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客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蝗灾来了!

    自此事以后,张成明白,他与里面的几位大人,已经是一个战车上的“战友”了,他必须赶快去集马村警告一下自己的族叔,一定不能再继续追查丢掉原料的事情了。

    且不说周县令等人与张成达成了什么协议,倒是火折子作坊的老板再也没有到处追查原料失踪之事,让李熹省去了不少麻烦。

    集马村最近最大的事情就是抓蝗虫了,看着漫山遍野带着竹筐的村民,李熹实在是不知道大冬天的哪儿来蝗虫给他们抓,难道是要挖蝗虫卵?

    老村正气的吹胡子瞪眼,抓到背竹筐的人就是一顿臭骂!被骂者低头虚心受教,转头又趁着老村正不注意,偷偷跑了出去。

    老村正的话当然要听,可是上天的旨意更大不是?老头毕竟年纪大了,多少有些糊涂,我帮他多抓几只就好,可不能让老村正被上天惩罚了!“聪明者”好心的想到。

    在劝说一阵无果后,老村正也不再多管,暂时听之任之了。好在冬日地里没什么活计,也不怕耽误了收成。

    李熹的生活重新恢复了平静,每日听听老村正的故事,跟着大双学学小孩儿的行为,随时还有可口的饭食,小日子过的惬意无比。

    转眼,春去夏至,历史上有名的一次蝗灾,终于在贞观二年夏天,如约而至!

    集马村村民,在初期蝗虫刚至时的兴奋,到如今的恐惧,满天遍野的蝗虫,遮天蔽日!李熹仿佛回到了后世,“飞机”的轰鸣声让他内心痛苦不已,他早知道这次关中蝗灾严重,没想到陇西也同样严重到这种地步!

    窗外不断传来“砰砰砰…”的声音,那是蝗虫撞在门板上的撞击声!他不停安慰自己,试图说服自己已经做了能力范围之内的所有事情!可是想到大唐各处此刻寸草不生的惨状,想到马上到来的大规模饥荒,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李氏紧紧的抱着怀中“吓坏了”的孩子,想要安慰,却颤抖的说不出话来!只得抱着儿子一起默默流泪。

    李全此时全副武装,手中拿着麻布制成的大口袋,奋力的捕捉着漫天飞舞的蝗虫,心里不停打气道:‘这是食物,这是食物!’与他同样作为的许多集马村的村民,也正拿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卖力的抓捕着!

    老村正站在屋门口,看着到处破坏的蝗虫,口中不停念着:“蝗妖作乱,赐汝为食!蝗妖作乱,赐汝为食!赐汝为食!…”

    蝗灾的到来打消了老村正内心的愤怒,此刻他无比期待上次的事情是真正的神迹,祈求老天能再次降下神雷消灭这些害人的蝗虫!

    “如果真是上天赐予的食物,为何要取走我们的粮食?!老天,你糊涂啊!”老村正忽的仰天大吼!

    ……

    长安,太极宫!

    一人身着黄色的圆领短袍,三十多岁的,正是大唐的新皇帝——李世民!不过此刻他正站在金黄色的龙椅旁面色阴郁的听着堂下一位大臣的汇报。

    “陛下,蝗灾已经从东海蔓延至整个关中,且还有继续西行的趋势!”说话者同样三十多岁,身着一身紫色长袍,头上的翘脚幞头早已经歪斜,显然是顾不上自己的仪容,继续说道:“此刻关中恐怕没有一颗粮食还存活了,臣请陛下早做打算,晚些恐怕百姓要易子而食了!”言罢拜服于地。

    李世民沉吟一下对着一个微胖的中年人说道:“无忌,朕着你去后宫与皇后商议,从内府中拿出财帛,赎回变卖的孩童,归还于其父母!”

    长孙无忌领命,匆匆往立政殿行去。心中有些担忧他的皇后妹妹能不能从内库中调出足够的银两。

    李世民继续说道:“拟召:去岁霖雨,今兹旱、蝗,赦天下!”(意思是去年水灾,今年又有大旱和蝗灾,因此大赦天下!)

    堂下众臣齐呼:“陛下圣明!”

    李世民再不多说,挥手屏退众人,只留下房玄龄、杜如晦两位宰相。

    此时房玄龄这位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宰相,并没有因为皇帝刚才的作为而神色有所放松,而是皱眉道:“陛下,此次蝗灾虽说严重,可如果朝廷处理及时,也能安然度过,只是臣担心有些居心不良之人会以此来攻击陛下,动摇民心!”

    李世民何尝不知道房玄龄的担忧,他的皇位怎么来的,天下的老百姓无人不知!如果真有人因此来攻击他杀兄囚父引来上天的惩罚,恐怕刚刚平静下去的风波又会起波澜!

    他皱眉道:“朕也知道,只是此次蝗灾来的不是时候,民间向来以蝗虫为灵异,有人要因此做文章,恐怕真的要随了他们的愿了!”他说完狠狠的拍了一下龙椅,接着说道:“朕何惧这些无谓的攻讦!只是不愿再无谓举起屠刀啊!唉!”

    此时杜如晦忽然想到了什么,面有喜色,急忙对皇帝说道:“陛下,事情未必没有解决的方法!”

    李世民赶紧问道:“克明,有何方法?快快讲来!”

    房玄龄也是面有诧异之色,不知道自己的这位老搭档会有什么好主意。

    杜如晦想了一下说道:“今年年初,渭州刺史上奏折说,有神迹现于陇西!臣当时觉得此事甚是蹊跷,可能不实,就压了下来!”

    “神迹?什么神迹?又与我们的担忧有什么关系?”房玄龄奇道。

    杜如晦继续说道:“与我们担忧无关,却好像与蝗灾有关,也许会解了我们的难关!”

    “克明莫要打哑迷,快些讲来!”李世民说道。

    “奏折上说:陇西县集马村,一日晚间忽降天雷,炸平了一座三丈多高的小山,附近村民查看现场时发现了一块埋于地下的大石,石上有金文,不似刻不似写,竟好像是生生烧上去的!”杜如晦回忆道。

    “烧上去的?这倒是奇事,那金文写的是什么?”李世民问道。

    “金文经通译,说的是‘蝗妖作乱,赐汝为食!’”杜如晦沉声念道!

    “竟有这等巧合之事?”李世民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瞬间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脸色渐渐放松了下来。

    “当地百姓有何反应?”李世民神色莫名的问道。

    杜如晦回忆了一下说道:“渭州刺史奏折里面提到,当地百姓深信此事乃神迹,还摆香案感谢了上天!”

    杜如晦说完,三人同时沉默了下来!

    此事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