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字体: 16 + -

第四百二十二章 以战促和

    第四百二十二章以战促和

    宋徽宗对张叔夜的印象不深,但蔡京却非常熟悉。毕竟前者曾经给他找过很多麻烦,也是为数不多敢于不买他帐的硬骨头。提起张叔夜,蔡京的脑子里就一阵头疼,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死脑筋的人,一个跟他尿不到一个壶里去的刺头。

    不过当李益提议让张叔夜来担任出使金国的使臣时,蔡京却并没有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反而对此表示了赞同。因此处于对张叔夜的了解,蔡京知道这个人是个直谏之臣,性情固执而倔强,是非黑白总是要分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人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要比那些墙头草要来得可靠得多,按他当时敢于跟权倾朝野的蔡京斗争的这份胆气,就不至于会被金国人的金戈铁马所吓倒。

    “朕明白了,的确是有这么个人,既然两位爱卿都认为他最合适,那么朕就即刻召他回京。你们将与金国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全部教于他知晓,留待岳飞在边境挫败金军锐气一战功成之后,他便马上出使金国。”

    李益说道:“陛下圣明,如此定可瓦解金国人的嚣张气焰。不过,为了防备日后金国人兴兵犯境,我们还得抓紧时间整顿军备,大宋与金国迟早必有一番恶战!”

    宋徽宗摆摆手显得兴意阑珊,他采纳了李益所提出来的以战促和之计,心中稍稍有些安定下来,这个时候再去跟他提整顿军备之事,他根本就是毫无兴致,也无心力理会了。

    蔡京向李益使了一个眼色,意思是今天面见宋徽宗已经达成了一个不错的结果,千万不要去惹恼他,闹不好反倒容易功亏一溃。李益也明白这个道理,只好就此作罢。

    见过宋徽宗之后,李益和蔡京便开始着手进行部署。岳飞此刻正在戍卫汴京,军队驻扎在京师周边,因此奉诏听调后马上点齐一万禁军精锐,直接奔赴太原府抗击金军。

    现如今金国已经全部接管了原本属于辽国的疆域,在跟宋朝交界的边境地区,要数太原府周围闹得最凶。由于燕山府初定,因此宋朝在那周边部署了重兵防御,辽国要想在那里为所欲为毕竟还是要有所顾忌的。

    于是太原府周围就成了金军主要下手的地方,他们不仅屡次越过边境偷袭边防守军,同时还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和边境的稳定安宁。

    所以李益就选定了那里作为岳飞出兵打击金军的理想标的,金国人现在正处在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之中,他们不会想到宋朝会派兵进行有计划的反击,因为对于这一战的胜利李益是很有把握的。

    当然,给予他这种信心的最大原因那就是岳飞,他的部队可不像朝廷其他部队那样长期以来养尊处优,不思进取,那可是自从征讨方腊以来,历经了跟辽国的几场大战,一

    步步磨练出来的铁血部队。

    到了这天晚上,李益一个人默默地吃过了晚饭,便回到书房里研究起大宋的疆域地图来。眼下府中没有陈湘霖她们陪伴在侧,他自然也显得有些孤寂。

    一想到目前大宋朝所面临的强敌,他便认真琢磨起要如何在边境布防,用来抵御金国铁骑的南侵威胁。因为此时收回燕云十六州全境的美梦已然破碎,因此大宋所能够倚为屏障的战略要地几乎所剩无几。

    李益越是盯着这张疆域图看,就越觉得燕云十六州对于大宋朝的重要性是多么不可代替。可惜收复燕云十六州还了了无期,在金军面前是一马平川,无往不利。

    正在李益为此烦恼的时候,府中仆从送来了一封书信。李益询问起来是何人所送,仆从却回答未曾看见送信人的面貌长相,只知道是有一辆马车从府邸门口掠过,自车中飞出这封信到了仆从的脚边。

    李益觉得很纳闷,这封信来的太蹊跷了,不过却的确是写给他的。因为在书信的封皮上,赫然写着燕宁侯亲启的字样,所以送信的人是有意如此为之。

    打开这封书信之后,里面的内容让李益眼前一亮。上面只有十个字“杀王黼者在城西义安巷”。李益一下子兴奋起来,似乎是有知情人了解当初王黼当街遇刺的真相。

    这起凶案已经时隔两月有余,大理寺和刑部纠集各方力量,进行了严密的追查,可是始终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坊间有传闻这起事件的背后应该是有着一个庞大的势力,以至于大理寺和刑部虽然查出一些端倪,却不敢再继续的去调查下去。

    关于这起案件,大家众说纷纭,却始终都没有一个定论。大理寺卿王槐在迫于宋徽宗的压力之下最终自请罪责,而案件却大有不了了之的迹象,就连宋徽宗都对此失去了信心。

    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特意前来告知实情,李益的心里满是疑惑。正常来说必定是那知情者不敢过于声张,才用了这种奇怪的方式将书信传递到了自己的手中。

    可是之前他为什么不选择说出真相,而是要等到现在才肯现身?事情似乎便的愈加扑朔谜离起来,不过这事关朝廷要员的生死之谜,李益不得不去调查清楚。

    要想把整件事情弄清楚,那么必定要去书信上所提到的城西义安巷一探究竟。到时候究竟知情者是何人就一目了然了,当然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的话,也有可能这写信的人就是凶手本人。

    李益对此不敢大意,随身带上一把燧发手铳便让府中仆从驾车赶往城西,为了保险起见他还命人去找现在侍卫司任职的童师闵,他负责汴京城中巡防,如果此去面临危险的话也可以指望他能够及时接应。

    不过在城西义安巷在等待自己的究竟是王黼一案的知情者还是行凶者,李益都决定要在今天将这件悬案终于告白了。他隐隐觉得这会是一个针对自己的阴谋,可是这个时候他又绝没有理由将那书信置之不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