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精兵谁最强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回 谋战才知谁更强

    书接上回

    千乘,芦苇万亩,湿地千里。

    田辰看着眼前的景色,莫不心旷神怡。

    在后世,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来过,而且,这里还是他的祖籍老家。

    看着这个美丽的地方,田辰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即刻给全军下令,“严禁任何人去盗、偷各种鸟类和鸟蛋,违令者杖一百!”

    没错,这里是大天鹅和白天鹅等很多鸟类过冬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在后世非常的有名。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两只天鹅出外觅食,回来后发现,自己生的蛋不见了。两只天鹅哀嚎不已,最终先后飞上天空,继而撞向地面,双双自杀了。

    那时候,田辰听完这个故事,差点哭了。所以,田辰现在就要对它们进行保护,至少在自己还在的情况下,可以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

    人物一理,将心比心。

    麾下的谋臣大将,没想到田辰连这种细节都想到了,实在不知道该佩服还是该赞叹。诸葛亮则是由衷的对田辰的仁爱之心,感佩莫名,悄悄的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是的,诸葛亮现在的身份,叫做‘书记’。此‘书记’可不是后世的那些牛哄哄的‘书记’,实际上就是专门记录田辰一天行事的记录员兼郭嘉的秘书。

    田辰一行此时正在勘察埋伏的地点,商议最后的细节。

    只见郭嘉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的地图,拿着根树枝指点道,“袁谭大军在此扎营,距离我军十里。其人马众多,若要进兵,必定从此路而来。两军之间,此段适合伏击。吾料袁谭定会非常注意,多派斥候查探。所以,我军不可在此用兵。在我大营前二里处,有一片芦苇湿地,此处相对开阔。吾以为,袁谭此时会放松警惕,虽然经过数战之后,他人马略有耗损,但总计仍在四万之数。此地比较适合大军展开。抛开固定留守的大约万人,袁谭攻击时的兵力该在三万之数。我军若与其在此交战,肯定不占优势。故而,如何引其兵马分散,方为此战的关键所在。”

    田辰听罢,点了点头道,“奉孝所言有理。那么,计将安出?”

    郭嘉没说话,却非常无良的瞅着贾诩,幸灾乐祸的道,“这个就得看贾大夫有何良策了。”

    贾诩本来还悠然自得的闭目养神,此时听郭嘉之语,心中腹诽不已,睁开小眼睛道,“奉孝早有机谋,何必假手他人?”

    郭嘉却不依不饶的道,“在下才疏学浅,不如贾公老谋深算啊。”

    正在这时,诸葛忽然道,“若是我军再次示弱,放弃大营后撤,使其进入我军营区呢?”

    此话说完,贾诩和郭嘉都是一惊。田辰则是呵呵笑着道,“孔明但说无妨,说错也没事。”

    得到了田辰的首肯,诸葛亮先是看了看郭嘉,发觉郭嘉并不反对,这才斟酌着道,“学生以为,我军连续示弱于敌,袁谭早已习惯。若是在此忽然停滞不走,反而会引起对方警觉。所以,我军干脆在此主动挑战一番,再以太史将军的骑兵偷袭其后营一次。这样一来,彼方定会认为这就是我军最后的办法。我军再诈败而走,留营寨给袁谭。今日乃新岁第一日,袁谭经此‘大胜’,应会聚众庆贺,这样一来,我军就有机会了。”

    “好!”

    田辰与郭嘉和贾诩居然同时赞叹起来。

    这个计划,实际就是郭嘉和贾诩的打算,他们并没有想到诸葛亮会想到这一点。

    田辰满意的看着诸葛亮,欣慰的道,“孔明此计如何,还请奉孝和贾公说说。”

    这实际上完全就是客气话了。

    贾诩听罢,呵呵笑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幼安先生弟子,果然不同凡响啊。”

    郭嘉则是轻松的道,“不错,不错。看样子,这几日跟随在我身边,孔明也颇有长进了。”

    “切~~”

    田辰鄙视的看着郭嘉,转而道,“好了,好了。奉孝赶紧点兵派将吧。迁延日久,太耽误青州各地建设了。”

    郭嘉自嘲的哈哈笑道,“谨遵主公令!”

    言罢,郭嘉忽然气势一变,朗声道,“令人前去下战书,约其三日后决战。”

    “诺!”

    “徐盛!”

    “末将在!”

    “由你部留守大营,看我军诈败后,稍作抵抗,便败退至南方三十里处的小庄集结。”

    “末将得令!”

    “太史慈!”

    “末将在!”

    “你率横军铁骑,见我军诈败之时,可绕道于袁谭大营之后。但见我军大营火起,即刻袭其辎重,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

    “纪灵!”

    “末将在!”

    “着你部埋伏于我军大营东侧芦苇荡中,待袁谭军入我大营后,晚间看大营火起,即刻出击,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

    “徐晃!”

