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救助

    杨广也顾不得太多,继续安排流民事务道:此事十分紧急,必须马上处理。王公,请您马上派人在城中腾出几个院子,越大越好,先让流民暂时居住,升起火堆供其取暖。若地方不足,在包下几个客栈。然后在立即熬粥和姜汤,分发给流民。同时在找一些医师,对一些立即冻伤、冻病的,赶紧治疗。”

    王韶见杨广安排的十分妥当,也很是细致,当下就将这些任务分派了下去。众官员领了事情,又见晋王如此着紧,怎么敢怠慢,纷纷冒着雨雪做事去了。心中却难免有些奇怪,感觉这晋王殿下的性情似乎与之前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而且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发起火来,竟然威势十足,让人心惊。

    杨广见官员走尽,只剩自己和王韶二人,便走到王韶面前深深鞠躬行礼,诚恳的说道:“王公,适才心急,言语不当,还望恕罪。只是此事关系到数千流民的性命。”

    王韶见他如此,顿时心中芥蒂尽去,含笑说道:“殿下爱民心切,微臣也有不当之处,岂能怪罪于你。殿下不过无心之失,而且种种布置十分恰当,确实应如此才对。”

    杨广满怀忧虑的摇了摇头说道:“只怕已经有些迟了,王公,不如陪孤王一起去看看这些流民才好。”

    杨广让人叫醒了李靖和裴寂,然后带着王韶还有几位侍卫就急匆匆的赶往临时安置流民的民宅了。众位官位在杨广的怒声斥责下,办事比往日更加快了几分,颇有雷厉风行之意。短短时间内便在城中征用了二十余家大宅,将绝大部分流民塞入其中生活取暖。另外还包了大大小小的客栈、酒楼近十家,虽然有些扰民,但总算是完成了任务。

    西市这家宅子人数最多,宅子虽然较大,但是纳进了有两百人之多。厅堂中,院子中均生了几堆火取暖,每堆火都围着几十人。其他人却是挤也挤不到火堆旁边,就蜷缩在屋檐底下,还有些受不住冻的,也管不了那么许多,直接踹开几道房门,于是又多了许多挤进房里去的流民。宅子的主人叫苦不迭,但是也无可奈何。

    杨广几人赶到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军士在院子里生了火,正熬着一大锅浓粥,粥还未曾熬好,就已经有十几个流民等不住了,围在四周,眼巴巴的看着,就等着粥熬好。其他的挤在屋檐底下也是看着那冒着热气的大锅,东边房间前的几个老人小孩已经冻的奄奄一息,家人正捧着刚刚烧好的姜汤往他们口中喂食。南边屋檐下有几家却是有人已经冻死,家人正在那里嚎啕大哭,听的人心酸不已。

    杨广何曾见过这种场面,顿时心里唏嘘不已,只觉得自己昨夜像是造孽一般竟吃了六个肉菜,愧疚不已。而王韶也是一脸不忍,李靖和裴寂更是有些不堪,双目含泪,已经隐隐有控制不住的迹象,就差一点滴落下来。

    官府的办事之人赶紧跑了过来招呼,而那些流民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杨广一行人的到来。在他们眼中,当前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冒着热气的大锅,那是活下去的希望。

    这等情况下,杨广几人却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只能默然无语的看着他们。忽然听到那熬粥军士大声喊道:“粥已经好了!都快过来领粥!”说着揭开了锅,一股热气蒸腾而起,消融了夹杂在雨中的雪花,又和着冰冷的雨水跌入锅中。

    四周的流民却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一个个向那大锅靠拢过去,然后伸出一只只拿着破碗或破瓦罐的手来,一个个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毫无生机。

    杨广不忍再看,转过头来,发现自己不远处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似乎没有双亲在旁,不知道是之前死了还是这次冻死了,也不去领粥,正缩在墙角瑟瑟发抖。杨广便走上前去,将自己这打着一二补丁的裘衣默默的包在他的身上。

    那小孩忽然觉得身上温暖了许多,抬头傻傻的看着杨广,也不懂得谢人,眼睛里只是透露着些许茫然,又缩了缩身子,似乎要把他那瘦弱的身体都缩进这件裘衣中去。

    杨广看着他叹了口气,直起身子向王韶问道:“王公,城中可还有库存的衣物?也全部拿出来,给这些流民分发了吧!”

    “衣物还是有些的”王韶回答道:“但是一下子拿出几千件,却是不太可能的。估计也就是五六百件罢了。原本有不少军衣,但是去年冬已经发放给军士了,而且给流民也不合规矩……”

    杨广苦笑着说道:“不够也得发放。那五六百件衣物就先发放给这些老弱。烦劳王公去办,孤王就先回去了。”

    王韶应诺,转身就要离去,却又被杨广叫住说道:“王公,还有一事要劳烦你,找几个人,将此次的流民数量、户数等造册统计一番,回头送过来吧。”

    杨广知道此时的官吏习惯与粗放理政,没有精细统计的概念,所以特意叮嘱了王韶几句,这才回了晋王府。李靖和裴寂跟着杨广来到书房,见晋王殿下脸色铁青,一言不发,他们二人也不敢说话。

    杨广脸色铁青,看着二人说道:“晋阳流民少说也有两千之数,官府不可能一直将这些流民赡养,你们二人聪慧,可有什么好主意?”

    李靖和裴寂先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李靖苦苦思索也没有一个好办法,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本就对内政不感兴趣。一旁的裴寂却开口说道:“殿下,我先前听闻殿下将今年劳役全部用于兴修水利,这几千流民也是无所事事,不如将他们也送去兴修水利。顶替下来的劳役交一笔钱财便可不用服役,不知殿下觉得如何?”

    杨广眼睛一亮,面露欣喜说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不过,那些老幼应如何安置?他们不似流民青壮,可没有多少力气。”

    (明天三更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