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字体: 16 +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课

    第一百一十五章上课

    被李益砍伤的那个学生没人去管,等他宣布完规矩后,这个学生已经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死人,从古到今都是大事儿。

    可是大型冲突哪有不死人的。

    李益身为祭酒亲手砍死了一个学生,而第一次冲进来的三十多个学生被工学院的孩子们也打的头破血流,估计不能全活下来。

    此外,还有陈东等二十多个首犯,被秦桧带带人抽了一百多鞭子,当场被抽死的有两个。

    此次事件,伤者近百人,死者恐怕也会又十多人,而且还都是有功名的士人。

    这种事件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大案。

    太学的事情表面上算是结束了,但李益却知道,这件事却远远没有结束。

    朝堂中以杨时、曹组为代表的儒生们肯定会报复,只是他们会如何报复,李益却不清楚。

    不过,李益却不怕如今东城改革在即,无论是太子一党,王黼一党,郑居中一党,张邦昌一党,已经失势蔡京一党,徽宗皇帝的外室李师师,甚至是徽宗皇帝自己都与他有利益捆绑。

    很多人都在盯着东城改革乃至天下的红利,这个时候是没人敢动他,毕竟改革的想法是他一手主导的,虽然大致的过程已经上书到中书门下两省,可是具体的细节却离开了他李益不成。

    这时候,只要朝中的大佬们没心思动他,那么儒生们的权势哪怕再大也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毕竟大宋不是汉朝和明朝,儒生还没有左右朝堂的能力。

    将闹事儿的众人从树上解下来,秦桧便将他们革除了功名,这些人被扔在地上,没有学生敢去帮助他们,毕竟这次时间往大了说那是谋反,学生们可不敢被弄成同党。

    只有陈东被陈甲等人托到了一间柴房里,由朱肱亲自照看。

    众学生们以为陈东是活不了了。

    次日,李益来到太学后,将秦桧任命为学生会主席,其他的干事以及自律会长由学生们自己选拔。至于这些学生们是比文采、比专业,还是比家室、拳脚,这都跟李益没什么关系。

    这些学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官的,要管理大宋万万百姓的,要是没点手段那以后还怎么做官?

    李益今天上课,将工商两学院的人集合在了一起,因为这次他所教的是未来的工厂的生产管理方法。

    这方面商人需要工匠们同样需要,李益决定用最短的时间内,将两学院得学生们培养出来,等东城那边钱财筹措到位之后,便将这学生们全都投放的东城里面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去学习,这比干巴巴的传授知识要有用的多。

    这也是后世的大学生为什么明明学了多年的专业知识,出来之后却什么都不会,而职场上工作十几年的初中生,却要比这些大学生强的多,这是实践作用。

    而往往大

    学生的上限却要比初中生高很多,很多初中生就算登临高位的,也要去函授高等教育,这便是理论的作用。

    一上午的时间,李益整整讲了两个时辰。

    在场的学生虽是古代人,但智商却都非常高。他们没有见过李益所说的那种大型作坊,却也能够想象的出来。

    等李益讲完了之后,便问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郭守金是当初拍卖招牌的那位郭掌柜的儿子,因为李益的关系,他将这小子也弄进了商学院。

    郭守金站起来,问道:“祭酒,您刚刚说商品的竞争有市场优势、品牌优势、质量优势、价格优势。而价格又包括原料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学生想请问如何在其他优势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这些成本?”

    李益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看向了工学院的众人,在看到跃跃欲试的吴璘的时候,便说道:“吴璘,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吴璘起身,向众人李益施礼,然后又向众同学拱手,接着说道:“我认为降低成本,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

    二是改进生产技术,正如祭酒所说的工学是第一生产力,以前的纺纱机只能纺纱一根,现在祭酒通过改进到八根,如果可以继续改进,相信一次百根纱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便可以节省人工成本。

    运输成本,也可以改进,比如马车运输不如船舶运输量大,河流运输远不如海船运输,只要改进运输工具运输成本就可以节约下来。

    至于原料成本也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实现,虽然养麻、养蚕、养棉花这些我不懂,却可以让农学院的人改进,我相信通过他们培养,到那时候,一株麻产百斤麻线,一只蚕吐一斤丝不是什么难事儿。”

    吴璘说完立刻引来了满堂彩,尤其是工学院的学生更是喝彩连连。

    “吴兄果然厉害,果然不愧是我们工学院第一。”

    “吴兄祭酒真传,说的没错工学是第一生产力。”

    “以后,大宋的百姓还得我们了。”

    ……

    吴璘洋洋得意的看着众人,他仿佛又找回了在县学院当学霸的感觉。

    郭守金在听到这话的时候,也对吴璘深深一拱手,道了一声:“受教了。”

    吴璘点了点头接着看向了李益,却没想到李益这时候脸色很黑,吴璘感这才感觉到了不妙对李益拱手道:“祭酒,不知道我哪里说错了?”

    吴璘错了吗?

    当然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什么一株麻产百斤麻线,一直蚕吐一斤丝,这完全不负责的言论,对于一个工科男来说,是要不得的。

    本想训斥吴璘几句,但是还是放弃了,只是说了几句:“没错,说的好。”

    吴璘和工学院的学生是何等聪明之人,看到李益的

    样子,就知道有问题,但是李益不说他们又不能问。

    这时候郭守金,又问道:“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工学方面我虽然不懂,但是也知道改进一向技术是非常难,那是否可以从人工方面降低成本,比如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人工资?”

    听到这话商学院的学生全都在思考其中的可行性,工学院却有人骂道:“你们这些黑心的商人,还没赚钱就想着如何压榨匠人,难怪老祖宗会将你们贬为四等民。”

    众工学院的学生,都骂了起来。

    可是却听到李益说道:“可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