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的死囚
字体: 16 + -

正文_一百二十一、贾总发‘羊’财

贾荣昌便加入了羊绒倒贩的行列。那时的贾荣昌个人经济实力已经进入雄厚者的行列,由于收购资金的雄厚,他不屑与摩托、吉普车游击队们为伍,再加上那几年在当割草队时认识了许多公安、工商、法律界的人士。他们都或多或少接受过他和张俊的好处,所以和贾荣昌有感情基础。贾荣昌便利用过去结识的权势人物,干脆花钱买了一个国营单位的收购羊绒许可证,大摇大摆堂而皇之地派人进入农村牧区设置了羊绒收购点。但收购条件,无论从收购价格还是付款方式,却比真正的官商优惠许多,加之他的收购资金远比单打独斗的游击队们雄厚,有保障,因而深得牧民们的信赖、欢迎,农牧民很愿意把羊绒卖给他。

收购资金充足,贩运规模大,公开收购,不需要偷偷摸摸的昼伏夜出式的游击活动,不受政府设置的关卡、障碍的限制、盘剥,可以直接把收购来的羊绒卖给用户,获得比小商贩更为丰厚的利润。这诸多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使贾荣昌的羊绒倒贩十分成功,在两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八千多万的利润,一举成为塞北市有名的大亨和名副其实的贾总。与此同时,他的见识、胆量、气魄也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再不是过去那个蹬三轮车卖西瓜、推销产品、拉脚力的乡下小伙子了。而在两年中,政府亲眼看自己的专卖政策并不能保障羊绒经济的有序运行,也不能保证地方税源的增长,只能是使羊绒市场和价格混乱并且使收购活动非法化,隐秘化。于是便出台新政策,索性将羊绒市场放开,任何人都可以买卖。这样的政策虽然很得个体商户和农牧民的欢欣,但羊绒收购季节性强,收购时间短,货源不足,受国际市场左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等原因,在市场开放后出现了为争抢货源而恶性竞争,哄抬羊绒收购价格、囤积居奇等现象。一些商贩用高价收购来了羊绒,却不能高价卖出,有时,竟然出现小商贩从农牧民手中收购了羊绒,再转手卖给大客商时,卖出的价格竟然低于从农牧民手中收购价格的奇特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小商贩会赔钱。处在经济改革转型时期的中国的小商人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诚实的商人,他们把高价收购来的羊绒低价卖出,却获利丰厚,这里面有一个开初鲜为人知的秘诀。这个秘诀,在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奸商的秉性,不择手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