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幽冀庸人共出阵(修改)

    书接上回

    众位看官估计都快把本书的主角忘了吧,毕竟已经有七章都没出现了。(田辰:笑谈君,再不让我出场,信不信把你打成黑炭君!)

    田辰这边本来是准备迎击袁谭和袁尚的。可没想到,这哥俩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袁谭听说袁尚被自己老爹派来帮自己,立马怒火冲天。可以这么说,不管袁绍派谁来救援,袁谭都不会意气用事,唯独自己的这个漂亮的亲弟弟来,袁谭绝对不会有好脸色。但是,这毕竟是袁绍的命令,他也不好太过违逆。于是,袁谭极为难得的接受了辛毗所出的,在袁谭看来非常正确的计策,以袁绍的军令中,只说了让这哥俩联合作战,而没有确定到底谁才是主将为由,不听袁尚的调遣,自顾自的率军与麹义、张郃所部,在东光对峙,压根就没打算和袁尚联合作战。

    袁尚闻之,自然也是气愤难平。本想亲率本部兵马前去质问自己的大哥,但却被蒋奇拦住了。

    稍微介绍一下蒋奇这个人。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几乎都对这个人印象深刻吧。没错,官渡之战时,许攸叛逃至曹操处,给奸雄策划了奇袭乌巢的妙计。许攸就是让曹操所部,假扮蒋奇之兵,前往乌巢,沿路之上就不会有人怀疑了。

    很多人对于整个细节并没有太过在意,可实际上认真琢磨一下,就会知道这里面隐含了不少的话外之音。

    首先,许攸敢让曹操诈称蒋奇所部,就可以肯定的说,蒋奇绝对是袁绍手下的心腹大将,而且地位非常高。否则,肯定会有人来查问的。但曹操所部并没有遇到这样的状况。说明许攸对于袁绍手下的人都非常的了解,尤其对于蒋奇的了解就更加深刻了。

    其次,在乌巢被袭击的消息传到袁绍这里之后,最终袁绍下令去救援乌巢的,也是蒋奇。这就足以证明,袁绍对蒋奇还是非常看重的。

    第三,可能大家都会以为,蒋奇这个人是杜撰的人物。其实不然。此人是明明白白出现在《三国志》里面的。(《三国志袁绍传》: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馀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於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从这个记载里不难看出,就连沮授这样的大才,也是非常认可蒋奇的能力的。否则,沮授怎么敢让蒋奇去防备曹操劫粮(以断曹公之钞)?要知道,曹操麾下可使谋臣如云,武将如雨的。沮授提出的可以抵挡曹操的人,绝对是他认为非常可靠,而且能力出众的人才。

    另外还有一个记载,也可以说明蒋奇在袁绍军中的地位,以及袁绍对他的看重。(《后汉书·袁绍传》:官度之败,审配二子为曹操所禽。孟岱与配有隙,因蒋奇言于绍曰:“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且二子在南,必怀反畔。”郭图、辛评亦为然。绍遂以岱为监军,代配守邺。)这个说的是,一个叫萌呆(孟岱)的人,与审配有嫌隙。所以请蒋奇告诉袁绍说,审配的权利太大,族人和家兵又多,但俩儿子被曹操给抓了,所以肯定怀有反叛之心。郭图和辛评也同意这个意见,于是袁绍命令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来守邺城。

    审配在袁绍账下是多牛的人物啊,居然因为蒋奇的几句话,就丢掉了邺城(袁绍的大本营)的军政大权。这蒋奇的资历,履历,经历,估计要远远在审配之上。否则,袁绍怎么可能听他的?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那是因为郭图和辛评在添油加醋的结果。”

    但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蒋奇提出这个事情,郭图和辛评又怎么有机会添油加醋呢?

    所以,综上所述,能够在《三国志》里面留下姓名的人物,就绝对不是个庸碌无为的笨蛋。

    因此,蒋奇的意见,袁尚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这位可是自己老爹的心腹。如果自己想要继承老爹的身份地位,那么交好这些袁绍的旧部,便是收买人心的绝佳办法。

    袁尚压着火,问蒋奇道,“卫平(蒋奇字,作者编的)将军,吾父说的清楚,要我等与袁~,嗯,与吾大哥一起,先行击溃麹义所部,然后再回兵与田辰决战。但如今,他却违抗父命,自行其是。将军为何不让吾亲自与其对质?”

    蒋奇当然很明白袁尚的和袁谭的关系,早已势同水火。因此,他虽名义上置身事外,但却也有了自己的计较。只是相对而言,蒋奇比较收敛一些,不像那些早早站队的人,表现的那么明显。他很有自知之明,非常清楚麹义和张郃的本领是袁尚、袁谭之辈不可能应付的。即便是蒋奇自己,也绝对不是对手。

    既然这样,那么和麹义、张郃正面对抗,肯定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所以,蒋奇暗自想了一个他认为相当出彩的计谋。

    只见蒋奇呵呵一笑道,“三公子且先听末将一言。兵法云,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主公之命乃是让三公子和大公子联合,齐心协力击败田辰。至于如何行动,并未有具体的指示。三公子所部有五万之众,大公子所部亦有近五万。两下相加,则倍于田辰兵马。既然大公子愿意率兵牵制田辰,那三公子为何不借此机会,善用奇谋呢?”

