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古代起重机
关于牙刷的传闻,在京城之中越传越玄乎。短短三日,不仅王公贵族知道牙刷的存在。连京城中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
伴随着牙刷的宣传,太子朱厚照也被传为神童。天资聪慧,遵守孝道,体恤重臣等等,这样一宣传,本来已经破败的名声竟然好了几分。
三日后的早朝照例举行,不过今天很多大臣都显得心不在焉。
现在大家都想知道,太子殿下到底制作了什么东西?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太子殿下和众臣的对赌显然也算是一件乐事。
早朝即将结束的时候,朱厚照再次出现在奉天殿内。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三日前儿臣和众位大臣对赌的东西儿臣已经制作好了。儿臣还请父皇和众臣移驾校场,儿臣将在那里给大家展示儿臣的东西。”
朱厚照面带笑容。下面的大臣们心里却有些忐忑。他们完全不知道朱厚照这三天干了什么事?
“好,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准备好。众爱卿,咱们就去校场看看。看看太子殿下到底给我们准备了什么。”
弘治皇帝脸上带着微笑,此刻他也不知道朱厚照到底弄了什么玩意儿,不过心里却期待朱厚照能给自己一个惊喜。
出了皇宫,一行车马向着京师校场而去。
来到校场,这里早已经戒备完毕。弘治皇帝和众臣也都坐下。看看朱厚照到底制作了什么东西。
“太子,现在可以把东西拿出来了吧?”
弘治皇帝也是一脸的期待。
“好的父皇,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有一些问题想问刘尚书。”
朱厚照看着刘健笑着说。
“太子殿下请讲。”
刘健拱手说道。
“刘尚书,我且问你,一国之内,高大的城池重不重要?”
朱厚照的话让刘健一愣。他不知道朱厚照问这话到底有何用意。
“回太子殿下,城池自然重要。正因为我们大明有着高大的城池,才能抵御外邦,让百姓安居乐业。”
刘健没有多想直接回答道。
“那么你觉得建设城池最难的是什么呢?”
朱厚照接着问道。
“太子殿下,以我所见,这城池建造,最难的应该是巨石的开采和搬运吧。一座城池所需巨石量大无比。所以自古至今。建设的城池都是一项大工程。”
刘健想了想回答道。虽然不太了解建设城池的具体方法。但是大概的东西仔细一想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得到刘健的回答,朱厚照笑了起来。
“父皇,儿臣的问题问完了。下面儿臣就向大家展示儿臣完成制作的东西。来把东西呈上来,让父皇和各位大臣看一看。”
朱厚照大声说道,几个太监端着蒙着红布的木盘走了过来。
来到众臣面前,朱厚照拿掉木板上的红布,大家这才看清里面的东西。
当看到这小玩意儿之后,多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太子殿下,这就是你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利器?这是几个铁轮子罢了。”
刘健看到的东西之后忍不住笑了。大臣们也是一阵议论,弘治皇帝更是好奇的看着朱厚照,期待着朱厚照的解释。
朱厚照不慌不忙,脸上全是自信。
“对,在不懂的人眼里,这就是几个无用的铁轮子。不过此物虽小,但作用极大。”
朱厚照解释说道。
“父皇,此物便是儿臣这三天来制作的东西,而称之为滑轮组。此物最大的作用便是力举千斤。下面儿臣就给父皇和众位大臣展示一下。”
朱厚照让带着自信的笑容。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在这个时代却是神奇的存在。
其实滑轮在这个时代也不算稀罕玩意,早在公元388年,墨子撰写的《墨经》当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在。现在大明也有关于滑轮的应用,但是都是最简单的运用而已。
在弘治皇帝和众臣的好奇心,朱厚照指挥着一群人开始忙碌。
一架马车拉了一个巨大的木笼进入校场内。
木笼面积两米见方,高度一米,用料很足。在众臣的好奇下,木笼子打开,一些人开始向木笼子里装石块。
所装的石块并不大,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把石块装进木笼子里。很快木笼子里面被装满了石块,然后把木笼关好,再用绳子捆绑结实。
“刘尚书,你且猜猜看。要想把这个装满石块的笼子抬起来,需要多少人?”
