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五十四章 怀孕(大章)

    杨广这三个月来的生活可谓是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对于皇宫中刚刚到来的萧妍和边境惨烈战事并不知道,逐渐习惯了白天在军营操练,夜晚读书这样紧凑的生活,每日累的筋疲力尽,无暇多想。

    而在王韶眼里,这是自家的晋王殿下愈发努力的现象,期间他还向至尊上了一道奏折,禀明晋王的所作所为。白天在军营与士卒同甘共苦,夜晚归来,在书房勤勤恳恳的读书,这让并州上下一众官员在暗地里都对晋王赞誉有加。

    张衡所建立的秘卫也已经走上正轨,将上百人撒向了整个并州,以图发展,杨广之后也给了张衡一千金,用以发展秘卫。而张衡不负杨广的期望,将这支秘密卫队打造的井井有条。而且随着隋五铢的流通,金价也趋于稳定,虽然市场的钱币依旧有些混乱,但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这些混乱的货币会被隋五铢替代。

    先前募捐所得,张衡拿走一千金,杨广又往军营里塞入了两千金。因为史万岁和徐烈练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论起管理财政,简直是一塌糊涂。之前的五百金,被二人每日改善伙食,仅半个多月就花的所剩无几,杨广只得拿出两千金,这才支撑完了这支五千余人军队三个月的伙食所需。募捐所得的三千七百金,就这样,只剩下了七百金。杨广索性大手一挥,把这七百金统统都给了造纸坊。

    但是造纸坊所造出来的软纸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还是杨广强令并州官员和晋王府上下全部用这种软纸,才让造纸坊有了些许收入。软纸的制作费用虽然已经十分低廉,但对于庶民来说,没有人会为了如厕舒服这种事情浪费钱财,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所幸的是,因为晋王府和官员都用这种软纸拭秽,所以晋阳城中的殷实人家也会因为好奇偶尔购买一些软纸,体验了软纸所带来的便捷之后,便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

    现在造纸坊除了日常制作软纸,同时正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以最低廉的价格售于庶民。很显然,这种研究直到现在还没有头绪,恐怕还得要好几年才能制作出来。

    朝廷的每项政策都在实施,“大索貌阅”和“输籍法”的两项政策遇到的阻力虽大,但在朝廷的重压之下,实施也是十分顺利的。仅在并州一地,便找出了隐瞒人口万余人,“诈老诈小”以逃避徭役赋税者更是不计其数。估计在今年年底,整个北方的人口便会统一造册完毕,到时候,国家赋税会有质的飞跃。

    隋王朝的种种变化,最开心的不是百姓,因为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少的改变,庶民高兴的只有一件事情,赋税降了……这种欣欣向荣的变化,最高兴的便是那些心怀天下的官员了,就像王韶,天天咧着一张嘴上班。不知道的人,纷纷猜测,是不是王韶新纳了小妾或者再添了一个儿子。

    总的来说,隋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封建王朝的巅峰,国家一片欣欣向荣。农业因为“均田令”,让天下庶民人人有田所耕,工商因为取消了入市税,慢慢的变得繁荣起来。虽然这种变化尚不明显,但相信再过两三年,每一个隋人都会深切的感受到这种变化。

    杨广结束了白天的军营操练,和裴寂李靖二人挑灯夜读,这也是没有办法。军营日出操练,日落而归,但众位士卒,夜晚之时还要练习,但是杨广三人因为一些原因,蹭过晚饭之后,便回了晋王府。

    虽然蹭饭蹭的有点尴尬,就连史万岁和徐烈对杨广三人的所作所为都有些疑问,这同甘共苦也不必吃的如此津津有味吧?当然杨广也不傻,三天中所有三餐都在军营吃,但其中有一天的晚饭却不在军营吃,这还得谢谢裴寂,因为他提醒杨广:“王府三日可食一餐,不如我等其中一日晚饭王府就食,如此三日可食四餐肉,岂不妙哉?”

    此时的杨广手中拿着一本荀子读的十分入迷,时而皱眉思索一番,时而无声一笑。但杨广翻到荀子的《天论》时,脸上的笑容愈加明显,终于忍不住,立身长笑。惹的裴寂和李靖侧目而看,裴寂放下手中书,疑惑的问道:“殿下何故发笑?可是看到什么有趣的典故了?”经过三个月的朝夕相处,除了没和裴寂李靖睡在一起,三人同吃同行,关系十分融洽,所以三人言谈之间也变的有些随意。

    杨广抚掌赞道:“孤王适才读《荀子》,有一篇文章,让孤王十分赞叹,其中一语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物理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裴寂细细琢磨着这几句话中的意思,心中一惊,这篇文章乃是《荀子》中的《天论》最后一段话,大意是: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的上把天当做物品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它呢?与其顺从而赞美天,哪里比的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的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的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照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其实荀子所著的这篇《天论》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老子不信鬼神,不信老天,不仅不信,哥哥我还要把你们像家畜一样圈养起来,利用你们的一切,增益苍生!

