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下)

    隋军哪里知道,他们所穿的铠甲乃是使用灌钢法千锤百炼制造而成的。这种冶铁技术成熟不过才短短数十年,再加上用这种办法锤炼出来的铠甲兵器虽然坚韧,但耗资巨大。

    綦(qi)毋怀文的出现是冶铁技术走向成熟的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个匈奴人革新了灌钢法,对冶铁技术的贡献不可磨灭。在他之前的钢刀铠甲大都用百炼钢制成,这样制作的兵器、铠甲虽然性能优异,锋利无比,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因为整把刀全部是用百炼钢制成,所以价格昂贵无比。

    在东汉年间,一把钢剑的价钱可以购买当时七个人三年的粮食,甚至还有余钱,这只不过就是用普通的钢所锤炼而成的,至于百炼刀,不仅昂贵,还费时费力。比如三国时期,曹操令有司制造五把宝刀,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制作出了五把百炼宝刀。

    为此,綦毋怀文对早在东汉年间出现的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完善,使这种新的炼钢方法趋于稳定,操作更加方便实用。灌钢法同百炼法、炒钢法等炼钢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灌钢法可以减少反复折叠、锻打的次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灌钢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綦毋怀文还对制刀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良,他用灌钢法炼制的钢做成刀的刃部,而用熟铁作刀背,这样制成的刀具刃口锋利并且不容易折断,不仅刚柔兼备,经久耐用。这种改良虽然简单,但是发挥了各种材质的优点和长处,节省了一些贵重材料,降低了成本和费用。

    华夏的冶铁技术在公元十七世纪之前一直领先着世界,灌钢法更是领先世界冶铁技术近千年,至于十七世纪之后的华夏冶铁技术嘛,只能说:我大清自有国情在此!

    超棒的耶,一级棒的大清统治年间冶铁技术就此落后于世界,这一次落后,让华夏足足追赶了近四百年之久。

    ……

    兴奋的具装甲骑兵奋力的厮杀着突厥军队,此时的突厥军队已经丧失胆量,他们默默祈祷着“腾格里”(突厥语,意为长生天)。这支如同天神组成的军队,已经让突厥人陷入了慌乱之中,这种慌乱如同瘟疫一般在这两万人中蔓延开来。

    后方隋军中史万岁自是明白了突厥军队的混乱,他向杨广说道:“殿下,此时突厥阵脚大乱,整支军队都已经混乱不堪,正是我军轻骑杀入的好时机。”

    杨广虽然不大懂得临阵决策之事,但眼前的画面明明白白的告诉着他这个事实,所以杨广说道:“好,孤王亲领众军厮杀!”

    自有传令兵传达命令,于是,鼓角号声比之前猛烈急切了许多,这是代表着总攻的命令。所有轻骑只穿布衣,却是不着甲胄,只是为了两个字,速度!

    五千轻骑随令二东,如同漫漫松林般向前冲锋而去。杨广一众人自是冲锋在前,不过杨广的周围还有着奉命保护他的王府侍卫,这些侍卫隐隐形成了一个圆圈,而杨广正在圈中。

    对于轻骑来讲,面前的战场不过些许距离,瞬息便至。他们沿着具装甲骑兵撕开的口子,冲杀进入突厥大军。这可是五千轻骑,他们的冲杀,让本就胆寒的突厥人更加不知如何是好。现在的突厥军队,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甚至有些突厥士兵更是呆立在了战场之上,可想而知一个骑兵失去行动力的下场,他们的鲜血正在染红这片不知名的旷野。

    突厥军队后的突利可汗终于在梦境中惊醒,耳边传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无一不是在告诉他,这是一个正在上演着的事实。突利可汗颤动着嘴唇说道:“这些隋军怎么……怎么全部都压上来了?”

    叶护苦笑说道:“可汗,这样下去,儿郎们怕是要折损不少,不如……不如撤军吧!”

    “你胡说什么!我突厥勇士誓死不退!”突利可汗冷然的目光看的叶护心里发毛,于是不敢在劝突利可汗。

    而突利可汗心中依旧存着一丝侥幸,哪怕战场上的突厥军队已经混乱之至,开始逐渐丧失了士气。突利可汗仍然想在做最后一点努力,他要轻领身后未上战场的三千骑兵,挽回颓势!

    他的这种想法无疑是可笑的,当突利可汗用雄厚的声音鼓舞着这三千突厥士卒时,却发现他们的士气依旧低落无比,之前的每一幅画面都深刻的映入脑海,如同梦魇一般和他们纠缠在一起。突利可汗的心也一点点的沉了下去,坠入了万丈深渊。

    叶护在一旁踌躇的说道:“可汗,不能在拖下去了,不然我突厥两万大军尽丧敌手,到那时,我军想撤都撤不了。”

    终于,看着突厥军队已经隐隐有败退形势的突利可汗下定了决心,他将手中的马鞭用力的仍在了草地上,用一种近似于吼叫的声音说道:“撤军!”

    此时,经过隋军的冲杀,突厥军队已然只有万余人,他们胆战心惊的如同无头苍蝇般乱撞。杨广和李靖裴寂虽然冲锋在前,但被侍卫保护的他们很少有亲自战斗的机会。只有不断在外围游走的李靖,逮着了一个机会,将一个突厥士兵斩落马下,但面目发白的李靖难免对于第一次杀人有些反应。

    忽然,突厥人的号角声逐渐变的低沉了起来,有些像呜咽的声音。这时候,听见号角声的突厥士兵们顿时调转马头,背对着隋军,不断的催促着胯下马匹,向前方逃去。这号角声正是突利可汗下达的撤军命令,万余突厥人由逃跑而形成的浪潮,倒也显的颇为雄壮。

    这时的具装甲骑兵早已在轻骑兵进入战场的时候到一处山坡上休息,原先的五百具装甲骑兵经过冲锋后,虽然对突厥军队打击甚大,但自己亦是损失不小。零散的具装甲骑兵已经脱盔卸甲,累的气喘嘘嘘,有些马匹甚至因为脱力而倒在地上,连嘶嘶鸣叫的声音都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