朱厚照再次看着刘健笑着问道。
“这木笼之内全是石头。重量最少要千斤之上。如果用人力的话,最少也得数十人吧。”
刘健看了看笼子说道,笼子里装的全是石头,这么大的笼子,要抬起来可不容易。
“那我们就试试看。”
朱厚照让人抬笼子。笼子里装的全是石头,重量极重。用了足足12个士兵才勉强把这笼子给抬起来。不过只是抬起来,要想行动也极为困难。
看着这一幕所有人都不知道朱厚照到底想要干什么?在大家的好奇下,一行人推了一个木架子走了进来。
木架子全是木头制作而成,两边是三角形的支架。中间有一根巨大的横梁。
而在三角支架下面还有木轮,这些轮子可以让架子轻松的移动行动。
木架被推到木笼旁边,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在木架上面也有一些太子所谓的滑轮组。一个滑轮组下面还有一个铁钩。
而在横梁上也有一些铁轮,而在木架一端还有一个绞盘。一根粗大的麻绳穿过这些铁轮最后缠绕在绞盘上。
在众人的注视下,工匠们用铁钩挂住木笼上面的绳结。挂好之后转动绞盘,把绳子绷紧。
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朱厚照来到绞盘旁边,让所有的工匠都离开,随后自己一个人转动绞盘。
伴随着绞盘的转动,需要12个人才能勉强抬动的笼子竟然一点点的离开地面。
笼子离地越来越高,所有人的嘴巴也越长越大。连弘治皇帝都瞪大眼睛满脸的震惊。
朱厚照直接把木笼升至木梁最顶端,这个高度距离地面足足有五米高。
升到最高之后,直接把绞盘固定,最后朱厚照一脸微笑的看着众人。
伴随着牙刷的宣传,太子朱厚照也被传为神童。天资聪慧,遵守孝道,体恤重臣等等,这样一宣传,本来已经破败的名声竟然好了几分。
三日后的早朝照例举行,不过今天很多大臣都显得心不在焉。
现在大家都想知道,太子殿下到底制作了什么东西?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太子殿下和众臣的对赌显然也算是一件乐事。
早朝即将结束的时候,朱厚照再次出现在奉天殿内。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三日前儿臣和众位大臣对赌的东西儿臣已经制作好了。儿臣还请父皇和众臣移驾校场,儿臣将在那里给大家展示儿臣的东西。”
朱厚照面带笑容。下面的大臣们心里却有些忐忑。他们完全不知道朱厚照这三天干了什么事?
“好,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准备好。众爱卿,咱们就去校场看看。看看太子殿下到底给我们准备了什么。”
弘治皇帝脸上带着微笑,此刻他也不知道朱厚照到底弄了什么玩意儿,不过心里却期待朱厚照能给自己一个惊喜。
出了皇宫,一行车马向着京师校场而去。
来到校场,这里早已经戒备完毕。弘治皇帝和众臣也都坐下。看看朱厚照到底制作了什么东西。
“太子,现在可以把东西拿出来了吧?”
弘治皇帝也是一脸的期待。
“好的父皇,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有一些问题想问刘尚书。”
朱厚照看着刘健笑着说。
“太子殿下请讲。”
刘健拱手说道。
“刘尚书,我且问你,一国之内,高大的城池重不重要?”
朱厚照的话让刘健一愣。他不知道朱厚照问这话到底有何用意。
“回太子殿下,城池自然重要。正因为我们大明有着高大的城池,才能抵御外邦,让百姓安居乐业。”
刘健没有多想直接回答道。
“那么你觉得建设城池最难的是什么呢?”