    杨广赞赏的原因很简单,这哥们是个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太可怕了,在战国末期时代,竟然提出这种言论,还著书立作,一代奇人。最让杨广吃惊的是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李斯对于秦朝的贡献可谓是不可磨灭的,只要提起秦朝,李斯是一个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人物。

    裴寂脸上带着一丝忧愁,忍不住说道:“殿下,《荀子》可读,但万万不可尽信。”自汉武尊儒以来,孔孟之说便是主流,而荀子言论,除了西汉的贾谊,却再无一个惊才艳艳的人物出现了。孔子曰仁,孟子曰义,荀子曰全都狗屁……

    可以这么说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便是唯物主义,是儒家学说的“左派”。可想而知,在这个封建社会,这种思想太过超前并不是一件好事,历代大儒无不尊孔孟而贬斥荀子,就算不贬斥,但是治《荀子》学说的人也越来越少。

    杨广此时也是知道裴寂是为了他着想,叹了口气,说道:“《荀子》中虽然有些言论过于激进,但像《劝学》一些文章是极好的,孤王觉得不可不读。”

    裴寂和李靖的小心脏被杨广都快吓死了,《劝学》是基于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前提下写出来的。是指人一出生便是恶人,需要进过后天的学习教育才能改善,这个言论和孟子相对立,让世人有些接受不了。

    李靖接受能力显然比裴寂强了些,在惊讶过后,沉思了一会说道:“荀子所说不无道理,但殿下,这些言论对于世人来说有些难以接受,并且一些文章颇有些狂妄了。”

    裴寂也颌首说道:“殿下择其优者读之便可,有些文章看看便罢,不可过于深究。”杨广也没有想到,荀子的这些言论会引起二人这么大的反应,见状欣喜之意也十去八九。但杨广却是想到更深远的一些问题,那就是孔孟学说不能垄断儒家学说!

    是的,儒家学说垄断了华夏数千年,压制着所有的学说,让很多惊艳并且利国利民的学说就此不见天日。朱理学说的诞生,更是肆无忌惮的压制着中原王朝苍生的内心,这种压制在宋、明、清达到了巅峰。《荀子》的出现让杨广觉得眼前一亮,他暗暗思索,要不要在以后将儒家一分为三,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皆尊为圣贤,三派并立,以图革新。

    而且荀子所提出的传统唯物主义对于国家的发展也十分有利,并且对于自己这个既得利益者的损害也不是太大,因为荀子反对人人平等……没错,他提出“人性本恶”,然后衍生出,若无等级制度的约束,社会便会产生混乱。

    荀子不信鬼神信苍生的思想短期来看,却是对统治阶级有些损害,但长远来看,却是益处无穷。最起码的,天不下雨、地龙水灾、天象异常,矛头直指朝廷,要不朝堂之上有奸臣,要不就是昏君在位。不得不说“天人感应”,确实是掣肘皇帝无上权力的最佳选择,所以杨广并不打算彻底废除这种学说,而是让三派同在,一起开花。

    杨广心底的打算着实有些过早,只好将这种想法先压在心底,待日后时机成熟,在用以实施。没文化的杨广这几个月愈发的痴迷于古人的言论,若让杨广用一语评价,无非两个字:卧槽!

    百家学说,种种思想,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让杨广叹为观止,华夏文明的璀璨,也被杨广窥得万一。但可惜的是,秦末项羽焚烧了众多书籍,让许多言论就此失传,之后汉武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本就无以为继的其它学说,传承更加困难。

    杨广就这样沉迷于书籍的海洋,遨游无限,窥探先人思想,时间悄然流逝。杨广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发现已经夜深,便开口说道:“今日已晚,明天还要营中操练,二位早些歇息,孤王先告辞了。”

    裴寂和李靖起身一礼,又坐下继续读书,杨广摇摇头就走了。王府藏书众多,裴寂痴迷文史典故,李靖喜爱兵法战书,故此读起来总是忘了时间。起初杨广还时常劝诫二人,后来二人依旧我行我素,杨广也就不多说了。

    杨广走在府中,这时夜深人静,只有偶尔的蝉鸣声,再无声响。只觉得安静宜人,十分舒适,步伐也就走的缓了一些。心中依旧盘算着之前所想的儒家之事,却没有发现身后有一个人影悄然而至。

    “殿下”一个女声在杨广的耳边乍响,把杨广吓了一跳,思绪回归,扭头一看,却是侍女夏姒。杨广松了口气,不由的问道:“孤王不是吩咐你每日不用等我,早点歇息,怎么今日这么晚了,还未休息?”

    夏姒抬起眼眸飞快的扫了一眼杨广,又低下头,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殿下,奴婢……奴婢有孕了。”

    这句话让杨广顿时僵持住了,有点不可置信的说道:“有孕……怀孕了?”夏姒用力的点了点头,得到夏姒的确认后,杨广只觉得脑子乱糟糟的一片。

    只不过就是那一晚自己酒后和夏姒发生了关系,就这样怀孕了?一旁的夏姒目光闪烁地看着不断变换着脸色的杨广,若是晋王能接纳自己,那自己便可以不受那人威胁,再向他提供晋王的情报以保护家人。若晋王不接纳自己,那只好将这个消息传给那人,或许自己可以就此不在受他人所制。

    上次晋王出晋阳城就是自己向那个什么左庶子唐令则提供的消息,将消息传出之后,夏姒一阵后怕,知道晋王安全回归,才松了一口气。只是自己的家人一直为唐令则所监视,若自己不听从他,那家人就会随时被监视之人所杀。

    杨广稳稳心神,柔声说道:“你先安心养胎,明日我在让杨管家寻一婢女,你有孕在身,在伺候我确实不合适了。待日后生产,在到我身边来,我在安排你,到时必然给你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