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虚君实相

    第三十二章虚君实相

    蔡京混迹官场数十年,什么样的聪明人他都见过,会看天象自然也不足为奇。

    只是能把皇帝和大宋王朝所有的朝臣忽悠成傻子的人,蔡京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益实话实说道:“今天有雨,我算到了,但是却没有算到他赵佶竟然真以为自己成仙了。”

    “哎,如此下去皇帝,我大宋的江山恐怕不保了。”蔡京叹气道。

    没想到李益这个时候却说道:“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也许皇帝越傻,大宋王朝才能越安全。”

    “你这是什么意思?”蔡京在经过与李益多次谈话后,早就习惯了李益丝毫没有尊卑的说话方式。

    “那敢情问太师,赵佶聪明吗?”李益没有回答蔡京的话,而是反问道。

    蔡京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当今陛下可谓聪明绝顶,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向皇后和韩忠彦、章惇以霹雳手段拉下马,大胆启用我等寒门子弟,变法派众人,彻底清除了哲宗皇帝的影响,将整个朝堂掌握在他一人手中。这样的人如果不聪明,那何人可以说聪敏?”

    李益又问道:“那赵佶适合当皇帝吗?”

    “这……”赵佶不适合当皇帝是肯定的,只是蔡京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却不敢诽谤皇帝。

    李益笑道:“太师不想说的话,我可以说,赵佶根本不适合或者说不配做皇帝,他仗着个人的聪明,便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为了巩固权势不惜打压忠良,为了以己之名不惜扶金灭辽。这样有点小聪明的人真的适合做皇帝吗?”

    “却是……”蔡京陷入了思考。

    可是李益这个时候,却根本不给他思考的时间继续问道:“太师有没有想过自己百年之后,将会有怎样的评价?”

    “庸人会说老夫是权臣,贪官,或者是陛下的一条狗。若是燕云十六州能够在老夫的主持下拿下,应该还会说一句老夫是能臣,功臣。所以老夫才会尽量促成宋金之盟。”宋朝的读书人非常在乎身后之名,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自然也不会例外,他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史书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益在听到这话的时候,确实呵呵一笑,这老头真太看得起自己了,他要是知道自己以后因金人攻打开封导致自己被罢黜,并成为大名鼎鼎“六贼之首”使得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最后虽身有万贯家财,但是沿途百姓却不肯卖一粒米给他,最后落得个生生饿死的下场,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这样想。

    李益继续说道:“太师说的这都是好的地方,但是太师有没有想过,燕云十六州根本拿不下来,金人还因此势大,将我大宋给灭掉。那到时候,太师在史书还会仅仅是贪官权臣吗?”

    “你是

    说,我大宋会被金人所灭?”蔡京的想法以前是没有这么悲观的,但是自从有了上次李益跟宋徽宗的奏对,这种想法便挥之不去了。“若是那样的话,我恐怕会成为人所共知的奸臣、佞臣了。”

    王朝兴替是正常的,如果宋朝被方腊所灭,那么蔡京不会像后世这样出名,但是被外族所灭,所有的汉人都将不会饶恕他。

    “这样你还觉得赵佶适合当皇帝吗?”李益问出这话没有等蔡京回答继续说道:“老赵家祖坟上冒了青烟,让他们祖宗得到了江山,如今老赵家的人做皇帝、让他享福、让他子孙无数,这些都是应该的,但是让他管理天下他却不配。”

    “那你想怎么样?”听到李益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蔡京再次被惊呆了。这个时代人人都有忠君思想,从来没有人敢说皇帝管理天下不应该。

    “我大宋人才济济,比他老赵家适合管理天下的多的是,比他老赵家懂管理天下的人更多,这天下应该交给有能力管理的人去管理。

    大宋的管理者应该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有能力官员,这些人查民间之疾苦,懂百姓之所需。这样的人做出的政策,才是对百姓最有利的,而不是因一人好恶而至黎民百姓生死与不顾。

    我的意思很简单“虚君实相”,让他老赵家的人就做个玉质图章,祭祀礼器。若真到那时候,赵佶爱玩鸟,爱画画,爱写诗都没人管,只要不影响别人生活就行,至于爱玩石头,自己花钱买去,不能因为他的几块破石头去浪费人物力。”

    李益说话越来越放恣,蔡京听得心惊肉跳,他决定给李益掰正一下思想说道:“这天下毕竟都是皇帝的,皇帝在自己拿喜欢的东西,还要付钱,这就不对了。”

    蔡京所说,乃是他的执政理念,正是因为他将皇帝当成了天下之主,认为皇帝享受是应该的,皇帝花钱也是应该的,从后世经济学的角度看,皇帝如果毫无节制的花钱,是有利于经济繁荣的增加就业机会,却是有一定道理。

    但是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扯淡,大宋的粮食产出就那点,养不起这么多吃闲饭的,而更重要的一点大宋很多时候,修园子、征石头,都是以劳役的形势来征收的,这根本产生不了一点经济效益。

    考虑到这一点,李益继续说道:“太师错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并非他老赵家一人之天下。皇帝的家在大内,上千宫女,数十个妃子哪里是他的家,天下百姓可不是他的家人,退一步说,就算是家人,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他赵佶凭什么就可以拿家人的东西不给钱?”

    李益的这些后世观点,当然说不动大宋的这位老人,不过蔡京也没反对只是感叹道:“你小子若是有一天上位,必定是权臣,后世

    史书上不会比我的名声好。”

    李益听到这话却是笑道:“我只管生前事,那管身后名,况且上天如果能给我三十年的执政时间,我敢叫这天下人在没人把皇帝当回事儿。”

    “呵,这样说老夫倒是小看你了。”

    李益拱手没有在继续说话。

    如今的蔡京已经两只脚都踏进棺材里,就差埋上土了,大宋以后的事情他是不想管了,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将李益推上高位,这个位置越高,他们蔡家也就越安全。

    宋徽宗求下来的这场雨依然在下,然而这并没有影响中书门下两省的办事效率,李益的受封诏书终于还是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