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客
字体: 16 + -

第六章 风雪夜归人

    既然有了目标,短时间又无法实现,李熹很好的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现在这种状态,总比被那些人抓住杀了自己强吧?

    既来之则安之,李熹开始享受自己作为一个婴儿的权力,吃喝拉撒睡,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所谓山中无日月,虽然李熹不是在深山老林,可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他对时间也不怎么敏感了,不知不觉已经年关将至,今年的第一场雪也姗姗来迟…

    “砰砰砰!”“李家的,快开门!”大门外想起吴大娘的敲门声。“吴大娘,不是说今天下雪就别过来了吗,这路上滑,狗儿我自己能照顾的…”李熹的母亲一边穿着袄,一边对门外说道。

    “不能不来,你家全哥儿,还有我家当家的,回来了!”吴大娘声音里的欣喜怎么也遮不住。

    “啊!”李熹的母亲大喜过望,鞋子都没穿就跑了出去!

    李熹看着敞开的屋门,把小小的身子往被子里面钻了钻,努力的想要避开外面吹进来的冷气。“看来在母亲心里还是她的丈夫重要…”,李熹无聊的想到。

    不一会儿,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就进到了屋里,吴大娘看了一眼往被子里钻的李熹,对着一旁这个刚做母亲的女子笑骂道:“男人回来就不要孩子了?出去不关门,你看把孩子冻的直往被窝里缩!”

    李氏赶紧给李熹掖了掖,复又急切的问道:“吴大娘,他们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回家?”

    “刚进城不久,钱家小子看到他们进城了!”吴大娘开心的说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李氏说着眼泪却流下来,几个月来的担惊受怕,在这一刻终于释放了出来。

    吴大娘也是眼睛发红,她毕竟经历过无数次了,强忍着不让自己掉下泪来说道:“好了,好了,回来就好,他们去了军营,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回来,怎么着也得天黑才能到家,你家添丁,估计你吴大叔也要来看孩子,咱们快准备好饭食,夜里就在你家吃了。”

    “好好,我去喊钱家的过来看着狗儿。”说着就急急的出门去了。

    ……

    无论是后世还是现在,李熹都没有见过真正经历过战火的军人,所以他对自己父亲军人身份的好奇远远多过父亲本身。

    一身旧却不显破败的铁甲,一张满是胡茬的脸,伴随着点点雪花出现在了李熹的面前。李熹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一米八左右的身高,铁甲下厚厚的棉衣,让他看起来很有些虎背熊腰的感觉,透过胡茬,李熹发现自己的父亲长的竟还些清秀!还好,虽然不是要靠脸吃饭,但是李熹还是希望自己将来长的能好看一点…

    李全显然对自己的儿子满意不已,白白胖胖的,还不哭不闹,很想抱起来亲上两口,又怕自己粗手粗脚的弄伤了孩子,双手抬起来又放下,嘴里对着小人儿“唔唔…”的打着招呼。

    李氏看出了丈夫的囧境,抱起了李熹,想要送到他的怀里。

    李全慌张的伸手,变换了好几个姿势最终还是没有把孩子接到自己手上:“不了不了,不抱了,我手上没个轻重,不敢伤着孩子。”

    李氏看着丈夫手足无措的样子,知道他是爱极了这个小人儿,才缩手缩脚不敢接过去,笑着道:“全哥,咱们狗儿可乖了,从来不哭不闹,还不尿床哩!”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种,老子战场上挨刀子都不皱一下眉头,这小子还能差了?”李全恬不知耻的说道。

    李氏也附和着丈夫不着调的话,对着李全诉说起了小李熹出声后的点点滴滴。

    这个时代男女之间表达情感的词汇,远远没有后世那么丰富,李熹听着父母围绕着自己说着不着边际的话,猜到这大概就是父母久别重逢后,委婉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吧。

    ……

    新年如期而至,听着外面热闹的人声,李熹知道,从明天开始,大唐正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李世民会在正月初一正式改国号为贞观!

    李全虽是府兵,却属于外府,不必承担宿卫皇城的责任,所以在没有战事时,他平时都是跟普通老百姓一样,要在家耕地种田。(唐初时,府兵分为内府,外府,内府包括五府三卫和东宫三府三卫,基本都是官宦子弟。宿卫的任务也大多由这些内府的府兵担任,而像李全这些属于外府的府兵,在战事时会被征集,没有战事时会在家里耕种和练习骑射,每年秋末他们所在的军府会统一对他们进行冬训。

    )

    李全在贞观一年冬训离家的时候,家里的小子已经可以走路了,这让他非常满意,有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等他三个月的冬训结束后,自己的儿子就会叫爹了吧?李全满足的想到。

    只是李全不知道,他的儿子早就可以说话了,要是小李熹愿意,他甚至可以报段菜名…

    李熹已经快要一岁了,也已经可以说话了,只是他并没有开口,来到大唐已经一年了,他也慢慢接受了这对年轻夫妻就已经是自己父母的事情,只是要叫他们爹娘,还是有些张不开嘴。不仅是他三十多岁的心理年龄,更是因为远在后世的父母,只是他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些让他心痛的人…

    集马村就是李熹所在的村子,村里大约有一百多户,是陇西县北面最大的村落。村正也姓李,据说还是陇西李氏的一个分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个小小的村里当村正,听母亲说,除了朱老先生,村正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识字的人,所以大家对这个“有文化”的老村长还是很尊重的,唐初时,能识字的人百不存一,更别说像集马村这样的小村落。

    今天是李熹的周岁,在集马村,每个孩子周岁的时候都会去找村正给上户籍。由于父亲李全已经去参加今年的冬训了,所以就有母亲带着李熹去找老村正。

    “良家子李熹生于武德九年十月初四,父亲李全,母亲李杨氏。”

    看着老村正颤颤巍巍的用了印,李熹算是有了一个正式的身份,看着这张简单的令人发指的“身份证”,李熹有些无语,这也太儿戏了吧?伪造起来毫无难度啊!

    李氏很高兴,给老村福了一福就准备回去。这时老村正叫住她,认真的对她说道:“李氏,等到李全那小子从军府回来,让他来找我一趟!”

    “是,村正,不知道您找我家当家的有什么事吗?”李氏不解的问道。老村正虽然是村正,但是很少会管村里的事,不知道这次找自己的丈夫有什么事情。

    “没什么大事,你不必多问。”老村正说完挥挥手示意他们女子可以出去了。

    叫老头不愿多说,不过既然不是什么大事,李氏也没多问,就带着李熹回家去了。

    李熹却很奇怪老村正的举动,他明显看到老村正在提到“李全”“军府”的时候,眼神里有遮不住的厌恶!

    这是一个无比推崇军人的时代,如果家里的亲人有军功在身,那么在年间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即使是县令,县丞这些一方父母官,在见到有功于国的军人时也会以礼相待,绝对不敢露出这种厌恶的神情。

    可是老村正竟然好像很讨厌跟军队有关的事情,实在是让人惊奇。

    既然讨厌,那他为什么还要找父亲呢?

    李熹摸着下巴,想着老村正的举动,“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