    袁尚听罢,面色稍缓,淡淡的道,“敢问计将安出?”

    蒋奇神秘的屏退账中旁人,压低声音对袁尚道,“那田博远虽号称坐拥青州、徐州、韩州三州之地,百万之众。可此时已经败像丛生,无力回天。现在他自己困守平原城内,兵马不过两万余。而麹义、张郃被三公子牵制于东光;徐州兵马又被孙策、刘备掣肘于广陵。南北夹击,首尾难顾,此乃兵家之大忌!”

    袁尚也不是个绝对的草包,听完蒋奇的这些话,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蒋奇继续。

    蒋奇看袁尚居然还虚心纳谏起来了,心中稍感安慰,这才接着道,“三公子可派马延率两万兵马,虚打三公子旗号,屯于平原城下,坚守不出。使田辰兵马,不敢妄动,亦无法与东光麹义所部合兵一处夹击大公子。而三公子则亲率三万精锐,隐匿行程,东面而去,往西平疾走。然后渡河南下,经乐安一线,直逼临淄。田辰主力尽在平原,青州腹地再无任何可用之兵。三公子便可一鼓作气,拿下临淄,破青徐之基本,获田辰之家小。听闻田辰之妻已有身孕,到那时,管他田博远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唯有就范。而三公子便可名扬天下,纵横九州。此乃釜底抽薪之计,望三公子谏纳。”

    袁尚听罢,眼中光芒四现。蒋奇的谋划太对袁尚的心思了。

    打败田辰,这在袁尚看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目标。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田辰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胜算。

    袁尚更加注意和看重的,乃是好好的羞辱自己的大哥袁谭。而蒋奇的谋划,正好挠在了袁尚的痒痒肉上。为啥呢?因为当年袁谭,就是在西平渡被田辰生俘的。蒋奇的策略,则恰恰是从袁谭失败之地进军,从而获得胜利,这无疑会再次给袁谭一记响亮的嘴巴。袁尚几乎可以确认,此战之后,自己就将名正言顺的成为袁绍的接班人。这就意味着,一旦打败了曹操,那么整个中国北方,都会成为袁绍的势力范围。至于其他什么孙策、刘表等辈,在袁尚看来,根本不足为虑。

    自己的叔叔袁术,即便死了也还是过了一把皇帝的瘾。那么自己的老爹呢?

    “哈哈哈哈~”

    袁尚居然被妄想的美丽蓝图给迷惑的大笑起来。

    蒋奇还以为,袁尚是赞同了自己的谋划,而开心的大笑呢。于是乎,也就陪着袁尚,傻乎乎的笑着。

    还好,袁尚没有太过狂妄。笑了一会后,便收敛了情绪。学着自己老爹那所谓礼贤下士的样子,极其罕见的上前拍了拍蒋奇的肩膀道,“哎呀呀~,卫平将军真乃吾父之股肱也,智勇双全,犹在文、颜之上。”

    这句话说完,蒋奇可不敢造次,谦虚的道,“主公麾下人才济济。像末将这样的,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更何况,三公子亦乃人中之龙,风姿绰绰,又岂是旁人可比?此番施谋,末将仅仅是提出一点浅薄之见,最后还是得三公子亲力而为。”

    袁尚听罢,心里更加的舒坦了,他微笑着道,“将军谬赞了。显甫还需多多向将军学习,望将军不吝赐教。”

    蒋奇闻言,敏感的知道了一件事情,袁尚已经把他当做自己人了。于是,蒋奇拱手对袁尚深施一礼道,“末将焉敢托大。今后定会殚精竭虑,以报三公子之恩义。”

    双方几乎是明目张胆的沆瀣一气,彼此之间连那么一点点的所谓心照不宣都懒得伪装了。

    既然如此,俩人便依计而行。

    袁尚叫来了马延,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马延听罢,亦是赞不绝口,谄媚不已。

    于是,袁尚留马延率两万人马,诈称五万大军,虚打自己的旗号,耀武扬威的向着平原城而去。袁尚自己,则统帅蒋奇,并其余的三万兵马,于入夜后,隐匿而出,悄悄往西平渡而去。

    此计若成,则田辰几无葬身之地了。

    田辰得到这个消息,是在马延率兵来到平原三天之后。而且,还不是西平那边传来的讯息。

    作为对袁绍集团内部极为了解的高览,在所谓的‘袁尚’大军到来后,就非常警觉的在审视着。但当敌军三天都没有攻城,也没有挑战之后,高览的疑虑更深。他急急的找到田辰,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分析,明明白白的说了出来。

    “袁尚其人之于袁谭,更加嚣张跋扈,每自比卫霍,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可此番前来,却罕见的不攻不战,实在让末将难以置信。末将以为,彼军号称五万,倍于我军。若其想牵制我军,策应袁绍主力行动,理应四面围城。若其想与袁谭汇合,夹击麴帅,则不必兵临平原城下。如今,不攻、不战、不退、不联,实在可疑。末将猜想,袁尚可能有私下动作。只不过,末将还无法判断,其意究竟为何?”

