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巧匠

    黄衰并未久等,厅门走进来一个样貌俊美的少年,身后跟着胡集还有几名随从,杨广来到黄衰面前,黄衰急忙起身,行礼道:“庶民黄衰拜见晋王殿下。”

    杨广摆摆手,直接拿起了桌上的软纸,惊喜的在手里摩擦了一会,发现这种软纸虽然和后世普及的卫生纸差距较大,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不可思议的对黄衰说道:“你是如何做出来这等软纸的?”

    黄衰站立一旁,见杨广发问,立马躬身答道:“回禀殿下,庶民父亲是纸坊工匠,我因为天生愚钝,学不会父亲的造纸技艺,每每做出的纸张要么如同此纸,过于软散,要么过于脆弱。只是在屡屡学不会之下做出来的,让殿下笑话了。”

    杨广点了点头,转而注意到了桌上的那一艘微型五牙战船,拿起来细细端详。只见其上起楼五层,下四层都有小兵模样的人,而最上一层却站立着一个将军。船体的前后左右有六台拍杆,每根拍杆木桅顶端系着一颗小石头,下面还有辘轳,以便放下石头进攻。

    杨广看着这个精巧至极的小船,不禁爱不释手,看了一眼战战兢兢的黄衰说道:“你从何处学来这般的手艺?又从何处见过朝廷的五牙战船?”并州境内没有水军,这五牙战船也只不过就在信州一地造了一部分,甚至有些朝堂官员都不知道隋朝还有这般武威的战船。

    黄衰答道:“殿下,庶民有一玩伴,被征召至信州造舰船,偶尔回来。每次见他,庶民都会问个明白,久而久之,这船的模样便在庶民的心里了,于是就做了出来。”

    真正的五牙舰高百余尺,六个拍杆并高五十尺,可置兵近千人,是宋朝以前的造船巅峰。杨坚看着黄衰,有些感叹,这是个人才啊,不仅拿出了自己迫切需要的软纸,竟然还能模仿朝廷水战最强的舰船。

    水战?也不知这种五牙舰船能否出海,心中微微一动,向身后的胡集询问道:“胡工监,这种五牙舰船能否出海?”胡集身为百工监虽然并未参加五牙舰的建造事宜,但不妨碍他也多少了解一点,当即回答杨广道:“殿下有所不知,五牙舰船专为内河水战所用,若要出海,怕行至未远,就会变为沉船。”

    杨广对此也不抱什么希望,就是因为好奇所以才询问一番,见胡集说不能出海时,倒也没有什么失望,毕竟这个年代的造船业并非是巅峰。让整个造船业走上巅峰的是宋朝,有宋以来,致力于海外贸易。近四百年的造船业发展,终于在明朝建造出了整个世界上的最强大的宝船。而现在的中国刚进入中古时代,造出来的船驶向近海还行,若是远洋,只怕木板都漂不回来。

    杨广拿起软纸,向黄衰问道:“这种软纸的造价是否低廉呢?”“殿下,庶民曾试做多次,若做这种软纸,原料用稻草或麦杆都是可以的。原料替代之后,造价非常低廉,工序也十分简单。”黄衰答道。

    “那你们平常造纸是用什么原料?”杨广不禁的对造纸有了些兴趣,于是向黄衰问道。

    黄衰虽然造纸技艺不精,但好歹也是做过这份工作的,毫不思索的回答道:“树皮、麻头、破布、渔网。有时也用藤皮或桑皮,但是这些原料都不是随处可得。”

    杨广听的云里雾里,还是不大理解这些原料怎么造出来的,但听见黄衰说这些原料可能都得收购,于是也就明白了这个时代纸张价格昂贵的原因。自己也不知道后世造纸的工序和原料,对此杨广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看来只能依托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了。

    这个黄衰嘛,赏金还是要给的,以示千金买马骨之意。杨广思索片刻,向胡集吩咐道:“一会你去管家那里将赏金拿给他。”吩咐完胡集又向黄衰说道:“不知阁下愿意在胡工监身旁做个副手?”

    黄衰闻言一愣,随即大喜道:“谨遵殿下令。”杨广让黄衰留下自有他的道理,黄衰虽然造纸技艺不精,但制作出来的微型船却是精巧至极,想必让这种人以后去规划出海的海船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黄衰自然心里美滋滋的,不仅拿了赏金,还做了百工监身边的副手,好歹也是吃上了官家饭。万一以后飞黄腾达,未必不能做到如今宇文恺的地步,成为举国上下万人敬仰的大匠。

    杨广见黄衰心思都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心中一笑,但面无表情的说道:“黄衰,制作软纸具体事宜就交给你来办,你先前说你父亲也在纸坊。官府的纸坊不多,你单独购买几个成熟运作的纸坊,以此为基础,慢慢的扩大纸坊规模,我会让我王府管家配合你。”黄衰应诺。

    杨广此时心情着实不错,有了软纸,再也不用受厕筹的罪了。自己那娇嫩欲滴的菊花,这几天不知被刮破了几回,刮破之后,实在是难受,走路痛,坐也痛。这一下好了,终于终于有了“卫生纸”,虽然有些粗糙,但好歹比厕筹强了百倍不是。

    随后,杨广离去,黄衰向胡集一礼,讨好道:“以后还望胡工监多多照顾,我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若是有什么冒犯之处,还请担待。”胡集连忙说道:“阁下不必如此客气,你我二人以后就是同僚了,都为晋王殿下效力,只需尽忠职守便可。”

    胡集可不傻,眼前这人算是让晋王记住了,而且他制作船舰的手艺让他大为震惊,也是有点佩服他。

    黄衰见胡集亲切,也觉得自己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当下向胡集深深一礼,便由一位小吏带着他去管家那里领赏了,黄衰走路都快飘起来了,那可是百金啊,够自己花三辈子的钱。

    杨纬之一阵肉疼的看着刚领完赏金离去的黄衰,感觉自己呼吸都有点窒息,这些钱可是王府存金的三分之一了,不要问为什么堂堂晋王竟然这么穷,看看天子至尊的衣服,都还在打着补丁。节俭二字,嘴上说说容易,但要做,何其艰难。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