朱厚照接着问道。
“太子殿下,以我所见,这城池建造,最难的应该是巨石的开采和搬运吧。一座城池所需巨石量大无比。所以自古至今。建设的城池都是一项大工程。”
刘健想了想回答道。虽然不太了解建设城池的具体方法。但是大概的东西仔细一想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得到刘健的回答,朱厚照笑了起来。
“父皇,儿臣的问题问完了。下面儿臣就向大家展示儿臣完成制作的东西。来把东西呈上来,让父皇和各位大臣看一看。”
朱厚照大声说道,几个太监端着蒙着红布的木盘走了过来。
来到众臣面前,朱厚照拿掉木板上的红布,大家这才看清里面的东西。
当看到这小玩意儿之后,多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太子殿下,这就是你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利器?这是几个铁轮子罢了。”
刘健看到的东西之后忍不住笑了。大臣们也是一阵议论,弘治皇帝更是好奇的看着朱厚照,期待着朱厚照的解释。
朱厚照不慌不忙,脸上全是自信。
“对,在不懂的人眼里,这就是几个无用的铁轮子。不过此物虽小,但作用极大。”
朱厚照解释说道。
“父皇,此物便是儿臣这三天来制作的东西,而称之为滑轮组。此物最大的作用便是力举千斤。下面儿臣就给父皇和众位大臣展示一下。”
朱厚照让带着自信的笑容。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在这个时代却是神奇的存在。
其实滑轮在这个时代也不算稀罕玩意,早在公元388年,墨子撰写的《墨经》当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在。现在大明也有关于滑轮的应用,但是都是最简单的运用而已。
在弘治皇帝和众臣的好奇心,朱厚照指挥着一群人开始忙碌。
一架马车拉了一个巨大的木笼进入校场内。
木笼面积两米见方,高度一米,用料很足。在众臣的好奇下,木笼子打开,一些人开始向木笼子里装石块。
所装的石块并不大,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把石块装进木笼子里。很快木笼子里面被装满了石块,然后把木笼关好,再用绳子捆绑结实。
“刘尚书,你且猜猜看。要想把这个装满石块的笼子抬起来,需要多少人?”
朱厚照再次看着刘健笑着问道。
“这木笼之内全是石头。重量最少要千斤之上。如果用人力的话,最少也得数十人吧。”
刘健看了看笼子说道,笼子里装的全是石头,这么大的笼子,要抬起来可不容易。
“那我们就试试看。”
朱厚照让人抬笼子。笼子里装的全是石头,重量极重。用了足足12个士兵才勉强把这笼子给抬起来。不过只是抬起来,要想行动也极为困难。
看着这一幕所有人都不知道朱厚照到底想要干什么?在大家的好奇下,一行人推了一个木架子走了进来。
木架子全是木头制作而成,两边是三角形的支架。中间有一根巨大的横梁。
而在三角支架下面还有木轮,这些轮子可以让架子轻松的移动行动。
木架被推到木笼旁边,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在木架上面也有一些太子所谓的滑轮组。一个滑轮组下面还有一个铁钩。
而在横梁上也有一些铁轮,而在木架一端还有一个绞盘。一根粗大的麻绳穿过这些铁轮最后缠绕在绞盘上。
在众人的注视下,工匠们用铁钩挂住木笼上面的绳结。挂好之后转动绞盘,把绳子绷紧。
接下来的事情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朱厚照来到绞盘旁边,让所有的工匠都离开,随后自己一个人转动绞盘。
伴随着绞盘的转动,需要12个人才能勉强抬动的笼子竟然一点点的离开地面。
笼子离地越来越高,所有人的嘴巴也越长越大。连弘治皇帝都瞪大眼睛满脸的震惊。
朱厚照直接把木笼升至木梁最顶端,这个高度距离地面足足有五米高。
升到最高之后,直接把绞盘固定,最后朱厚照一脸微笑的看着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