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客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春莺啭

    等到宴会真的开始的时候,李熹已经差不多吃饱了。

    李道宗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主位,这人正是此间的主人李博广,李雪雁则是乖巧的坐在李道宗的旁边。

    随着李道宗举杯欢迎各位客人的到来,宴会也是正式开始了。

    李熹第一次参加这种高级的宴会,发现大家除了不是在一张桌子上之外,跟后世并没有什么区别。该吃的吃,该喝的喝,李道宗与李博广不时交流着什么,下面几张桌子上的人也是自顾自的,让李熹这个等着看好戏的人有些着急。

    “啪!啪!”这时坐在左手边第一张桌子后的人忽然拍了拍手吸引力大家的注意力说道:“今日与宴的大都是饱读诗书的大家,任城王虽是战功赫赫,但也是自幼苦读诗书,老夫准备了一曲软舞,希望可以为大家助兴,请王爷恩准。”

    李道宗客气的说道:“崔先生客气了,既然您已备好,本王怎会不准?请!”

    原来说话的人就是崔陵,李熹伸长了脖子,很想见识一下在士族当中很流行的软舞。

    很快一男一女两位舞者款款而来,随着一声清脆的筝音,两人开始缓缓起舞。

    凄美的唱词委婉动人,不过很快李熹就感觉到了不对。

    池中二人表演的不正是《春莺啭》?这是要给李道宗上眼药啊!

    《春莺啭》讲得是一位皇族将军顾昀与一位医术高明的士族闺女姚馥之的故事,两人在边境相识,通过一番大漠之行,两人渐生情愫。可是当时朝廷中各势力与士族之间的矛盾势同水火,导致这对有情有义的青年男女历经磨难,生死诀别!

    李道宗好像很喜欢这个舞蹈,一边喝着酒一边还时不时的跟着和上两句,好像他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个皇族将军。

    崔陵这时也是认真欣赏着表演,脸上神情略带悲伤,好像在为那对可怜的青年哀悼。

    李熹心里则满是兴奋,看来今晚的“正菜”就要来了。

    果然,《春莺啭》刚刚结束,那崔陵就开口道:“可怜鸳鸯薄命,老夫心中甚觉凄凉啊!”

    李道宗则是安慰道:“崔先生何必悲切,这故事要是不凄美,又怎么会流芳百世?”

    崔陵这时认真的看着李道宗说道:“可是这凄美背后却伴随着腥风血雨,老夫实在是不忍啊!”

    “哈哈,崔先生言重了,故事始终是故事,拿来下酒正好,要是都如崔先生这般联想,岂不是破坏了咱们宴饮的气氛?”李道宗却是笑着回道。

    “老夫不如王爷坐的那般高,见着故事正近在眼前,难免受之感染,请王爷见谅!”崔陵摇摇头说道。

    李熹听他二人说话,很快便明白了过来,这说话跟打哑迷一样,还真是累!那崔陵担心自己等人的家族也会像故事中一样受到朝廷的打压,而李道宗则告诉他,他想多了,朝廷并没有要打压世家大族的意思,崔陵却是不信,说你是王爷,身居高位看不到目前他们这些大家族的处境,自己身在其中,却已经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这时李道宗又说道:“本王虽说坐的高了些,却也看的更清楚,崔先生不必悲伤,本王敬崔先生一杯!”

    崔陵举起手中的酒杯,遥遥跟李道宗示意了一下,竟是一饮而尽!

    随即开口说道:“要是这要姚馥之生在我崔家,老夫倾尽所有也要助她美梦成真!”

    李道宗慢慢的喝掉了杯中的酒,微笑着说道:“可惜,本朝却没有那顾昀!”

    崔陵这是借着《春莺啭》中的姚馥之来告诉李道宗,目前大唐朝廷已经与世家大族有了矛盾,同时李道宗也是皇族将军,希望他可以站在世家大族这边,而崔氏等大族也可以全力支持李道宗,这就是他们这些大族付出的“闺女。”

    而李道宗则是直言大唐没有像顾昀一样的皇族将军,竟是直接拒绝了崔陵!

    李熹很是佩服李道宗的果断,能流传千古的名将果然不是一般人!

    如果有了清河崔氏这等大族的支持,看似李道宗在朝中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可是这也会让李道宗直接站在了当今皇帝陛下李世民的对立面!作为李世民的马前卒,李道宗很清楚李世民对于消弱大族势力的决心,他又对李世民有着强烈的信心,要是跟他作对,绝对是死路一条!

    崔陵听了李道宗毫不犹豫的话,顿时脸色有些难看,自己已经拿出了诚意,没想到这任城王还是拒绝了!

    他有些艰难的说道:“看来王爷并不喜欢老夫这《春莺啭》,不知道王爷还有什么安排?”

    “本王此次回来,并无什么准备,让崔先生失望了,不过族叔家中想必应该有所准备的。”李道宗轻松的说道。

    李博广哈哈一笑,叫来身后一人吩咐了几句,很快便有一群舞者来到场中,轻松的音乐也随之响了起来。

    听着重新响起的欢快音乐,李熹这才感觉有了些宴会的气氛,那崔老头真是煞风景!不过崔陵就这样放弃了?

    显然崔陵能从清河追来,不会就这么简单的试探就算了。只听他问道:“请问王爷,不知今年的科举如何了?”

    “科举乃是皇上心中的重中之重,是我朝选拔官员的唯一渠道,如今各地正有条不紊进行!”李道宗正色道。

    “陛下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入我彀中!老夫认为如果仅仅依靠科举,恐怕会有人才与陛下失之交臂啊!”崔陵好像很好心的说道。

    李道宗听崔陵提到皇上,也知道他可能会借此发难,却也不得不接话道:“如今天下士子,无不以高中状元为荣,想必在陛下的支持下,不会有遗珠蒙尘!”

    崔陵等的就是李道宗这句话,接口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可是难免不能面面俱到,老夫前些日子碰到一个有才之士,却因为没有孝敬给他县中县丞,而无缘朝廷的科举,实在可惜啊!”

    李道宗何尝不知道科举制度的弊端,无论什么时期,都会有为了钱而产生的悲剧,哪怕是大唐也绝不会例外。

    可是李世民正是想用科举制度来制约大族的发展,就算你是名门望族,想要入朝为官,也必须经过大考才行,以前那种推荐制度已经绝对不能再用!

    李道宗脸色有些难看,说道:“竟有此事?本王回去一定禀明陛下,严查此事!”

    “那就多谢王爷了!”崔陵一拱手,继续说道:“就是可惜了这人才,一心想要报效朝廷,却无奈又要蹉跎几年,实在让人心寒啊!”

    李熹听了崔陵的话,知道“正菜”终于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