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王行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鲁王南湖“看渔场”

    张明儿得意地揪起诸葛云湛的衣领,他的身后,七八名被迫在泥地里打滚的喽啰也已经跟了上来,泥水早已浸透他们的短衣,寒风倏忽而起,此刻像一枚枚钢针扎进他们的肉里,喷嚏则像是传染性极强的瘟疫,在他们之间此起彼伏。

    “走,去前面讨口酒吃”,刚刚一番追击,张明儿也感觉停了片刻衣间倒生出了许多凉意,既是还有两个毛头小子被放进了庄院,那当下去要人的同时再讨口酒吃便是再好不过了。

    正待他们准备动步前往庄院,却听脚下隆隆声起,仿佛立在了大鼓上一般,等他们抬眼望去,庄院方向早已乌泱乌泱地奔出一支马队来。

    马队越来越近,还未等张明儿辨清来人,他们便被团团围在了中间。

    领头的是一名老者,环着方正的下颚蓄着一遭花白长须,六七十岁的年纪,依旧魁硕的身躯上裹着一袭银甲,他的胯下骑着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挂着一张弓,弓下别着一壶箭,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矍铄,器宇轩昂。

    而在他的身后,则是几十名穿戴整齐的骑兵,他们个个衣甲鲜亮,冬阳下熠熠生辉。

    张明儿立刻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做了许久强人,也见过不少想要缉拿他的官军,但他还真未曾见过如此装束的人马,个个英气逼人,个个豪杰模样,不肖说武艺如何,单是这整齐划一的高档兵甲,就已经透出不息的寒气在马队间氤氲环绕,令人望而生怯了。

    “敢问老人家尊姓大名?”张明儿张大了嘴巴,想要跳出只言片语,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他懦懦地立在老者的马前,躬着身子像是一名等待被训斥的仆役。

    “我不管你们从哪里来,是干什么的,快给我滚”,老者将马鞭折起握在手中,他冲着张明儿一指,毫不客气地叱道。

    “老头,这么凶吓唬谁呢?你知道我们大头领是谁吗?”一名喽啰不察情势,准备搬出姚荃来震场。

    老者抬起眼角嫌恶地白了他一眼,“文定”,他的声音沉沉如钟。

    一道寒芒突然掠过众人的视线,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老者身旁的军汉已经将横刀收入刀鞘,说话的喽啰口中先是发出“咕噜咕噜”的闷响,等到众人再看他时,他只能无助地捂着自己的脖子,鲜血顺着指间肆意喷涌。

    他痛苦地倒在了地上,浑身不自觉的抽搐着,“救我……救我……”,喽啰的喉咙里发出沉闷的呼救,这是他在这个世间最后的声音。

    “我再重复一遍,我不管你们是谁的人,马上给我滚……”,老者下出最后通牒。

    “好……好,这就滚……这就滚……”张明儿颤颤巍巍,他招呼喽啰们拖拽着诸葛云湛转身要走。

    “人留下,你们自己滚”,老者紧绷着脸补充。

    “放了,放了”,张明儿一边回头朝着老者赔笑,一边灰溜溜地朝着驰道遁去。

    目送强人们转向驰道离开,老者抻缰拨转马头,身后的骑兵们齐刷刷地驳马跟随,刚刚抽刀的军汉斜跨在马上,他半伏着身子,一把揪在诸葛云湛的衣领上,牙关一咬,便将诸葛云湛擎离地面丢在马上。

    “抓紧了”,他朝着身后叮嘱了一句,诸葛云湛紧忙拽住他腰间的束带,军汉双腿一夹马背,从后面追上马队。

    看到马队旋回,三五个于门旁等待的兵丁吃力地推开庄院的大门,诸葛云湛侧目瞟了一眼,大门是由石材打造,厚实沉重,加上外围高高的院墙,整个庄园看起来更像一处坚不可摧的堡垒。

    远望巍峨,近观沉固,这家的主人会是什么身份呢?诸葛云湛不禁好奇起来。

    马队越过庄门,石门的后面,程进与佟欢正焦急地杵在原地等待,一见马队旋回,高悬的心终于落停。

    老者住马,门旁的兵丁急忙上前迎下他来,他的身后,骑兵们也跟着纷纷跃下马来,驮着诸葛云湛的军汉将手中的缰绳递给别人,程进与佟欢对视一眼,紧忙上前将诸葛云湛从马上扶了下来。

    骑兵们引马去往厩房,军汉立在了老者的身旁,诸葛云湛与程进、佟欢三人赶紧向老者与军汉施礼答谢救命之恩,老者褪下戴在手腕上的绣面狐皮手套,示意三人不必多礼。

    “说说吧,你们是怎么到的这里,那些追你们的又是什么人”,老者疾步前行,引着众人转往厅堂,他转头瞥了一眼身后的三个少年问道。

    诸葛云湛一瘸一拐地跟在后面,一阵阵钻心的疼痛从他的脚踝传来,加上老者步速实在太快,腿脚似乎比正值壮年的军汉都要麻利,这让他跟起来着实吃力,不禁虚汗直冒,想要答话却也有心无力。

    佟欢紧忙上前架住诸葛云湛,程进则向前急行了几步跟在老者的身侧,他揉了揉湿润的眼眶,将一路行来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出。

    “原来如此”,老者平静地回了一句,没有继续发问。

    “算你们运气好,恰逢老王爷今日驾到凌云居,这不,兵甲都没卸下就让你们赶上了,若是晚上几步,恐怕你们三条小命就都没了”,军汉大笑道。

    “老王爷?”诸葛云湛与程进、佟欢面面相觑,吃惊不已。

    军汉见三人吃惊地模样,嘴角一扬,“我家王爷世袭鲁王爵“。

    “鲁王李茂?”诸葛云湛突然想起伯叔们在历年家宴时都会向族人讲授的大梁时局。

    大梁朝堂内除了遥遥在上的皇帝,最有权势的当属五王三公一总管,五王分别为:凉王肇式奇、赵王李景、鲁王李茂、魏王李瞻、蜀王朱至健;三公分别为:辅国公崔执、镇国公卢盛卿、安国公长孙成泰;一总管当然就是大内总管陈令之了。

    当然,大梁朝还有像琅琊诸葛氏、王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弘农杨氏等名门望族,各族内也都出了不少高官能吏,但对于当下朝局来说,还属次阶,只能依附权势熏天的五王三公一总管,很难对朝局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不过,大梁皇帝年事渐高,朝政渐怠,再加上这些年时年不利,灾祸频仍,朝局也开始出现动荡,权力的天平似乎也开始倾斜,鲁王李茂因为性格刚直倨傲,谏言辛辣,惹得皇帝对他颇为不满,于是他的权力被皇帝逐步收回,眼看被排挤出了京师,只能窝在青、登、密三州。

    不过,李茂毕竟贵为王爷,为了不使李茂过怨,皇帝便把南四湖边上的行在赐予了他,以示恩赏,并命他督运南湖贡品。

    李茂常年驻居登州兵马大营,对于皇帝安排的这趟差使,他向来嫌恶不已,但是,毕竟皇命在身,他每年还不得不抽些时日到南湖的行在露露面,以免在朝堂内又给几个死对头落下搬弄是非的由头,他都开始怀疑皇帝是不是故意在折腾自己这把老骨头,在其他几个“老家伙”口中,他都成了“看渔场”的了,每每思及此事,李茂都不免心中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