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出城

    第一百二十三章出城

    李益再次“哈哈”大笑,然后拍了拍秦桧的肩膀道:“相信就好,相信就好,咱们好好干争取那一天的早日到来,到时候我与君共同名列青史。”

    秦桧看到如此自信的李益,突然回过神来,心中暗骂一句:刚刚我是怎么了?竟然连这种屁话都相信。

    但是嘴上为了不驳李益的面子,还是说道:“下官,必定与祭酒一起开创一番盛世。”

    秦桧语言诚恳,但是却也难以掩饰其敷衍之心。

    看到秦桧这个样子,李益这才放心了下来,同时心中暗想:跟这样一个人精对话,着实不容易。

    从前世穿越而来乃是他最大的秘密,当然他虽然不怕别人知道这个秘密,可是也不想让人向看怪物一样的看他,若是刚刚李益在秦桧面前露出丝毫的紧张之色,那么这个人精一定能够看出来他要掩饰什么。

    与其这样,李益还不如干脆做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给秦桧看,以这厮的狡诈肯定会怀疑他说的有假。

    如此真话恰恰成了他掩饰一切最好的谎言。

    至于等李益说的这些都实现了的时候,秦桧再想起今天和李益的对话肯定会产生怀疑,那是那个时候,李益肯定已经是位高权重了,自也不必担心有人害他。

    下午的时候,开始陆续有商人要来见李益。

    李益自然不会去见的,要是现在他见了,估计赵桓便会真的疯了,疯子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李益不敢去想,而且还会给御史们留下把柄,到时候有人在徽宗面前告李益个藐视人君之罪,李益不死也得脱层皮。

    现在这种与太子若即若离的关系刚刚好,他来在太学给你使个绊子,你去潘楼恶心他一下,这是官场中的正常斗法,在外人看来他们还是一个整体,只是看最后谁能收服谁,不影响大局。

    还有一个原因是,李益如果现在去见了,就相当于真的与赵桓决裂,各立山头。

    当然这虽然是李益和赵桓都要想要看到的,可是徽宗皇帝却不想看到,徽宗让赵桓跟着李益干的原因一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徽宗的改革决心,二是让赵桓跟李益好好学学治国,同时拉近二人之间的关系,等到赵桓登基之后能有个可用之人。

    有此以上两点原因,哪怕是李益跟赵桓闹得再僵,赵桓也要去拉着一票商人开会,李益也不能去见从赵桓那生气离开的商人,否则的话徽宗会生气。

    这位皇帝的怒火赵桓和李益二人谁也承受不起。

    万一出事儿,徽宗皇帝就会觉得赵桓根本不是为君之人,丝毫没有容人之量,会动了废太子的念头,要知道徽宗可是有三十多个儿子,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继续增长中,赵桓除了嫡长子之外与其他兄弟相比根本没有任何的优势,比如考中状元的赵楷,比如性格博闻广记

    且性格刚毅的赵构,比如最受宠的刘贵妃的儿子赵榛、赵穗等。

    而李益的地位看似无可取代,可是跟赵家的江山比起来,李益还是太轻了。在封建时代的皇帝眼里,哪怕是让天下的百姓受苦,也不能让朝中出现一个不可控之人。

    今天下午的事情尤为多,除了堵在太学门口不能进的商人们,新任太学博士杨时的第一道政令也来了。

    太学众人,每日清早需要朗读论语三遍,明天早上他来检查。

    这是针对李益跑早操的政令下的,不过,这显然是试探而已,杨时是要看看李益对他这个太学祭酒的态度如何。

    究竟是李益怕得罪杨时这个上官,将早操取消,还是丝毫不给杨时面子,将他的政令当做放屁,亦或者是不顾学生的死活,早操和论语一块进行。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招却真让李益有些为难了,如果按照之前的想法他肯定会选择与杨时对着干,但是如今经过了秦桧的提醒之后,怕杨时知道自己对他又防备之心,便只能选择藏拙。

    在聪明人面前,要显得自己笨,其实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聪明人往往在见到人的时候,会把对方想的跟自己一样聪明,如果李益要是用最笨,比如一天跑操,一天背论语这样分开进行,看似两边都会皆大欢喜的办法,杨时反而会怀疑李益的用意,倒不如在杨时面前耍一些小聪明,很快李益便有了恶心杨时的办法。

    下午的时间,大部分工学院的学生们是由沈冲带领的,沈冲此人若论其科学知识来不如李益,论起动手能力说不如专业的匠人,但他的优点就是能将两者结合与一身,这便是李益和匠人们都代替不了的。

    工业时代的初期,需要并不是专业研究知识的人,而是能够亲自参与生产,并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并且改良问题的专业的人。

    如今在太学院的实验室中,十几个学生被分成了一组由匠人师父们传授各自的手艺,这些都是工匠们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李益教不了,可是学生们却必须要掌握,为以后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而李益此时在一番乔装之后,带着另一部分工学院的学生们出了新宋门,考察将来要建厂址,这样一来可以让这些学生们事先熟悉一下将来的工作环境,二来可以多开那些烦人的商人们。

    东京汴梁从最初的只有皇城和内城两城,发展到后来的外城周长四十余里,近些年外城现有的面积已经不够用了,在外城内又出现了厢城,套用后世的说法,这已经算是修到四环了。

    现在生活在汴梁城外城的人口,只是开封人,还没有被算做是汴梁人,人口就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一百五十万。要是加上外城的这些人,粗略估计人口翻倍应该没有问题。

    如此多的人口

    即使放在后世那也是一个三线城市。而在当时的时代,那绝对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城市。

    在李益看来若是历史上北宋没有灭亡,如果在发展上百年,那五环之歌就要提前八百年出世了。

    所以为了城市的良性发展,李益将未来的工业区选在了新宋门外十里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