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字体: 16 +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沽名钓誉?

    第二百四十五章沽名钓誉?

    顺着赵福金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李益一眼就看到了在不远处的高坡上有着一排长长的桌子,上面铺满了画纸,一些文人打扮的人此时正在挥毫泼墨,看上去就像是在绘画一样。

    用着扁担和筐子搬运泥沙的男女老少从这书桌旁边不断地穿梭过去,那群文人骚客竟然视而不见,就像是根本没有看到他们一样。

    那一群男男女女中,有一个穿着纯白色的男子极为惹眼,不仅仅在与他的那些同伴大声说笑,手里竟然还拎着一壶酒,时不时的喝上一口,看上去颇为狂放。

    而他另一只手此时正手握毛笔,运笔如飞,周围那些没有动笔的人,则是站在一旁不断的鼓着掌,似乎是在叫好。

    这一幕看的李益满心的怒火,他妈的,老百姓们为了修筑大堤,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则是你们这些文人骚客的安危,可是你们竟然还有着闲情逸致来大堤上作画,真他娘的是白白的浪费了粮食!

    “李益,那群人看上去倒也有趣,旁人在旁边如此挥汗如雨,他们竟然在那里吟诗作乐,走过去看看。”赵福金显然也是对这一幕极为不齿,连忙拉着李益就要过去。

    李益正有此意,二人一拍即合,踩着泥泞的土地就往不远处的那个高坡上走过去。

    此时,那一群正在作画的人自然也是看到他们两个来到了这里,其中一个看上去像是为首的年轻人对着李益二人一施礼,“敢问二位是哪家府邸的小姐少爷?”

    李益从鼻子里冷哼一声,“府邸倒是谈不上,只不过是一闲散人罢了,也比不上几位在这里吟诗作乐,端的是好兴致啊!”

    他心中有火,此时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是语气不善,这让之前一直喝酒作画的那个年轻人停下手中的毛笔,颇有兴趣的打量着他,“这位仁兄说笑了,我们大家只不过是想要在这里画一副筑堤画卷,到时候卖了银两全都捐出去,也算是为这件事出了力,何来吟诗作乐之说?”

    这家伙显然是听明白了李益言语中不满之色,出口对着他解释道,只不过这却让李益心里面的怒气更盛。

    他娘的!站在这一群“忧国忧民”的人群当中,自己倒是觉得十分不自在,本来就是一介普通人,为何非得和这群人搞在一起,真是莫名其妙。

    那白衣男子见到李益如此模样到也是没有再说什么,只不过招呼着自己的同伴,朝着刚刚才画完的那一副卷轴看过去。

    赵福金心中好奇,自然也是凑上前去,只不过看了没多久之后,却撇了撇嘴,嘴里面嘀咕了一声,“还没有李益画的好看呢!这话也能卖的出去?”

    赵福金自小在皇宫长大,所见之画无一不是绝顶的上佳之作,毕竟画的不好的又怎么会被

    拿来上供给皇上?这眼力见在那儿摆着,白衣男子的话跟他们比起来自然是差的太多了。

    声音虽小,但却被旁人听了个一清二楚,尤其是那个白衣男子更是涨红了脸。

    “这位姑娘说笑了,我张林虽然说比不上什么丹青大家,但这一手画画的功夫越是打小就磨炼的,不知道你说的这位李益是谁,可否出来一比,难不成在下的这幅画就这么不被你看在眼里吗?尤其是你那位李益,可别是什么沽名钓誉之辈!”

    李益一直都是混开封府圈子的,所以在这小小的街亭县没有什么名气。

    这张琳虽说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己画画功底有着极强的自信,但到最后竟然还不忘嘲讽一下赵福金,李益暗叫坏菜,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李益,你看,那他说你是沽名钓誉之辈,还嘲讽我!真是太让人生气了,难道你就看着我被人欺负吗?”

    赵福金听到张林这样说,立马转过身来,双目满是可怜巴巴的神色,李益见到她这样,自然是知道今天这件事自己不做出点儿什么,是打发不了这位小公主了。

    当即无奈的摇摇头,对着张林说道,“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沽名钓誉之辈,如果不嫌弃的话,可否让我用一下你的纸笔?”

    在得到对方的点头示意之后,随即拿起笔架上的毛笔,稍加思索,就在那画纸上画了下去,不多时,一副图画便跃然纸上。

    众人围了上来看过去,发现这张画画的正是现在的江堤,男女老少皆在兴修水利的情形,其中有一位衣衫褴褛,满面泥泞的老妇人,肩膀上扛着一个长长的扁担,两头的柳筐中装满了泥土,正要往下填去。

    尤其是她的眼神,更是紧紧的盯着滚滚的江水,眼神中满是忧心之色。

    这幅画上虽然说用时短暂,但是比法细腻,栩栩如生,整个人物的神情和动作惟妙惟肖,将这一名年老的妇人对江水泛滥的情形的忧心之色三笔两笔就画了出来,从画上人物的动作,神情,寓意都能看出来,绝对是一副上乘的佳作。

    周围的人在见到李益竟然用了这极短的时间将这幅画画出来之后,眼神中全都是惊叹的神色,尤其是赵福金更是对着张林说道,“怎么样?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吧?”

    “哼,画是好画,人是好人,可却有一个极大的败笔!”张林看到这幅画之后自然也是心惊,但仔细观察以后,脸上却露出来轻蔑的表情。

    “从你这话上看,这位年老的妇人是位寻常百姓,兴修水利乃是国家大事,自然是忧心忡忡,但是你这幅画上这位老人脸上竟然带着微笑,不是败笔又是什么?”

    听到张林这样说,其余众人又将目光仔细看在那年老妇人的脸上,才发现那老妇人的嘴角微微上扬,竟然真的是在微笑。

    见此情形,他

    们在对张林观察细致入微,表示叹服的时候,同时又对着李益表现出不屑,的确,这兴修水利乃是国家大事,无一人不为此担忧,但是此时她的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这不是最大的败笔又是什么?

    大家都将戏谑的目光投向李益,看看他能够给自己一个什么合理的解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