    “末将在!”

    “着你部伏于我军大营西侧芦苇荡中,待袁谭军入我大营后,晚间看大营火起,即刻出击,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

    “管亥!”

    “末将在!”

    “你部与主公一起,作为前锋,与袁谭军接战,只许败,不许胜!然后退至南方三十里处的小庄集结。”

    “啊?”

    管亥听完,闷闷不乐的道,“军师,我若败了,焉能怎么还那三千俘虏的饥荒啊?”

    郭嘉被管亥气的哭笑不得,严词道,“只需听命便是!否则,军法伺候!”

    管亥看了看田辰,发觉田辰压根就没搭理自己,无奈的道,“末将得令!”

    郭嘉最后对田辰道,“还请主公写封信给袁谭,以乱其心。”

    田辰呵呵一笑道,“好。”然后对诸葛亮道,“孔明,马上为吾执笔。”

    “诺!”

    话分两头。

    一个时辰后,袁谭收到了田辰派人送来的战书。

    “汉青州牧、镇东将军、齐侯田辰,致书于大将军。昔董贼乱政,天子蒙尘。大将军起义兵,推盟主,反董讨贼。至今凡五年矣,~~~~~~”

    书吏抑扬顿挫的读着田辰的书信,毫不紧张,亦不怯场,娓娓道来,心如止水。

    “~~~~~~劝君撤兵而返,两下相安,上不违天子之命,下不坏百姓之心。若执意如此,莫如三日后,双方各带三千人马,决战战场。无论胜败,都不会多伤性命,亦不枉豪杰之名!”

    “啪!”

    袁谭拍案而起,大喝道,“田博远忒小看我也!口口声声大将军,大将军!难道,他眼里只有吾父,而无我乎?”

    那书吏淡然一笑道,“袁大公子如今并无朝廷任命的官职在身,即便领兵,也是代表大将军。所以,我家主公此书,并无不妥之处。”

    “放肆!你找死!”袁谭大怒道,“来人,将此贼拉下去砍了!”

    自有亲兵进的帐来,一左一右制住了那个书吏。

    “且慢!”郭图忽然道,“两军交兵,不斩来使。还请大公子息怒!”

    袁谭其实也没想杀人,只不过是想吓唬吓唬那个书吏。既然郭图出面求情,也就顺坡下驴的冷哼道,“若非公则先生求情,今日定取你性命!都退下吧!”

    亲兵又屁颠屁颠的出去了。

    那书吏整了整衣服,拱手道,“既然无事,在下告辞了。”

    “慢着!”

    郭图踱着步子,来到那书吏旁边,瞅了瞅道,“你叫什么名字?年纪轻轻的就敢来此下书,田辰手下难道没人了吗?”

    那书吏微微一笑道,“在下琅琊诸葛亮,现为齐侯侍读。至于说齐侯手下的人才,实在是数不胜数。像先生这样的,在我家主公那里,或与我同尔。”

    郭图听罢,面色一变,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哈哈大笑道,“好小子,有胆气。你回去告诉田辰,就说袁大公子三日后定会赴约。若其不想生灵涂炭,还是早早的投降吧。”

    诸葛亮后退一步,拱手施了一礼,也不多废话,转身傲然离开了。

    郭图看着诸葛亮离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急急的走到袁谭面前,低声道,“大公子,可速点兵马,今夜偷袭田辰大营!”

    “今夜?”袁谭有点懵,问道,“不是已经说好三日后决战了吗?”

    郭图嘿嘿一笑道,“大公子,田辰这用的是缓兵之计也。”

    “怎么讲?”袁谭不明所以的道。

    郭图轻蔑的哼了一声,道,“大公子,我军连续胜利,田辰损失惨重,若其再退,就只能进入齐郡了。齐郡经田辰治理,现在可是富庶的狠啊。若在那里动兵,之前的一切,田辰就白费了。他之所以约大公子三天后决战,无非是想趁此机会调动各处兵马前来支援,想把我军拖在这里。此地既无粮秣,又无民众,正可使其大胆用兵,而无任何顾忌。但我军此来已近一月,粮草所存已然不多。若是与其在此迁延日久,恰巧中了他的缓兵之计。所以,我军应当于今夜便趁新岁之日,给其最后一击。我既应允三日后决战,那田辰今夜自然不会多做提防。故而,此时正乃天赐之机。我军若胜,正好可为主公贺岁,如此一来,大公子在主公心中的地位自然提升不少。属下恳请大公子,即刻点兵聚将,今夜一举定青州!”

    袁谭听罢,大喜过望,道,“公则真有鬼神莫测之能也。此计甚妙,甚妙啊。吾即刻下令,哈哈哈~~~”

    此正是:各显机谋不相让,只愿笼套圈对方。兴平逐鹿第一战,且看双雄谁更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