏折,杨广浏览一番后自是十分满意,便让王韶将这道奏折即日呈与朝廷。一旁的张衡站起身说道:“殿下进城之后可曾见过长安使者?”

    杨广猛的记起杨纬之说过这么一嘴,便又匆匆的告别了众人,唤来杨纬之,让他领着自己往使者居住之所而去。晋王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走了一会就到了使者居住的院落。

    杨广推门而入,只见一位使者有些惊诧的望了过来,而杨广不知为何,心中却涌起了一股十分熟悉的感觉。那使者走上前来,有些惊讶的说道:“只是一年未见,殿下竟长的如此高了。”

    杨广脱口而出道:“杨公怎的亲自来了?”原来这位不是别人,正是隋朝上柱国杨素杨处道。这杨素早在大象二年就投靠了杨坚,来往甚密,所以时常得见杨广。杨素含笑说道:“先前派遣了一位使者,迟迟不见殿下归朝,后又禀报殿下出征。至尊担心,所以派遣微臣过来看看。听闻殿下此番出征大胜而归,恭贺殿下。”

    杨广有些羞臊的说道:“杨公莫要打趣我了,杨公之军功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昔日克晋州、击泗口、陷河内,就算是孤王都如雷贯耳。”杨素又和杨广叙说了一阵,这才说道:“殿下,陛下有诏,先接诏吧。”

    杨广也是肃然而立,杨素取出诏书,缓缓拉开,高声念道:“诏曰:令晋王即日回朝,不可耽误!”杨广接过诏书,询问道:“杨公,父皇有何事要诏令我回朝?”

    “殿下不知?”杨素似乎有些惊讶,但看见杨广一脸茫然的样子,笑呵呵的说道:“至尊和皇后最近为殿下挑选晋王妃,已经挑好,正是西梁皇帝的女儿,如今已经在长安传开了。殿下此次回京便是要挑个良成吉日完婚了,微臣先恭喜殿下了!”

    “什么!?”杨广脑瓜子嗡嗡的,他有些没有想到竟然会这么快,自己来到这个朝代也就三个多月,一时之间有点茫然无措。杨素看了看杨广,低声说道:“殿下,西梁位于南陈之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殿下所娶之人亦是梁帝之女,殿下万万不可有任性之举。”

    杨广此刻也已经反应过来,感激的向杨素说道:“多谢杨公提醒,自是不会,吾之婚事,父皇母后做主即可。”杨素赞赏的点了点头,询问道:“殿下何时启程赴京?”杨广答道:“明日一早便启程回京罢!”

    ……

    张衡和杨纬之有些无措的看着一脸阴沉的杨广,不知说什么好。终于,杨广凌厉的目光看向了张衡,冷冷的道:“建平是否欺我年幼?”

    张衡当即吓了一跳,说道:“微臣不敢!”

    “不敢!?那为何擅自做主赐死夏姒!”杨广拍案喝道。

    “殿下,那夏姒是内奸,而且又有殿下命令在先,故而赐死。”张衡说道。

    “那孤王是否明言,先将夏姒幽禁王府,是孤王没有说清楚,还是你杨纬之张衡没有听明白!”杨广将目光投向了杨纬之。

    二人深深一礼,说道:“殿下恕罪。”杨广冷哼了一声,不在多言,而是说道:“父皇诏我回京娶那梁帝之女,建平你有何看法?”

    “非娶不可!”

    “非娶不可?”

    张衡向杨广解释道:“殿下,皇后对门第极为看重,梁帝之女与殿下倒也相配。而且此事关乎至尊布局江南之策,殿下不可拒绝。”

    杨广摆摆手道:“孤王怎会拒绝,不过是有些担心。”

    “殿下携胜归朝,有何担心?”张衡问道。

    “孤王怕东宫发难。”杨广有些忧虑的说道。

    张衡却轻笑道:“殿下又无出格之事,亦无劳民伤财之举,为何怕那东宫?”

    “东宫终究是占据大义,又屡屡陷害于我。”杨广眼里有些伤感,似是又想起了兄弟之情。

    “殿下无需忧虑,殿下上任以来,兢兢业业,东宫也无把柄在手,想来无事。”张衡眼底闪过一丝寒意,耳旁又响起了那日秘卫的禀报:“夏姒家人无有存者,皆死!”

    此时,杨纬之突然说道:“殿下,前几日有一工匠献上了雕印术,殿下是否观看?”

    杨广疑惑的说道:“雕印术?何为雕印术?”

    杨纬之早知道晋王会对这感兴趣,回道:“殿下稍安勿躁,这几日黄副监一直在等殿下,可以叫他来向殿下解释。”

    杨广点头答应,片刻后,杨纬之就领着黄衰进来了。黄衰正要行礼,杨广有些不耐的说道:“行了,黄副监,这雕印术是什么?”

    黄衰有些激动的说道:“殿下,这雕印术乃是将书中文字用刀雕刻成阳文,让每个字都突出在木板上。待木板雕刻完后,便可拓印成书。”

    黄衰说着将一叠木板呈给了杨广,杨广接过瞧了一会,有些惊讶的发现,这不就是雕刻印刷术吗?至于这雕刻印刷术的出现时间,却是众说纷纭,有东汉说、东晋说、南北朝说、隋朝说、唐朝说等等。但是有一点可以定,那就是雕版印刷术最迟最迟在隋末唐初,因为在已经发现的唐代雕版印刷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868年雕印的《金刚经》,还有在棒子国发现的武则天时代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杨广放下手中的木板,意识到自己的私库貌似已经空了,于是问道:“这是何人呈上来的,赏金可是给了?”

    杨纬之点头说道:“殿下放心,给这个工匠给了足足一百金,近来还有一些工匠也来献维新之物,加上这百金,林林总总给出了三百四十金。”

    杨广有些茫然,说道:“孤王私库不早没有存金了吗,这三百余金从何处来的?”杨纬之说道:“殿下可曾记得李晖?”

    杨广点了点头,杨纬之接着说道:“这些赏金却是李晖帮忙拿出来的,毕竟关乎晋王颜面,不能食言而肥,故而先让李家将这笔赏金拿出,日后还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