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字体: 16 +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暗流涌动

    第二百九十二章暗流涌动

    可是李益却并没有打算投靠郓王赵楷,因为他知道现在正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如果草率的选择站边的话,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导致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参与皇位之争,历朝历代都是一个高危的行为。李益是一个开了天眼的穿越者,他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而什么事情千万碰不得,所以他实在没有什么理由要去支持郓王赵楷。

    眼见李益迟迟没有表明态度,宇文虚中再次说道:“李大人,我们公子跟你的利益是相通的。如果让赵亶顺利继承了家业,那么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要肃清前朝朋党了。”

    “赵亶一向将蔡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而李大人众所周知是蔡京的门人出身。何况为了东城的事情,你们之间也没少发生冲突,如此下去李大人要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呢?”

    “我家公子此次之所以差我千里迢迢来会大人一面,也是想到汴京城中耳目众多,不如眼下来的安全。倘若李大人愿意与我家公子合作,在朝中对公子鼎力支持,那么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家公子承诺,倘若由他执掌权柄,那么李大人今后便是位极人臣的肱骨栋梁,权势与富贵都将泽被后世。还请李大人慎重考虑,不要辜负我家公子一片诚心。”

    李益忽然想到一点,徐处仁曾经私底下向他询问过自己对有关太子即位问题的看法,当时李益告诉徐处仁,说太子虽然得了地利人和,却不具备天时庇佑。

    当时李益也有些忘乎所以,以为自己看过剧本就觉得很有优越感,加上这些日子跟徐处仁来往密切,不知不觉间也卸下了不少防备心理。

    现在细细想来,这其实就是徐处仁给自己下的一个套。徐处仁当时之所以要向李益提出那样一个问题,也是为了试探李益的口风,看看他对于太子赵桓究竟是什么态度。

    结果在李益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一个月之后,宇文虚中就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声称是奉了郓王赵楷之命前来结好于他。思前想后,李益终于明白过来,原来徐处仁一直都是郓王赵楷的人。

    他徐处仁真是暗渡陈仓的高手,表面上一直在朝中保持着中立,时不时也会讨好一下太子赵桓。其实背地里却是郓王赵楷身边的人,这样两头都占着好处的人,真是很难让他吃到亏了。

    将这里面的事情细细理顺一遍之后,李益对宇文虚中说道:“多谢三公子的厚爱,只是李益眼下已经远离京师,即便要替三公子站台,摇旗呐喊一番,也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宇文虚中似乎猜到李益不会这么轻易答应下来,便对李益说道:“李大人不用这么早的下结论,再多考虑些时日也不迟。我家公子相信李大人是一个识时务

    的人,必然不会做出一个会令自己后悔的选择。”

    这话从宇文虚中的口中说出来,听起来好像是苦心劝说,仔细一想却又好像是在威胁自己。好在眼下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李益觉得自己有些困乏,禁不住就打了一个哈欠。

    宇文虚中这时便起身向李益告辞,临走前李益想让他将桌上的两颗珍珠拿回去,但没有想到宇文虚中只是加快了脚步,一溜烟就跑得没了踪影。

    李益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等追出去的时候早就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时候他看着手中装有珍珠的锦盒,只好暂且带回去保管起来,等找到机会再差人送回郓王府了。

    李益的酒量不算很好,刚才又满饮了几杯之后,整个人就有些头重脚轻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走快几步之后就感觉会飞将起来。

    不过好在此时江边的晚风送爽,让他不至于借着酒劲昏昏欲睡。抬头往天空看去,如水的明月点缀在斑驳星点的夜空,格外令人痴迷。

    “这江南真是一处好地方。”

    李益此时兴之所至,竟随口吟诵起来:“江南烟雨水茫茫,十里画舫奏笙簧。宜雨宜晴宜浓妆,尾尾相衔似天堂。”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吟诵完这首诗,李益自己都有些懵逼了。他心说这可不是抄袭自哪个古代名家的诗作,而是自己刚才随口作出来的原创作品。虽然听上去也就是那么回事,可这依然显得有些神奇。

    难道是自己在这个时代待久了,所以久而久之自动加点了诗词创作技能?果然一个人受到周边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就会产生很多潜移默化的改变。

    正在李益为自己忽然脱口而出的诗作细细品味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阵婉转舒缓的曲调,李益寻声看去只见江面上驶来一叶小舟,此时正有一名身着白衣长衫的女子在船头亭亭玉立。

    原来正是这名女子在吹奏手中的长笛,笛声随着水波荡漾悠悠流转开来,李益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一下子就被这音乐感染到了。他心想这江南风月,不外乎是眼前的景致了。

    那名白衣女子虽然远远看不清相貌,但身形气质已然是绝伦逸群,更不用说再配上悠扬的曲声,这便组成了一幅非常完美的美丽景色。

    江岸边的很多人此时都被着笛声所吸引,纷纷停下手头上的事物靠近江边眺望起来。只见那片小舟渐渐向着江中的一艘画舫靠去,人群中有知晓情况的人在交头接耳说着些什么。

    李益追着那人问道:“兄台可知那名白衣女子是什么人?”

    那人答道:“她是江中花船红烛画舫中的乐伎,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听说出身官宦人家,只因父亲为官时得罪了朱勔,因而全家蒙受了不白之冤,家道败落后她被迫沦为乐籍,在红烛画舫中奏曲卖场维持生计。”

    这番话说完之后,围观的人群中传出唏嘘之声,都在为那名女子凄惨的遭遇表示同情。李益听到朱勔的名字时,心中就生出了愤怒之意,这祸害一方的大奸贼,自己终有一天要将他铲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