    众人听完高览的分析,皆深以为然。

    “如高将军所言,莫非暗指城外乃疑兵?”赵云想了一下,认真的道。

    高览皱着眉,摇了摇头,叹口气道,“在下不敢确定。”

    纪灵忽然道,“不如,我军主动出城,攻其营寨,以探虚实?”

    “不可!”

    太史慈非常明确的道,“我军本就兵力不足,难以周全。若敌军本就是以反客为主,以逸待劳之计,则我军攻营,乃徒损战力也。”

    这话说完,几员大将都没了言语。

    不管他们的麾下多么精锐,再怎么说也是活生生的人。再怎么慈不掌兵,也不能随便让部下去送死啊?更何况,田辰向来都是主张爱兵如子的,并且不止一次的说过同样的话。

    既然大家都没了主意,那么很自然,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鬼才郭奉孝。

    郭嘉到底是郭嘉。他微微思索一下便道,“两军交战,不惧敌之妄动,而惧敌之不动。用兵施谋,无非是用己之长,而克敌之短。如今,我军之短又在何处?”

    “当然是兵少将寡,两线作战。”甚少发言的臧霸,此番却出人意料的先回答了郭嘉的问题。

    “呵呵~”田辰轻松的笑了一下,他很清楚臧霸。这位看似粗枝大叶的家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大将,而且还是文武全才。只不过,田辰麾下的领兵大将,各个都出类拔萃。对比之下,臧霸反而不是那么出彩了。

    郭嘉也是哈哈一笑,调侃道,“宣高所言甚善。”但他的语气却实在不像是在夸奖。

    臧霸脸一红,不说话了。他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就怕俩人。

    一个是号令三州的齐侯田辰。另一位就是眼前的郭大军师了。

    臧霸怕田辰,似乎很正常,毕竟田辰是他的主公。其实,臧霸对于田辰更多的是崇敬。

    但对郭嘉就不同了,臧霸对郭嘉不单单是怕,而且是非常的敬畏。因为当年他在与田辰对战的时候,恰恰是因为郭嘉的巧计百出,才使得自己彻底失败。

    郭嘉见臧霸不多言,也就不再‘调戏’他了。转而收敛心神,认真的道,“我军确实兵少,但却并不将寡。至于两线作战,也不足惧。唯独有一个最大的短处,就在~”

    “临淄!”

    田辰猛然发声道。

    众人听罢,尽皆一惊。再看向郭嘉时,竟然发现向来成竹在胸,稳如泰山的郭奉孝,脸色居然异常严峻。

    “报~~”

    随着门外一个声嘶力竭的喊声由远及近,堂内所有人的心中,都不自觉的升起了不详的预感。

    “启禀主公!西平渡急报。三日前,袁尚突然率领数万兵马夜袭西平渡。领兵校尉宋云力战身死,一千守军全部阵亡,西平渡失守。袁尚大军已尽数渡过黄河,南下直奔乐安而去。宋校尉亡故之前,命属下突围报信,请主公尽早决断。”

    几乎是一口气说完这些话,那名传令兵随即便倒了下去。

    两边自有田辰的亲卫赶了过来,用手推着传令兵,大叫道,“兄弟,兄弟!”

    但这个勇士却没有任何的反应。一名亲卫以手探其鼻息,已然气绝。

    静静的,整个堂内鸦雀无声。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低沉略显沙哑的声音,从主位上传来,“厚葬这位兄弟。查明其身份姓名,其家中免赋税三代!”

    “诺!”

    两名亲卫,一左一右的把传令兵搀起,异常郑重的走了出去。堂内所有人,包括田辰在内,全都站了起来。

    这是对勇者最为崇高的致敬!

    “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末将愿率所部驰援,若事犹不及,甘愿提头来见!”

    田辰闻声望去,却见一员大将直身而立,双目喷火,怒气冲天。

    郭嘉此时起身,拱手对田辰道,“嘉以为,可也!”

    自告奋勇的大将,不是旁人,恰是高览。

    “主公,高将军所部,尽是三韩,若在此与袁军作战,难免落人口实。所以,属下以为,高将军回援临淄,最为合适。”

    郭嘉少有的用如此正式的言语对田辰说话,可见他也是深思熟虑的。

    田辰没有说话,而是亲自走到高览面前,语重心长的道,“高将军,吾与诸位将军的家小,就全都拜托将军了。”

    高览血气上涌,大声道,“主公切放宽心。即便悍奴军全部战死,也势必击溃袁尚,保全临淄!”

    田辰点了点头,双手抓起高览的手,重重的握了一下。

    通过这一握,高览能清楚地感受到,这是无与伦比的信任,同时也是重于泰山的责任。

    高览没再多话,朝着田辰,以及堂中诸人拱手一礼,继而大踏步的走了出去。

    田辰长叹一口气,回身往主位走去,口中小声的喃喃自语道,“贞儿,你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此正是:无名下将亦有谋,莫叫史书骗千秋。兵法有云攻其弱,豪杰恃勇护全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